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再冊東宮 欲定未定(下)
西北風吹來,風兒便有些肅殺。
陣陣大雁南飛,天空卻是很高,雲兒也是很少,天還沒有冷,可一種蒼涼激壯之氣,從風裡,從雲里,從滿野的黃色里,一層層地透涔出來。
楊思儉的信,便與西北風一道,從長安到了洛陽。
信上儘是感謝之意。這會出許多百姓意料之外,外界漸漸開始對楊敏同情起來。太子妃沒有做成,卻成了一個良媛,並且連東宮都不得入。再說了,雖有些小錯,也改了過來,以前的種種是許敬宗放出的謠傳,未必是對的……
人嘛,真正無心無肝的有幾人?總是同情弱者的。其實放出謠傳的罪盔禍首非是許敬宗,而是皇宮中某一個尊主。
但楊思儉權謀之術,不及許敬宗,連狄仁傑也比不上。心中還是有數的。有了一層聯繫,就有了一層機會。真下了明詔,豈止是女兒無望,自家算是徹底倒下了。兩位聖上態度轉變,無疑太子做了很多努力。並且是兩位聖上多少有些不悅的時候。
猜對了幾份。做太子嘛,巴結大臣作用很小的,得巴結父母。李治也這麼做過。看到父親對去世的母親念念不忘,於是花了重金修造了大慈恩寺。居然大臣還准了,李世民不以為奢侈浪費,反而高興了。
嗯,又長進了一些。
又有劉群、江蘿寫來的信。是燕子的事。
九月到來,燕子要南飛,一夜過來,大小黑帶著六七隻小小黑,默不作聲飛走了。東宮本來無聊之極,這幾隻小燕子,帶來了許多歡樂。一下子許多人,特別是內宮的宮女與太監,全部感到失落萬分。杜鵑都哭了起來。
可是兩三天後,三更時分,燕巢傳來嘰嘰喳喳地叫聲。內宮的人全部起來了,點起燈籠照,見到大小黑飛來飛去,不停地在眾人頭頂上鳴叫。沒有會鳥語,只好看著,有人立即拿食物過來喂。第二天沒有飛走,還是叫,似乎十分不安。不懂,於是詢問崇文館的學士,學士誰能懂得這個。跑過來看,也沒有看出來。但到了第二天早上起來,只留下兩隻小燕子在。果然李威所說,長得太胖,飛不動。大小黑無奈地將它們帶回來。鳴叫的意思,大約讓眾人善待這兩個「子女」。當然,是不是的,也沒有人搞清楚。
一群大儒發出感慨,這對燕子真是通靈了。並且當場作出十幾首詩。
看到這裡,李威抹了一把汗,僅是動物的本能。還來了一個作詩寫賦。事情傳了出去,可是在東宮,豈是一般人能見到的。許多文人騷客,接著寫詩,感慨萬千。
可接下來問題來了,這段時間好些,馬上就到冬天,怎麼辦?立即寫信向李威請示。
碧兒央請道:「殿下啊,救救它們吧。」
「我也沒有辦法。」李威攤著手說。只是兩隻,還以為六七隻小燕子通通飛不走。不過估計很危險的。燕子遷徙是很遠的,有的飛向嶺南,有的到交趾,有的居然能飛越大海,到南洋。而且今年在此,明年在此,除非環境變得惡劣了,否則很少挪動地點。比如大小黑,能平安活下來,明年多半會回東宮重新架巢。
它們是在嶺南過冬的,還好一些,如在南洋,其他四五隻小燕子,會很危險的。就是能飛得動也十分危險。一路之上,會有許多燕子死去,或者被其他猛禽以及動物獵殺。否則以燕子壽命長達近十年,每年能產六七隻燕子,會到處是燕子。因為這幾隻小燕子的拖累,大小黑連明年能不能平安回來,都未必可知。
算了,幾隻小鳥。於是對碧兒說道:「你去將英兒喊來,讓她到西京,想辦法將它們抓到籠子中,放在殿內,再挖一些地蛹,或者能存活。否則天一冷,多半因為覓不到食死去。」
碧兒覺得有些殘忍,可想了想,為了它們活下去,找英兒了。
「通靈」的燕子,李威略略動用了一個宮女,不算為過。
………………………………
休掉了楊敏,接著又下旨,讓戴至德與李敬玄赴洛。
無他。納采必須的。
納采時正婚使是太尉,宗正卿是副婚使,黃門侍郎引幡旗、節鉞,中書侍郎拿制書,降旨的卻是侍中,還有一大堆相關的官員。包括四方館所有外國蕃客各就各位。可三公不常設,現在就沒有太尉,連侍中有時候都省了。其實三省長官權利在漸漸分解,為使相所代替。好使喚,用時將袍子一穿就是宰相了。不用時,袍子一扒,原來是什麼官員,還是什麼官員。皇帝能抓住權。但禮制如此,怎麼辦,只有用德高望重的使相頂替。
