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零一章 連取三縣 劉景升出而復返
得到了糜竺資助的三千青壯,劉備隨即一掃先前的頹廢之態,大軍出征在即,只見劉備意氣風發,不斷調兵遣將,先是讓自己的三弟,張飛率軍一千,過取慮,奔襲陽谷縣;后又讓糜芳率兵一千,過淮陵,取虹縣;而他自己,則帶著三千兵馬,從夏丘,率先攻打洨縣。
此計出於孫乾之謀,張飛與糜芳的兩路兵馬先靜待時機,待劉備中宮直進,打響了洨縣之戰後,陽谷、虹縣兩地的兵馬,定會馳援洨縣,而張飛與糜芳二將,就是要趁著袁軍出城,城內防守空虛之際,相機拿下二縣。
只要陽谷、虹縣一破,這兩地馳援洨縣的袁軍,必會投鼠忌器,軍心動蕩,那劉備就能合二將之力,破了三縣的袁軍。
這日,劉備大軍剛過夏丘,進入到了豫州境內后。洨縣守將,就得知了劉備大軍的蹤跡。
洨縣、虹縣、陽谷三縣,本就是沛國境內,緊挨下邳的三縣,而三縣的守將,亦是三縣內的世家子弟,唇亡齒寒之下,三縣世家自然達成了攻守同盟之約。
如今,這洨縣守將見劉備只帶著三千兵馬,就敢侵入他們的領地,心中自然不忿,當下就派出信使,前往陽谷、虹縣二地,邀約二縣世家共同出兵,圍剿劉備這個『目中無人』之輩。
有盟約在先,二縣世家自然會積極響應,隨後便各派出兩千兵馬,前往洨縣,意欲合圍劉備的三千兵馬。
待陽谷縣的兵馬離開后,張飛就帶著百餘人,喬裝打扮一番,趁機混入了城中,於當天夜晚,偷襲城門,張飛之勇,在這種小地方,何人能敵,不過盞茶功夫,張飛就帶人全殲了城門守軍,引城外軍旅入城,佔據了陽谷縣。
糜芳雖沒有張飛那般武勇,但也不妨礙他用自己的方法破城,糜家乃是徐州豪門,觸手也伸至周邊郡縣,糜家所蘊含的能量,豈是這小小的虹縣世家,所能相比?
只見糜芳剛看到虹縣守軍出城后,就立馬書信一封,送入城中。而城內的糜家中人,在接到糜芳的指令后,倉促之間,集結青壯三百,趁夜突襲了虹縣城內,世家的宅院,把其家主生擒,糜芳也就順理成章的拿下了虹縣。
不管是戰場搏殺,還是裡應外合,張飛與糜芳二將,都如約完成了劉備交待的任務。
待到第二天,兩縣馳援洨縣的袁軍,才得知自家的城池,已被張飛、糜芳二人佔據,老巢被占,軍心自然浮動,就在兩縣袁軍驚慌失措之下,張飛則帶著五百人,突襲了陽谷縣的那兩千袁軍,大破之。
隨後,張飛又故技重施,與糜芳合圍了虹縣的袁軍,待張飛斬殺了敵將后,虹縣的那兩千袁軍,也隨之不戰而敗,跪地乞降。
此戰可謂是雷厲風行,待劉備合圍洨縣之時,其麾下軍隊,不減反增,出征之際,所帶兵馬五千,合圍之時,人數竟然達到了九千之眾。
饒是楊帆在得知了這個戰況后,亦是瞠目結舌,暗道,歷史名人,果真不是吹噓而來。
洨縣孤城待援,其城中世家,自知不敵劉備,象徵性地堅守了三天,也沒有任何援軍趕來后,洨縣守將就果斷地開城投降。
自出兵,到拿下三縣,劉備也不過是花費了十日。
曹操知道后,大感震驚,待吩咐了劉備一句相機而動后,就不再理會沛國南邊的戰事。 ……
袁術稱帝,起初是曹操、劉備、劉表三人聯盟,商約共同討伐偽帝袁術。奈何曹操擅自撕毀盟約,趁著劉備出兵之際,謀奪了徐州數郡,把劉備的地盤給納入治下。
蔡瑁的五萬大軍剛走到南陽郡,劉表就突聞曹操背棄盟約,染指徐州的消息。
這一重磅炸彈,可把劉表給當場炸得外焦里嫩,連忙下令蔡瑁在南陽郡按兵不動。隨之召集麾下文武商議,然而,荊州世家,派系雜亂,即便是劉表來了數年,也都未理清通順。
黃家要劉表繼續出兵,蔡家要劉表按兵不動,靜觀其變,剻家則保持中立,不問不顧。
蔡瑁的長姐、二姐先後嫁給黃承彥與劉表,故而,劉表與黃、蔡兩家,關係莫逆,如今,這兩家意見不統一,劉表也就索性和稀泥,來個兩不相幫,只是不停召集他們商議,可這一商議,就商議到了袁胤戰敗,劉備連奪陽谷三縣,曹操欲出兵沛國的時候。
這日,荊州,南郡,襄陽城。
劉表再一次召集麾下文武商議。
