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武俠仙俠>重生射鵰之劍歸何處> 第三百一十一章 回歸全真

第三百一十一章 回歸全真

  「再探再報——」

  完顏康派來的信使,在一旁急得抓耳撓腮的,孟珙卻穩坐中軍,一絲不苟地查閱著各處匯總過來的情報。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還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此次,從銀州城出來了三萬「敦武軍」,尚有兩萬人馬駐守在銀州城,棋勝不顧家的事情,孟珙是不會做出來的。

  「孟都統,對付蒙古軍,最好還是晚上再行動,畢竟他們不像咱們的『敦武軍』,一開始殿下就進行了夜戰的訓練。」

  「在飲食上,更是有所針對,軍中沒有一個殿下口中那種『夜盲症』的存在,以老夫看這也是咱們一個很大的優勢。」

  知道康城裡的完顏康,也是一名一流境界的高手,臨行之時孟珙特意去見了「聽風」的大都統陸乘風,邀請他一同前來了。

  「陸都統所言甚是,正好讓弟兄們再休息一下,把所有的斥候都派出去,一旦遇到蒙古軍的斥候,悉數格殺。」

  孟珙繼續作壁上觀,康城城外的戰鬥,卻還在激烈地進行著。

  首先頂不住的,自然是南門外的蒙古軍。

  畢竟雙方人數的差距太大了,幾乎是以一敵三,這種短距離的遭遇戰,甚至還是在被對方打了一個措手不及的情況下。

  蒙古軍的死傷人數在急劇地增加,但是卻同樣悍勇、誓死不退。

  他們知道,這些「忠勇軍」之所以從康城裡衝出來,一定是想去增援北門的。

  一旦放他們過去了,就是對貼木哥汗和博爾術大帥的不負責任,因此,這員貼木哥的副將,才咬著牙在那裡死死地硬抗著。

  四千、三千、兩千……

  當蒙古軍被斬殺的只剩下一千多人時,一萬兩千名「忠勇軍」,也只剩下了七千多人。

  天昏地暗、殘陽如血、狹路相逢。

  蒙古人再一次展現了強大的戰力,以一比二的戰損硬撼著「忠勇軍」。

  可惜,人數的差距,實在是難以彌補,隨著雙方的死傷,這樣優劣勢就更加的明顯。

  「將軍,撤向北門吧,再打下去咱們真的會全軍覆沒的——」

  蒙古軍的副將也受了傷,或者說,殘留的一千多名蒙古軍,就沒有一人此時還是完好無缺的。

  「徐徐撤退,用弓箭射殺他們——」

  這個想法很好,可惜,交戰了兩三個時辰,雙方早已糾纏在一起,真正能夠接到這位副將命令的,也不過幾百人而已。

  北門處,情景卻恰恰相反。

  一萬六七千名蒙古軍,一內一外,幾乎算是將完顏陳和尚的八千重騎兵圍困在中間。

  但是,悍勇的「忠孝軍」,還是憑藉著高人一等的防禦,生生地撕開了一道又一道口子。

  或三百五百,或千兒八百,訓練有序的「忠孝軍」,在小範圍內不斷地對蒙古軍進行衝擊、分割、斬殺甚至反包圍。….幾乎每死掉一名「忠孝軍」,就能同時帶走兩名甚至三名蒙古軍士。

  厚實的鎧甲,既是「忠孝軍」的優勢,也是他們的劣勢。

  廝殺了兩個時辰過後,厚實鎧甲帶來的弊端就徹底顯現了出來。

  不僅戰鬥中的「忠孝軍」將士有些吃力,坐下的戰馬,因為身披重甲的原因,也已經慢慢耗盡了體力。

  「都給老子上,耗也耗死這幫躲在烏龜殼裡的女真人!」

  貼木哥也殺紅了眼睛,眼見著自己大蒙古的勇士,落馬的速度明顯要快過對方,他幾時打過這樣的窩囊仗?

