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屋內說謀 賈文和算計烏梅
這日,楊帆在軍師部與戲忠、賈詡、郭嘉、荀彧、顧雍五人商議軍事。
眾人圍在沙盤前,戲忠正在講解道:「主公,你看我軍的部署,要塞、臨戎、臨河三地正好在這朔方郡呈三角之態,不管那一方受到攻擊,其他兩方都可以發兵來救,我軍的初始目標已然達到,其後就可步步為營,逐漸蠶食朔方。」
郭嘉終日酒不離身,只見他喝了口酒後笑道:「這三地所圍的地域是廣闊的平原,利於騎兵馳騁,可著雲長在中央建立一處營寨,既可以縮短救援路程,又能把兵鋒直指朔方內所有的異族勢力,讓其投鼠忌器,方便我軍運作。」
荀彧見郭嘉想法大膽,他卻有不同意見,待郭嘉說完后他隨即說道:「奉孝之策太過大膽,我軍不過陷陣、迅捷、奮威、飛羽、屯田四營,如今飛羽營駐守要塞,視為朔方南下、東進之咽喉要地,輕易不能調動;奮威營駐守臨河,臨河境內的南匈奴各部落初降,也不能顫動;陷陣、迅捷二營駐守臨戎,為主公所在之地,西防羌胡、烏梅;屯田營分散三地,負責屯田、修繕,我軍剛與涼州董卓交惡,若迅捷營調離,豈不是讓其有機可乘?涼州馬軍可是號稱天下精銳,不能不防。」
顧雍不善軍略,故而沒有發言,賈詡初來,也是低調異常。
楊帆見狀,隨即朝賈詡笑道:「文和,你有何高見,不妨說說。」
楊帆話音剛落,屋內眾人均轉頭看向賈詡,他們也想聽聽這位被楊帆評價為『良、平之亞歟!』的男人有什麼獨到的想法。
賈詡見眾人都看著他,見避無可避后,隨即說道:「詡贊同奉孝之言,派迅捷營在三地之中建立營寨,以鎮四周異族。」
楊帆眉頭一挑,話說他還是比較贊同荀彧的意見,畢竟這朔方郡內每股勢力的騎軍都是數萬,現在局勢已經穩住,步步蠶食方為上策,只見賈詡想法與郭嘉相同,當下問道:「文和詳細說說,大傢伙幫著參詳參詳。」
郭嘉見屋內只有賈詡與他有共同想法,隨即朝賈詡舉了舉手中的酒壺笑道:「文和快說,嘉也想聽聽文和是不是與嘉不謀而合。」
賈詡見狀,隨即接過戲忠手中的木棍,指著沙盤上臨戎以西的三封說道:「此地為三封縣,其中勢力多是烏梅族,烏梅人與羌人乃是世仇,而羌人又與涼州關係莫逆,因為烏梅人擅長騎射,涼州馬軍又多是輕騎,故而涼州不會大舉進犯朔方,所以我軍便可抽調迅捷營在三地之中駐紮,其中好處不言而明。」
荀彧疑惑的問道:「迅捷營如果抽調向東,那北匈奴與鮮卑來犯豈不是鞭長莫及。」
賈詡微笑道:「文若所言有理,雞鹿塞至臨河再至五原以北都有長城阻擋,加之臨河以北就是陰山天險,故而塞北騎軍要想入侵朔方,只能從雞鹿塞進入,自西漢以來,雞鹿塞就已經荒廢,我軍可派一支勁旅進駐,便可無慮。」
郭嘉聞言后笑道:「善,嘉贊同文和的意見。」
戲忠也是欽佩無比,賈詡剛才所言雖寥寥數語,就把朔方郡內的事情說的清清楚楚,自西漢以來,朔方郡還有人的地方不過臨戎、三封、臨河、沃野、修都、呼道、朔方七縣,如今臨戎、臨河已被楊帆佔領,沃野的大撅氏也臣服楊帆,故而還有三封的烏梅人,修都的羌族人,呼道與朔方的鮮卑人三方勢力,按照賈詡的意思,其有意對三封下手。
楊帆仔細的看了一遍沙盤,隨後伸手指著沙盤上的三封縣疑聲問道:「文和,你的意思是我軍的下一個目標是三封?」
