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你所見過的大海是什麼顏色?
「它是藍色的,與天空相融在一起。」
「你說的對,但現在它更多的時候是深黑色的。」
趙沈平望向遠方海洋深黑色的盡頭,這盡頭宛如地獄最黑暗的深處,一個惡魔在這片海域不斷地徘徊著。它渾身散發著淡黃光芒,腹部若隱若現的炮管上充滿著危險的味道,但更讓人害怕的是在惡魔類似背部的地方出現了一個缺口,許多未知的飛行器正從那奔涌而出,在天空中盤旋著。
他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怪物,身披灰色的戰甲航行在海面上,就像怪獸一樣在邁著雙腳在水中前進,每一步都能在在水面拍出一層巨大的浪花。恐怕這個情景只有在二戰期間以四十節速度航行的軍艦才能看見了吧。
人類把它稱為「巨獸」。
「巨獸」鎮守的海域的後背是無窮無盡的黑暗,哪怕是在明亮的陽光照射下。這黑暗的延伸直至大海最深處的盡頭。
也許是地球的最北極?那是外星人入侵第一個地點。
趙沈平看著艦隊後方的戰列艦編隊,美國海軍的主要戰力四艘衣阿華級戰列艦正劈波斬浪,艦首的406毫米主炮氣勢洶洶指向前方的敵人。
「美國海軍的家底還是很豐富啊,硬是把博物館里封閉的戰列艦全部拉出來重新改裝服役。」趙沈平不由感慨道。
「而我們國家當時很窮,造不起那些戰列艦,沒有圖紙也沒有經驗。」副艦長李海東接著話說道,「唯一最大的戰艦就是重慶號巡洋艦,然而國家卻沒有錢把她修復重新使用。」
「你知道嗎,當他們趕到現場尋找的時候,重慶號已經破爛生鏽快要拆掉了。但我們造船廠的能力還是很厲害的,硬是把她進行維護改裝,拉出來趕上這場戰鬥。」
「為什麼不直接造戰列艦呢,把舊船強行拉出來用費用都快趕上造新船費用了吧?」
李海東無奈地搖頭,「還是那句話,我們沒有經驗。只能花許多錢利用蘇聯當時留下來的圖紙來摸著石頭過河。」
在巡洋艦編隊里,美國海軍僅存的得梅因級重巡洋艦薩勒姆號在最前方。緊隨其後的是英國皇家海軍的愛丁堡級貝爾法斯特和中華人民海軍黃河號以及前蘇聯紅海軍遺留下的米哈伊·庫圖佐夫號巡洋艦。
十點二十五分,各個國家臨時拼湊起來的聯合艦隊進入戰場,巡洋艦編隊首當其衝,這些來自二戰的老舊艦船冒出滾滾黑煙加速前進,在它們側翼是護航的驅逐艦編隊。
「通知跟在我們後面的艦船,告訴他們不要掉隊。」薩勒姆號巡洋艦艦長愛德華下令道,「所有主炮轉向目標準備戰鬥。」
五分鐘后,薩勒姆號上的203毫米主炮率先發出怒吼,以每分鐘十發的射速傾瀉在「巨獸」身上。其他國家的巡洋艦也不甘示弱地用自己的主炮射擊。
但這些炮彈絕大多數淪為了「巨獸」身旁的水花。自從針對地球進行大規模電磁打擊后,軍艦上的火控雷達變成了無用的設備。想要命中更需要的是依賴炮手的技術水平,可在導彈時代的水手們沒有這樣的能力。