期間,劉表苦笑道:「諸位,如今劉備重歸曹操帳下,於數日前,連下沛國的洨縣、虹縣、陽谷,勢如破竹啊!曹操也是從彭城出兵,準備與袁術爭奪沛國了,至於我軍,究竟該不該出兵討伐袁術,今日內,諸位必須給我一個說法!」
黃承彥率先說道:「主公,你可是漢室宗親啊!如今袁術僭位,公然稱帝,你怎能不出兵討伐呢?這事若傳揚出去,讓天下人,如何看待主公你?如何看待荊州?」
蔡瑁冷笑連連,道:「承彥此話,在下不敢苟同,曹操悍然背棄盟約,如此狼子野心之徒,我們又怎能與之為伍?若是我軍出兵豫州,豈不是與虎謀皮?」
黃承彥反駁道:「那依德珪之見,我軍是否要與袁術一道,討伐曹操?」
蔡瑁回道:「若是我軍出兵討伐曹操,那豈不是與袁術同流合污?如今,袁術乃是天下共敵,我們豈能與他沾上關係?」
黃承彥為之氣急,惱怒道:「既不打袁術,又不打曹操,那我軍的五萬兵馬,還屯於南陽郡作甚?乾脆把他們召回來算了!」
蔡瑁點頭笑道:「理應如此!曹操兵鋒正盛,我軍與之為惡,實為不智;袁術坐擁淮南之地,麾下兵強馬壯,我們還是不要得罪的好!依在下看來,我們不如坐觀曹操、袁術這兩頭猛虎相鬥!」
蔡瑁的理念,很得劉表看重,終究是性格使然,劉表本就是守成之犬,讓他去做開疆擴土的事,難免有些強人所難。
而袁術稱帝,對劉家江山,漢家皇室的挑釁之舉,身為皇室宗親的劉表,又不得不表示一番,如若不然,恐令天下人恥笑。
當初董卓禍亂朝綱,劉表就有心出兵討伐,奈何荊州境內,宗賊橫行,民眾不附,阻擾劉表施政,招兵買馬,后得蔡瑁相助,憑藉剻越之計,這才平定地方,然,那時候的討董聯盟,已經解散,劉表也就不再出兵。
如今,荊州境內,吏治通達,民富軍強,他也就找不到任何理由,來推脫干係。
想著想著,劉表看剻家兄弟,面色淡然,似乎不為所動,當下問道:「子柔、異度,你二人乃是我荊州的肱股之臣,不妨也說說心中的想法?」
剻良率先問道:「主公,如今天下大亂,各路諸侯都在搶城奪地,收附民眾,不知主公你的志向,是什麼?」
劉表淡然回道:「身為漢臣,自然是為天子牧邊,鎮守一方!」
剻良搖頭道:「那又不知道,主公你,身為哪家的臣?牧的又是誰的邊?」
劉表眉頭微皺,回道:「我自然是漢家的臣,牧的是劉氏的邊!」
剻良嘆息道:「可如今,楊帆挾天子以令諸侯,天子在其手中,猶如玩物,主公此舉,無疑是向楊帆稱臣!」
劉表的眼中,閃過一絲擔憂,問道:「那依子柔之見,我該如何處之?」
剻良回道:「自然是勵精圖治,招兵買馬,討伐不臣,佔地奪城,待我軍勢成后,則攻伐叛逆楊帆,救天子於水火之中,還天下個朗朗乾坤!如此這般,主公你的功績,必然會被載入史冊,流芳百世!來日加官封爵,封妻蔭子!」
比之蔡、黃兩家,剻家勢弱,如今正值亂世,小世家左右逢源,企圖能把家族延續下去,不至於淹沒在這滾滾紅塵之中,而大世家,則想趁機崛起,或自立為王,或依附一方,讓自己的家族,得以壯大。
劉表坐擁荊州數郡,治下民富軍強,又有蔡、黃、剻等數個荊州的老牌世家輔佐,西進可入天府之國-巴蜀;北上可進文化中心-司隸;東征可拿人口昌盛之地-豫州;南下可連物產豐富卻又得不到開發的聖地-交州。
如此優渥的地理環境,作為大豪門的剻家,焉有不動心之理?剻良的這番話,即便是蔡瑁、黃承彥等人,都聽得熱血沸騰,難以自拔。
然,劉表卻只是微微錯愕了一下后,就果斷拒絕道:「子柔,我等即為天子臣下,豈能無辜染指別人州郡?那樣做,與匪盜何異?」
剻良苦笑連連,他的這些話,全是出自剻越之想,他不過是待其說出罷了,剻良性格柔弱,主張仁政惠民,對於廝殺搶掠一道,也是極為厭惡,如今親耳聽到劉表的衷心之語,剻良頓時大感欣慰。
而剻越,卻是心灰意冷,低頭不語,此時,他的心中,已然生出引野心勃勃之輩前來荊州,或等待更為強大的諸侯,前來爭奪荊州,他也好一展所長,實現心中抱負。
見眾人都是默不作聲,劉表直接說道:「那就把駐紮在南陽郡的五萬大軍召回,我們坐觀兩虎相鬥,此事不用再議,我意已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