賈詡聞言後點頭道:「是的,主公你看,朔方、呼道及五原郡內多是西部鮮卑勢力盤踞,輕易不能動,南邊修都縣的羌人勢力不過數千人,不足為慮,唯有三封的烏梅人是我軍當前的心腹大患,烏梅族部落人數大致在五萬人左右,其中成年男子三萬餘人,加之烏梅人善騎射,我軍若不困死他們,任由其騎軍馳騁的話,後果不堪設想,現在我軍佔據臨戎、臨河、沃野三縣之地,加之雞鹿塞的話,其必會出兵來犯,到時陷陣營阻其後路,迅捷營攻其前部,方可一戰而下。」
只見賈詡用木棍在沙盤上把我軍的進攻路線給指出來后,其餘眾人均是眼前一亮,紛紛說賈詡這招進駐雞鹿塞的計策可謂是神來之筆。
戲忠與郭嘉相視一眼后,均能看出對方眼中的佩服,這兩人畢竟年輕,在一些事情的想法上還沒有老道的賈詡看得透徹。
楊帆也在心中默默的盤算了一下賈詡的計策后,隨即笑道:「文和之策可行,不知派誰進駐雞鹿塞?」
眾人這時卻是笑而不語,隨後同聲道:「唯陷陣營不可!」
楊帆見之,隨即大笑道:「帆與諸位不謀而合。」隨後朝門外守候的典韋高聲道:「惡來,去喚仲雲前來!」
賈詡等人正在整合各自的意見時,高順就推門而入朝楊帆拜道:「主公,喚順何事?」
見高順來得如此迅速,楊帆隨即朝其招手笑道:「仲雲過來。」
待高順來帶身旁后,楊帆伸手指著沙盤上的雞鹿塞說道:「帆欲在雞鹿塞屯兵,非仲雲的陷陣營不可,待會接到正式命令后,仲雲就率陷陣營進駐雞鹿塞。」
看著楊帆所指之處,高順頓時眼前一亮,笑道:「如此一來,我軍可兩面夾擊三封縣。」
高順的話語一落,屋內眾人均是感嘆楊帆麾下的這些領軍將軍還真是能征善戰,只稍微提點了一下,其就能才想出你的用意,這樣的軍隊若還不能勝得話?那怎樣的軍隊才能打勝仗?
楊帆拍著高順的臂膀笑道:「是的,三封縣的烏梅人善騎射,所以唯有你的陷陣營能剋制,到時還要以你為主力,下去準備吧!」
見有仗打,高順隨即興高采烈的走了,隨後戲忠、賈詡等人製作了詳細了策略報告,楊帆仔細看完后大名一簽,陷陣營、迅捷營就浩浩蕩蕩的開出了臨戎城。
楊家軍的動作自然瞞不過朔方境內其他異族的耳目,只見三日後,三封縣的烏梅人出兵三萬,兵鋒直指臨戎。騎兵不善攻堅,但那騷擾能力卻是讓人煩不勝煩,饒是楊帆早有準備,但也被其折騰的疲憊不堪,一些剛開墾出來的農田就這樣被戰馬無情的踐踏,楊帆見狀頓時惱怒異常,隨即率領護軍營出城與之野戰一場,最後被打得灰頭土臉,狼狽逃回城中,楊帆的失利讓烏梅人見到了漢軍的軟弱,最後孤軍深入臨戎,殊不知已然跳進了楊帆早就布置好的圈套當中。
臨戎以南數十里處有一地,名喚隘口,此地北面河流環繞,南面也是河流環繞,此時正值開春,冰面融化,河水湍急,三封至臨戎腹地唯有此路可走,待烏梅人全都通過隘口后,駐紮在雞鹿塞的陷陣營隨即南下,堵住了隘口,這時烏梅人才反應過來,全力進攻隘口,企圖奪回這條返回故地的唯一通道。
這日,隘口以東的平原之上,四校陷陣營士卒在高順、許定的帶領下,正在列陣以待,而他們對面百丈外就是烏梅人的騎軍,大戰一觸即發,雙方領軍將軍正在不斷鼓舞士氣,隨著烏梅騎軍中的牛角號聲響起,一萬烏梅騎軍猶如決堤的洪流朝著陷陣營洶湧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