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婉說辭,征服人心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情,都需要採取不同的說話方式。有人不喜歡聽直來直去的話,特別是談一些不高興或是別人忌諱的事,從背後或從其他角度,委婉含蓄地把話說出來,聽者會覺得很受用,讓聽者思而得其意,而且越揣摩,似乎含義越深、越多,因而也就越有吸引力、說服力和感染力。同有矛盾和有意見的人說話,還會使矛盾在柔婉之中自然而然地化去火力,既不激化矛盾,又能解決矛盾,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和諧,使自己的說話形象更易於人接受。
說話含蓄,是一種藝術。「言有盡而意無窮,余意盡在不言中。」把重要的、該說的部分故意隱藏起來,或說得不顯露,卻又能讓人家明白自己的意思,這就是所謂的「只可意會,不必言傳」。所說含蓄是說話的藝術,是因為它體現了說話者駕馭語言的技巧。
委婉能通幽
曲說是指面對某件事情不便直接陳述自己的觀點,而是拐彎抹角地繞過主題,用婉約含蓄的方式表達出來,這樣,既不傷害對方自尊心,又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使自己的說話形象顯得更高明。
不便直說的話往往是由說話的場合、說話者的身份、說話者的心理狀況等等決定的。如在古代,臣子看到君王有過失,進諫時,就很注意說話的含蓄。因為君王十分講究保持至高無上的尊嚴,如果大臣有損「龍顏」,是要掉腦袋的。
傳說漢武帝晚年時很希望自己長生不老,一天,他對侍臣東方朔說:「相書上說,一個人鼻子下面的『人中』越長,命就越長;『人中』長一寸,能活百歲。不知是真是假?」
東方朔聽了這話,知道皇上又在做長生不老夢了。皇上見東方朔似有譏諷之意,面有不悅之色,喝道:「你怎麼敢笑話我?」東方朔回答說:「我在笑彭祖的臉太難看了。」
漢武帝問:「你為什麼笑彭祖呢?」
東方朔說:「據說彭祖活了八百歲,如果真像皇上剛才說的,『人中』就有八寸長,那麼,他的臉不是有丈把長嗎?」
漢武帝聽了,也哈哈大笑起來。
東方朔是聰明的,他用笑彭祖的辦法來譏諷漢武帝的荒唐,真有些指桑罵槐的味道。這種含蓄的批評,漢武帝卻是愉快地接受了。
在有些特殊的場合下,曲說還可以用來作為隱晦批評的手段,間接地提出意見。《古今譚概》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五代十國時期,有個國家叫南唐。官府的稅收很重,全國上下怨聲載道,但敢怒而不敢言。當時,都城金陵連續幾年大旱,百姓們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度日艱難。一次,南唐皇帝李煜視察國情時見到田地久旱無雨,便問道:「為什麼外地都下了雨,而偏偏京城不下呢?」這時,群臣中走出一人,姓申名潮高,彎身施禮后答道:「而不敢下到京城裡來,因為它也怕被徵稅。」李煜沉思半晌,然後微微含笑。不久,許多苛捐雜稅便被取消了。
我們再來看一則現代故事:
甄妮在大連演出時,對台下觀眾說:「有一種運動,不知大連朋友是否喜歡,先舉起你的左手,再舉起你的右手,兩隻手來回……」她一邊說一邊用手示範鼓掌的動作。沒等她說完,台下掌聲四起。
一個演員,最喜歡的就是能聽到觀眾的掌聲,甄妮的表演還未開始,觀眾就為她熱烈鼓掌,她主要是用曲說,再配以形象化的動作,生動有趣,獲得了台下觀眾的好感。
含蓄意味深
言有盡而意無窮,會讓人在綿綿中體會到什麼是樂趣。含蓄應答就是含有深意、藏而不露,使回答生動有趣,又閃耀著智慧的光芒。
1947年初,美聯社記者羅德里克採訪毛**,當時正值胡宗南五十萬大軍即將進攻延安。「毛先生,在目前,中國共產主義的前途看來的確令人擔憂,將來會怎樣呢?請你談一下。」羅德里克一針見血地問道。毛**胸有成竹地笑著說:「兩年後,我邀請你到北京來探望我。」
在那個關係到整個民族命運的關鍵時刻,毛**沒有直接回答自己對時局的看法,也沒有什麼豪言壯語,卻借用了一句普通的邀請客人來訪的話語,暗示出自己的預見,顯示了一代偉人高瞻遠矚的遠大目光和對未來必勝的信念。
1924年4月,泰戈爾來中國訪問,徐志摩擔任翻譯。一次,在清華大學演講完后,徐志摩問泰戈爾:「你這樣永遠受創作衝動的支配,究竟是苦還是樂?」泰戈爾聽后笑了笑,說道:「你還是去問問那些夜鶯吧,整日嘔盡心血還要唱,它們究竟是苦還是樂?再去問問那深山的瀑布,它終年把它潔白的身體向深谷里摔個粉碎,它究竟是苦還是樂?