  完顏陳和尚也很是心疼,幾年下來,好容易又攢了這麼八千重騎兵,現在卻眼睜睜看著一個一個死在蒙古人的手裡。

  戰爭,自有其該有的法則,尤其這種冷兵器時代的短兵相接,生與死都是一種煎熬。

  冬日的寒陽,總是下山的早一些。

  隨著天邊最後一抹暗紅消退,雙方的戰鬥也逐漸緩慢了下來,各自的將帥,就像約定好了一般,默默地在收攏著自己的人馬。

  雖然沒有細緻地統計,任誰也可以看出,自己的人馬都折損了將近半數。

  完顏陳和尚,收攏了不足五千「忠孝軍」,而貼木哥跟博爾術見面之後,二人一合計直接放棄南北兩門同時攻打的既定策略。

  貼木哥的副將也撤了過來,可惜,留給他五千人馬,最終再回到貼木哥麾下的,卻只有五六百人。

  完顏康的陳副將,也沒有追過來。

  湊了一萬兩千人出城,殺退了南門的蒙古軍,自己也剩下了六千多人。

  整個康城,連傷兵在內,也只有萬餘人馬,而完顏陳和尚的「忠孝軍」,依然漂泊在外。

  ……

  「孟都統,雙方的戰鬥已經停歇,蒙古軍全數在康城北門外紮營,至少應該還剩下兩萬人馬。」

  「康城依然在完顏康的手裡,完顏陳和尚並沒有入城,只是把傷兵送進了康城,而四千多『忠孝軍』已經在康城城南紮營了。」

  這個完顏陳和尚,如此緊張的關頭,依然保持著心中那絲清醒。

  他的重甲騎軍,只有停留在城外,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好,咱們也休息夠了,正好去蒙古人的大營里轉轉,看看他們做了什麼好吃的,本帥這肚子剛好也有些餓了。」

  孟珙喝完最後一杯熱茶,頂盔貫甲,大步流星出了中軍帳。

  認蹬搬鞍、飛身上馬,從鳥翅環得勝鉤上,摘下自己的獨門兵器——金釘棗陽槊。

  「『敦武軍』全軍都有,目標蒙古軍大營,人可以殺,戰馬和烤肉別給糟蹋了——」

  完顏康派過來那名信使,在旁邊看著這樣的戰前訓話,看著眼前這樣的軍隊,深深地感到不可思議。

  這是去打仗嗎?

  三萬「敦武軍」井然有序地出了軍營,此地距離康城不足二十里,在康城南偏東的地方。….孟珙有意如此,儘可能避免碰到蒙古人的斥候,即便這樣,兩天下來依然射殺了三十多名闖到此地的蒙古軍。

  用「摧枯拉朽」來形容,也許顯得有些過分,但是,三萬「敦武軍」的到來,蒙古軍僅僅堅持了兩刻鐘,博爾術就下令撤退了。

  這還是博爾術第一次跟大宋的軍隊交手,又是在這樣被動的局面下,廝殺了一天的蒙古軍早已筋疲力盡。

  有些人,甚至已經等不及吃飯,就睡倒在了帳篷里。

  倒是貼木哥,跟孟珙算是老熟人了,更是不止一次見識過「敦武軍」的悍勇。

  當三萬「敦武軍」到來時,貼木哥第一反應就是將自己身邊的蒙古軍集結起來,擺出了防守陣型。

  跟「敦武軍」去對攻,還是在這樣的夜晚對敵,貼木哥的腦袋可沒有被驢踢到。

  並且,立刻派出親衛去通知博爾術大帥,勿戰但走。

  人數不如「敦武軍」,裝備不如「敦武軍」,夜戰更不如「敦武軍」,一方是廝殺了一天的疲憊之師,一方是以逸待勞的悍勇之輩。

  你讓蒙古軍怎麼打?

  拿腦袋去頂嗎?

