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七一章 分析局勢 江東二謀觀天下
三國之揚帆起航四七一章分析局勢江東二謀觀天下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楊帆一邊忙著籌備軍武,準備進攻冀州,一邊讓人四處尋找硫磺礦,忙得那是不亦說乎。
而隨著天子的一道道封賞詔書下達后,幽、冀、青、兗、徐、豫六州的當家人也是極為默契的沉靜了下來,誰都知道這些是楊帆在背後操作,但是,當看到那蓋有天子皇家印綬的詔書時,即便是劉備這種喜怒不露於外的梟雄,也難免心情波動。
然,中原之地,縱橫交錯,即便是劉備有那個心,也不敢率先出手。
這日,揚州吳郡,吳縣內。
孫策經過一月有餘的整理,這才把揚州數郡的事情給大致地梳理了一遍。
勢力得到發展的孫策,其雄心壯志可謂是昭然若揭。
看著滿屋的文臣武將,孫策都猶如身處夢中,彷彿昨日三秋。
作為揚州別駕,孫邵率先出聲說道:「主公,天子任命曹操、劉備兩人同時為豫州牧,可見,秋收過後,袁術的日子不會太好過!」
孫策笑道:「當初我就看那袁術不對眼,他有今日,也是活該!」
周瑜出列說道:「揚州新定,正是百廢待興之時,我軍只需隔江而守,靜待時局變化。」
張昭卻是突然出聲道:「聽聞當初孫使君返回江東的時候,袁術曾派人前來提醒過孫使君,不知此事屬實否?」
孫策聞言一愣,仔細回想了一下往事,點頭道:「確有此事!」
張昭瞥了眼屋內眾人,輕聲道:「袁術曾對孫使君有恩,如今袁術有難,若是他派人前來求助,那主公你是出兵不出?若出兵,則與曹操、劉備之流為敵,一來,耗費糧草,得不償失;二來,損兵折將,更不能為;三來,同時交惡曹操、劉備,不是智者所為。」
孫策眉頭微皺,問道:「若不出兵,又待如何?」
張昭回道:「若不出兵,恐令人慪病,若是袁術大肆宣揚主公的知恩不報之舉,那將會與天下許多在野的文士豪傑,失之交臂,如此一來,對我江東而言,更是猶如釜底抽薪,正中命脈。」
孫策惱怒道:「出兵不是,不出兵也不是,張昭,你到底想說什麼?」
這只是正常的交流,孫策就惱怒異常,讓張昭有些膽戰心驚,暗道,孫策還真不是浪得虛名,只是生氣之餘,就讓他如墜冰窟,彷彿被兇猛的野獸盯著一般。
見張昭在那沉默不語,孫策隨之轉頭看向周瑜,問道:「公瑾,你說此事該如何解決?」
周瑜眉頭緊皺,分析道:「若是曹操與劉備同時進攻袁術的話,那他袁術,必定會派人前來江東求援,袁術帳下不乏智謀之士,若是主公不出兵,搞不好,還真會如同張大人所言一般,既然此事,是由張大人提及,想必他也是心有良策應對,主公不妨先聽聽張大人的主意。」
這時,張昭也回過神來,連忙朝孫策拜道:「主公,袁術既然不能作為盟友,那我們何不送他一程?」
孫策的眼中閃過一絲異色,淡淡的問道:「張昭,你此話何解?什麼叫送他一程?」
張昭呵呵笑道:「當初孫使君命喪劉表之手,不正是因為那傳國玉璽嗎?而袁術曾派人來提醒,也不正是因為此物?在下倒有一計,可讓袁術活不過今年。」
周瑜面色微變,聽張昭兩次提及傳國玉璽,可見,接下來他要說的計策,定是與那傳國玉璽有關,然,孫堅當初就是因為此物而命喪他鄉,如今要想讓孫策再拿出來的話,無異於虎口拔牙。
想著想著,周瑜就朝孫策看去,果不其然,此時的孫策,面色鐵黑,眼中的怒火升騰。
張昭卻是絲毫不怕,說道:「袁術出身名門望族,自視甚高,歷來小看天下英豪,然,這些也是袁術的立世之根本,其麾下文武甚多,其中不乏當代名士、豪傑,兵馬亦是最多,曹操、劉備即便有心吞袁,但也是互相防備,焉會真心實意的出兵討伐?如今揚州新定,還需花費數年時光整頓吏治,恢復民生,充實軍旅,如此關鍵時期,主公豈能旁顧他人?」
孫策顯然是被張昭的話給說糊塗了,當下沒好氣的問道:「子布啊,你到底是想說些什麼?我怎麼越聽越糊塗了呢?」
張昭笑道:「主公志在天下,怎能為了區區袁術一人就把江東的大好局面給葬送出去呢?況且,北方的楊帆與袁紹必有一戰,若是真讓楊帆取得幽、冀二州后,那這天下間,試問,還有誰能擋住楊家軍的兵鋒?」
