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新居(上)
柳條兒跟著王蘭陵往前走了一百多米后,就說道:「我走另外一條路,前面不能走牛,牛在那路上拉了之後會罰錢。」
王蘭陵覺得大家都遵守規矩的話其實挺好的,就像是不要走草坪一樣,這是對誰都有好處的事情。
「嗯,那我先走了。」王蘭陵打了聲招呼,繼續往前走。
柳條兒喊道:「那開學再見,我回去了。」
王蘭陵突然想要問個問題,「你家是幹啥的啊?」
柳條兒很疑惑:「沒幹啥啊?」
只是普通的縣城居民,沒有做生意,就是種地之類的,也不知道怎麼回答王蘭陵的奇怪問題。
王蘭陵很快就和女同學告別,此時天色也不早了。
下午四點多,基本上路邊的店鋪就都關門了,這裡的生意並不好,但是很正常。
古代的集市並不一定就熱鬧,黑水縣的人其實並不少,等到了集會的時候才會人山人海。
現在是快二月份了,最近的集會是三月的一個節日。
是叫三月四日天氣晴。
那天當地的縣城若是晴天,那麼就是一個逛廟會,看戲踏春的好時候。
如果那天下雨了的話,就是縣令的問題了,是需要下水游泳請罪的。
王蘭陵是不知道這是什麼原因,什麼習俗,可能是和後面的防汛有關吧。
但他不是縣令,不需要大雨天下水游泳拜龍王,這個和他無關。
這個倒不是先皇搞出來的節日,是很早以前就流傳下來的節日,不過先皇掌控了權利之後,就開始對各地加強了約束,一些人不跳也得跳了。
據說,這活動搞死過兩個縣令。
王蘭陵想著縣令的事情,剛剛靠近自家店門,就看到了縣令的老婆和兒子兒媳。
高氏看到王蘭陵回來了,就笑著說道:「你可算是回來了,我尋摸著你這邊缺衣少食,什麼都沒準備,就從家裡給你帶來了兩張新被,還有水壺臉盆和十斤炭,這天還冷著,你別凍著了。」
高氏的兒媳婦也笑著說道:「我們都把你住的地方打掃好了,正準備先回去了,你怎麼才回來?你嫂子現在還在裡面忙呢。」
王蘭陵迅速說道:「多謝夫人的好意,我剛回家一趟,出來的時候正好想去學校那看看了,就耽誤了些時間。」
聽到是去學校附近看看,高氏就認可了這個理由。
「打掃屋子這種事情交給女人做就好了,就是你這裡也沒個使喚的人,太不方便了。」
在高氏看來,王蘭陵最少也要有幾個奴僕,這樣才算是有身份。
王蘭陵說道:「夫人說得對,我正打算找幾個能幹活的僕人,做飯洗衣之類的都要人,就是現在找不到,慢慢來吧。」
這種事情主要是看介紹,王蘭陵若是和王家堡的人說的話,那麼自然是那裡面的親戚們互相推薦過來人。
和田遠方這些手下說的話,就是這些人從認識的人家裡找。
和張珠說的話,她是從娘家的親戚里找。
反正基本上不會外招。
雖然比較麻煩,但也就是隨口說說就能解決的問題。
高氏聽到王蘭陵這邊缺人,而且確實是需要人,就說道:「我們家有富裕幾個丫鬟,你要是不嫌棄的話,我就做主送給你了。」
王蘭陵聽到后,就奇怪的說道:「是簽了賣身契的丫鬟嗎?」
送小妾這種事情倒是聽說過,但是送丫鬟的事情就是第一次遇到了。
高氏一臉和善的對著王蘭陵解釋道:「算是吧,我家老爺殺了不少的金人,這些都是回來的時候帶的,都挺本分的,掃掃地沒有問題。」
高氏的兒媳此時也笑著說道:「是啊,這些金人雖然長得古怪嚇人,但都老實的緊。」
王蘭陵說道:「金人長什麼樣子?我還沒有見過。」
高氏的兒子東方昂說道:「金頭髮,琉璃眼,面無血色,身有異味。」
通常來說,像是王蘭陵這種少年人,需要的是書童之類的小廝。
能幹的那種。
沒錯,就是兩種意義上的能幹,這個世界也存在著一些老傳統了。
應該說哪朝哪代都有這種破事情,而且還很貴。
培養一個好的小廝,要比培養出一個優秀的歌姬更難。
高氏送不出那種小廝,所以只能送廉價的女奴。
王蘭陵點了點頭,「恭敬不如從命,那我就承下了。」
女人送的東西,通常來說還是收下的好。
高氏很高興,說道:「那我回去幫你看看,送兩三個過來。」
王蘭陵點頭道謝。
高氏很快就帶著兒子兒媳坐車回去了,高氏的兒子有一個六歲的小孩,明年就要上學了,不過肯定是去更好的城南小學。
在高氏離開后,王蘭陵就走進了屋裡。
鋪子里和之前沒有什麼變化,他走到了院子里。
院子里多了一些柴火和桌椅,還有一籃子青菜。
王蘭陵走到了主屋,進屋就看到張珠正在擦地。
「嫂嫂,今天就到這裡吧,我看已經很乾凈了。」
屋子裡原本就不臟,現在被打掃了一遍,已經很可以了。
張珠看到王蘭陵進來了,就說道:「你前腳剛走我就過來了,剛縣令夫人過來,你不在,我也不知道怎麼說,多虧了陸姑娘在,我這嘴笨,都沒和人家說話。」
張珠很高興,在過來之後就看到有官太太送禮,覺得王蘭陵越來越有出息了。
王蘭陵進屋看了下,沒有看到雷阿,「雷阿呢?」
張珠說道:「陸姑娘去後院了,我們剛才把暫時不用的東西都放在了屋子後面。」
王蘭陵聽到后,就說道:「那就先這樣,明天再說吧,我叫上雷阿,我們出去吃飯。」
「不用不用,你們去吃吧,我也該回家給你大哥做飯飯了。」張珠不好意思和王蘭陵還有雷阿一起吃飯。
王蘭陵沒事,就是高挑有文化的陸姑娘對這個小學文化的縣城女人來說,有些不好相處了。
很明顯,張珠和王蘭陵做了同樣的事情,不自量力的去詢問了人家的文化水平,然後被打擊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