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東樂
看著跪伏的百姓,柴江翠不知怎麼的,總覺得喉嚨有些哽咽。
「雪地寒冷,諸位還請快起。除魔衛道乃修士本分,受不得如此大禮。」
翻身跳下驢背,柴江翠將老先生從地上攙扶起來。
此刻她只覺得濃濃的人道大勢朝她湧來,若是她願意,可隨時獲取大量的願力凝聚神位。
不過她所修的乃是仙道,這帶有濃重人氣的願力雖然對神道來說,可謂是大補之物。但對仙道而言用處卻並不大,雜念太多,大量的吸收用以提升修為,反而會被蒙蔽靈台,失去本真。
老先生在攙扶下緩緩直起了身,後面的百姓也都稀稀散散地站了起來。
緊接著,老先生從一旁的青年手中接過一個嶄新的墨玉硯台,雙手托舉呈到柴江翠面前。
墨玉硯台約巴掌大小,古樸典雅,邊緣處有著一個豎立的小城牆,城牆上用行書雕刻著「宏陵城」三字。
「這方墨玉硯台喚作念恩,是我宏陵城數位工匠連夜趕製而成,還望仙師能夠收下。」
老先生一邊解釋著墨玉硯台的由來,一邊偷瞄著面前的這位仙師,眼神中滿是期待。
其實不止是他,此刻城門處所有的百姓,都在以一種期待的眼神望向柴江翠,希望恩人能夠收下這方硯台。
「多謝,此硯在下很喜歡。」
柴江翠輕輕揮手散去周身濃郁的願力,淡然
一笑,從老先生手中接過墨玉硯台。
「諸位請回吧,宏陵城百廢待興,還望保重身體呀。」
聽到柴江翠的話,百姓們紛紛應承了下來,也都自覺讓開一條出城的道路。可直到柴江翠出城,一眾百姓也未曾離去,
無人說話,就這麼靜靜地目送恩人離去,直到柴江翠的身影徹底消失在清晨的薄霧之中。
離開城門后,早已憋不住的小白狐當即開口,
「主人,這就是說書人口中的萬民相送嗎?我一直以為只有清廉好官才有呢,沒想到今天我也有幸體驗了一把。」
「你體驗啥,這些百姓是來送我的。」
瞥了洋洋得意的白狐一眼,柴江翠毫不留情的將她打回了現實。
「我不管我不管,主人和我是一起的,送主人就等於送我。」
白緣耳朵一耷,扒拉著腿就想往柴江翠衣服里鑽。
「別鬧,有人來了。」
柴江翠拉臉色一紅,抓住白緣命運的後頸,將它從衣領中拉出來。
前方的宏陵五里亭,宏陵城一眾陰司鬼神,持劍四派所有修士盡數到齊。
老城隍朝柴江翠拱了拱手促狹一笑,
「煙雲仙子,悄咪咪的離開可有些不仗義呀。」
「我等修行人壽命悠長,不太在意這些離別。」
柴江翠苦笑了一聲,不加以隱藏的情況下,想要瞞過神袛的感知還真不容易。
「哈哈哈,仙子所言甚是,凡人眼中的長情苦久,在吾等眼前也不過是幾片浮雲。」
言罷,老城隍將手中的一個儲物袋遞給柴江翠,
「這是我與幾位劍修道友的一點心意。天地浩渺,仙子日後若有暇,可回宏陵城坐一坐。」
「我持劍四派也隨時歡迎仙子做客。」
柴江翠伸手接過儲物袋,神識微微一探,裡面除了十塊中品靈石外,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古籍。
柴江翠眸光一喜,真不錯,又有新書看了!
「多謝諸位道友抬愛,他日有瑕定來相聚。江湖路遠,切勿遠送了。」
拜別眾修,柴江翠一甩手中胡蘿蔔吊杆,在小毛驢的叫喚聲中迎著朝陽而去。
「鵬北海,鳳朝陽。又攜書劍路茫茫。明年此日青雲去,卻笑人間舉子忙……」
望著柴大小姐漸行漸遠的背影,蒙震忍不住感嘆了一聲,
「持劍游天下,來去亦無憂。煙雲仙子可真是自在呀。」
旋即,蒙震又將目光投向老城隍,
「城隍大人,你說我們送的一堆書裡面,就只放有十塊中品靈石,是不是有些寒磣了點?」
「呵呵,寒磣嗎?我倒覺得剛剛好。煙雲仙子這種道妙真人,送丹藥與法器她幾乎用不上,而且還會落了俗套。」
老城隍撫須輕笑,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樣。
「原來如此,城隍大人看的倒是通透啊。」
……
走在官道上的柴江翠還不知道自己損失了大量的丹藥法寶,此刻還在美滋滋地把玩著手中的中品靈石。
中品靈石的外觀比下品靈石更為圓潤,摸上去有點像打磨過的鵝卵石,光光滑滑的。裡面蘊含的靈氣,接近一百下品靈石的量。
有了這些靈石,下次對敵暫時不用擔心靈力消耗過大了。
將靈石收回自己的儲物袋中,柴江翠把目光投向了那一堆古籍。
這些古籍裡面的內容很雜,有遊記,有教人刻畫符籙、煉製奇門法器的,也有講述自己猜測何為大道的……
雖然很多是內容不知真偽,但也夠消遣許久了。
「這個沒有互聯網的世界,也就只有看書能讓我獲得快樂了。」
分門別類好書籍,柴江翠隨手拿起一本叫《通明傳》的遊記細細翻閱了起來。
「主人,我們現在去哪裡呀?」
白緣趴在柴江翠懷中,拿著一本稚童啟蒙書冊,無精打采地瞎翻著。
「去東樂城,找間酒館好好吃一頓,犒勞一下你。」
「好耶!驢兒快跑,快點去東樂城!」
白緣歡呼一聲,興奮地跳到驢頭上,晃動著胡蘿蔔催促小毛驢快點趕路。
不過它的一番折騰,只換來了一個嘲諷的響鼻。
十日後~~
東樂城處於寧州與并州交接,繁華程度比之穎涯城也就略微遜色了幾分。
無論是人流還是建築,都凸顯著東樂城的富裕。沿街的吆喝聲依然此起彼伏,往來的行人商客也有不少。
柴江翠牽著毛驢,聞尋著香味就往百十米開外的酒家走。
如今她身著一襲青衣,並未施展幻身術,雖是著男裝,但驚艷的容顏與淡雅的氣度,反而更添幾分魅力,引得不少行人側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