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約彩鸞歸去(一)
薛訥知道不大妙,吃過晚飯想要躲開。
剛出大營門口,李令月提著一把小劍走了過來,拿著小劍的劍尖指著他,說道:「薛訥,你給我站住。」
薛訥只好站住,怎麼著也算官二代,比老農民父親見識廣,京城之中,那些人能得罪,那些人不能得罪,心中很清楚,沒有列名單,但列了名單,太子只能排在一千位開外。只要不過份,太子仁愛,不會戒意。可這個名單上的頭號人物,就是這個小姑奶奶。
新人榜第一,潛力榜第一,實力榜第一,點擊榜第一,推薦榜是第一,月票榜還是第一。
皇上與皇后還有講理的時候,這個蛋大的小蘿莉純是黑白分明,有什麼道理可講?
李令月大步走過來,用小劍往他脖子上一架,說道:「你被本公主俘虜了,乖乖跟本公主走。」
薛訥沖旁邊的士兵直擠眼,那意思是你們過來勸一勸,可那個過來勸?一個個立即撥腿就逃。逃就逃遠一點,可這群龜孫子,又趴在一些大樹或者營帳後面偷窺。
薛訥無輒了,只好說道:「臣見過公主,想要臣做什麼,臣一定聽命,這樣不好的。」
「可本公主的劍已經架在你脖子上,你就是本公主的俘虜。」
俘虜就俘虜吧,薛訥乖乖地被李令月押到一個拐角處,得離遠一點,怕大哥尋來斥責。然後笑咪咪地問:「好,你將今天大哥與那個蕃子會盟的事,說一遍。」
「行,你先將劍放下來。」
「不行,一放下來,你就不聽話了。」
就是這把劍架在他脖子上,薛訥也有一百種方法立即奪下來,然後秒殺李令月,可他關健有沒有這個膽量?鬱悶地說道:「可你不能張揚。」
「我不是二哥,只會幫助我大哥的。」
薛訥看了一眼這把繡花小劍,心想這樣也好,我是這個公主逼的,沒有辦法說出來的,省得太子責備。一五一十地將經過說了一遍。光說經過聽不明白,還得要解釋,與李令月解釋這些道理,不是長大的太平公主,現在的李令月才多大點,可想而知,是何其的艱難。
聽完了,李令月笑咪咪地說道:「原來如此,這麼說來,幾個月後吐谷渾人一起過來投降,青海就完了。」
「小公主,不是那麼容易的,一旦大規模百姓向河湟遷移,論贊婆必然不會同意,想辦法阻攔。還有一些部族有子弟在軍中繼續服役,家人會猶豫不決。不過一旦阻攔,吐谷渾百姓怨氣更重。到時候就有許多機會。論欽陵回去安定政局,相信要不了多長時間,也許明年就會回到青海。所以利用這個機會,先將整個九曲奪下來,還是要戰的。只不會勝利的機率更大,所付的犧牲也更少。」
李威有意將薛訥等二十幾名表現突出的中青年將領,冒充侍衛,調到自己身後,就是讓他們觀摩,然後學會思考,加快成長的。
離了一百步,現在計量單位很不標準。比如尺,後世發掘出來的,從二十九公分到三十一公分之間,最少有三四十種,各個具體的長度皆不一樣。步更是不標準,大步一米四幾,若縮一縮,也能縮成一米。實際這天說一百步,其實至多一百米。不敢再上了,再上,就會有曹劌類似的事件發生。這個距離是安全線以內,若是對方有不軌,無論李威或者論欽陵,對方侍衛全身盔甲衝刺而來,最少得要二十秒,能迅速後退。可是雙方的對話時聲音很大,周圍又沒有嘈聲,還是能聽得很清楚的。
說到這裡,想了想,又將另一件事捅了出來,省得這個姑奶奶知道后又要來找自己麻煩,說道:「不過這段時間正好緩一緩,還有一件事要做,張掖三道,準備用火藥炸去。」
「為什麼?」看著她一臉天真無邪的臉孔,還有手中不停搖晃的小劍,薛訥心中惡寒,只好忍氣吞聲答道:「河西走廊既狹隘,又長,北有突厥,南有青海,青海也不是一年兩年好平定的。能在河湟進駐大軍,可不能在整個河西走廊進駐大軍,那樣會有巨大的損耗,朝廷也吃不消。這三道翻過祁連山,皆有大片的沼澤,我們唐軍地形不熟悉,得之無益,只好讓吐蕃人得利。一旦象其他地方一樣築城,後方沒有大軍側應,兵留得少了,城反而有可能隨時失守,成了吐蕃人進退可據的天險。因此不如將道路毀去,吐蕃人想搬開碎石,至少得幾十天時間,只要留下一個哨所看防,通知一聲即可。殿下這樣做是對的。」
「原來如此啊,不是得到了九曲,青海垂手可得嗎,為什麼又說很長時間不能平定?」
「青海是吐蕃北上,或者西上的重要跳板,所以吐蕃人對吐谷渾人想方設法拉攏。他們不會看我們唐朝輕易奪下青海的。實際上殿下也沒有想過立即佔領整個青海,而是想并吞党項。并吞党項,必須佔有整個九曲。」
「原來大哥與那個蕃子說的全是假話。」
「不是假話,大半是真的,順序顛倒了。不過也沒有殿下說的那麼簡單,去年殿下生死不明,今年奇迹般地逃了出來,舉國上下皆感到歡慶。實際上這一戰,我們唐朝損失同樣慘重。一年如此還好,若兩年三年如此,吐蕃吃不消這種損耗,我們唐朝同樣吃不消。不僅是作戰所需的武器、盔甲,戰後還有賞賜、撫恤。因此,先替朝廷拓一片土地出來,立下戰功再說,又可以繼續觀望。不過吐蕃人卻擔心我們唐朝真的這樣做,不出現重大失誤,吐蕃也會真的走向滅國。特別是噶爾家族,不用等到亡國,只要青海白蘭東女羌全部丟失,吐蕃人自己就會將他們交出來抵罪求饒了。因此,攏下青海,必須血戰。殿下只能一步步地緩走。」
「我知道了,能不打最好,那怕多花一些錢。」
「是這個原因。」沒有盡實回答,花錢也不行,最終還是靠作戰解決,李令月說如何,就如何了,不去辨解。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薛訥沒有看出來,圈下了党項人,可以用党項士兵作戰,即使補償,也是「一次性付清」,朝廷壓力不會太大。當然,還需要中原將士前來磨練成長,不然全部用胡兵胡將,最後也會出大事。實戰本來就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但有大量胡兵胡將夾在裡面,朝廷的壓力會減少。
胡人蕃人羌人越少越好,才好融合。
也不能說。
「原來我大哥是孫武,吳起啊。」
薛訥不知如何回答,你大哥可是君,將來的皇帝,與這些臣子如何相比?
