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 未來前景
董金玲把刺嫩芽用開水燙了,然後擱調味料腌一下,裹上面糊下鍋炸。
這是當地比較流行的一種吃法,吃的時候可以蘸一點椒鹽,也可以不蘸。
炸好的刺嫩芽外表酥香,裡面鮮嫩,帶著山野菜獨特的清香,很好吃。
榆黃蘑清水洗過,跟雞蛋韭菜一起炒最好。
這個時候沒韭菜,但是董金玲擱花盆裡培育了一些蒜苗,此時長的正好。
於是剪下來,搭配著榆黃蘑炒雞蛋,鮮黃嫩綠的色澤,格外吸引人。
那一盒地果兒,被董金玲摘下花蒂,清水洗過後,撒上白糖,也端了上來。
除了這三個菜之外,董金玲還炒了酸菜、白菜木耳,燉了排骨土豆、紅燒肉豆腐,又切了個午餐肉罐頭,正好整了八個菜。
「也不知道老管帶著客人來,家裡沒準備啥,就這些,將就著吃吧。
等哪天再來的時候,讓老管提前跟我說一聲兒,做點兒好吃的。」董金玲笑著招呼四人吃飯。
「哎呦,這就夠豐盛了,嫂子受累辛苦啊。」
常宏發三人過來一看,八個菜了還想咋地?於是紛紛向董金玲道謝。
「嫂子,你也坐下來吃,咱一起。」
桌子上飯菜都齊了,董金玲卻轉身要走,眾人哪能讓她自己擱廚房裡吃飯啊?於是趕緊攔住。
董金玲倒不是因為別的,她就覺得管恩學跟常宏發還有一參場的兩位在一起吃飯,這飯桌上肯定要談工作啥的。
董金玲覺得她在跟前兒不合適,倒不如自己吃省心,可眾人都不讓,她只好坐下來。
管恩學家裡不缺好酒,於是拎過來兩瓶打開,四個人都滿上。
一邊兒喝酒吃菜,一邊閑聊。
「哎?你還別說啊,這刺嫩芽吃著跟春天的沒啥區別,好像還能嫩一點兒。」
管恩學夾了塊刺嫩芽嘗了嘗,味道屬實不錯。
「嗯,這東西就是從山上砍了刺嫩芽棒子,弄回去放到土裡,濕度大一些。
或者直接放水桶里,底下水足夠用就行。放到暖和地方慢慢就發芽了。」
許世彥少不得要給講一講這個刺嫩芽是怎麼發出來的。
「哦,哦,那就是說,這東西就能利用一茬。
哎呦,可惜了,這要是有啥辦法,能持續利用就好了。」
管恩學點點頭,又有些遺憾的說了句。
「不太好辦,研究這東西估得費不少工夫,成本估計也不低。
以目前的生活水平來說,老百姓接受的可能性不大。」
許世彥搖搖頭,這也就是他自家有地方,也有人手,不過是閑著無聊弄了留著自家吃的。
「弄這個,不如發展暖棚蔬菜。
尤其是韭菜、小白菜、生菜、茼蒿、水蘿蔔,這些不需要開花授粉的綠葉小青菜。
如果能發展起來,形成一定規模,還是有利可圖的。」
簡單來說,就是人們的生活水平還沒發展到那個地步,沒人把山野菜當好東西。
到季節了上山薅菜行,這要是花錢去市場買野菜,大多數人恐怕都不能接受。
「嗯,嗯,你說的這是個路子。
這要是能把暖棚蔬菜弄起來,一來可以豐富城鄉居民飯桌,另一個也可以創收。
是個好主意,等年後吧,年後我安排人,去你那暖棚看看,然後再商議。」
常宏發覺得許世彥的這個提議挺好,但是東北的冬天太冷,取暖這方面可能花銷會大。
成本要是太高的話,就怕市場不接受。
這個,絕對不是一拍腦袋就能定下來的事兒,還是要好好研究明白才行。
嘗過了刺嫩芽,再嘗一嘗那榆黃蘑。
眾人都覺得,好像比木頭上長的那種,味道淡了些,沒有野生的那麼鮮。
畢竟是人工培植的嘛,而且還是用菌袋培養,不是木段培養,味道淡一些也正常。
目前來說,食用菌多數還都是木段培養技術,產量低,耗費木材多。
所以管恩學就對這個菌袋培植食用菌很感興趣,詢問了挺多。
當得知,菌袋是用鋸末子、豆秸、玉米芯子等東西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接入菌種培育時。
管恩學連連點頭,說這個挺好,不費那麼多好木頭。
「明天開春,我們場就打算在那些老參地,用菌袋培育木耳。
那個省心,不用啥暖棚,直接擺在池面子上,就著原本的參棚苫蓋點兒東西,這一茬也能收穫不少。」
一參場技術科,算是把食用菌培育技術給玩明白了。
實驗基地那邊培育的木耳、榆黃蘑、平菇、猴頭菇都長的非常好。
靈芝的人工栽培技術也有了進展,估計很快就能攻關最後難題,實現大面積種植了。
木耳出口少,歐美人不認可這東西,感覺像是在嚼膠皮。
但是周邊的一些國家對木耳很青睞,認為木耳是一種長壽菜,可以清除血液垃圾和體內粉塵,對建康有益。
所以這兩年,也有一些出口訂單。
當然,木耳在國內的需求量也很大,畢竟作為一個美食大國來說,木耳可是南北方都認可的有益食材。
但是目前多數採用木段培植方法,產量不高。
菌袋培育方法,木耳的品質比不上木段的,但是好在成本低、產量高,便于田間管理。
所以菌袋培植方式,將會是未來的趨勢。
管恩學和常宏發對這些技術不太了解,卻不影響他們聽許世彥講。
「挺好,這些都是發家致富的路子。
小許啊,你得空,把你們場子研究的那些東西,整理整理。
保密的咱就不用說了,就是像蘑菇木耳這些的栽培技術啥的,你看看能不能半個培訓班,把各個鄉村的人弄過去培訓學習一下?」
常宏發對這些挺感興趣,就對許世彥提出了要求。
「對了,咱們縣裡頭還打算辦一期人蔘高產栽培技術的培訓班。
你是主講啊,到時候可不能推辭。」常宏發忽然想起這件事來。
原本,縣裡提議是從農大請教授過來講課。
結果跟農大那邊一聯繫,人家那頭說,許世彥不是已經畢業回單位了么?找他講就行了。
在人蔘生產技術方面,國內現在能比許世彥專精的人,太少了,沒必要捨近求遠,還跑農大找人。
「我來講?能行么?這事兒不應該是找農業口專家過來?」
許世彥愣了下,又讓他講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