第226章 人性的呼喚
諸葛欣憤怒之極,滔滔不絕,王曉燕有一腔泉湧般的話竟插不進去。
等諸葛欣喘了一口氣後,王曉燕道:
“有人說成武是被我們行裏的楊玉嬋逼貸款逼死的。成武的老婆現在住在醫院裏,他兒子在學校裏喝酒後與同學打架,腿都被同學打斷了。”
“曉燕,你有所不知,放高利貸的人曾經掛過成武辣椒水,他本來有胃病,天天胃痛;辣椒水一掛,胃裏長出不明物。他又犯過腦梗,必須長期吃藥,可是為了省錢,他常常不吃藥,身體和精神遭到常人無法忍受的折磨,幾乎已到了極限。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向社會一公布,徹底摧毀了他的精神支柱,對人生感到絕望.……”
王曉燕問:“諸葛欣,我有一個問題弄不明白。”
“什麽問題?”
“有人說高利貸是犯罪的,有人說不是犯罪的。你就要去經偵大隊了,你說高利貸到底是不是犯罪的。”
“我國的法律規定,發放高利貸不犯罪。”
“啊!”
王曉燕大大地吃了一驚,“高利貸害死多少企業多少人,竟然不是犯罪?太不可思議了吧?!”
諸葛欣說:“我最近研究了高利貸的曆史。高利貸曆史悠長,原始社會末期就已存在,幾千年了。
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哲學家、思想家亞裏士多德認為:高利貸受人憎恨完全理所當然,因為在這裏,貨幣本身成為贏利的源泉,沒有用於發明它的時候的用途;因此,在所有的贏利部門中,這個部門是最違反自然的。
十三世紀末,意大利詩人但丁認為,放高利貸者罪同殺人,在《神曲》的地獄中,有一層是專門留給高利貸者,與殺人者在同一層。
十六世紀,歐洲宗教改革倡導者馬丁·路德,在《給牧師們的諭示:講道時要反對高利貸》中大聲疾呼:在世界上,人類再沒有比守財奴和高利貸者更大的敵人了;高利貸者和守財奴絕不是正直的人,他們作惡多端,毫無人道,他必然是一隻惡狼,比一切暴君、殺人犯和強盜還凶狠,應該把一切高利貸者處以磔車刑和斬首。
十六世紀至十七世紀,在英國偉大的戲劇大師、詩人、歐洲文藝複興時期的文學巨匠威廉·莎士比亞的筆下,高利貸是一磅血淋淋的人肉!
十九世紀,德國哲學家、經濟學家、革命家卡爾·海因裏希·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三卷中全麵分析了高利貸資本的本質和曆史作用。
馬克思認為:高利貸資本具有嚴重的剝削性特征,它以小生產者的存在為條件,它不僅剝奪小生產者的所有剩餘產品,甚至於侵吞他們的生產資料,小生產者在沒有任何財產可以出賣的時候,甚至賣兒賣女,賣身為奴來償還債務,高利貸成為了封建時代平民破產的重要原因。”
王曉燕驚歎於諸葛欣豐富的曆史知識,佩服得五體投地:
“諸葛欣,你一個舞刀弄槍的女警官,怎麽成了經濟曆史學家了?”
諸葛欣繼續沿著自己的思路道:
“曉燕,你知不知道《白毛女》中的那個黃世仁,也是設計放高利貸,拿喜兒抵債,逼死喜兒父親。喜兒不從,被他殘忍地強奸了!”
王曉燕道:“王土根父子向你逼債時,你也差一點成了喜兒。”
“是啊,這對禽獸不如的父子!”
“幸虧你還掉了。可是高利貸使你現在還欠著債。”
“曉燕,令人奇怪的是,高利貸這個毒瘤,某些經濟學家還認為它具有兩麵性,說有利有弊。”
“有利?”
諸葛欣氣憤地說道:“是啊,說它有利於經濟發展。”
王曉燕罵道:“放屁!這是什麽經濟學家,難道他們學到狗屁眼裏去了?!”
“是啊,這些坐在家裏喝著咖啡,寫寫文章的經濟學家,真該去法院調查調查那些數量驚人的民間高利貸借貸糾紛,去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看看瘋狂的明目張膽地放著高利貸的情景,去看一看一些上市公司怎樣蛻變成了“高利貸倒爺”,看一看“全民放高利貸”這個普遍的經濟現象和一大片一大片被高利貸轟然擊倒的民營企業!”
“真是不可思議。”
“不可思議的是,根據我國的法律,對高利貸隻是不保護兩分以上部分的利息,對本金和兩分以下的利息是保護的。”
“這是變相保護高利貸!難怪高利貸越演越烈,越來越猖狂!”
諸葛欣滿心疑惑:“難道隻有偉人們犀利如炬的目光,才能看得清高利貸人無比貪婪狠毒的心?我們的經濟學家、法律專家都瞎了眼不成?!”
王曉燕憂心腫腫地說:
這幾年經濟轉型,從事傳統產業的企業割韭菜一樣,整批整批倒下,工業園區的企業四麵楚歌,提心吊膽,生怕下一個倒下的是自己。
銀行放貸也越來越謹慎,緊緊捂著錢袋子,寧可貼點存款利息,也要保護好本金。為了生存,企業向高利貸這個貪婪的魔鬼求救,喝下一杯又一杯鴆酒。
這樣下去,還怎麽得了?!
諸葛欣對她說道:“我經濟管理的課程不想去看了,學了好像也沒有什麽用。到經偵大隊去工作,我還是多研究研究經濟法和實際情況,從實際出發,把工作做好。王來金、藍玫瑰等歹徒還沒有抓起來,你一定要注意安全。”
王曉燕道:“你放心吧,周末你如果有空,一起去省城見見孫記者。她現在是晚報經濟部主任,這篇報道做得太好了!”
掛了諸葛欣的電話,王曉燕上網瀏覽。
網上對省城晚報這篇報道的評論和留言鋪天蓋地,浪潮洶湧,全是對焦烏和劉海的憤怒,詛咒,對俞軍和譚冬梅的同情,對瀆職民警和冷血法官的譴責,輿淪一邊倒。
具有正義感的律師和法學教授都發出人性的呼喚,提出種種責疑,呼籲法院進行二審。
民眾的良知,讓王曉燕深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