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稱霸三國從出走江東開始> 第三百四十六章 旁觀者清,諸葛出山

第三百四十六章 旁觀者清,諸葛出山

  長沙書院中,諸葛亮與龐統在涼亭中相對而坐。

  龐統應該是孫紹麾下最了解諸葛亮能力的三個人之一,另外兩個一個是孫紹,另一個則是趙雲。這兩人在長沙的時候,就沒少想辦法請諸葛亮出山相助,二人如今一個在益州前線,一個坐鎮江陵,來找諸葛亮最勤的就是龐統了。

  二人同為襄陽青年才俊,以鳳雛卧龍之名並稱於世,就連授業恩師都是相同,二人說是同門也不過,說起對諸葛亮的了解,龐統應該還在孫紹之上。

  諸葛亮選擇出山輔佐劉備失敗,讓諸葛亮的聲望、評價都跌入谷底,但對諸葛亮知根知底的龐統卻不會有半點小看他。

  劉備的失敗,其過錯並不在諸葛亮,甚至不在劉備身上,他們在當時的局勢下,已經做得足夠好,可以說就算歷史上管仲樂毅復生,也未必能做到劉備和諸葛亮的程度。在諸葛亮以及其他文武大臣的輔佐下,劉備憑藉區區一縣之地,對抗統一了整個北方的曹操,曹操治下如同新野的縣,當數以千計。

  劉備便是在實力如此懸殊的情況下,縱橫捭闔,借力打力,不但沒有被滅亡,甚至越打越強,在聯合江東打贏了赤壁之戰後,一度成為這次大戰最大的受益者。

  可惜他們遇到了孫紹,他隱藏在暗處,不讓別人看到他尖利的爪牙,讓強大的對手根本沒有注意到他的存在,然後在孫權、劉備和曹操還在爭奪荊州北部的肥肉的時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鯨吞荊南三郡,完成了荊州南部的統一,也堵死了劉備向南擴張的道路。

  如果劉備的對手不是孫紹,可能不會有人發現劉備與張松的密謀,如果真的讓劉備進入了益州,那就當真是龍入大海了,就算不能戰勝曹操,憑藉益州的關山險隘和劉備帳下的人才濟濟,要滅亡劉備的勢力,除非劉備和諸葛亮都死了。

  如果劉備的對手不是孫紹,荊南四郡即便統一了,也不可能有能夠對抗荊州北部的實力,荊南四郡原本都是窮僻小郡,要人口沒有人口,要錢糧沒有錢糧,集四郡之力還不如襄陽一郡,拿什麼去對抗統一了荊州北部的劉備?

  但是孫紹卻僅僅用了四年時間,就扭轉了荊南經濟落後的局面,不僅要錢有錢,要糧有倆,就連人口也通過接納流民,編戶蠻人的辦法,得到了巨大的增長,最終通過水軍的優勢,讓劉備恐有精兵強將,卻無用武之地,最終在江東背盟反戈一擊的情況下,在武陵和江夏輸得一敗塗地,再無翻身的機會。

  所以諸葛亮的失敗,在龐統看來非戰之罪,亦非人之過。

  如今孫紹伐蜀,進展出乎意料的順利,也讓龐統更加迫切希望諸葛亮能夠出山,卧龍鳳雛雙劍合璧,輔佐孫紹共創大業。

  諸葛亮面對龐統一次次的招攬,卻始終只有一個回答:時機未到。

  再一次拒絕龐統之後,諸葛亮給龐統斟上一杯,自己也喝了一杯,笑著道:「士元,你們如今攻打益州,這麼重要的時候,你必定是日理萬機,怎麼還有時間陪著我這閑散人喝酒?」

  龐統無奈的飲了一杯,道:「正因如今事務繁多,才需要你出山相助,不曾想你竟然油鹽不進。我知道你心高氣傲,不願居於人下,此事不難,只要你肯出山,我必懇請主公,退位讓賢!」

  諸葛亮搖頭,反問道:「若是你我位置互換,我退位讓賢,請你出山,你可願意?」

  龐統想了想搖頭苦笑,他們都是一類人,既有非凡的才華,也有非凡的傲骨,他們都不甘人下,卻也只願接受自己本事掙來的位置,而不是他人的贈予。

  諸葛亮見狀岔開話題道:「看士元如今神情,想必大軍進行的十分順利吧。益州自上而下,安於享樂,不思進取,山頭林立如一盤散沙,敵不過你們也是正常,不過我好奇的是,你們

  似乎對北方也並不擔心,難道僅僅是因為曹操嫁了一個女兒?」

  諸葛亮如今還不是孫紹帳下之臣,他如此問原本有些突兀,但龐統卻巴不得諸葛亮多知道一些天下大事,好勾引起諸葛亮不甘寂寞的心,於是笑著道:「若僅僅是曹夫人,主公和我自然不會如此放心。實際上,曹夫人入府之後,主公和我都曾心有疑慮,不過經過這些日子的觀察,可以肯定曹夫人並沒有為曹操通風報信。此外,曹操裁撤軍隊,陣仗不小,王啟也曾親自去許昌,證實此事。另外各地探子傳回來的情報,也都沒有任何異常,這些情報加起來,我們才相信曹操確實想要停戰,休養生息,整頓內政,主公也是那時候決定興兵伐蜀的。」