「好,看在你立功老實的份上,本公主饒你一馬,讓你做本公主的部曲。」
薛訥差點噎著,咱好歹還是一個朝廷正式封賞的小將軍,怎麼成了你的部曲?
還是不吭聲。
得知了真相,儘管薛訥解釋得很清楚,可還不大明白,知道了,大哥是用的智慧在作戰,興沖沖地將小寶劍掛在腰上,跑到李威大帳裡面。李威正在與李謹行、黑齒常之、裴行儉等人議事。
會過盟了,論欽陵要不了多長時間,準會離開。
何時將「風」放出來,又是如何地詳細的安排,還得群策群力商議。
李令月大步跨進來,說道:「大哥,你很了不起。」
「嗯,你為何說這話?」
「你用計謀,都將那個蕃子打敗了。」
「什麼計謀?」
「我剛才都知道了。」
「你也很了不起,但別搗亂,我們在商議正事。」
「喏,遵命。」然後一本正經地坐下來旁聽,李威哭笑不得,只好由她。聽了一會兒,突然說道:「大哥啊,也不好啊,我來的時候,聽到父皇嘆息,國庫又空了。」
今年那麼多開支,國庫怎能不空?
可唐朝國庫空掉,吐蕃吐谷渾更空,這比拼的就是相互的損耗,李威立即說道:「小妹,記好了,此話千萬不可泄露出去。還有你從父皇母后哪裡聽到的什麼話,都不能輕易說出來。一旦論欽陵知道,我大事去矣。」
「是。」
李威揉了揉腦袋,有些發暈,父母親也太過份了,你們商議國事亦無不可,為什麼當著自己小妹面說出來,萬一傳揚出去如何?
想著父母的不對,可他自己卻准許李令月旁聽!
這一商議就是整整三天。主戰場就是在九曲,可是為了側應與迷惑,西北到肅州,東南到松州,上下橫穿了四五千里路。得一步步將每一個細節討論好,否則到時候也沒有辦法通知。
為了直觀,李威還想了一個辦法,用膠泥做了一個沙盤。不知道什麼時候出現的,可看過小說,經常提到。說還能在沙盤上進行實戰軍事推演,這個李威就弄不明白了,難道各插著小旗子,中間隔著布,一碰,一萬人抵消一萬人?或者做一個巨大的沙盤,再做幾萬人智能的微型機器人,模模擬人廝殺?就是後來的電腦技術,也達不到這種逼真的模擬程度,或者以後,但在穿的時候肯定沒有。
不知道從何而來的,想不出來,只好當作更有效的地圖使用。
但做出來,裴行儉還是說道:「好東西。」
小說中的推演多半是瞎扯八拉的,但能做一些簡單的推演與預測,有了這個實物,更直觀一些,雖然有的將領看一幅平面地圖,就能預測出來,比如現在的裴行儉,或者後來的彭大將軍,都是近代戰爭,槍炮飛機都有了,還是用的平面地圖,也未見過使用多少回沙盤。可對普通的將領,還是能起到一些幫助作用的。
實際上到了現在,李威也不怨恨自己知識面不廣,就是再廣,也不能誇大它的作用。有,肯定比沒有好,但想無敵的,那不可能。
第四天,斥候就傳出論欽陵率領大軍返回吐蕃的消息。青海駐守的軍隊大約探查出來,吐蕃留了兩萬軍隊,留多了後方各部不服,吐谷渾也吃不消。另外從吐谷渾到党項,又抽調了兩萬將士。多肯定好,可第一消耗不起,第二兩部死的青壯年太多了,還要生產,不能再抽。但不能說少,若是突發情況,緊急抽調,還是能聚集近十萬軍隊。
唐軍也不多,不求有功,是一個合理的數量。
決定返回鄯州城,可還沒有到放「風」的時間,需要再熬一熬。
回到府中,幾個妻妾開心地迎了回來,又擔心了一回。無奈之下,只好燒香求佛。
本來很正常的,可是李威卻看到還有一個人,立即愣在哪裡。(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小說閱讀(readnovel。)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