東都洛陽只有郝處俊與閻立本,本來姜恪也到了東都,但現在去了涼州。因此缺少了尊者,將二人從長安喊來頂替。
其實二人一來,老百姓就知道,太子妃的事將要做出決定了。
禮儀很多的,最苦的就是這幾個宰相,天地祖廟祭拜后,正殿奏拜。長安是太極殿,洛陽是乾元殿。拜完了,皇帝與皇后閃人。這時候天還沒有亮,到主人家又有一番禮儀。然後將使者,也就是侍中這些大佬迎進府上,宣納採制,主人再拜。
經過好幾天折騰,到了這時候,太子妃的第一步,納采算是完成了。
太子不會出面的,苦的是宰相等官員。但人不知魚之樂,李威認為宰相很辛苦,參與的宰相與官員呢,卻是樂在其中。這事很有臉面的,就象修史,後世算什麼,一個史書,但這時可不是什麼人能修史的。就算宰相,皇上不喜歡,都沒有這資格。
一干官員開始布置,到這時候,外面還不知道太子這朵花,花落誰家。直到車隊到了裴居道府上,才知道最後裴家贏得了這場角逐。
時機又好。因為多方的因素,關中的糧價又掉了些,米價每斗只有三十文出些頭,稍差的一些粟米只有二十文,最好的江南大米,也不過四十來文。
就連老天也似乎相助,天氣開始正常起來。雁子正在遷徙,侍衛順利在西苑捉到了一頭很漂亮的,正在休棲的大白雁。因為好奇,李威去悄悄地看了一下,這隻大雁長得是很好,可關在籠子里生生嚇壞了,一個勁地發出悲切的叫聲。官員不會顧它感受的,看到雁子長得好,說道:「大吉。」
連李治都感到很高興。
然後問名,納采是太尉宣的,問名卻是宗正卿宣的。主家報上自家祖上的封號與官爵。裴家名門嘛,裴居道跪答,整說了近兩個時辰。聽得一干官員心中不是滋味。自家與裴家相比,實在差得太遠。幸好還不是崔家,不然估計說的時間更長。這才報上女兒的歲數、生辰八字,又是一堆禮節。從天亮正好折騰到傍晚才結束。然後是問吉,就是對生辰八字的。對完了生辰八字,送禮通知對方,舉行奠雁禮。這就是納吉。開始納徵,送聃禮了。
一切順利!
但以前與楊敏時,同樣一切順利。
再后就是請期,定婚期。
直到此時,才出現了一些古怪,婚期定得有些長,一直到裴雨荷後年的生日之後,也就是兩年後的十月份。
李威尋思了一下,有可能父母親對裴雨荷依然不放心,有可能是因為歲數小。總之,裴雨荷也未必肯定是太子妃,就如楊敏一樣,都臨近婚期了,突然被休。當然,地位稍稍比楊敏穩定一些。畢竟休了一次,再休第二次,也有些說不過去。
又明白父母冊封東宮的企圖了,甚至李治讓碧兒服侍殷勤些,都是有用意的。
畢竟自己及冠,不大婚也不大好。碧兒與上官婉兒,連韋月的冊封皆是水到渠成,沒有這回事,早遲也會冊封。但現在冊封有許多含味的,雖沒有迎娶太子妃,東宮已有妻妾。韋月與上官婉兒小些,可碧兒也有十四歲了,能夠真正陪寢。如果生了子女,地位低賤,對將來的太子妃威脅不大,甚至太子妃與良娣沒有子女,只有碧兒這個兒子,也可以將就。可進可退!
說明這一切,在韋氏進東宮時,就想好了種種后著。
當然,父母做這些事,肯定是滴水不漏。不過徐儷,再無機會,碧兒生下兒子,沒有威脅,可是徐儷出身很好的,長子出於她身上,東宮又是不寧。
李威想了半天,將此中關節想通了,嘆了一口氣,這樣也好。立即將裴雨荷娶進東宮,沒有子女,又是不好。有子女就要那個,十三歲的小姑娘,自己能不能下得了手?
昔日,李治廢王皇后,立武則天為皇后,李績、許敬宗、李義府說這是皇家之事,與大臣百姓無關。其實是錯的,皇家的事,怎能只是皇內部之事。那怕是李治在皇宮放一個屁,都會引起一些震動。更不要說廢立皇后了。
因此,太子妃許多百姓在關注,又是仁太子,又是許敬宗,又是休去原太子妃。這些天,太子妃成了洛陽街頭巷尾交談的主要話題。但李威本人,卻是很淡定。
反正是父母找太子妃,不是自己在找妻子……
再說,兩年多時光,真的能平安渡過?(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readnovel。,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