那會兒不管是美國海軍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上的127毫米艦炮還是中國海軍052D裝備的130毫米艦炮都是依賴計算機電子控制來進行精確打擊。現在它已經失去了強大的精度,也就經過緊急改裝后利用全自動裝彈帶來的射速優勢發揮餘熱。
十點三十五分左右,在不斷的射擊校準下聯軍艦隊命中率有所提高,取得多數次炮擊命中。儘管沒有對巨獸造成實質性傷害,但也打碎了身上的一些「甲殼」。這使得「巨獸」有所反應,腹部的大管子隱約可以看見跳動的電弧,天空中盤旋著的未知飛行物也正向艦隊靠近。
愛德華中校發現己方所有巡洋艦僅有三分之二的炮塔在射擊,便在無線電中問道:「這裡是薩勒姆號,我是愛德華艦長,為什麼你們有的主炮無法開火?」
第一個回答的是貝爾法斯特號。
「我們的後主炮塔射角夠不著那個怪物,無法射擊!」
該死的,愛德華暗罵道。他又犯了陣型的錯誤,這可不是三百六十度全覆蓋的垂直發射系統。
現在巡洋艦編隊就像一個筆直的箭頭沖向「巨獸」,而能夠開火的卻只有前方炮塔。
實際上,如果不是距離「巨獸」不算太遠。加上「巨獸」本身龐大,可打擊面不小。要不是各艦前炮塔提高俯角射擊防止誤傷前方的友艦。恐怕能夠開火的僅僅只有薩勒姆號了。
「全體各艦跟隨我艦向左轉向,重複,各艦跟隨我艦向左轉向佔領T頭炮擊。」
在戰場後方二十公里處的海域,四艘屬於人類的鋼鐵巨獸正以橫隊擺開著,總共三十六門406毫米主炮全部完成轉向對準目標。遠方「巨獸」的輪廓清晰可見,這對炮手來說還是比較容易瞄準。
但如果對手是一艘戰列艦的話,這種距離上一般只能看見對方艦橋,經常要經歷幾輪齊射和校準才能命中目標。
哈爾斯特上將正和其他的軍官站在戰列艦編隊旗艦密蘇里號的甲板上,他們在用望遠鏡觀察前方海域的戰況。
很顯然,人類一方屬於下風。代號「狂蜂」的未知飛行物發出令人驚懼的嘶叫聲,從驅逐艦的側面俯衝而下,腹部噴射出藍色電漿命中驅逐艦脆弱的裝甲,然後引發熊熊大火。
儘管驅逐艦上的水手們儘可能地利用船上包括M2重機槍在內防空武器,為巡洋艦編隊提供掩護。但仍無法彌補艦上唯一一門火炮投射量不足的問題。已經有幾架狂蜂突破驅逐編隊的防空火力網,向巡洋艦隊衝去。
庫圖佐夫號開始脫離炮擊陣型試圖機動躲避最近的一架狂蜂,同時艦上的CM5-1型100毫米炮進行防空射擊。
儘管藍色電漿偏離庫圖佐夫號,最終落入旁邊的海水中。但庫圖佐夫號卻因為從博物館拉出來時缺乏有效維護,在進行猛烈機動后操舵卡死無法控制,一直向右轉彎直到撞上黃河號。
不過最倒霉的是被「巨獸」優先照顧的薩勒姆號。「巨獸」腹部的兩門炮管緩緩轉向對準「薩勒姆」,在幾秒后迸發出深藍色的光芒,從天空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最後命中薩勒姆號炮塔下方的彈藥庫。
在所有人的視線中,薩勒姆爆發出刺眼的火光,船體瞬間斷裂成兩半。包括愛德華艦長在內的一千五百多名船員全部殉身大洋。殉爆的聲音就連遠方的戰列艦編隊都能聽得見。