  貼木哥見到滿臉黑灰的博爾術,二人又是一陣唏噓,片刻也不敢耽擱,帶著逃出來的一萬八千多人,急匆匆倉皇北歸。

  兩天之後,到達蒙州城,二人都沒敢進城去修整,直接率軍回到了平州。

  平州城好歹貼木哥也在這裡經營了很多年,又臨近蒙古本土,算是進可攻、退可守之地。

  孟珙呢?

  先是安排自己的三萬「敦武軍」進入蒙古人的軍營里,飽餐了一頓。

  可惜,還是不太習慣蒙古軍的飲食,好歹有大量的烤肉在,戰場上受傷或者死去的戰馬有的是。

  安穩的休息了一晚,率領三萬「敦武軍」,直接北上。

  但凡遇到有城池的,無論大小,孟珙皆派兵占之,或一兩千人,或七八百眾。

  直到抵擋了蒙州,孟珙的麾下只剩下兩萬出頭,直接佔領了蒙州城,就地加固城防,開始駐守。

  自此之後,西夏的整個西部區域,北起蒙州城,南到銀州城,這不足千里之地,一共駐紮了五萬名「敦武軍」。

  而完顏康的人馬,經此一役,只剩下一萬五千餘眾。

  其中,完顏陳和尚的「忠孝軍」五千餘人,完顏康直屬的「忠勇軍」,尚存一萬之眾。

  俗話說的好,如果你不覺得尷尬,那麼,尷尬的就是別人。

  在蒙古大軍圍城之際,完顏康第一時間派出信使,向銀州城孟珙的「敦武軍」求救。

  對方二話沒說,就直接帶著三萬「敦武軍」來了,更是一舉打跑了蒙古軍。

  可是,孟珙也好,「敦武軍」也好,沒有一個人進到康城來,哪怕是進城喝碗水呢。

  「敦武軍」北去的所作所為,完顏康是幾天之後才收到的消息。….孟珙佔據的那些城池,很多原來都是他完顏康的領地,只不過被蒙古人一走一過給佔去了。

  現在,孟珙再次佔去,那就跟他完顏康毫無關係了,畢竟那是人家從蒙古人手裡搶來的。

  完顏陳和尚還有些不平,可是,轉念想一想,即便這些城池再回到自己的手裡,又能從哪裡派兵去駐守呢?

  「完顏將軍,你今後有何打算?」

  在老頑童的「悉心」照料下,完顏康的傷勢徹底好了,功力不減反增,只是體內的寒毒,完全去除尚需時日。

  「王爺,您是什麼意思?末將當然是追隨王爺了,您到哪裡去,末將就跟到哪裡。」

  完顏陳和尚武力和帶兵都沒得說,只是為人過於耿直,年輕時在軍中就一直沒受到上司的賞識,完顏康算是第一個對他有恩遇之人。

  因此,即便現在完顏康只剩下一城之地,萬餘兵馬,完顏陳和尚也沒有想到過離開。

  再說了,如今大金國已經不復存在,西夏國也是名存實亡,他同北邊的蒙古人更是仇深似海,他又能到哪裡去呢?

  「接到斥候的稟報,移刺蒲阿將軍早已戰死在了蒙州城上,連個屍首都沒能留下來。」

  「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原有的六萬大軍,如今只剩下一萬五千之眾,再看看如今我們的處境,哎…….」

  屋裡只有他們兩人在,完顏康自然也不會有裝模作樣之舉,甚至完全沒有了趙王的架子。

  想想曾經躊躇滿志的自己,再看看如今的慘淡景象,完顏康都有些懷疑自己這麼多年的堅持,到底是對還是錯?

