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貓眼石(上)
雲蘊背倚著牆壁微微的喘著氣。
長時間滴水未進,令她此刻的嘴唇有些乾裂,氣色有些蒼白。
她靜靜的坐在那裡,腦子卻飛快的轉動起來。
為什麼?
為什麼它會動?
為什麼追我?
而且,為什麼學院沒有相關的警示?
暫時拋開其他問題,最後一個問題是雲蘊最想搞清楚的問題——為什麼學院沒有說明過岩石巨人的存在?因為石頭巨人這一環,絕不可能是新生測試的一環,事實上,幾乎所有新生遇到石頭巨人,只要被盯上了,大家百分百都得歇菜的。
在來到學院見識到了很多奇奇怪怪之後,雲蘊對超出理解的一些事情接受程度更高了,她雖然仍然想知道比如說石頭巨人為什麼會存在,這些更深層次的問題,但存在即合理,這些事情可以等到新生測試完成之後去探尋,學院內肯定會有它的相關資料。
所以,雲蘊暫時將這些疑問壓下,她只想知道,為什麼學院明知道新生面對石頭巨人的追擊,毫無抵抗之力,卻仍然沒有給參加測試的新生任何提示,也沒有對石頭巨人進行任何隔離,就讓它大大咧咧的存在在這片環境中——這不合理!
不要說什麼百慕大森林太大,學院可能不知道這件事,雲蘊他們走過的,是新生測試必經的幾條路之一,百慕大森林又是本校區校長開闢的後花園,誰又會對自家的後花園不熟悉呢?
雲蘊一條一條的羅列著可能存在的可能。
當她排除所有的不可能后,剩下的,不管多難以置信,都是雲蘊只能接受的事實。
雲蘊感覺此時自己的腦洞開的有點大,她瞳孔微張,像是對自己此時得出的結論覺得難以置信。但她回過頭又想了一邊,覺得只有這個答案才能說得通。
片刻,雲蘊深吸一口氣,然後她抬起左手靜靜盯著腕珠,閉上眼沉下思緒,心念一動之間,一陣天昏地暗之後,睜開眼,雲蘊又來到了那片潔白的神秘空間。
剛站穩,毫不猶豫的,雲蘊憑著記憶中的方式,伸手召出了囚著「爆炸」的囚籠。還是記憶中那個巨大的囚籠,突然無聲無息的出現在前方的空地上,裡頭關著的紅雲依舊是看不到邊際,紅雲雖然隱隱與囚籠摩擦著,發出低低的轟鳴聲,但云蘊知道,它仍然睡著。它就像是睡著了的嬰兒,時不時翻身撞到床的欄杆,又換一個方向找一個舒服點的姿勢睡去。
雲蘊不由得向著囚籠裡面伸出手去,囚籠冰冷的金屬欄杆像是感應到了她的靠近,突然就泛起了電光,像是警告,又像是威懾。
女孩義無反顧的向囚籠里伸手去,若是此時有外人在,一定會驚呼阻止,因為此時囚籠欄杆上泛起的電光已經強烈,一道道小型的閃電在欄杆與欄杆之間閃現,但云蘊視若無睹,魔怔了一般伸手去觸。
令人驚訝的是,電光穿過了她的手臂,卻沒帶來任何傷害。
當手臂伸進囚籠,裡面關押著的紅雲像是突然醒來,霎時間囚籠里像是平靜的水面突然間沸騰起來,紅雲內部爆炸聲、轟鳴聲由小到大突然陣陣響起,震耳欲聾,強烈的氣流在一陣陣爆炸下向四周衝擊著,雲蘊在這股氣流之下,不由自主的被逼退兩步。
但她的手仍然在囚籠里,因為紅雲此時此刻已經纏繞在了她的手臂上,縹緲的朦朧的紅雲此刻更加凝實,如有實質,它一圈一圈的纏繞上雲蘊的手臂,就像是被巨蟒纏繞的樹枝,渺小與龐大,對比震撼如斯。
雲蘊此刻心裡平靜極了,她甚至覺得此刻她心臟跳動的頻率不由她控制,平靜的都不像她本人。她的大腦還能夠思考,從剛剛進來召喚出關著「爆炸」的囚籠,她只是想驗證一些事情,在紅雲出現的一剎那,那個由於經歷了一系列險象環生的事情而加速跳動的心臟,不由自主的放緩了下來,一股親切的感覺由心底而生。
雲蘊她彷彿能感受到,這裡像是不止她一個生命,囚籠里的紅雲也像是遵循著某種特定的頻率,一張一弛之間,竟和自己心臟跳動的頻率一致!
此刻紅雲纏繞著她的右手臂,像是血脈相連般,親切感油然而生。雲蘊伸出空出的左手,摩挲著感受著腕珠冰涼的觸感,回憶著接觸趙休、李文炳、陳傑等人過程中,感受到的他們釋放火種能力時的感覺。
良久,雲蘊終於睜開眼,她看著眼前自然而然親近她的紅雲,不由得苦笑。
雲蘊從前聽藍奇提起過,火種只有兩種狀態,沉睡,或者是醒來。
那時因為雲蘊對這些事情了解的不多,所以也就聽了一個大概。她只記得,新人類覺醒是屬於一般的傳統意義上的火種的正常蘇醒方式,而人類也只能在火種未蘇醒時或主動、或被動的吸納火種成為新人類。而火種失控爆發則是非正常意義上的火種蘇醒,是有很大危害的,其所爆發的能量是人體不能承受的。
藍奇說他所知道的最嚴重的一回,其中一座小島在火種爆發事故中被夷為了平地。所以一旦這樣嚴重的事情發生,周圍人且不好說,但事故發生的中心地帶所涉及的人口,很少有活著出來。
由於那次鄆城大學的爆炸事故,雲蘊毫髮無損的從醫院出來,又同時擁有了新的能力,自然而然地,沒有任何人去懷疑隨著雲蘊心跳而跳動的那顆火種,竟是一顆已經爆發的火種,而且被腕珠強行吸納關押了。
如果把爆發的火種比作一隻發怒的雄獅,那麼還在沉睡中的火種一定是一隻軟糯的小綿羊,人們利用特殊的方式,將火種沉睡過程中蓄積的能量釋放一空,只留下它的核心,留給能夠吸納的人去吸納它,很多大家族就是利用這種方式培育著新人,這往往比靠運氣在不知不覺間,和不知道適不適合自己的火種融合,來的靠譜得多,至少人的潛能和發展方向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