  諸葛亮對荊南的情報能力,還是相當認可的,既然龐統他們覺得各地情報傳回來都沒有問題,那諸葛亮也不好再質疑什麼,只是他依舊眉頭緊鎖,因為他不相信曹操和孫權會眼睜睜看著孫紹征服蜀地。

  江東世族被孫紹禍水南引的策略成功吸引,如今已經與交州開戰了,江東並沒有同時在幾個方向開戰的能力,只要緊守隘口,問題不大。諸葛亮也對孫紹以同宗親情挾持民意,以利益誘導世族對付孫權的手段拍案叫絕。

  但曹操方面卻不一樣,就像孫紹破壞劉備入蜀一樣,孫紹入蜀之後,危害可能比劉備入蜀更大,曹操不可能看不到這一點,但現在各種情報反饋的結果卻是完全相反,難道曹操真的是老糊塗了?

  龐統對諸葛亮知之甚深,見他眉頭緊鎖的樣子就知道他依然不相信,於是繼續道:「孔明,你這謹慎的態度與那趙雲還真是一模一樣!」

  龐統於是將當初軍議之時,趙雲因為并州和幽州的情報沒有而擔心的事情說了一遍,諸葛亮聽完道:「子龍確實與一般大將不同,從不貪功冒進,不過顯然你們並沒有採納子龍的建議。」

  龐統笑道:「難道你也覺得不該出兵?」

  諸葛亮也笑了,說道:「自然不會,無論并州幽州如何,中原、關中兵力大減卻是事實,如此良機,若是錯過,恐遭天譴。不過萬事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子龍的擔憂也不能置之不理。若我決策,必然是立刻興兵,同時馬不停蹄繼續向北方打探並、幽甚至是塞外的消息。」

  龐統拍案道:「果然是英雄所見略同!我當時便是如此建議,主公也同意了。並且就在今日,我收到了最新的情報,如今塞外鮮卑幾個部落聯合,有攻打北境的意圖,正因如此,我才徹底放下心來,有空與孔明小酌幾杯啊!」

  諸葛亮聞言陷入深思,過了不久,他忽然睜開眼睛道:「此消息只怕有詐!」

  龐統大驚,道:「孔明此言何意?」

  諸葛亮搖頭嘆道:「士元,你們還是被勝利沖昏頭腦了!我且問你,鮮卑幾部聯合,意圖攻打北境,這麼大的事情,如今連我們都知道了,若此消息屬實,曹操可能最近才知道嗎?」

  龐統想了想,搖頭道:「理當不會……」

  諸葛亮繼續問道:「若是曹操早知道鮮卑可能犯境,他又怎會如此大規模的裁撤兵馬?就算是要休養生息,裁撤中原、關中的兵馬倒也說得過去,可是冀州、河內呢?北境萬一有失,冀州便是抵禦異族的後備兵力,曹操就算對北境的軍隊再有信心,總不會連後備兵力都不準備吧?可是依照士元剛才所說,冀州可是也在裁減兵員,這與鮮卑企圖攻打北境的消息,不是自相矛盾么?」

  龐統聽諸葛亮的話,也陷入深思,但他並不願承認是自己疏忽了,咬牙道:「鮮卑就算是在最鼎盛的檀石槐時期,也從未攻破盧龍塞,殺入幽州腹地,曹操在北境屯兵近二十萬,他相信北疆穩固,未嘗不可啊!若是對北疆沒有信心,他就該去鄴城了,又怎麼會親自領兵去支援關中呢?」

  諸葛亮聽完更是大驚失色,道:「你說什麼,曹操去了關中?」

  諸葛亮如今困居長沙,雖然享有一定的自由,但說到底只是更加自由一點的軟禁罷了,這也導致他如今失去了情報來源,對最近天下局勢的了解,跟普通的長沙百姓差不多,根本不知道曹操領兵支援關中的消息,這是他第一次聽說。

  龐統見諸葛亮如此驚訝,心中更覺不安,道:「孔明是想說,這個消息也有問題么?」

  諸葛亮翻了翻白眼,連連搖頭道:「士元,你覺得馬超攻打關中,能對關中造成多大的威脅?值得曹操親自前往支援嗎?」

  龐統心中咯噔一下,當初他與孫紹討論如何給曹操扯後腿,為攻打益州創造時機的時候,就討論過這個問題,當時他們也並不認為馬超能給曹操帶來多大的威脅,只是抱著能夠多牽扯曹操一些兵力的是一點兵力的想法,實施這個策略的。

  他們當時就不認為馬超能夠給曹操帶來多大的威脅,現在不用細想,答案也是一般:馬超不可能成事!