  「王爺,那您是想?……」

  完顏陳和尚只是耿直,並不是憨笨,見到完顏康這樣說,就知道這位趙王爺,對未來或許有了新的打算。

  「我這裡已經寫好了一封書信,可惜,我如今體內的寒毒尚未清除,日常行走尚可,騎馬長途卻有些為難了。」

  「我想請完顏將軍替我走一趟洛陽城,親自去面見大宋的太子殿下,還是為麾下的一萬五千名弟兄,找一條活路吧。」

  完顏康終於下定了決心,或者,經過此次事件,讓他認識到自己並不適合參與這樣爭霸的遊戲。

  現在抽身出來,總比哪天真的輸了個底朝天的好。

  「王爺,您要知道,大金國就是亡在這位大宋太子的手裡啊?」

  雖然,完顏康的勢力,這些年一直都算是獨立的存在。

  但是,他軍中所有的將領,包括八成以上的士卒,都是從當初的大金國過來的。

  要說對大金國一點兒情懷都沒有,那是不切實際的,更何況現在屋裡這兩個人,明面上還都是姓完顏的。

  「完顏將軍,你可知道金國滅亡的經過?」

  「金國之滅,既非戰之罪,也不是亡在哪個人的手裡。如果說非要找一個理由的話,也許冥冥之中,一切都是天意吧。」….「據說是完顏賽不老帥,親自給大宋的太子殿下遞交的降書順表,那可是大金國幾代人心中的戰神啊。」

  「連他老人家都放棄了抵抗,也保全了大金國最後的顏面,或者說用他一個人的罵名,換得了金國陛下和幾萬將士的重生。」

  「完顏賽不老帥是死了,可是,大宋的太子殿下並沒有讓老帥承受任何的罵名,卻像英雄一樣厚葬了他。」

  「求仁得仁,該做抉擇的時候,也許我們不應該有太多自私的。」

  完顏康這番話,說的很平靜,平靜地就像是在說一個跟他完全無關的故事。

  看來,這一二十天來的經歷,讓這位從小生活在溫室里的王爺,真正地經歷了一次內心的洗禮。

  無論是麾下死去了四萬五千名將士,還是歐陽克那一掌將他打成了重傷,都讓他認清了現實的殘酷。

  心境的提升,反而讓他許久未有寸進的全真心法,有了質的飛躍。

  這十來年,完顏康的練功之路,逐漸走上了歧途。

  先是沉迷在「九陰白骨爪」的修鍊上,後來,得到了那本「玄冥神掌」,更是視若珍寶,反而忽略了全真心法的修鍊。

  如今看來,多少有些捨本逐末的意味。

  當然,功夫下在哪裡,哪裡自然會有收穫。

  完顏康的武技和戰力,在同齡人中,也算是出類拔萃的。

  要不然,老頑童周伯通也不會覺得,他是全真三代弟子中的第一人,更有栽培他成為全真教下一任掌教的心思。

  「好吧,既然王爺已經決定了,末將尊令就是。」

  從完顏康手中接過信件,完顏陳和尚轉身就離開了。

  如今的康城,已經在「敦武軍」的包圍,或者說保護當中,只要「敦武軍」不發難,康城自然穩如泰山。

  「小子,你真的決定了?」

  完顏陳和尚離開了,老頑童卻從房樑上跳了下來,著實嚇了完顏康一跳。

  「師叔祖,您什麼時候跑房樑上去了?」

  對於自己這位師叔祖,完顏康的情緒也有些複雜。

  既感激他的救命之恩,畢竟,如果不是老頑童及時趕到,恐怕完顏康就已經遭了歐陽克的毒手。

  可是,這老爺子行事也太有些我行我素了……

  好吧,誰讓他叫做「老頑童」呢?