很明顯,泰戈爾並沒有給徐志摩完整而明確的回答,而是用他那詩一般的語言含蓄地表達了一個發人深思的哲理。
含蓄少傷害
與親人同事之間交往,說話必須溫柔婉約,不傷人自尊,也不要在其傷口上撒鹽,相處起來就會輕鬆愉快得多。
一對年過花甲的老夫婦結婚三十多年來,互敬互愛,從不吵架。一天,她們的女婿來看望他們時,向老岳父請教夫妻和睦的秘方。岳父說:「我結婚時我岳父告訴我:『不要批評你太太的缺點或怪她做錯了,要知道,就是因為她有缺點,有時做錯事,才沒有找到更理想的丈夫。』你要牢記這句話。」
對於女婿的諮詢,老岳父並沒有從正面有板有眼的教育,而是逆向回溯,正是因為自己姑娘有時做錯事,才嫁給你,因此不要對我女兒過分挑剔。
婉約的說話方式,既不傷害對方,有時也能保護自己,使自己不至受到傷害。
有一次,在擁擠的公共汽車上,由於汽車猛的剎車,前面一位文雅的姑娘沒有準備,猛的踩到了前面一位小夥子的腳上,由於姑娘穿的是高跟鞋,一下子疼得他無法忍受,姑娘回頭看了看他,也不知如何解釋。他十分生氣,但還是說了一句:「沒有把你的腳墊疼吧。」說得姑娘十分地不好意思。過了一會兒,他突然感到一隻手伸進了他褲兜里,他抬頭看見對面幾個流里流氣的小夥子,他旁邊也站了一位,他也意識到了會發生什麼,於是他說了一句:「夥計,你把手放錯了,那是我的褲兜。」說完,他覺得他把手抽走了。
這裡,這位小夥子碰上的兩件事,他都用了避免直接對抗的方式。遇到別人踩了自己的腳,這只是由於車的原因,姑娘也不是故意的,所以他在這裡用了自嘲的手法,將兩個人的矛盾化解了,以自己為中心,而將姑娘置於旁觀者的位置,豁達地開自己的玩笑。第二件事他如果以直接的方式去做,可能會發生意想不到的後果,但是他用這種含蓄的表達方法,同樣化解了衝突和意外。
一位漂亮的小姐戴著一頂很別緻的裝飾帽在大街上走著,幾個小流氓圍上來,把她的帽子搶了去,並戲謔道:「小阿妹的帽子真漂亮啊。」這位小姐並沒有大喊大叫,而是微笑著鎮靜地說:「是嗎?我想你們一定想給你們的姐姐妹妹也買一頂,對嗎?不過,我勸你們不要買,因為她們也會像我一樣被別人搶了帽於。」幾句話,把對方說得無言以對,乖乖地把帽子還給了這位小姐。
委婉解尷尬
在交際和與人說話時,常常用委婉的說法,可增強你的交際形象和說話效果,委婉有時實在是妙不可言。
美國有一位傳奇式的籃球教練叫佩邁爾。他帶領歐洲迪鮑爾大學的籃球隊曾獲得國內比賽39次冠軍,使球迷們為之傾倒。可是,他的球隊在蟬聯29次冠軍后,遭到一次空前的慘敗。比賽一結束,記者們蜂擁而至,把他圍個水泄不通,問他這位敗軍之將有何感想。他微笑著,不無幽默地說:「好極了,現在我們可以輕裝上陣,全力以赴地去爭奪冠軍,背上也沒有冠軍的包袱了。」
在社交公關中,人們往往會遇到不便直言之事,只好用隱約閃爍之詞來暗示。一位顧客坐在一家高級餐館的桌旁,把餐巾系在脖子上。這種不文雅的舉動很是讓其他顧客反感。經理叫來一位侍者說:「你讓這位紳士懂得,在我們餐館里,那樣做是不允許的。但話要說得盡量含蓄。」
