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三國之揚帆起航> 第一百五十三章 文優出策 董仲穎遷都長安

第一百五十三章 文優出策 董仲穎遷都長安

  郭嘉面露感激,隨即朝楊帆拜道:「嘉願受罰!」

  楊帆負手而立,背對郭嘉,沉聲道:「既然願意受罰,那就去吧!」

  徐晃初到,卻見識了楊帆的手段,當下便在心中佩服不已,自己手下的重臣,說罰就罰,一點也不含糊,待郭嘉被典韋領走後,徐晃隨即朝楊帆拜道:「徐晃願投將軍麾下,還望收留!」

  對於徐晃,楊帆又換了一副表情,只見他笑道:「帆能得公明來投,勝過千軍萬馬,何愁董卓不滅。」

  徐晃慚愧道:「敗軍之將,豈敢言勇,主公在上,請受末將一拜!」

  楊帆收了徐晃后,便率軍挺進汜水關,期間決定大軍休整三日。

  汜水關一役,楊帆可謂是最大的贏家,先是西涼降卒,后是徐晃、楊奉二人的投靠,惹得孫堅頗為眼紅,最後在雙方的商討下,孫堅分得了郭汜麾下的那一千戰馬與汜水關內的錢糧。

  楊帆、孫堅忙著在汜水關分糧分錢,而那虎牢關外,袁紹率領的關東聯軍卻是坐著冷板凳,直鼓鼓的盯著虎牢關。

  就在楊帆、孫堅率軍前往汜水關時,袁紹於三日後也率領著關東聯軍前往虎牢關。濟北相鮑信主動請纓為聯軍先鋒,奈何在虎牢關下卻被呂布率領一萬西涼鐵騎給殺得大敗,其弟鮑忠亦是被呂布斬於馬下。

  鮑信首戰失利,聯軍士氣頓時大降,袁紹不得不圍地圈營固守,試圖拖住董卓大軍,為楊帆他們爭取機會。

  這日,虎牢關內,董卓正在與部下議事,卻見郭汜跌跌撞撞的跑了進來,朝著董卓當頭跪下,哭泣道:「相國,汜水關失守了!」

  董卓聞言大驚,『噌!』的一下就站了起來,一臉不可思議的看著郭汜,隨即惱怒的罵道:「你這蠢貨,給本相拉下去砍了!」

  李儒見之,連忙出列勸道:「相國息怒,此時正值我軍用人之際,還望相國看在郭將軍以往的功勞上免其一死,讓其戴罪立功。」

  董卓氣得渾身都在顫抖,郭汜的戰敗徹底打亂了他與李儒的布置,這讓他如何不氣?此時見李儒為之求情,董卓又想到郭汜跟隨自己十餘年,期間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若殺了豈不是讓那些老將寒心,只見他一屁股坐下去后朝郭汜吼道:「你還跪著作甚?站起來,把事情的經過給本相講清楚!」

  見董卓不殺自己后,郭汜心中頓時鬆了口氣,他朝李儒投去個感激的目光后隨即把那天晚上在汜水關發生的事情給仔仔細細的說了出來。

  董卓聽完后一巴掌拍在身前的案几上,罵道:「那楊博文還真是善用巧計!咱家這就發兵前去奪回汜水關。」

  李儒勸道:「相國,此時發兵,為時已晚,楊帆雖年輕,但其用兵之才能,就算朝中的一些老將都不是對手,況且楊帆麾下皆是騎兵,從汜水關至洛陽不過三日路程,還請相國以大局為重!」

  董卓聞言嘆息道:「咱家又何嘗不知,剛才不過是氣話罷了,文優可有應對之策?到時讓楊博文與袁本初南北夾擊,我軍處境堪憂啊!」

  李儒笑道:「相國帶軍前來禦敵之前,洛陽便有童謠道『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臣思此言『西頭一個漢』,乃應高祖旺於西都長安,傳一十二帝;『東頭一個漢』,乃應光武旺於東都洛陽,今亦傳一十二帝。天運合回,相國遷回長安,方可無虞。」