  一個人的名字可能起錯,但是,一個人的綽號卻總是那樣的名副其實。

  「我還有什麼放不下的嗎?如果那晚不是師叔祖救了我,如果不是大宋的『敦武軍』趕走了蒙古人。」

  「眼前的一切,包括我完顏康的性命,都未必存在了。權勢地位,不過是過眼雲煙罷了,還不如隨師叔祖練功去呢。」

  「哈哈哈,好好好。可惜了,你已經拜了丘處機那小牛鼻子為師傅,要不然我老頑童就收你做徒弟了。」

  「你和郭默、郭靖兄弟還不一樣,他們還另外有師傅,你卻是正兒八經拜了丘處機的,可惜、可惜……」….老頑童自顧自地在那裡說著胡話,甚至還不耽誤罵幾句丘處機。

  完顏康看著想笑又不敢笑。

  「那你決定什麼時候走了嗎?」

  完顏康給郭默寫了封信,並讓自己手下唯一的大將完顏陳和尚親自送去,信中他已經把康城和這一萬五千將士,全部獻給了郭默。

  完顏康也相信,就郭默表現出來那「求賢若渴」的樣子,完顏陳和尚這樣的悍將,他一定會喜歡收下的。

  但是,完顏康他自己,並不打算到郭默的麾下任職。

  因此,完顏陳和尚一離開,完顏康也打算離開了,而不會等到郭默的回信,和大宋的將帥過來交接。

  「晚輩隨時都可以走,只是,晚輩尚有兩個女兒,一個年方四歲,一個尚在襁褓之中。」

  完顏康可以放棄所有,哪怕是那幾名侍妾他都不打算帶著,但是,其中兩名侍妾為他生下的兩個女兒,完顏康卻不能棄之不顧。

  「這有何難?一併帶去終南山就行,重陽宮裡孫不二不就是女的嗎?她也收了一些女性弟子。」

  「你問問你那兩個女人,想繼續跟著你的,就帶著女兒一起走,不想跟著你的,你又放不下孩子,就直接帶孩子走就是了。」

  一些說話顛三倒四的老頑童,難得清醒了一次。

  果然,完顏康這幾名侍妾,還真都是沖著他的權勢來的,聽說完顏康不做王爺了,還要到很遠的山上去,就一個個婉言謝絕了。

  倒是尚在襁褓中小女兒的生母,不知道是心疼女兒太小,還是實在無處可去,竟然答應隨完顏康一同前往。

  這時候,完顏康才依稀記起,這名侍妾的名字叫做白素。

  本是一個世居太原城的漢人,五年前隨著父親一起來的康城,老父親不幸染了惡疾,一病不起最終撒手塵寰。

  該巧了,完顏康在王府憋得煩悶,到康城的街市上隨意溜達一下,就碰到了這個名叫白素的女子正在「賣身葬父」。

  也是在街心廣場,也是高挑著旗號,也是眾人圍觀……

  「賣身葬父」這樣的場面,鬼使神差地讓完顏康想起了數年前,中都城街頭的「比武招親」。

  五十兩紋銀而已,完顏康自然不會在意。

  他也不是看上了女子的容貌,雖然這名叫白素的女子長相的確出眾,難得的是渾身上下還有幾分書卷味。

  當一百兩銀票放在白素的眼前時,白素就知道,從今天開始,自己的性命和身子,就屬於眼前這位陌生人了。

  好在,他是一個年少俊朗的公子,而不是牙松發疏的老翁。

  就這樣,在完顏陳和尚離開康城的第二天,完顏康就讓人備好三輛馬車,白素帶著兩個女兒坐一輛,完顏康自己坐一輛。

  剩下一輛,帶足了換洗衣物和生活用具,當然大把的銀票和金銀細軟,完顏康也沒少帶。….無論是養活一妾二女,還是完顏康自己的過活,用錢的地方總不會少的。

  有老頑童周伯通這樣的絕世高人隨行,完顏康也不用擔心路上會出什麼岔子。

  能說動完顏康隨自己回終南山,老頑童覺得自己為全真教做了一件大好事。

  完顏康此時的想法,反而變得簡單起來。

  他也不圖什麼全真教的掌教,在軍政上輸給了蒙古人,在武功上輸給了歐陽克,有生之年,總得某一方面能找補回來吧?