怎麼辦呢?既要不得罪顧客,又要提醒他。侍者想了想,走過去很有禮貌地問了那位顧客一句話,說:「先生,你是刮鬍子呢,還是理髮?」話音剛落,那位顧客立即意識到自己的失禮,趕快取下了餐巾。
某青年到一對年輕夫婦家做客。年僅4歲的小主人公大聲地對這位客人叔叔說:「叔叔,爸爸昨晚又打媽媽了。」年輕的女主人嗔怪地瞪了女兒一眼,表情甚為尷尬,見狀,客人隨機應變,對孩子說:「云云,你爸爸和你媽媽不是在打架,他們昨晚在做『老鷹捉小雞』的遊戲呢!你看,是不是這樣,『嗄,嗄,嗄……」小女孩天真地笑了起來。女主人臉上的尷尬也消失了。
委婉含蓄的話受青睞,主要是它能兩全其美。當然,使用委婉語,必須注意避免晦澀艱深。社交談話的目的是要讓人聽懂,如一味追求奇巧,會使他人摸不著頭腦,甚至造成誤會,必然影響表達效果。要做到語言含蓄,須善於洞悉談話的情景和宗旨,還要練就隨機應變的本領,這樣才會使你的說話形象和風格優於常人,別具姿彩。
七、怎樣用恭維的話征服人心
每個人都有喜歡被別人恭維的心理,即使那些平時說討厭恭維話的人,其實內心也是喜歡聽恭維話的。最重要的是,你的恭維話要說得巧妙,不顯山露水,不著絲毫痕迹,又恰到好處,被恭維的人就會信然而自得了。
善於說恭維話,不但能討人喜歡,在關鍵時候,還會起到意想不到的喜劇效果。特別是在一些不利的形勢下,善於說恭維話,對方就不再為難你。具體來說,說好恭維話有如下好處:
(1)能轉危為安
如,袁世凱竊取了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權力后,每天做著皇帝夢。有一次竟在白天進入夢中。一位侍婢正好端來參湯,準備供袁世凱醒後進補,誰知不慎將玉碗打翻在地。婢女自知大禍臨頭,嚇得臉色蒼白、渾身打顫。因為這隻玉碗是袁世凱在朝鮮王宮獲得的「心頭肉」,過去連太后佛爺他也不願用來孝敬,現在化為碎片,這是殺身之禍;罪是無論如何也逃不脫的了。正當她惶惶然惟思自盡之時,袁世凱醒了,他一看見王碗被打得粉碎,氣得臉色發紫,大吼道:「今天俺非要你的命不可!」侍婢連忙哭訴著:「不是小人之過,有下情不敢上達。」袁罵道:「快說快說,看你編的什麼鬼話!」侍婢道:「小人端參湯進來,看見床上躺的不是大總統。」
「混帳東西!床上不是俺,能是啥?」
侍婢下跪道:「我說。床上……床上……床上躺著的是一條五爪大金龍!」
袁世凱一聽,以為自己是真龍轉世,要登上夢寐以求的皇帝寶座了,頓時一股喜流從心中湧起,怒氣全消了,情不自禁地拿出一疊鈔票為婢女壓驚。
婢女在生死存亡關頭,通過一句恭維妙語,不僅免了殺身之罪,還得了對方的獎賞。
使用美言讚譽術必須了解對方的嗜好、習性,乃至脾氣和情感,抓住對方的心理弱點,選用對方真正感興趣的事情進行恭維,使對方感到非常合乎心意,才能取得好的說話效果。
唐太宗繼位后,有個叫法琳的僧人寫了本宣揚佛教的《辯正論》,結果引起唐太宗的不滿。太宗一怒之下,把法琳關進大牢,並對他說:「朕聽說念觀音者,刀槍不人,現在讓你念七天,然後試試我的寶刀。」法琳嚇得魂不附體。七天一到,面見太宗時便說道:
