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山澤有鬼神
年輕道士最終登上山頂,映入眼前的是「玄都觀」三個大字,而在觀門旁則有一道木栓,是昔年用來栓住那頭青牛的。
陸土走過去,伸手摸了下木栓頂處,這道木栓倒也奇妙,過了數甲子光陰未見腐朽,卻只是多了些許青蘚。
外人或許不知曉其中緣由,頂多是以為這道木栓是沾了那無上道法的奧妙,因此「長生不老」了,唯有年輕道士心裡清楚,這道木栓是件實打實的仙家神物。
這道木栓名「通天」,寓意則登天,是昔年自家師尊賜給那頭會聽道法,會悟道的青牛,希冀它自證道法,得以走上登天之路。
如今青牛不在,剩下的只有這道木栓以及一條老舊粗壯麻繩,木栓是神物,這麻繩卻只是普普通通的繩子罷了,自然不是何等仙家之物。
陸土雙手揚了揚袖袍,再用袖袍拍了下小腿處,以示進觀不帶一絲塵土,心中別無雜念。
陸土往玄都觀內走去,觀外是那清凈自然,觀內則是空蕩無比,驚奇的是這裡面竟生長了數棵古松,根處卻是從那鋪墊的青磚處破土而出,倒也算得天獨厚了。
年輕道士往最裡面的大殿走去,大殿內放有二十八盞明燈,各自以二十八星宿方位擺放其中,以東邊為首青龍,角木蛟、亢金龍、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
南邊則是朱雀為首,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 星日馬、張月鹿、翼火蛇、軫水蚓。
西方以白虎為首,奎木狼、婁金狗、胃土雉、昴日雞、畢月烏、觜火猴、參水猿。
最後北邊的是玄武,斗木獬、牛金牛、女土蝠 虛日鼠、危月燕、室火豬、壁水獝。
取字頭尾,便是東以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以斗、牛、女、虛、危、室、壁。
南以井、鬼、柳、星、張、翼、軫。
西以奎、婁、胃、昴、畢、觜、參。
四尊鎮守,四方壓制,四象衍生八卦,八卦又以陰陽為主,是為道之大成。
即是修自身清靜無為,體外身輕無物一說。
瞧見這一幕,陸土笑了笑,心裡突然想起一段有趣的言語。
普天之下,算命的也不全是道士,也有可能是儒生,觀言語,察心相。
求學的,不一定非得是那年幼蒙童,也可以是那年邁老人,學無界,識無崖。
行善的,不一定非得是那救苦救難的菩薩,也可以是世間每一個人,心存善,行施德。
年輕道士想到這裡,倒是有些懷念昔年那些日子了,無憂無慮,逍遙自在,哪來那麼多屁事!
他抬腳緩緩走到最裡面,在那裡只剩一張老舊的供台,供台之上未曾放有任何神像,也未曾豎立何等供牌。
唯有三樣上了點年頭的東西靜靜地放在那裡,一柄拂塵,一本泛黃書籍,一顆圓潤珠子。
拂塵名「入世」,書籍名「觀心」,珠子名「歸真」。
再往下瞧去,在供台下面則是有著三道蒲團擺放著。
陸土走到供台邊,先是右手袖袍一揮,供台之上郝然出現一尊三足兩耳的細小香爐。隨後只見他左手拈著三縷不知何時憑空出現的細香,年輕道士未曾動用術法,那三縷細香便自燃而起緩緩升起煙霧。
他走到供台前,以正禮雙手高舉細香低頭彎腰,對著供台那三樣物品拜了九下。
拜完后,將細香插在那尊香爐上,陸土退後幾步,走到其中最靠外面的那道蒲團,年輕道士雙手一揚袖袍盤腿而坐。
「砰!」
他瞧了那另外兩道蒲團一眼,而後伸手往地上一拍輕笑道,「給貧道起!」
與此同時,遠在萬里之外,東勝神洲某處的道統所在,大地突然開始震動搖晃起來,將所有人嚇了一跳,緊接著讓他們大驚失色的一幕出現了!
在那眾多瓊樓玉宇的某處空地上,只見一座巨大的高塔破土而出,緊接著越升越高,隨著無數的泥土落下,大地恢復平靜后。
所有人這才瞧清那座高塔直入雲霄,猶如通天!
塔身呈現赤紅之色,共分七十二層,從上往下層層相疊樓台處各自設有欄杆,周邊是浮雲遊過,飛鳥陸續圍繞在這座高塔的周身。
那些人瞧見這平地而起的通天高塔,不由得地吞了吞口水,而後反應過來連忙跪伏在地,神情恭敬無比。心道,這定是那天上的仙人顯靈了!
