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三國之揚帆起航> 第七十一章 王佐之才 荀彧談雁門未來

第七十一章 王佐之才 荀彧談雁門未來

  「志才,走,快帶我去見見你的那些朋友!」

  楊帆連忙拉著戲忠就朝府中走去,性急的說道。

  「主公慢些,他們又跑不掉,慢些,慢些。」

  戲忠本就瘦弱,楊帆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身材頗有些魁梧,力道豈是戲忠能比,只見其被楊帆拽得東倒西歪,連忙出聲苦笑道。

  待楊帆與戲忠來到堂中,只見三位年輕人正在那談笑風生。

  「你們來了,主公我為你介紹一番,這是荀彧、表字文若;這是棗祗、表字宏偉,這是忠的小兄弟郭嘉,表字奉孝。」

  戲忠指著三位青年向楊帆介紹道。

  「早就聽志才說他的朋友乃是當世人傑,今日一見,果然如此,三位遠道而來,帆不勝感激,這數百里漢地邊疆若能得三位大能相助,可謂是百姓之福、社稷之福也。」

  聽了戲忠的介紹后,楊帆頓時眼前一亮,那荀彧身著華服,面帶微笑,眼光炯炯,彷彿要看穿楊帆一般;棗祗粗布麻衣,身材挺拔,面色沉著;這郭嘉卻是一派玩世不恭的表情,只顧瞪著眼睛盯著楊帆猛看。

  「彧見過鎮北將軍楊大人,初逢志才書信想招,敢不來爾?」

  荀彧溫文爾雅,談吐之間令人如沐春風。

  「祗拜見楊鎮北!」

  棗祗言少,與楊帆打了招呼后就不再說話。

  「小子郭嘉,見過楊鎮北,你真的只有二十四歲?」

  郭嘉一下跳起,圍著楊帆轉了一圈后驚訝的說道。

  「帆今年二十有四,不知奉孝有何指教?」

  看著眼前這位只有十八九歲的郭嘉,楊帆心情大好。

  「指教不敢當,只是你在黃巾之亂中的數場戰役,嘉也有所研究,你真的很厲害,懂得利用外物、自然之力,不似那些蠢材一般,只會蠻打蠻上。」

  郭嘉顯然對軍事一途頗有建樹,只見他對楊帆歷來的戰績評論了一番。

  「那日後帆定會多多與奉孝討論軍事一道,如何?」

  楊帆眉開眼笑,自從進了這屋后,就沒停過。

  「可以啊,但是你得管酒。」

  郭嘉極為洒脫,當下笑道。

  「杜康而已,來人啊,上酒上菜,今日帆要與三位大才一醉方休!」

  見郭嘉的要求如此簡單,楊帆隨即朝屋外高聲喊道。

  不一會兒,就有士卒端來酒菜,楊帆邀三人一同坐下共飲。

  席間,荀彧率先開口問道:「早有耳聞楊鎮北異於常人,乃是我漢朝的肱股之臣,可我等三人進入雁門郡以來,卻未發現有何不同之處,不知楊鎮北可願與我白身談論治世一道,一解我心中之惑?」

  「那是自然,三位遠道而來,帆又怎會讓三位失望而回?」荀彧的問題正是楊帆這兩個月所思考的問題,只見其說道:「帆初到雁門,手下均是帶兵之人,苦無文吏相助,才一直把政務拖到此時,原先各縣縣長雖能力平平,但也把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條,如今三位到來,正是帆大刀闊斧之時。」

  「哦?願聞其詳!」

  楊帆的這一番話頗有幾分道理,荀彧隨即放下心中的成見,靜靜聆聽。

  「我雁門百姓稀少,不比中原之地,故而帆早就下令招收流民安置各縣,如今已有近五十萬戶,二百五十萬餘人;人口多了,隨之就是糧食問題,這點在兩月前,帆就組建了一支十萬人的屯田營,專門負責屯田,現在我雁門郡新開墾出的農田就有一百多萬畝,只待來年開春,灑下糧種,明年,我雁門將不會有餓死之人;其三,帆已組建商業司,在雁門各處廣開酒樓、客棧,已促進雁門經濟,現在也是小有規模。」