「七天以來,我沒有念觀音,只念陛下,因為陛下就是救苦救難的觀音啊!」
法琳和尚在生死危急關頭,通過恭維對方是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結果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人們的心理總是希望別人尊重自己,所以說話者應特別注意把握對方的嗜好、習性乃至性格、脾氣和情感,選用令對方最感興趣的事物來恭維,就一定會收到預期的效果。
(2)能皆大歡喜
南朝齊代有個著名的書畫家叫王僧虔,是晉代王羲之的四世族孫,他的行書、楷書繼承祖法,造詣很深。一手隸書也寫得行雲流水一般。
當朝皇上齊高帝蕭道成也是一個翰墨高手,而且自命不凡,不樂意聽別人說自己的書法低於臣子,王僧虔因此很受拘束,不敢顯露才能。
一天,齊高帝蕭道成提出要和王僧虔比試書法高低。於是君臣二人都認真寫完了一幅字。寫畢,齊高帝蕭道成傲然問王僧虔:「你說,誰為第一,誰為第二?」
若一般臣子,當然立即會回答說:「陛下第一」或「臣不如也」。但王僧虔也不願貶低自己,明明自己的書法高於皇帝,為什麼要作違心的回答呢?但又不敢得罪皇帝,怎麼辦?王僧虔眼珠子一轉,竟說出一句流傳千古的絕妙答詞:「臣書,臣中第一;陛下書,帝中第一。」
他巧妙地把臣子與帝的書法比賽分為兩組,即「臣組」和「帝組」,並對之加以評比,既給皇帝戴了一頂高帽子,說他的書法是「皇帝中的第一」,滿足了皇帝的冠軍欲,又維護了自己的榮譽和品格,使皇帝更敬重自己的風骨,覺得自己不是那種專門拍馬屁的傢伙。
果真,齊高帝蕭道成聽了,哈哈大笑,也不再追問兩人到底誰為第一了。
恭維話既然有以上兩大好處,那麼,我們如何才能說好恭維話呢?
選好恭維話題
恭維他人,必須選好恭維話題,恭維話實際上是滿足人們的心理需要。人們的心理需要是多層次的,在每一個層次,選好恰當的恭維話題十分重要。如果你的某位同事被派到外地去出差,恰好這位同事是位不愛往外跑的人,你恭維他得到領導信任,外出又可以領略各地風情等活,此君肯定不愛聽。如果他喜歡書法,你不如恭維他的書法更好受用一些。
只要你善於體察人心,了解對方最迫切的需求,並有的放矢,予以激發和派遣,那他就會善待你了。尤其是對那些攻擊性很強的對方,你不妨多動動腦子,不失時機地「美言」他幾句,給他戴上一頂高帽子,讓他的心裡得到很大程度的滿足,他就會自動減弱銳氣,轉而善待你。比如,我們經常在一些個體商場遇到這樣一些情形:開始,營業員同顧客在商品質量、樣式或價格上爭論得很厲害,但後來聰明的營業員改變了戰術,突然轉而誇獎顧客在談商品方面的豐富知識經驗,說:「先生看起來是一個特別懂行的人,我真得好好問問,請教請教!」「即使您不買這件衣服,我的收穫也很大!」說也奇怪,對方被你這麼一誇獎,一恭維,反而變得心中不安,行為上變得不自在了。甚至還有些顧客,營業員一抬舉他,他就感到不買下商品就對不住營業員似的,你說怪不怪?