而在那座塔被浮雲霧氣繚繞著的高處,一道身影郝然出現站在樓台,往下瞧了一眼那些猶如渺小黑點的人們。
待那浮雲飄散而去,這才發現是一位頭戴如意冠,身著道袍的儒雅青年,郝然是在白駒鎮現身過,陸土的那位師兄。
只見他現身後站在樓台處,伸出袖袍輕輕一揮,那些繚繞的浮雲便被驅散開來。
頭戴如意冠的儒雅青年轉過身來,在他身後站著一位年輕道士,便是陸土陸道長。
陸土走到他身邊伸了個懶腰,而後隨手招了一縷浮雲繚繞掌中,笑道,「師兄,該叫那個傢伙下來了。」
儒雅青年點了點頭,笑問道,「真身還在白駒鎮?」
神遊分身,以一氣化三之術,行走天地間,共分陰陽二身,不同於術法與元神出竅的短暫分身,可以一直停留,且與真身無何差別。
以儒雅青年的修為,自是瞧出了眼前這位師弟乃是陰神遠遊。
聽聞此言,年輕道士上半身趴在欄杆上點了點頭,他將掌中那縷浮雲輕輕吹散,而後笑道,「沒那麼快回來,時機到了自然會回來的。」
過了一會,他又再次笑道,「這裡還得交給那傢伙鎮守,能省下不少操心事。」
儒雅青年雙眼直視前方,點了點頭正色道,「希望她的選擇是對的。」
陸土笑了笑,給了一個凌磨兩可的答案,「師兄,今日事怎知明日事,你又怎知不是他選擇了她。」
儒雅青年笑而不語,隨即轉身離去,這處高聳入雲的樓台上只留下年輕道士一人。
過了一會,
遠處天邊,突然有一道聲勢浩大的氣息往高塔這邊迅速飛來,那道身影所過之處,周身雲層皆是被兇悍的劍氣攪了個稀巴爛。
年輕道士站起身來,嗤笑一聲,「貧道又不是個女子,高調給誰瞧呢?!」
只見他揚起袖袍伸手一拍,那道飛速而來的身影便猛然被拍了下去,轟隆一聲砸在地上激起一片塵土。
陸土滿意地點了點頭,老早就想找個理由,咳咳,是跟這個師侄「講理」,這不,像只蒼蠅在貧道面前飛來飛去的,你不累我都嫌眼疼。
被年輕道士一掌拍下去的自然是道統一脈,劍術最高的那一脈執牛耳者。
也是即將鎮守這座通天高塔的不二人選。
——
大漢王朝境內,
夜近將幕,姚真意走在這片開始升起些許霧氣的林中,四周皆是一片萬籟寂靜,唯有些許微風拂面。
「沙沙—」
少年的腳步聲在這片老林中響起,孤身一人走在路上,若是換了膽小之人怕是早已嚇了個半死。
姚真意卻早習以為常,昔年為了填飽肚子,他便經常深夜裡去山上採藥,挖那些野菜,摘野果吃。
只是後來孫掌柜的教會他辨別草藥,就比較少夜裡上山了,但偶爾還是會去幾次。
印象最深的還是那一次,少年因為受了風寒,那時已是深夜時分,不想勞煩孫掌柜的他,便獨自一人背著竹筐上山採藥。
他永遠不會忘記那一晚,在自己跑到山上剛採到那株草藥時,突然從林中走出一隻猛虎,那隻猛虎雙眼死死地盯著他。
那種讓他至今想起來都會心有餘悸的恐怖眼神,生死之際那一瞬間最令人難以忘卻。
就是不知為何,最後那隻猛虎並沒有吃他,而是盯了少年一陣后便轉身離去了……
「?!」
就在姚真意想起這些思緒時,突然發現前面的朦朧霧氣中,出現了兩道細微的光芒。
他驚疑不定地停下腳步,眉頭一皺地盯著前方。
「嗚嗚!」
就在這時,他感覺身後有些不對勁,剛要轉過身去,一隻手便伸出猛然握住他的嘴巴,反應過來的姚真意拚命掙扎,只能發出嗚嗚聲。
「噓!」
只見耳畔響起一句噓聲,示意他不要說話,姚真意往下瞥了一眼,心裡鬆了一口氣,在身上郝然有一雙白靴,而且是有影子的。
「沙沙—」
那兩道光芒越來越亮,隨之而來的是一陣匆忙的腳步聲,而令少年瞳孔一縮的是,在那片霧氣中郝然出現十數道身影,最前面的兩道身影手持大紅燈籠!