  楊帆先是把自己先前做的政績講了出來,讓眼前這三位大能評論一番,也好拉近之間的關係。

  「楊鎮北此舉大善,招收流民是為增加人口;屯田開地是為增加糧食;經營酒樓、客棧是為錢財來源。明年百姓定衣食無憂,但彧心中有幾個問題,還需將軍為我解惑。」

  荀彧不虧是政務能手,眼光果然獨到,一下就點中了楊帆這三個舉措對以後帶來的作用。

  「文若但講無妨,帆洗耳恭聽!」

  能得到大才的指點,楊帆自然高興,當下說道。

  「將軍招收流民,可有給其謀生之路?雁門郡人口暴漲,是為糧食從何而來?難道將軍要一直用軍糧供養嗎?將軍屯田開地,所產之糧打算用於何處?那麼多的田地,雁門世家該作何感想?將軍可有考慮過與這些世家日後的關係?酒樓客棧,是可以讓一些流民找到謀生之道,但目前雁門百廢待興,百姓們哪來的錢去揮霍?」

  荀彧隨即根據楊帆的三條政策找出其中漏洞,一連說出了數個問題。

  「這個,本將還真是沒有想過,不知文若可否為我解惑?」

  荀彧侃侃而談,語言之犀利,方向之明確,卻是令楊帆有些汗顏,當下連忙問道。

  「將軍此舉比之其他太守要高明數倍,已是人中翹楚,彧心中倒是有幾條解決之策,能為將軍解惑,就是不知將軍敢用否?」

  楊帆的態度令荀彧十分受用,當下說道。

  「文若但說無妨,只要是百姓過得好,讓帆怎麼做都行。」

  楊帆隨即拍著胸脯保證道,其言下之意非常明顯,就是只要你敢說,我就敢採納。

  「其一,將軍開墾出來的耕地可分配給招收而來的流民,將軍只需抽稅即可;其二,世家乃是我朝根本,將軍還需與其打好關係;其三,雁門乃是邊地,民風素來彪悍,此地治安還需維繫。」

  荀彧的第一條就觸動了雁門世家的利益,這讓楊帆一時不敢應承下來,目前他根基未穩,若以一己之力挑戰整個雁門郡的世家,說真的,他還不敢,最起碼也要等他部署完畢后再去挑戰這些世家的神經。

  「文若談吐之間,著實令帆如雲開見日,好,本將就任命文若為我雁門郡丞,處理我郡內諸事,不知文若意下如何?」

  荀彧這數個問題卻是把楊帆難住了,這幾條政策若實行,那對雁門的世家將會產生很大的衝擊,這點他荀文若不會看不出來,這也讓楊帆一時拿不住荀彧的意思,可隨後又想了想,還是覺得答應下來,暗道既然是你荀彧出的主意,那就由你荀彧去把它完成,就看你敢不敢接,若你敢接,那我就力挺你。

  「將軍所命,彧怎敢相辭?」

  荀彧隨即答應了楊帆的任命。

  「主公,文若所言固然有理,但我軍根基未穩,還需徐徐圖之,如此大刀闊斧,怕是引火燒身。」

  戲忠卻是一心為楊帆著想,見楊帆採納了荀彧的建議后,連忙出聲勸道。

  「祗也認為不妥!」

  棗祗這時也出聲附和。

  「嘉也認為不妥,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郭嘉卻是一改常態,表情嚴肅的說道。

  這時場中頓時出現這麼一番景象,出身世家的荀彧覺得可行,而出身寒門的戲忠、棗祗、郭嘉卻是反對,這讓楊帆一時竟拿不定主意,只好說道:「不如這樣,我們先拿陰館一縣之地來實行文若的政策,若可行,其餘褚縣再效仿。」

  「將軍境內每日湧進的流民何其之多,若這般畏手畏腳,早晚壓垮府庫,到那時悔之晚矣。」

  荀彧卻有不同見解,連忙諫言道。

  「文若勿急,若在陰館不受阻力,一切順利的話,帆亦全郡推廣!」

  荀彧初來乍到,定想做出一番成績,這種心情楊帆理解,當下安慰道。

  「如此,只好這般了!」

  荀彧眼中閃過一絲不自然,隨後輕聲應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