  只是老頑童的一句問話,讓完顏康掙扎了半天,最終還是決定走一步看一步。

  「到了重陽宮,如果你師傅讓你改名『楊康』,你會怎麼辦?」

  ……

  臨安城,大慶殿。

  「哈哈哈——來人,宣大金國國主完顏守緒上殿——」

  金國被滅的第二個月,身體康復的完顏守緒才趕到了臨安城。

  不過,早就得到消息的官家趙括,並沒有第一時間接見他,而是讓完顏守緒先住在了驛館,一直等到八月的第一個大朝會。

  這次朝會的規模明顯高於以往,朝中一些掛了名,不怎麼上朝的老臣,也被嚴令務必到場。

  而在大慶殿之上,金台之下,官家趙括還特意設了一個綉墩,上邊也端坐一人。

  鬚髮皆白,卻也神采奕奕,正是西夏的太上皇,準確的說應該算是「無上皇」了。

  這樣尊貴的稱號,比起「太皇太后」來,要更加的稀少,李遵頊也算是又創了西夏歷史上,一個新的紀錄。

  此時的完顏守緒,早已沒有了往日的帝王風範,不過今日這個特殊的日子,他還是被人精心地打扮了一番。

  「下國亡國之主完顏守緒,見過大宋官家——」

  被人引到大慶殿內,完顏守緒急忙雙膝跪倒在地,甚至膝行了兩步,朗聲說道。

  「哈哈哈,完顏國主,快快平身吧。你能來臨安見朕,朕很是高興啊!哎,我那個不懂禮數的太子,都不知道跟你一起來看看我這個老爹。」

  好嘛,殺人誅心啊。

  還要郭默押著完顏守緒過來嗎?

  那就成什麼了?

  五鳳樓前獻俘嗎?

  「謝官家——」

  趙括能在上邊胡咧咧,完顏守緒可不敢有半點情緒。

  「既然來了臨安,就安心地在這裡住下來吧,此地景色怡人、氣候溫和,比起汴梁城不知要強上多少。」

  「大金國雖然不在了,但是,朕也絕對不會允許人欺辱了你。國主的尊號是沒有了,不如就封你一個『安樂王』。」

  「安樂?哎,那是蜀後主劉嬋的封號嗎?」

  完顏守緒內心在滴血,臉上依然強顏歡笑。

  「安樂王完顏守緒,謝官家隆恩——」

  「蹦蹦蹦——」

  三個響頭實實在在地磕到了地上。

  完顏守緒被帶了下去,從此他就算是徹底退出了歷史的舞台,踏踏實實地做自己的安樂王去了。….「眾卿,欽天監推算明年最好的日子,竟然是中秋時節,朕打算北上祭祖,禮部和宗正寺就忙活一陣子吧。」

  「不過,河南諸州府尚在休養生息,朕也不能去給太子添麻煩,北上祭祖所需花費,全部由朕的內庫來出——」

  臨安作為大宋的國府,那是一種無奈,甚至可以說是屈辱。

  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臨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因素,早已成了這個時代最富有的城市。

  作為大宋一國之主,趙括自己的小金庫,自然也是滿滿的。

  北上祭祖,那是大宋多少代君主的夢想,能讓趙括趕上,他花費多少錢財都是心甘情願的。

  高興之餘,老趙括再次秘密駕臨了「桃花島」。

  看不到兒子,總能來見見自己這幾個孫子吧?

  也許真是上了年紀,趙括這兩年也不太喜歡處理朝政了,好在有數位肱骨之臣撐著,而軍國大事自然由郭默的太子府一力承擔。

  「官家,怎麼又有閒情逸緻到桃花島來了?」

  能安坐跟趙括說話的,自然是「東邪」黃藥師了。

  趙括來的多了,彼此之間也不講究那麼多繁文縟節了,更何況黃藥師本就不是俗人,趙括也是來躲個清凈。

  「妹夫啊,有一事我想事先給你交個底兒。」

  趙括喝了杯「桃花釀」,還是當年的味道。

  「哦,不知道什麼事情能讓官家親自跑這一趟?」

  「明年我打算北上祭祖,祭祖之後,你就不能再稱呼我官家了——」

  「東邪」黃藥師聞言一愣,也慢慢地放下了手中的酒杯。 .

  徒己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