哈爾斯特上將臉色嚴肅,「巨獸」的攻擊能力超出了他的預料,吸引注意力的巡洋編隊在再這樣下去很可能就要全軍覆沒。
此時四艘衣阿華級已經悄悄地接近到「巨獸」將近有18公里。
「清除所有的甲板,做好開炮準備,我們現在就立即回指揮塔上。」
十點五十分,美國海軍戰列艦編隊旗艦密蘇里號首先進行第一輪校準炮擊。為了保證在火控雷達被干擾情況下的命中率,經驗比較豐富的瞭望哨被留在艦橋上。
「報告指揮室,這裡是瞭望哨。目測三發炮彈偏目標落水,兩發偏右近失,一發跳彈.……建議更換高爆彈射擊!」
炮擊觀測員在瞭望哨的幫助下很快就算好射擊諸元,在裝填完畢后立即打出第二輪校準炮擊。
這輪炮擊取得了可觀的效果,近一半的炮彈落在「巨獸」周圍激起了大大的水柱,儘管近失彈看起來對「巨獸」傷害較低。但有兩發高爆炮彈命中了「巨獸」背部上的甲殼,從瞭望哨的視線來看就像山崩那樣分裂成大大小小的石頭落入海中。
「目測打擊有效,立即把炮擊數據傳給友軍,全艦隊準備齊射!」
黃河號上,趙海東正指揮水兵們撲滅艦橋上的大火。在碰撞事故中,黃河號和庫圖佐夫都失去了動力淪為「狂蜂」的活靶子。「黃河」的主艦橋被一發電漿擊中,造成包括趙沈平在內的幾十名軍官陣亡。並引發了熊熊大火。
李海東則因為在碰撞事故中摔出指揮室外而逃過一劫。
俄國人試圖想讓庫圖佐夫號倒退擺脫卡死的困境,但艦體下方碰撞破損的地方已經開始進水。儘管庫圖佐夫的水手們想盡辦法堵住破損的地方,但是破損的缺口太大了,他們不得不封閉住進水的艙室才阻止漏水。
美國海軍的一艘LCS頻海戰鬥艦迅速地靠近黃河號的右側。
這種軍艦在聯軍中是唯一速度最快的戰艦了,雖然比驅逐艦裝甲更弱,但憑著任務模塊化設計加上45節的航速可以迅速幫助友軍艦艇。
當雙艦距離不足兩米的時候美國水兵就已經拿著水龍管從艦船尾部的直升機平台跳到黃河號甲板上加入撲滅大火的工作中,其中一名跟上來的軍官很就找到李海東。
「你是黃河號的艦長嗎?」軍官和李海東一起把重度燒傷的一名水兵拖到甲板上,「我是勞斯,LCS戰鬥艦副艦長。」
「現在是了。」李海東言簡意賅地說道,「林仙級是最老的船,我們會儘力搶救她,但也要同時也得做放棄的準備。」
「明白,現在最好先把傷員轉移到我艦上。」
比較悲壯的是貝爾法斯特號。
貝爾法斯特號在薩勒姆號沉沒后成了「狂蜂」的重點打擊目標,不得不進行機動規避它們恐怖的電漿。等離子本身上百萬度的高溫就足以讓任何物質瞬間蒸發,戰列艦的裝甲能不能擋住有待實戰考驗,但巡洋艦的裝甲肯定是無法防住的。
許多「狂蜂」被防空炮擊落在水中,但卻有兩架「狂蜂」從低空突破了防空火力網向貝爾法斯特衝來。
經過緊急轉彎規避后,第一個「狂蜂」雖然沒有命中貝爾法斯特,但是電漿落在距離艦體不到一米多的水中造成了近失彈的效果。強大的高溫腐蝕著艦體,水線以下原本就生鏽的地方已經出現大大小小漏洞,海水正從那不斷地湧入。
第二個「狂蜂」運氣就好多了,貝爾法斯特一號主炮塔頂部就直接被電漿擊中,炮塔里的人無一倖存。所幸的是電漿並沒有擊穿下方的彈藥庫,但考慮到帶來的高溫下會引發炮彈爆炸的風險,指揮官開始下令給一號炮塔彈藥庫注水。