  此事以前董卓就與李儒商議過,這時見李儒提及,董卓當下便點頭應道:「文優所言不錯,咱家這就遷都長安,但這虎牢關外的關東聯軍卻有數十萬,文優可有對策?」

  李儒說道:「關外袁紹等人日日酒宴、夜夜笙歌,乃酒囊飯袋之輩,不足為慮,相國可遣一將率領五千精騎駐守虎牢關,三日後再撤軍,這段時間,足夠我們退回長安了。」

  見李儒打算用疑兵之計,董卓隨即說道:「不如多守幾日?」

  李儒卻是搖頭道:「多守無意,汜水關被破的消息不日就將傳到關外的聯軍大營中,就算那袁紹再笨,三天的時間也足以讓他發現其中端倪。」

  董卓點頭道:「既然如此,那我們就速速退軍。」

  李傕問道:「那守關之將,相國打算遣派何人?」

  董卓隨即瞪了郭汜一眼后,說道:「郭汜,就由你率領五千精騎駐守虎牢關,三日後你再撤軍退回長安!」

  郭汜隨即苦笑道:「末將領命!」

  董卓已經沒了年輕時的血性,聽聞汜水關告破后便率領大軍匆匆退回了洛陽,期間還不忘命令麾下士卒們劫掠洛陽一番,隨著董卓的命令一下,洛陽城頓時變成了人間煉獄,無數豪商富戶的宅院頃刻間便被如狼似虎的西涼軍給踏破。

  手下在做些什麼,董卓卻是顧不上了,只見他來到皇宮之中,召集了百官們商議事情,待百官們皆到后,董卓隨即說道:「近日街市童謠曰: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臣思此言『西頭一個漢『,乃應高祖旺於西都長安,傳一十二帝;『東頭一個漢『,乃應光武旺於東都洛陽,今亦傳一十二帝。天運合回,天子遷回長安,方可無虞。」

  百官一聽,暗道這董卓居然要遷都,那還得了,自古遷都都是要祭拜天地等等,其中涉及到的事情可就多了,哪有說遷都就遷都的,這不是兒戲嗎?

  只見王允出列說道:「稟相國,自古遷都都要選址、擇時、祭拜等等,相國既然要遷都,那也得等諸事完畢後方能遷都。」

  董卓卻是不耐煩的說道:「哪有那麼多的時間?本相說遷就遷。」

  王允無奈,當下便說道:「那還請相國給我等一些時日,也好收拾細軟,遣散僕從!」

  王允的話也在情理之中,可哪想到董卓卻是大手一揮,說道:「不用了,諸位的府邸等到了長安后本相再給配置,僕從就地遣散,細軟錢財本相已經命麾下將士前去為諸位取去了,諸位只需跟著本相去就是了。」

  這時一名朝臣突然出列朝董卓跪拜,哭泣道:「相國三思啊,自古遷都都是國家大事,不能如此草率,這有關我大漢的氣運啊,還望相國三思!」

  董卓此時已經心急如焚,楊帆的兵馬不知何時就會殺到,這時還有人膽敢出言勸阻,董卓當下便拔出腰間寶劍,一劍將那人砍翻在地,那名朝中大臣本一片好心,可卻成了董卓的攔路石,還不待其反應過來就已經身首異處,濃重的血腥味頓時四散開來,王允等人更是嚇得大氣都不敢出,就連那天子劉協也是目瞪口呆的看著董卓。

  董卓的肆意妄為已經發展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真可謂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時一些頭腦靈活之輩便想到了董卓的舉動定是與關東諸侯有關,但在董卓的蠻橫、強權之下,百官們也不敢輕撩虎鬚。

  董卓可不管這些宗親大臣們在想些什麼,待殺了那名大臣后,董卓便掃視了百官們一眼,喝道:「誰還要出言阻擾咱家的遷都大事?」

  「我等不敢!」

  鮮血赤目、亡者哀嚎,這些都深深的震驚著百官,此時哪還有人再敢妄議,只見這群人皆是朝著董卓跪拜道,聲音之洪亮,生怕董卓聽不見似的。

  董卓頓時目露輕蔑,隨即朝左右甲士說道:「請天子上車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