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一戰成名、名揚海內(二)
正當劉宏罷免楊賜太尉之時,殿外由遠而近傳來數聲興奮的喊聲。
「什麼事情?」
劉宏也被殿外的聲音嚇了一跳,前段時間潁川才傳來朱儁戰敗的消息,現在劉宏最怕聽到的就是這個聲音,連忙問道。
「陛下,幽州戰報,并州馬邑縣令楊帆於十日前在幽州遼河渡口大破黃巾程遠志部四十萬眾。」
這時一名金吾衛手拿著一卷書薄走進了大殿,隨後朝劉宏跪拜道。
「什麼?戰報呢?快拿來給朕看。」
劉宏一驚,隨即興奮的朝身邊的張讓催促道。
「哈哈.……不錯,不錯,這楊帆還真是厲害啊!不錯,不錯,哈哈哈哈……」
劉宏一目十行的看完戰報,隨即放聲大笑,這還是今年來劉宏遇到了第一件讓他開心的事情。
「楊帆?」
台下的楊賜眉頭微皺,暗自嘀咕。
「楊賜,你在那嘀咕什麼?還皺著眉頭,怎麼?朕的縣令打了大勝仗你不高興?」
正在高興的劉宏瞥了眼台下的楊賜,見其在那皺眉,隨即不悅的說道。
「不……老臣不敢,只是剛才初聞陛下說到楊賜,這才如此這般。」
楊賜連忙搖手道。
「怎麼?這楊帆不會是你什麼人吧?」
劉宏一愣,隨即問道。
「老臣有一孫兒也喚作楊帆,表字博文,此時正在并州馬邑縣當縣令。」
楊賜擦著汗,小心翼翼的說道。
「恩?這楊帆是馬邑縣令,還真是你那孫兒。」
劉宏再次翻看戰報,隨即朝楊賜笑道。
「啊?真……真是老臣那不成器的孫兒。」
楊賜也震驚了,楊帆他也是見過幾次,但給他的感覺就是唯唯諾諾,軟弱不堪,沒想到還做出這種經天緯地的事情出來。
「對,朕今天高興,你的太尉之職就不免了,哈哈……諸位愛卿,楊帆立此不世之功,該如何封賞啊?」
劉宏還真的是高興,竟然連自己說出的話都能收回來,隨即叫張讓把戰報讓眾人傳閱。
「陛下,自張角叛亂以來,朝廷兵馬均是屢戰屢敗,士氣大跌,如今有此大勝,陛下可昭告天下,以鎮軍心,老臣覺得楊帆應該厚賞。」
司空張濟率先出列道。
太僕鄧盛與大司農張溫隨即出列附議。
位列百官末端的楊彪滿臉唏噓,自己的養子竟然立此大功,可真是為朝廷長臉啊。
「文先啊,你覺得該如何封賞楊帆?」
劉宏掃了一圈眾臣,看到楊彪后笑道。
「陛下,小兒年幼,只需賞些錢財即可。」
見劉宏問到自己,楊彪連忙出列謙虛的說道。
「不……不可輕賞,這樣吧,我看不如封楊帆為破賊中郎將,令其自行招募士卒,為我大漢再立新功。」
劉宏卻不這樣認為,現在漢朝軍隊萎靡不振,軍心渙散,正是要豎起一桿旗幟的時候,如此良機當然不能錯過。
「啊?陛下.……」
楊彪聞言一驚,劉宏的封賞不可謂不重,一下子就把名不見經傳的楊帆提拔到與朱儁皇甫嵩同樣的高度。
「就這樣定了,朕還要昭告天下,讓百姓們知道我大漢還是有能打的將軍的。」
劉宏顯然對朱儁皇甫嵩這些老將失望透頂,急忙著提拔新秀,給這些老將製造些壓力。
「陛下聖明!」
百官隨即出聲應道。
楊帆一躍成為朝廷新貴,隨著劉宏昭告天下后,楊帆的大名猶如狂風一般,席捲大地。
無數人傑均對楊帆傾慕不已。
剛回到洛陽擔任儀郎的蔡邕亦是心情大好,回到家中連忙吩咐僕人準備家宴,把這一喜事告知夫人與女兒蔡琰。
