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長劍三杯酒
趙匡胤站在人群中,忍不住拍手讚道:“好一個正義之士!”
那契丹官員見史匡威態度蠻橫,竟敢手撕詔書,右手一揮,從隊伍裏走出一個打扮怪異的紅毛契丹士兵,節度使府的士兵也已經列開陣勢,圍了上來。
紅毛士兵冷笑一聲,掌中擊出一道綠氣,將列陣的士兵炸飛,企圖以玄門術法威逼史匡威接詔。
圍觀的百姓見此情景,紛紛後退躲避。
史匡威滿腔熱血,早已鐵槍在手,準備與紅毛士兵周旋。
“耶律德光卑鄙無恥,想要借助玄門之力,使我中原義士屈服,真是癡心妄想。我中原堂堂英雄人物,要多少有多少,豈能誠服於異族鐵蹄之下,哪輪得到一個外族之人做我漢人皇帝?”
忽聽得一個聲音從人群中傳出,這聲音渾厚響亮,一字一句傳進所有人的耳朵裏。
眾人順著聲音的方向望去,隻見一個滿臉紅光的大漢,正氣凜然的從人群中跨步出來,正是趙匡胤。
全兒雖然年少,也被趙匡胤和史匡威這樣的有誌之士折服,胸中熱血陡然而生,禁不住暗暗為兩人叫好。
那契丹官員見趙匡胤膽敢說出這等忤逆的話來,手中馬鞭往他的身上揮去:“你這莽漢,不想活了麽?”
趙匡胤側身避過,反手抓住鞭尾,用力一拉,硬生生的將他拽倒在地,摔的鼻血長流,圍觀的百姓全都拍手叫好。
趙匡胤以前學過一些拳腳功夫,之前由於饑腸轆轆,被惡人欺負,此時,腹中充滿力氣,加上契丹人的暴行,激發了他的一腔熱血,渾身充滿了力量。
紅毛士兵見長官被打,一聲怒吼,掌中綠氣直逼趙匡胤麵門,趙匡胤雖勇武有力,但遇到精通玄門道法的紅毛士兵,也隻能閃身躲避。
慌忙中,他撿起地上的一根長棍擋住襲麵而來的綠氣,誰知綠氣中含有劇毒,沾上綠氣的長棍登時變為黑色。
史匡威也加入陣中,數十掌過後,鐵槍也被綠氣擊中,斷為兩截。
眼見綠氣縱橫,趙匡胤和史匡威難以抵擋,隨時都有性命危險,全兒心想:“這兩人都是義士好漢,不能讓他們白白送了性命,我憑著掌中的火焰,說不準也能抵擋一陣。”
全兒性格雖然內向,平時裏都依靠周兒,但此時受到趙匡胤和史匡威正義之氣的感染,激發了他天性中的男兒氣概,加上掌中火焰給了他足夠的勇氣,一時之間變得勇敢起來。
正要出手相救時,空中突然傳來一陣琴聲,一個穿著華麗的青衣公子,懷抱綠綺琴,飄飄然從天而降。
綠綺琴通體黑色,隱隱泛著幽綠,被青衣公子橫在胸前,琴聲雖然如鬆濤細語般柔和,但綠氣遇到琴聲瞬間消於無形。
這青衣公子,清逸出塵,溫潤如玉,比起潘安,衛玠這樣的美男子,有過之而無不及。
之前趙匡胤強行出頭,已令紅毛士兵惱怒不已,此時,青衣公子的出現,更加令他憤怒,氣的哇哇大叫,掌中不甘示弱,雙掌合二為一,砰砰砰連出六掌,掌影所到之處,綠氣大盛。
青衣公子嘴角輕笑,並不把綠氣放在心上,懷中綠綺琴忽然化作一把遊龍劍,長劍未動,劍光已出,在綠氣未到之前,劍光已穿透胸膛,紅毛士兵當場五髒俱裂,倒地而亡。
其實,紅毛士兵的修為隻是入門水平,遇到像青衣公子這樣的玄門高手來說,簡直不堪一擊。
那契丹官員見狀,嚇得跌跌撞撞,倉惶而逃,其他契丹士兵也一並跟著逃走了,圍觀的百姓紛紛鼓起掌來。
確定契丹士兵逃走後,史匡威傳下命令:“嚴守四境,拒絕契丹使者前來!”
然後上前感謝趙匡胤和青衣公子,並邀二人到節度使府做客,趙匡胤婉言謝絕了,直誇史匡威忠勇剛正,史匡威又派人在涇州最有名的“風萍樓”安排了一桌豐盛的酒席,款待二人。
席間,趙匡胤拱手抱拳:“在下趙匡胤,適才多蒙公子仗義出手,不知公子高姓大名,”
青衣公子還禮道:“在下金陵,趙兄剛才怒斥契丹賊子,義正言辭,豪俠之氣,實在令人欽佩。”
趙匡胤見金陵舉止溫文爾雅,以酒還禮,又將全兒引薦給他,端著酒杯向二人敬道:“今日可真是我趙匡胤的好日子,得二位出手相助,在下感激涕零,先幹為敬。”
他仰頭一幹而盡,舉杯暢飲之間,盡顯男兒豪爽之氣。
金陵端起酒杯,也是相敬而飲。
全兒見兩人不拘小節,豪爽大方,自己怎能落後,也端起酒杯抿嘴喝掉,雖是初次飲酒,也覺得痛快無比。
“生逢亂世,今日方才明白,武力即是一切,誰擁有了武力,誰便是鐵定的強者。隻是契丹人向來凶狠,想不到在兵甲之中,竟也暗藏玄門高手,來日中原,必定是多災多難。”
桌席杯盤間,趙匡胤頻頻飲酒,一路從南到北的經曆,讓他感慨頗深。
“像趙兄這樣的豪俠之士,該當有番作為,不知道現在何處高就?”
趙匡胤喝了一口悶酒,歎道:“在下從洛陽出發,一路顛沛流離,到了這涇州城,再無路可走,天下之大,不知道該去往哪裏,何處又能一展抱負。”
“長劍三杯酒,男兒方寸心。”
金陵將詩仙李白的“長劍一杯酒”改為三杯酒,比喻三人,又對趙匡胤寬慰道:“趙兄不必沮喪,依在下看,西行既已無路,不如折而北上,北方戰事頻繁,正好廣結天下英雄豪傑,以待局勢變化,以趙兄這般豪傑,定能有所作為。”
金陵一語驚醒夢中人,頃刻間,趙匡胤覺得前路頓時明了了許多,高興的直拍大腿,想到一個多月的黴運一掃而光,連幹數杯,問道:“金陵兄弟不僅修為高深,想不到對天下大勢也獨有見解,卻不知是何門何派,在這涇州城有何要事?”
“在下從當塗青山而來,一心遊曆天下,居無定所,亦想對百姓,對蒼生有所作為,今日得遇趙兄,猶如得一知己,如若趙兄不棄,在下願和趙兄一同扶危濟困,闖出一番名堂來。”
趙匡胤感念金陵相知之恩,高興的合不攏嘴,兩人連連對飲三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