因此,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廣結善緣,就必須學會運用這種「給他戴頂高帽子」的辦法,多誇誇對方,抬舉抬舉他,讓他心理得到滿足,自然,他也就不會「刁難」你了。當然,給人戴高帽子不可戴得太高,太高了他反而會因為不自在而對你生厭。最好不要把正在掃地的醫院清潔工叫做「醫生」,或把皺紋明顯的婦人稱作「小姐」。這樣,人家反而會以為你在調侃他(她)而對你生厭了。
世人都喜歡恭維,但是恭維應根據每個人的特點,用不同的方式,講不同的恭維話。比如男客戶就不宜過多地恭維女同志的相貌。對青年客戶恭維他的創造才能和開拓精神,對老年客戶恭維他的身體健康、富有經驗就比較合適。對於商人,如果你說他道德高尚,學問出眾,清廉自持,他一定無動於衷,不屑一顧。如果你說他才能出眾,頭腦聰明,手腕靈活,生財有道,臉泛紅光,必定馬上發財,他聽了一定高興。對於官吏,你如果說他生財有道,日進斗金,他一定不高興,你應該說他為國為民、一身清正,他才聽得高興。對於文人,你如果說,學有根底,筆上生花,思想正確,寧靜淡泊,他聽了一定高興。看他做什麼職業,你說什麼恭維話,這樣才顯得你是一個會說話的人。
恭維要恰到好處
選擇好了恭維的話題,還必須要善於恭維才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許多人不善於恭維,常常弄巧成拙。
法國作家大仲馬,一次到全國最大的書店了解售書情況。書店老闆知道這個消息后,決定為著名的作家做件高興的事,在所有的書架上,他只擺放大仲馬的書。
當大仲馬走進書店后見只有自己的書時,大吃一驚:
「別的書在哪裡?」
「別的書?我們已經賣完了。」
顯然,這位書店老闆不會恭維,拍馬屁拍到了馬蹄上。因此,善於說恭維話是十分重要的。比如說做生意的朋友生意興隆,財源滾滾,不如直接讚揚他推銷商品的能力,或讚揚他經營的手段。這種比較真實的話更能觸及對方,說到人心裡去。
特別是關心別人的某一件事物,必使人在欣喜之餘還有感激的感覺。「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鍾子斯死後,伯牙終身不再鼓琴,其感恩知己之情如此之甚,不外乎鍾子期能抓住他的心給他讚美。善於說話的人,常因幾句話說得好,為他的前程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這裡講個有關拍馬屁的老笑話。某丙是拍馬屁專家,連閻王都知道他的大名。死後見閻王,閻王拍案大怒:「你為什麼專門拍馬屁?我是最恨這種人的!」馬屁鬼叩頭回道:「因為世人都愛拍馬屁,不得不如此,大王是公正廉明,明察秋毫,誰敢說半句恭維的話呢?」閻王聽后,連說是啊是啊,諒你也不敢!實則閻王也愛聽恭維話,不過說恭維話的方式與普通人不同罷了。
這個故事,是說明了愛聽恭維乃人之常情,只要你的恭維話說得有相當分寸,不流於諂媚,不但無傷人格,而是得人歡心的一法呢!
總之,恭維話有人愛聽,你對人所說的恭維話,如果恰如其分適合其人,他一定十分高興,對你便有好感。最奇怪不過的是,越傲慢的人,越愛聽恭維話,越喜歡接受別人的恭維。有的人義正辭嚴,說自己不愛恭維,願聽批評,其實這只是他的門面話,你如果信以為真,毫不客氣地率直批評缺點,他心裡一定老大不高興。表面上雖然未必有所表示,內心卻是十分不安,對於你的感情,只有降低.絕不會增進。
當然,說恭維話應掌握分寸,不要弄巧成拙。不合實際的評價其實是一種諷刺。違心地迎合、奉承也有損自己的人格。適度得體的恭維應建立在理解他人、鼓勵他人、滿足他人的正常需要及為人際交往創造一種和諧友好氣氛的基礎上,那種帶著不可告人目的的曲意迎合是人們所不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