「父親,那楊帆不過欺世盜名之輩,父親為何為其高興?」
而蔡琰卻又不同看法,隨即嗤之以鼻的說道。
「琰兒為何如此說?」
正在的高興的蔡邕微微一愣,不解的問道。
「楊帆的軍隊才七千餘人,黃巾賊眾有四十餘萬,就算他們全都是天兵天將,也不可能打贏吧!」
蔡琰傲嬌的分析道。
「呵呵,這個琰兒就有所不知了,遼河那裡為父當年也是去過的,戰報上已然說明,楊帆用的是計謀,水淹之計,一計盡滅黃巾主力,其餘都是裹挾的百姓,戰力當然不能和戰兵相比。」
一想到那戰報上的描繪,蔡邕又開始激動不已,對於初出茅廬的楊帆來說,此戰可謂是計謀、戰略、勇氣等等各方面巔峰之作,雖然四十萬有些誇大其實,但有個二十餘萬人,蔡邕還是相信的。
「那黃巾賊寇也著實太笨了些。」
蔡琰無法反駁,最後小嘴一撅說了句后就轉身回房了。
「小姐,那楊中郎是否真的那麼厲害?」
跟在蔡琰身後的小丫鬟頓時兩眼冒光的說道。
「怎麼?小翠你心動了?要不要等楊帆班師回朝後,我給你做個媒?」
蔡琰有些生氣,那些只會打殺的匹夫究竟有些什麼好議論的,還不如自己的衛哥哥一半好。
「哎呀,小翠怎麼配得上楊中郎,小姐才配得上呢。」
小翠俏臉微微一紅,隨即輕笑道。
「哼,凡夫俗子而已。」
看著小翠一臉花痴,蔡琰稍微啐了一口就不再言語。
而另一邊的楊賜、楊彪回到家中后,二人徑直來到書房。
「文先,你著人送信給博文,讓他到年關時回家過年。」
二人落座后,楊賜隨即說道。
「可袁氏那裡……」
楊彪欲言又止,一邊是自己的養子,一邊是自己的親兒子,該如何取捨,他還是心中有數的。
「糊塗,博文現在如日中天,如果再讓他立幾次軍功,日後成就不在你之下,他還會圖謀你的爵位不成?」
楊賜一拍身前的案幾,低聲喝道。
「父親教訓的是,孩兒這就親自書信一封,交代博文此事。」
聽完父親楊賜的解釋后,楊彪恍然大悟,連忙說道。
「聽聞蔡邕之女才色雙絕,正值及笄之年,現在蔡邕官復原職,我兩家正好可以結為兒女親家。」
楊賜思慮的片刻,說道。
「博文行軍行伍之間,怕是會討蔡儀郎不喜。」
蔡邕文人出身,想到此處,楊彪不解的說道。
「呵呵,不會,剛在朝堂之上,我就看出蔡邕對博文很是看中,而且我華陰楊氏也是豪門望族,娶他家女兒,還是他家高攀了呢。」
楊賜自傲的說道,在他看來,娶他家女兒那是看得起他。
「此事還是等博文回來后再與他商議吧!」
當初自己拋棄了楊帆,如今卻要想法子討好她,這讓楊彪有些放不下顏面。
「混帳,自古兒女嫁娶,全憑媒妁之言、父母之命。」
楊賜聞言頓時大怒。
「是……父親教訓的是……」
楊彪不敢反駁,只能點頭應道。
「父親也說過,博文今後成就不凡,依兒之見,還是等博文班師回朝後再與他商量吧,如我們擅自做主,怕是會適得其反。」
等楊賜的氣消了后,楊彪連忙出言勸道。
「恩,文先所言有理,那就等博文班師回朝後再與他商議此事吧!」
楊賜這時靜下心來后,也覺得楊彪說得在理,隨即應道。
遠在幽州的楊帆卻不知道他那位便宜父親竟在為他的婚事操心,如果楊帆知道的話不知該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