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原來狼筅是從這來的
二月初朱瞻基就把夏瑄扔在了京師,他要和朱棣一起北巡,夏瑄明白了,最多明年朱棣必開始第二次北伐,朱瞻基臨走還把夏瑄託付給監國的太子。
隨後的日子裡夏瑄就一邊看著地理方面的書一邊看徐忠塞哈智訓練四千義烏、永康新兵,太孫豪氣的直接問朱棣要了琉球中山王和朝鮮王進貢的名馬以及北方的官馬組建了一千騎兵,每個百戶有10個游騎,剩餘五百游騎獨立作為哨探和機動部隊,隸屬工部的兵器局和隸屬內廷的兵仗局也送了大量的火銃,火箭,可惜沒有大炮。
這火銃不是和夏瑄想象中的樣子大有不同,竟然有手臂粗細,一米左右長短,射程百米,有效射程只有五十米,不過要是按照神機營的陣列,密集射擊倒也能百米殺敵。火箭就和後代的喀秋莎一樣,直接一捆箭矢飛出去,一個火箭打的好就能殺傷十人左右。
最難受的就是,夏瑄原以為穿越回來懂點火槍陣列之類的能大展宏圖,沒想到火銃射擊的陣列早被神機營玩爛了,他們有兩種,一種是持續射擊的陣列,站成三排,第一排槍法最好只管射擊,後邊兩排負責裝彈和傳遞。另一種是火力壓制,也就是夏瑄想的三排交替射擊裝彈,不過那時候裝彈太慢,兩分鐘才能裝好,所以一般三排射完直接后隊開始衝鋒破陣了。
其實這一切都是因為這時候火銃是火繩槍裝彈太慢,射程太近,陰雨天容易啞火,如果是燧發槍,甚至能研究出膛線,這火銃就真的能替代弓弩手了,現在火銃多的原因就是能驚嚇馬匹而且造價便宜,方便訓練,能量產火銃手。
好在夏瑄還是有點用處的,夏瑄想起了戚繼光所創的三才陣,以百戶為單位,禦敵時,十人游騎在前哨探和威懾,之後由三個小旗(每小旗十人)的火銃手遇小敵持續射擊,遇大部敵軍則迅速火力壓制,包括釋放火箭等,之後由兩個小旗的敢死隊近戰接觸,最後四個小旗分作兩隊,或支援正面或兩翼包抄,敵軍敗退後則以小旗為單位,每隊由火銃手、長矛兵、刀盾兵組成,分散追殺或展開巷戰。
夏瑄將陣法畫成圖冊附帶解釋交給徐忠時,他驚奇不已,這陣型對付蒙古人可能稍顯不足,但對付交趾叛軍以及其他的騎兵較少的敵人時會有奇效,而且因為義烏永康包括狼兵家鄉多山,山地作戰難以組成大隊,這樣百戶為單位的陣型最適合山地作戰。徐忠還懷疑夏瑄是不是出身將門……畢竟古代的兵法之類都是來自將門,夏瑄怕徐忠以為自己是紙上談兵不用這套陣法,只好說這是漢王多年軍旅苦心鑽研出來的。
二月中旬,薛祿和那一千狼兵也終於到了。領軍的是一個女子,看起來和綠衣一般大,自稱瓦氏夫人,夏瑄也不好再去問具體叫什麼,瓦氏是廣西的一個參將,同時也是廣西那裡三十多個寨子的寨主,手下有五六千狼兵。這次本是徵召一千狼兵,可這瓦氏非說一千狼兵怎麼夠用,就帶著兩千五百狼兵前來,還自帶了糧草。
人家都這樣了,你總不能趕人家回去吧……夏瑄只好請求太子允許幼軍衛所擴編一個千戶所和五個直屬百戶所。好在現在剛開春,國庫充裕,也不在乎這一兩千人的吃喝。
這狼兵竟然自帶的有火器和兵器,就是沒有鎧甲,大多是皮甲和布甲,大部分還是赤腳。而且也不想穿制式鎧甲,嫌太重了不好追殺。夏瑄只好當場向瓦氏演示這鎧甲的效果,讓人在百米外放一個鎧甲,弓箭射去,雖然鎧甲出現了一個個凹痕可終究沒有射透。
更何況夏瑄得知這韃靼和瓦剌缺鹽少鐵,每年互市都要用大量的馬匹、皮毛、牛羊來換取鹽鐵和茶葉。這茶葉其實在這個時候非常重要,韃子沒有茶葉,他方便起來就很困難……就好似便秘一般,只有每日把那茶葉和羊奶馬奶一起熬煮喝下去才能腸胃通暢。所以韃子換的鐵多用來打鐵鍋了,箭矢的箭頭還有相當一部分是木製箭頭,更難在遠距離射穿甲胄。
這狼兵所用兵器竟是後世戚繼光三才陣所用的狼筅,長五米,其實就是竹子.……頭上安了鐵質槍頭,枝杈上也弄了鐵質尖頭,用桐油等多種材料處理,不易砍斷,軍士隨身帶的竹筒里還有乳白色的毒藥,據說塗在狼筅上有毒藥,好吧,夏瑄知道了這就是廣西雲南那邊的見血封喉。
可塞哈智這個憨批非要說你們這拿根竹子也算武器嗎,本是中午用來吃的黑豬就遭殃了,被那狼筅用枝杈匆匆一劃就嗝屁了,眾人看著那些狼兵眼神也就畏懼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