面對電漿命中炮塔等離子射流所殘留下來的高溫,皇家海軍的水手們沒有退縮。第一時間就衝進如同地獄熔岩的地方開展注水工作,進去的人都出現不同程度的燙傷,其中就有好幾人因為過熱到無法呼吸而暈倒。
一艘法國海軍的地平線級試圖靠近幫助貝爾法斯特號,在此過程中不幸地被電漿擊中要害。「騎士保羅」號逐漸失去動力最後不可避免的沉沒在海底。
另一艘參與救援的054A護衛艦運氣比「騎士保羅」號只好了那麼一點點。被防空炮擊墜的「狂蜂」直接砸到「揚州」號煙囪下方的輪機室,強大的衝擊力使得兩台鍋爐報廢。最終「揚州」號不得不放棄任務以10節的航速撤出戰場。
如果不是「巨獸」電磁炮的目標轉向了戰列艦編隊,貝爾法斯特號恐怕就要步入薩勒姆的後塵。但「狂蜂」的電漿炸彈也不是吃素的,其威力比高爆彈效果還要猛烈,能對艦船上人員造成大量傷亡,比洗甲板還要更喪心病狂。
越來越多的「狂蜂」利用驅逐編隊因戰損而出現的漏洞,成功突破防空火力網,對巡洋艦進行投彈,再這樣下去所有的巡洋艦都得全軍覆滅。
十一點整,聯軍指揮官哈爾斯特下令除戰列艦外所有艦隊立即撤出交戰海域。同時戰列艦編隊三十六門406毫米主炮開展齊射,主炮轟鳴聲伴隨著海浪形成弧形衝擊波在戰艦四周擴散,噴射出巨大的火焰讓人感覺回到了蘇里高海戰的時候,也是戰列艦最後耀眼的舞台。
「巨獸」同樣以僅有的兩門電磁主炮進行還擊,雖然火力密度不如人類一方,但威力和炮彈初速以及射程都是不可質疑的。如果沒有巡洋艦編隊吸引注意力,「巨獸」就能在戰列艦編隊射程外開火。
驅逐艦編隊指揮官向貝爾法斯特號詢問是否能夠恢復動力撤離戰場,他將派遣更多驅逐艦前來救援。
貝爾法斯特號艦長庫珀卻拒絕了驅逐艦編隊指揮官的幫助,並回道:「我艦已多處進水,航速下降到不足五節。在電漿打擊下倖存者不到十幾人,沒有必要為此再付出一個驅逐艦以及上百士兵。」
當李海東不得不下令放棄「黃河」和水手們一起撤到LCS戰鬥艦的時候,貝爾法斯特正在緩緩下沉,甲板上看不見任何人,防空炮幾乎全部啞火。只有二號和三號主炮塔依舊在奮力開火,剩下的水手們正聚集在桅帆下緩緩升起信號旗……
英格蘭期盼人人都恪盡職守。
「這就是皇家海軍傳承。」勞斯在甲板上看見這情景感慨了一句,便直接回到艦上的指揮部。
李海東突然想起了以前在朝鮮戰爭中,許多連隊在面對強大敵人時,都會命令最年輕的戰士帶著旗幟離開陣地。對於他們來說,只要火種還在,傳承不滅。一支新的連隊還會組建起來繼承他們的意志為祖國和家鄉而戰鬥。
李海東也能理解為什麼成為空降兵的會是15軍,因為這是一支從上甘嶺的血與火傳承下來的英雄部隊。
不知為何,他暗自下決心。華夏海軍想要變強必須創建起自己的傳承,僅僅是靠從西沙海戰、赤瓜礁海戰傳承下保衛祖國意志是不夠的。就像皇家海軍特拉法加海戰的后的逢敵必戰,螢火蟲撞擊敵人的無畏。美國海軍塔菲三小隊面對強敵的勇氣,企業號的戰鬥傳奇。
變強不是看軍艦數量和總噸位就能變強的,而是在艦名和舷號以及水手們一代代傳承下來的戰鬥意志和精神。