程普皺眉道:「如今中原四周,還有曹操、劉備、袁術三人,子布你就想要對付楊帆?這也未免太過好高騖遠了。」
張昭搖頭苦笑道:「未雨綢繆,想必周公瑾也會心憂此事吧?」
周瑜眼神閃爍,不敢與孫策對視,顯然,他考慮過這件事情,不過,孫策與楊帆關係要好,要讓他這位性格耿直的熱血青年,突然間去給昔日對他關照有加的長輩使袢子,還真是有些難為他。
既然事情已經挑破,周瑜也只好硬著頭皮說道:「主公,張大人所言,確實在理,楊帆與袁紹的大戰,最多三年,他二人不管是誰統一了北方,都會形成猛虎下山之勢,到那時,中原之地還是一片散沙的話,豈不是要讓這頭猛虎有機可趁,況且,楊家軍的兵鋒是何等的犀利,主公你又豈會不知,加之其麾下文臣如雨,猛將如雲,曹操、劉備他們真的能抵擋住嗎?」
孫策內心煩躁不已,他也知道自己有一天會跟楊帆對上,卻沒想到,這一天竟然來得如此之快。
不過,聽到此處,孫策也聽出了大概,暗道,張昭與周瑜的想法都是要讓中原一統,這樣一來,才會有人能擋住楊家軍南下的腳步。
想到此處,孫策這般說道:「那不如我們與曹操、劉備他們聯合,先滅了袁術,然後再與曹操、劉備爭奪中原之地,如何?」
「不可!」
周瑜、張昭二人同時出聲勸阻。
孫策見狀一愣,沒想到他麾下的兩位智謀之士,居然會同時勸他。當下疑聲問道:「公瑾,子布,為何不可?」
周瑜、張昭對視一眼后,他們都能從對方的眼中看出凝重之色,隨後,周瑜率先說道:「主公,中原之地,一馬平川,我軍多是步卒,現在又定下策略,隔江防守,今後我軍必定是多以水軍為主,怎能去搶奪中原之地呢?即便是真的搶過來了,我軍也守不住啊!」
半天扯不到正事上,著實讓孫策惱怒得很,當下喝道:「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們兩到底想要說什麼?痛快點,一次性說出來。」
張昭上前分析道:「主公,俗話說,狼多不爭,二虎才會相鬥,中原的三路諸侯看似交手繁多,但也只是小打小鬧,他們都在顧忌第三方會何時插手,如此下去,只會被楊家軍給逐個擊破,我們江東軍已經坐擁揚州數郡,眼下沒必要染指中原,但是,我們也要加把火,讓中原打起來,不管最後是曹操一家獨大,還是曹、劉二虎相爭,他們都能一邊打,一邊共同防備別人的侵略,而我們就是要製造出這樣一個局面出來,才是最有利我們的時候,主公不妨想一想,中原大亂,戰戈不止,我軍正好可以騰出手來攻伐劉表的荊州,想比中原的四戰之地,荊州才是我軍最好的選擇啊!」
周瑜接腔說道:「正是如此,荊州乃富庶之地,我軍若是拿下后,西可進巴蜀山川,東可入中原之地,即便是北方一統后,我軍也可以與之一爭長短。」
直到現在,孫策才聽明白了張昭、周瑜的話,他們是想讓孫策先攪動中原風雲,然後他們才能放心大膽的攻伐荊州。
其實不用孫策出手,中原的曹操、袁術、劉備三人也能打得起來,不過,楊帆與袁紹的大戰即將爆發,誰都不知道會打多長時間。
楊帆的文韜武略勝過袁紹太多,加之楊家軍又是當代翹楚,誰能保證袁紹真的就能打得過楊帆,保不齊,還會被人家給一戰而定乾坤,也說不定。
若是袁紹真的擋不住楊家軍兵鋒的話,那其他諸侯,豈不是要被打亂了先前的部署?張昭、周瑜都是智多如妖之輩,豈會看不出這其中的道理所在,在他們看來,唯有先下手為強,焉能後下手遭殃。
猶豫了一會兒,孫策這才問道:「那該如何攪動中原的各路諸侯?他們可都不是傻子啊!」
張昭微微笑道:「若是主公願意舍痛割愛,那在下便有大半的把握,能讓他們都打起來!」
孫策面色難看的問道:「是不是就在那一塊傳國玉璽上?」
張昭點頭笑道:「正是,只要主公願意把手中的傳國玉璽送給袁術的話,那袁術必定會認為自己就是那個天命所歸的人,只要再加把火,讓他建國稱帝也不是不可能,到那時,誰也救不了他!」
「什麼?」
「要拿出傳國玉璽?」
「老主公辛辛苦苦,喪了性命才拿回來的傳國玉璽,怎能這般輕易地讓出去呢?」
「我不同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