  想到這裡,龐統頓時冷汗淋漓,他們當時能夠想到,諸葛亮也能立刻想到的事情,曹操會想不到嗎,他手下的賈詡程昱也會同時想不到嗎?

  可曹操還是去了,親自領兵去關中……

  這說明什麼?

  一股不祥的預感瞬間湧上心頭,龐統身形搖晃了幾下,差點跌倒在地,事出反常必有妖,幾件反常的事情同時發生,就證明之前他們得到的消息,其中必然有假的,那是曹操故意讓他們得到的情報。

  曹操自然不會閑的無聊撒謊玩兒,他如此處心積慮麻痹孫紹他們,必定想要對孫紹有所動作,並且所圖不小。

  想到這裡,再要去猜曹操接下來的行動並不困難,只需要想想他們現在最怕曹操怎麼做,那必然就是曹操立刻會做的事情!

  想到曹操一旦動手,他們即將面對的局面,以龐統的定力也不禁感覺頭皮發麻,曹操一旦突然揮兵南下,圍困江陵,截斷孫紹遠征軍與荊南的聯繫,那麼孫紹他們就成為一支沒有補給的孤軍,其後果不堪設想。

  若是沒有了孫紹,荊南會出現何種局面,龐統更是不敢想象。

  還好如今這一切還沒有發生,在諸葛亮的提醒下,他提前發現了曹操的陰謀,那麼在最糟糕的情況出現之前,他還能夠儘可能做一些補救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立刻八百里加急給孫紹傳信,讓孫紹也早做準備。

  「多謝孔明指點,這一次是你勝了我!」龐統雖然不願承認,但還是不得不向諸葛亮拱手稱謝。

  對於龐統的認輸,諸葛亮卻道:「士元不必如此,你們不過是當局者迷,而我作為旁觀者卻看得更加清楚。不過我認識的龐士元並非是會被勝利沖昏頭腦之人,士元為何會有今日之失,還需自省找出原因,否則……」

  諸葛亮沒有說下去,龐統卻知道他話中之意,否則他作為謀士便有了致命的缺陷。

  龐統閉上眼睛仔細回想自己當時在做出判斷時候的狀態,很快就知道了自己之所以失去了理智判斷的原因,影響龐統做出判斷的不是別人,正是孫紹!

  因為孫紹的眼光太准太毒,看人從不走眼,因為孫紹對局勢的判斷從未出錯,經年累月之後,孫紹帳下所有人對孫紹的判斷幾乎是下意識的選擇相信,就算是有不同的想法,也會下意識的從自己的想法上找問題,直到與孫紹的判斷一致。

  這就像讀書的時候大家考試后對題,一道題學霸做錯了,學渣做對了,但學渣知道學霸的答案與自己不同的時候,學渣第一反應一定是自己做錯了。簡單來說就是盲目崇拜,這個世界上不存在不會犯錯的人,再偉大的人也不可能事事正確,盲目崇拜的危害有多大,歷

  史早就告訴我們了。..

  龐統這才驚覺自己在不知不覺之中,已經對孫紹的判斷產生了盲從盲信的錯誤,不只是自己,法正也是如此,當時也唯有追隨孫紹時間較短的趙雲還能夠清醒的保持自己的判斷,現在的諸葛亮也是如此,他根本不會受到孫紹判斷的影響,所以才能將事情看得一清二楚。

  此事教訓必要牢記於心,作為謀士,必須要保持清醒,獨立思考,萬萬不可被任何人影響,龐統心理默默告誡自己。若是能夠平安渡過此次危機,此事也必須向主公稟明。

  「多謝孔明點醒於我,此恩如同再造!不過如今形勢危如累卵,我必須馬上回去,就此別過了!」龐統真誠的躬身行禮,轉身就要回去。

  諸葛亮卻叫住了龐統,笑著說道:「形勢如此危急,士元難道想要獨自面對,是否有想過請人相助呢?」

  龐統聞言心中一動,驚喜的看向諸葛亮,道:「你終於肯出山相助了?」

  諸葛亮正容道:「時機已到,自當出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