十一點十五分,哈爾斯特有意把雙方交戰距離控制在十二公里左右。
四艘戰列艦「衣阿華」「密蘇里」「威斯康星」和「新澤西」全部各自完成四輪齊射,每次齊射都獲取了不錯的戰果。據瞭望哨報告命中率估算在十分之一左右。
期間「巨獸」的電磁主炮也開火反擊了兩次,除了第一次差點命中「威斯康星」的艦首外均無戰果。緩慢的射速和尷尬的投射量使哈爾斯特更加相信只要了解對手,「巨獸」沒有什麼令人可怕的。
讓哈爾斯特更在意的是瞭望哨針對「巨獸」的損傷報告。
「目視這輪大概三發炮彈命中怪獸的甲殼,乾的漂亮,繼續保持.……我的上帝!甲殼裡面是什麼鬼玩意,它居然是一個機械!我敢保證我看見的是破損的電路電線!」
包括哈爾斯特在內的所有人在進攻之前都認為這個「巨獸」就是外星人本身的「生物」,可卻沒想到「巨獸」僅僅只不過是一個機械而已。也就是說,「巨獸」應該就是外星人的水面戰艦。
不詳的預感出現在哈爾斯特的大腦中,他果斷命令所有戰艦的主炮塔立即全部更換穿甲彈並重點打擊「巨獸」未被甲殼保護的部分。
最先收到命令的是「密蘇里」的炮手們,最早完成更換穿甲彈也是「密蘇里」炮手們。他們信心滿滿想要密蘇里號成為第一個擊毀外星戰艦的戰列艦。好坐實在電影中密蘇里號「超級戰艦」的名義。
很快「密蘇里」打出了一輪齊射,穿甲彈在天空中劃出一道道優美的弧線,然後在眾人的注視下準確地命中「巨獸」炮管上方失去甲殼保護而裸露的部分。
在寂靜了幾秒后,一股巨大的火焰從裡面噴涌而出,如同在一座在海面上正噴發著的火山。「巨獸」此時看起來就像一個燃燒的大廈,全身被大火包裹著。
「幹得好!」
「漂亮的命中。」
「干他的外星雜種。」
人類陣營發出了一陣歡呼,不管是黑人白人還是黃人,不分種族不分國家。活下來的水手們都跑到甲板上觀看「巨獸」燃燒的「奇觀」,然後相互拍手慶祝。
但過了一會兒威斯康星號的主炮轟鳴聲蓋住了歡呼的聲音。「密蘇里」上的炮長先是一愣,隨後破口大罵威斯康星號上的人都是一群搶戰功不要臉的玩意,就急匆匆地下令所有人員離開甲板用最快的速度回到戰鬥崗位上。
現在「巨獸」只正在起火失去了戰鬥能力,這個戰果還不算到「密蘇里」頭上。如果真讓威斯康星號打出擊毀「巨獸」的最後一炮的話,那麼這個戰果就是威斯康星號的。
當年南達科他和華盛頓這兩個戰列艦,如果不是交戰中南達科他中途電力故障挨了炮彈,最後霧島被華盛頓「搶人頭」收掉。兩艦對戰果歸誰爭論不休,在戰後雙方水兵為此甚至還發生大規模鬥毆。
「衣阿華」和「新澤西」相續開炮加入搶戰果的隊伍中來。這可逼急了密蘇里號的水手們,主炮塔一但填裝好炮彈無需等待齊射就立即射擊,同時側面的五座雙聯裝127毫米高炮也陸續開火。這一行為隨後就馬上被其它戰列艦上的人員效仿。
燃燒中的「巨獸」的周圍濺起了大大小小的水柱,場面一時混亂。許多水手都看不到自己的炮彈落在了哪裡,炮手更多的是依靠感覺射擊。
不知道是哪個炮塔打出的炮彈,「巨獸」在一陣砰砰的爆炸聲中轟然倒地,巨大的「身軀」倒在海面上壓出一大片浪花,然後緩緩下沉。所有飛行中的「狂蜂」也全部失去了控制墜落在海面上。
