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惡
小時候以人之初,性本善為始,覺得人本性都是善良的。一個剛出生的孩子,就如天使一般,純潔乾淨,一定是個善良的好孩子。每當看到嬰兒,都是打心底的歡喜。
學生時代,我們也著重宣揚孔孟之道,要與人為善,要有惻隱之心。縱使到了現在,也在教育孩子,你對別人好是應該的,別人對你不好也是應該的。
又有人之初,本無善惡之說,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家庭給孩子畫成善人,則是善良的。畫成惡鬼,則做惡人。本非孩子自己所願,全憑家庭教育。人的善惡是家庭教育的產物,家庭教育重之又重。
然也有人性有善有惡之論,終其結果,也是在於養。是否保留善性,或養之惡性。無論人之初,人性本無善惡或人性有善有惡,都終歸於家長的教育。
初聽荀子的性惡論,實在難以苟同,全然顛覆了我的認識。性惡論認為,人生來本性就是惡的,也是靠後天教育可以由惡變善。剛開始,這種言論覺得非常刺耳,畢竟有悖於從小學習三字經背誦的「人之初,性本善」之論。
幾年前江歌案的發生,我才有所懷疑。一個人可以惡到什麼程度,才能對為自己而死的人毫無半點憐憫之心。直到劉鑫母親說只怪江歌自己短命時,我第一次跳出人性本惡幾個字。荀子說:「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人的本性是邪惡的,他們那些善良的行為是人為的,沒有教養的東西不會是善良的。生來就惡,教養的人也惡,一家人都是沒有教養過的東西,哪會善良呢?
性惡論看起來是低估了人性,但恰恰是江歌太高估了人性,她願意保護劉鑫,在劉鑫有難時,毫不猶豫的挺身而出。而劉鑫明知道有危險時,卻拿她去擋命。江歌被砍后,劉鑫並沒有通知醫院搶救,她卻在等警察來的期間,去諮詢律師她所要承擔的責任。案發後沒多久,就在微博上秀美圖,秀旅遊,註冊大V號,讓粉絲漫罵江歌媽媽,威脅不出庭作證,出庭也只說不知道不清楚。
江歌完全可以拒絕劉鑫,她一個人居住的房子不可以住外人,完全有理由不理會,但她收留了她,並為了她一再沒有報警。江歌覺得朋友有難,自己必須有君子之風,但小人之惡是她這輩子捨命都想不到也預估不到的。正像荀子所說:「小人可以為君子而不肯為君子,君子可以為小人而不肯為小人。」小人可以做君子卻不肯做君子,君子可以成為小人而不肯做小人。君子與小人的區別,就在於為與不為。
少時常聽人講起,某家棄子或棄女不養,親戚或鄰居養之,視若珍寶,嬌慣寵溺,長大后卻視養家為仇敵,或與生父母共同對付養父母,以達霸佔財物之目的,或者直接回到生父母家,與養家斷交。每每聽聞,也只是大人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已。今見姚策案時,頗為震動。
姚策生父母之惡,為世人唾棄。但比起他們之惡,更讓人寒心的是姚策自己,養子二十八年,養母卻沒有見最後一面的資格。是什麼樣的人,對養了自己二十八年的母親如此絕情?養一條狗尚知忠誠報恩,養個孩子臨死都不相見。尚不能說人性本惡?這種惡是骨子裡的惡,娘胎里就帶出來的惡,這種惡連善良的教育都感化不了。
荀子說: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生而有疾惡焉,順是,故殘賊生而忠信亡焉;(人的本性,一生下來就有喜歡財利之心,依順這種人性,所以爭搶掠奪就產生而推辭謙讓就消失了;一生下來就有妒忌憎恨的心理,依順這種人性,所以殘殺陷害就產生而忠誠守信就消失了。)
一個要割肝救子的養母,一個不肯割肝救子的生母,姚策最後選擇了生母,連答應歸還養母的房產,最後也沒有歸還。消費養母的寵愛,為他傾家蕩產,對養母卻只有憎恨。這種惡毒本性,這種財利之心,和生母如出一轍,還不是出自娘胎的惡嗎?
有人抱怨,自己做點生意,買房還房貸,艱難維持上有老下有小的大家庭生活,其父卻在疫情生意困難期間,把自己國外的大客戶透露給了一個同行親戚,導致自己失去了大部分收入來源。氣憤不過,去質問父親,結果父親回答:「我就覺得他比你優秀比你強,你要真的有能力,他根本就搶不走。」
其故不過是父親愛聽好話,那親戚每次來極盡阿諛奉承之能,討他歡心。一個父親,不顧兒子的奉養,幾句好聽話,就出賣了兒子。還不顧兒子的憤怒,當面打電話給親戚,邀他來家裡玩。所謂虎毒尚且不食子,親爹竟貪圖一點虛榮,斷了兒子的財路,也斷了家裡的經濟來源。
正是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焉,順是,故淫亂生而禮義文理亡焉。既然自己兒子不如別人,別人怎麼不奉養你呢?親生骨肉之間尚切如此,能不說人性醜陋?人性本惡?
疫情期間,杭州殺妻碎屍案震驚全國。丈夫因為家庭鎖事有預謀的殺死了妻子,並肢解碎屍衝進下水道,企圖瞞天過海。還一臉平靜的對著鏡頭找妻子,誰會想到,枕邊人有一天竟然會拿起屠刀?這種惡魔世所罕見,沒有半點良心可言。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新論》中提到:就良心而言,上帝做了一件質地不均勻的和粗心的工作,因為絕大多數人與生俱來的良心為數甚少,甚或微不足道。良心雖然存在於我們心中,但它並非在人生之初就已具有。小時候我們只是迫於父母的權威,既使父母的撫養是溫和友善的,並且儘可能避免威脅和懲罰,人心依然會變得無情而嚴厲。
基督教認為,原罪是人類世代相傳的罪惡,是靈里已死,自我意志失控,完全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性,使人有犯罪的傾向和性情。原罪存在於內心的隱秘之處,我們都存在某種罪惡的傾向,當這種傾向,內在力量受到外力的驅使,便會顯露罪行。
佛洛伊德說:「人的內心,既求生,也求死。我們既追逐光明,也追逐黑暗。我們既渴望愛,有時候卻又近乎自毀地浪擲手中的愛。人的心中好像一直有一片荒蕪的夜地,留給那個幽暗又寂莫的自我。」
我們每個人的身體里都住著一個惡魔,所以才有了法制,有了禮儀,有了宗教文化。人性之惡,在道德教育和刑罰下收斂,在社會中漸隱,但人類的原罪依然存在,它是一切罪惡和災難的根源。我們只有正視人類本性的邪惡,通過後天人為的糾正,把原本淺薄的變成深厚的,把醜惡的變成美好的,狹窄的變成寬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