最讓人感到詭異的是,在那隊人中間有一座轎子披紅挂彩緩慢行進,姚真意這才看清楚,這是一隊娶親的隊伍?夜裡娶親?
而當他側過頭才發現伸手捂住自己嘴巴的是一位俊俏公子模樣的書生,書生神情嚴肅,對他搖了搖頭示意別說話,姚真意點了點頭,只是心中有些奇怪,這書生身上怎的那麼香?
「嗚嗚嗚—」
就在這時,那隊人抬著的大紅轎子里,隱約傳來女子的哭泣聲,而其中一道身影竟是往這邊走來。
這隊「娶親」的隊伍停了下來,那道身影越走越近,借著月色,才發現是一位面帶笑容的老嫗。
這位老嫗走到兩人面前,往懷裡掏出一散銀遞了過來,那位書生這才鬆開捂住姚真意嘴巴的那隻手,對著老嫗作鞠施了一禮,接過那些散銀。
老嫗溫聲地笑道,「我家山神老爺娶親,路過時若有所叨嘮,還請兩位公子莫要怪罪,請多包涵,老身在此謝過了!」
書生笑著點了點頭,示意知曉了。
而姚真意向來是人恆對之,便恆以對之,他對著老嫗拱手作鞠道,「小子不勝榮幸。」
老嫗見少年抬起頭后,眼神一片清澈,原本和善笑著的她,笑得更加歡喜,只見她輕聲說道,「公子心善,便會有福報。」
說完后,她便不再停留,對著那隊人一揮手,他們便往山中深處緩緩走去。
只留下姚真意與那位俊俏書生,待那些人消失后,少年這才得以開始打量起這位讀書人,只見他面容清秀,生得竟是比女子還要好看幾分,真是怪哉不已。
……
破舊城隍廟內,
方才兩人各自懷著心思,一同往前走去,在這幽靜的林中處,竟是發現了一座荒廢已久的城隍廟,姚真意與書生相視一眼,今晚就在這裡落腳了。
「噼啪—」
少年找了一堆雜草在廟中鋪好,而後又去外面撿了些許干樹枝回來,看著他奔來走去的樣子,書生拿了一根樹枝折斷,而後丟進方才生好的火堆里,火堆里樹枝燃燒的噼啪聲響起。
姚真意弄好這一切,才在書生旁邊坐下,一同望著那簇火堆怔怔無言。
「還不知……」
「你先說。」
過了一會,兩人異口同聲地轉過頭出聲問道,結果發現對方與自己一同開口,尷尬地笑了笑,後來又同時相讓道。
最後還是書生先開口笑道,「秦驤。」
少年也笑了笑,「姚真意。」
秦驤說完后,又轉過頭望著火堆,對著少年問道,「姚真意,話說回來,你為何一個人在這方寸山中。」
姚真意笑著說道,「趕路,你呢。」
自稱秦驤的那位書生似是漫不經心地說道,「家裡太悶,出來到處走走。」
兩人之間各有小心思,萍水相逢誰也不知誰的根底,因此氣氛便突然有些尷尬起來。
就在兩人無言時,姚真意笑著對秦驤說道,「夜深了,去歇息吧,我來守夜就行了。」
秦驤遲疑了一下,開口說道,「要不輪著來?」
姚真意搖了搖頭,「不用。」
秦驤無奈之下只得點頭,而後站起身來揚了揚袖袍,緩緩走到那早已鋪好的雜草堆,仰躺下來一隻手撐頭背對少年。
少年見此一幕笑了笑,站起身來。
就在他站起身來的時候,背對他仰躺著一手撐頭的秦驤,放在腹處的那隻手,在雙指間郝然夾著一根細針,針芒處在這漆黑的廟裡竟是隱隱發亮。
姚真意往門口處走去,開始練起了那走樁,也就是那套被他稱為道拳的八步走樁。
或許是因為出拳次數越來越多,他此刻練起拳來倒是得心應手,少年的身影在門口緩慢走步,邊走邊出拳而後再收拳,依次循環數十次后漸入佳境,心神沉浸其中。
秦驤悄然回過頭,瞧見少年在門口練拳走樁的身影,心中鬆了口氣,手裡那根細針收回袖中消失不見,他再次回過頭,笑了笑便合上雙眼,是真的有些累了。
夜逐漸深了,破廟裡,火堆旁一位書生以手撐頭,仰躺茅草堆上背對門口。
而門口,少年抬起頭望了一眼,那夜空上已然被烏雲遮蔽的月光,隨即再次開始走樁出拳收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