聯軍中除了哈爾斯特外都鬆了一口氣,所有的人都認為這場海戰已經結束了。驅逐編隊指揮官發電建議留下包括至少一艘戰列艦在內的分艦隊打撈「巨獸」和「狂蜂」殘骸並拖回去研究。
哈爾斯特拒絕這個建議,反而要求所有驅逐艦和戰列艦上的各國重要人物和急需救助的傷員立刻全部轉移到聯軍當中航速最快的LCS頻海戰鬥艦上。
隨後天氣的突變使聯軍艦隊明白了哈爾斯特下達這種命令的原因。
航海部門發現在消滅「巨獸」後天色開始變暗,前方海平線處深黑色海域竟然出現了罕見的龍捲風,方向正好就是聯軍艦隊所在的海域。
哈爾斯特命令所有的艦船重新整理陣型準備戰鬥。他有預感在這場風暴中肯定隱藏著什麼東西。
聯軍剩下的驅逐艦聚集在戰列艦周圍。這些驅逐艦都屬於導彈驅逐艦,只用遠遠地雷達鎖定然後發現導彈就可以擊毀目標,不需要像二戰那樣搶佔陣位,設計之初航速就不怎麼重要。
不過在聯軍大多數電子設備失效后它們能利用的也就艦首單裝火炮了,其航速和衣阿華級基本齊平。
所以在LCS頻海戰鬥艦載著重要人物和傷員撤退後,哈爾斯特沒有讓這些驅逐艦撤退而是留下來和戰列艦編隊準備可能到來的戰鬥。
巡洋編隊的唯一倖存者「庫圖佐夫」也加入在戰列艦隊伍的最後方。
隨著風暴越來越接近,天色已經變暗,就連船體開始搖晃起來。所有的水手們神色凝重,他們聚在甲板上觀察著風暴內部是何方神聖。
儘管所有的炮管都已經對準那個方向,但人們仍然對風暴里的未知事物感到恐懼。
不知過了多久,風暴突然平靜下來,天空也恢復了正常的顏色。新的龐然大物出現在所有人的視線中,使人倒吸一口寒氣。
這是黑色的怪物,新的怪物,外星人另一種未知的「戰艦」。
這艘類人形的黑色戰艦看起來更像是鯊魚的頭部,渾身上下充滿了甲殼。頂部上五聯裝炮管口徑初算來看至少600毫米,兩肩還有四聯裝400毫米的「副炮」。
只有高壓配電櫃里才能看見的電弧,肉眼可見的弧光就像枝葉一樣纏繞在艦體上,密密麻麻,不斷閃現。很多人相信如果要撞向它們的話恐怕還沒有接近到一公里內就很可能被電弧烤熟了。
不過更重要的是這種黑色戰艦竟同時出現三個。
哈爾斯特搖了搖頭,他深知這場海戰勝算近乎為零,但仍然繼續讓所有的炮塔準備戰鬥。然後在他的海軍生涯中下達了最後的命令。
所有的艦船上的水手們都能看見旗艦「密蘇里」緩緩升起的信號旗。
「諸君無需期待生還。」
很多人都知道這次回不了家了。
美國水手們開始把自己的「遺物」拿出來,塞進已經被卸掉的裝葯的反潛魚雷,隨後就扔到海面上。
俄國水手的方法被更多的人使用,把遺書都塞進喝光的瓶子里。區別就是一個用伏特加酒瓶一個用普通塑料水瓶。
大家都希望它能海面上漂流幾天後被衝到某個海灘上,然後能有人發現並把裡面的物品交給他們的家人。
「能與你們一同戰鬥是我的榮幸。」
「為了上帝,為了國家。我們將戰鬥到最後一刻。」
這註定將會是一場悲壯慘烈的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