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超從皇甫嵩之命,與大軍皆入美陽。
董卓被皇甫嵩回絕了建議,心下也疑心自己才學不濟,所出計策是否有什麼疏漏。
返回軍中后,董卓將前事說知,謂李儒道:「文優以為如何?」
李儒恭敬道:「沙場大事,瞬息萬變,儒才疏學淺,怎麼敢輕易妄言?只不過,皇甫將軍駐守於美陽,其戰略在於以靜制動,儒以為似有不妥。」
「哦?」
董卓驚訝的詢問道:「有什麼樣的不妥?」
李儒道:「邊章此人,儒早已經聽到過他的名聲,為人姦猾隱忍,做大事不敢出頭,做小事斤斤計較,這樣的人,聽到皇甫將軍到了三輔,怎麼敢和皇甫將軍正面交手呢?羌人若動,將不止於美陽,三輔皆動,皇甫將軍僅僅只有美陽一軍,如何遏制三郡局勢?」
「另外!」
李儒又道:「羌人叩邊,非止一日,大軍徘徊於三郡,足有數月,所得財帛女子,不可計數。三輔之地,損失慘重,天下軍民日夜渴盼漢軍出擊,皇甫嵩駐守於美陽,將失天下君民之望。」
董卓道:「如此說來,皇甫嵩的辦法並不可取。」
李儒堅定的道:「絕不可取。」
董卓又問道:「那麼,文優有何妙策?」
李儒道:「若然是儒來領兵,同樣會挑選一處郡縣作為落腳之地,不過,卻不是美陽,而是榆中。」
「什麼?」
董卓大驚道:「榆中?」
李儒道:「不錯!」
董卓困惑的道:「可是榆中,已經在涼州隴西境內,非在三輔!」
李儒道:「正是如此,榆中對於羌人方才至關重要,此地不僅僅是羌人屯積糧草與物資之所在,更是其回歸羌人領地的必經之路,若然一戰可下榆中,西羌之人必皆喪膽,屆時不論實力強大與否,是戰是和,都可由我漢軍一言而決?」
董卓並不立刻認同,反而思索良久。
半晌之後,方才恍然大悟。
不由擊節而贊曰:「文優,好一個李文優,真亂世之毒囊,文優之才,可比於姜尚,子房!」
李儒道:「主公謬讚,在這個天下,豪傑輩出,李儒不過是一個微不足道的無名小卒罷了。」
「好一個無名小卒!」
董卓又贊一聲,對李儒道:「吾便求見皇甫將軍,請大軍速攻榆中。」
話音落下,董卓再不多言,腳步匆匆,就向著皇甫嵩的帥帳而去。
見到皇甫嵩便大叫道:「皇甫將軍,羌人之歸路和物資,盡在榆中,請將軍速速攻打榆中,董卓願為先鋒。」
「榆中?」
皇甫嵩道:「仲穎醉矣,榆中乃是羌族老巢,遠離三輔,已入涼州,若然攻打榆中,豈不是孤軍深入,腹背受敵了嗎?」
董卓辯道:「榆中乃是羌族老巢,難道便不是我大漢故土?榆中是羌人多一些,還是漢人多一些呢?」
皇甫嵩連連搖頭。
他倒是不介意和董卓爭辯,只是怕因此壞了自己和董卓的感情,導致上下嚴重不合。
目光掃視,皇甫嵩的雙眼盯在了岳超的身上。
既然自己和董卓意見相左,何不聽聽第三人的看法?
當下,皇甫嵩便溫聲對岳超道:「岳將軍以為仲穎之見如何?」
岳超沉吟了一下,道:「此計策彷彿霍去病之封狼居胥,雖然孤軍深入,卻直指敵軍心腹,大膽是大膽了一些,我軍若可以速戰速決,超以為可以一試。」
皇甫嵩皺了皺眉。
他沒有想到,岳超竟然會和董卓一個鼻孔出氣?
當下皇甫嵩道:「既然二位都是這樣的意見,嵩也就不再堅持。」
頓了一頓,皇甫嵩朗聲開口道:「傳令,以蕩寇將軍岳鵬海為先鋒,將兵一萬,西取榆中。」
「董中郎將與我,權且屯兵美陽,以觀其變。」
董卓大急道:「計策既然出自於我,西取榆中,理當由我董仲穎來,為何將軍反而委任於岳將軍?」
董卓對於皇甫嵩的命令極為不服。
皇甫嵩皺了皺眉,只得道:「既然如此,以中郎將董仲穎為先鋒,將兵一萬,西取榆中,望董將軍勿失天下之望。」
董卓大喜道:「董卓領命!」
皇甫嵩道:「如此,岳將軍便隨嵩在美陽,靜觀其變。」
岳超道:「岳超得令。」
……
晃眼便是一個月過去。
皇甫嵩駐紮在美陽的五萬漢軍,不曾見到一個敵人,沒有經歷一次像樣的大戰。
反而。
派遣精銳探馬出城,時不時會遇到一些羌人的探馬。
如果是一天兩天,也就算了,可以解釋為羌人的反應不夠迅速。
此時,一個月都過去了。
如皇甫嵩這般名將,立刻就反應過來發生了什麼。
「不好!」
皇甫嵩跳腳般道:「吾中了羌人的計策,羌人所使用的,乃是圍點打援的計策。」
「不與我們交手,卻反而派了探馬在四方監視,何也,必然是為了對付我軍駐紮之地外的其他地方?」
岳超道:「我軍困守不動,羌人侵略無盡,若然讓局勢如此蔓延,軍心動搖,我等將不戰而敗。」
皇甫嵩嘆道:「此刻若主動出擊,是落入羌人之轂中,智者不能為。」
岳超也皺了皺眉。
不知道羌人的要害在那裡,貿貿然的主動出擊,說實話,效果可能還不如困守於此處。
兩個智力起碼在90以上的大漢高層,相互對視。
一時間儘是苦惱不已。
良久,岳超方道:「羌人的要害在於榆中,前中郎將董卓已經帶領騎兵一萬,前往攻打,料想不日便有消息傳來。」
「而此地的羌人以逸待勞,圍而不打,岳超有一個辦法,足以讓諸羌不可以以逸待勞。」
皇甫嵩忙詢問道:「計將安出?」
岳超道:「想要敵人來攻,不外乎三策,驕傲其心,自損其德,重利以誘。」
皇甫嵩熟讀兵書,聽岳超如此說,立明其意,不由哈哈大笑道:「確是本將著相了,本將即刻書信一封,往右扶風鮑鴻處,著其運送糧草十萬石,悉數至美陽城。」
皇甫嵩又顧岳超道:「機會可一不可二,此行皆要倚仗於岳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