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章 盛情款待
縣城招待所這個條件還是不錯的,要不然曲佳成也不能把許世彥一家子安排在這兒。
許世彥要了倆房間,許成厚夫妻領著倆小子,許世彥夫妻領著倆閨女,這麼住著比較合理。
眾人早起上山,中間在青山溝轉悠了很久,下午又開車這麼長時間,屬實有些累了。
躺在床上,還真是不太想起來。
五點半左右,曲佳成、高明遠來到縣招待所。
一起過來的,還有縣裡其他幹部,以及市裡派過來的農業局、商業局的人。
農業局那位局長,當初就是在撫松人蔘節上,跟許世彥認識的。
去年許世彥通過他,從丹東海邊買了不少海魚、大蝦啥的,人家還給許世彥送了凍螃蟹和一些干海貨。
這次一聽說許世彥來了,對方主動請命,過來接許世彥。
就是想跟許世彥敘敘舊,順道問問,今年能不能再合作一把。
眾人見面,曲佳成給互相介紹了一下,許世彥挨個兒跟對方握手。
人家那邊,還給許成厚老兩口,以及四個孩子都買了些東西。
許世彥還不好說不要,人家說了,這是給老人和孩子的。
沒辦法,只能收下了,等以後有機會再還禮。
「各位,時候也不早了,那就這樣唄,咱下去吃飯,邊吃邊聊。」
曲佳成一看,這房間都不大,一屋子人挺擠的,不如到樓下餐廳坐下來嘮嗑多好?
「對,對,你看我這見了許總光顧著高興去了。
走,咱們下樓吃飯,當地也沒啥太好的,許總別嫌棄就行。」
縣裡一把手嚴書記,一聽曲佳成這話就笑了。
就這樣,一行人下樓,到招待所的餐廳去。
人家專門要了兩桌菜,一桌是給周桂蘭、蘇安瑛婆媳和孩子們準備的。
許成厚原本應該是和許世彥一塊兒,跟曲佳成等人坐一起。
許成厚覺得自己歲數大了,也不喝酒,跟那些幹部坐一塊兒也說不上話,就推脫幾句,坐到了另一桌。
飯菜挺豐盛的,不說是山珍海味,也差不多了。
光是魚就有好幾種,鰲花、重唇、細鱗,都是當地挺出名的淡水魚。
還有一種小魚,用醬燜出來的。
周桂蘭一看就說,那叫紅娘子,寬甸這邊獨有的魚,用醬燉一下最好吃。
細鱗不用說,以前在大房子的時候常吃。
當年許世彥就是憑藉著細鱗魚認識了郭守業,掙了生活費。
鰲花是三花五羅之一,肉質細嫩肥美,尤其是清蒸鰲花,鮮美無比。
那重唇,在許成厚他們說來,土話叫蟲蟲。
蟲蟲魚的嘴最好吃,而且這個魚有滋補的作用。
除了魚之外,還有樹雞,也就是人說的飛龍鳥。
被稱為天上龍肉地上驢肉的那個龍肉,就是這東西。
飛龍燉湯,不用放任何調料,都鮮美無比。
另外,還有啥牛肉、羊肉等,可以說是天上飛的、水裡游的、地上跑的,都齊了。
雖說這些東西,大半家裡那頭也有,可人家精心準備的,一看就知道這是用心了。
「你看看,這不是又給嚴哥、曲哥添麻煩了么?
這一桌子菜,得不少錢呢。」許世彥客氣道。
「那添啥麻煩啊?主要是不知道大叔大嬸喜歡吃啥,這些都是咱當地人愛吃的。
我就尋思著,大叔大嬸離家這些年了,肯定也惦記著,就嘗一嘗咱家鄉的味道。
比較可惜的是,這時候沒有柞蠶了。
這要是有的話,說啥也得整一盤兒,讓我大叔和大嬸嘗嘗,那可是好東西。」
曲佳成說的柞蠶,也被稱為山蠶。
吃柞樹葉子,吐出來的絲帶著天然的黃色。
寬甸這邊以前不少養柞蠶的農戶,當年周桂蘭沒嫁到許家之前,在娘家也是養過柞蠶的。
這柞蠶的肉比較緊實,吃起來特別香。
一般都是等柞蠶長大,還沒到吐絲結繭之前,抓一些回來。
一隻手攥著蠶,另一手食指用力將柞蠶的頭往後一懟,綠色的腸子就出來了。
這個過程,也有的人叫騸。
把騸過的柞蠶用熱水燙死,可以直接炒了吃,也可以裹著面炸了吃,還可以剁碎了包餃子,都特別香。
而且柞蠶營養價值很高,對小孩子來說非常好。
春蠶在六月下旬結繭,這都七月中旬了,確實沒有。
「哎呀,可不用費那個心思。
我雖然沒見過柞蠶,可是聽我媽總說,以前家裡也養過。
這東西養起來可不容易,挺貴的。」許世彥一聽,連忙擺手。
養殖柞蠶跟桑蠶不一樣。
桑蠶是在家裡養,單獨留出來一間房子,摘了桑葉回來喂,所以桑蠶也叫家蠶。
柞蠶被稱為山蠶,是需要在林子里放養的。
大片的柞樹林子,正好從柞樹嫩葉時期開始放蠶,一直到六月下旬結繭后收穫。
柞蠶肥美可口,是很多鳥類的最愛。
所以放養柞蠶的時候,必須注意驅趕鳥類,要不然,很容易整片兒山場都被鳥禍害沒了。
許世彥聽周桂蘭說起過,以前養蠶的時候特別辛苦,天天早晨都得去放蠶、趕鳥。
有的人家專門養槍,看見鳥群來了,就直接放兩槍把鳥驚走。
沒有槍的,那就只能用彈弓打,辛苦一季,才能收穫蠶繭賣點兒錢。
「是啊,咱這現在養蠶的也少了,都嫌太累,還不掙錢。」曲佳成感慨一句。
寬甸的柞蠶輝煌時期,可以供應東北很多城市,甚至賣到京城。
現如今不行了,大部分人都惦記著進廠子上班,誰還樂意起早貪黑費那個勁去養什麼柞蠶啊。
「許老弟,我聽說你那邊這個人參賣的特別好,挺掙錢的。
其實我們這邊也有參。
像石柱子村那邊兒,有全國都出名的石柱參。
普通園參,也有種植的,就是面積沒那麼大。
我尋思著跟伱商議商議,秋天從你們那買一些參栽子回來,這邊兒也大力發展一下人蔘咋樣?」
嚴紹青試探的問許世彥。
寬、桓兩地也出產人蔘,但是由於地形所限,這邊的人蔘產量低,種植面積不大,人蔘產業始終發展不起來。
縣裡這些幹部就覺得,人蔘挺掙錢的。
縣裡要是加大扶持力度,多給點兒優惠政策,跟撫松那邊學習,把產業做起來,就能帶動本地致富。
他們有這個想法,卻拿不準該怎麼施行。
正好今天遇上許世彥了,知道許世彥是人蔘生產相關行業的專家高手,所以就向許世彥請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