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玄幻奇幻>玄幻三國:開局桃園四結義> 163,管子豈弱於凱恩斯乎

163,管子豈弱於凱恩斯乎

  沮授疑惑問道:「引導商人與抑制豪強有何必然聯繫?」

  陳元道:「公與公,你說錯了,我並不是抑制豪強,我只是抑制豪強吞併土地,如果他們能夠把目光轉移到商業上,我不僅不會抑制,反而會支持。」

  陳元這話也就是這麼說,就算豪強地主們把目光轉移到商業上,陳元也會限制他們的。

  因為,任何不加限制的力量最後都會釀成災禍。

  陳元可不想大漢帝國最後變成一個唯利是圖的帝國,一個沒有道德的帝國。

  他只是想豪強地主們不要太過局限在土地之上,要把目光看向廣闊的大漢之外,商業不過是驅動擴張的力量之一罷了。

  沮授算是明白了,陳元這是繼承了管子的思想啊。

  通輕重之權,徼山海之業,以至「通貨積財,富國強兵」。

  實際上管子的經濟思想與後世的宏觀經濟調控已經非常像了,就是所謂的凱恩斯主義。

  有四點,第一點已經說過了,就是將國家的人分為四種,士民工商。

  第二點就是寓稅於價。取之於無形,使人不怒。這種「詐術」的使用既解決了國家的生存問題,又使民眾很自然的進行交稅。其對關係到國計民生的支柱性產業進行控制,通過國有民營的方式對商品的供應量和價格進行控制,使民眾進行無形交稅。具體到當時就是鹽和鐵。

  第三點就是以商止戰。其是管仲的核心思想,正所謂「刑法不足以畏其意,殺戮不足以服其心」。管仲主張和平稱霸,利用進行貿易戰爭的方式來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陳元為草原謀划的羊吃人政策就是這一點思想的體現。

  第四點就是鼓勵消費,擴大內需。通過提倡「奢靡」,促進商品的流通,擴大生產需求。「丹砂之穴不塞,則商賈不處。富者靡之,貧者為之」。同時管仲提倡全面就業而反對消極賑濟,其通過修建亭台樓閣等增加政府的固定資產來刺激經濟復甦,促進人民就業。

  總之,管仲的經濟思想與後世的國家宏觀經濟調控差別不大了。

  陳元雖然沒有系統學過,但是作為一個接受了九年義務教育的大學生,不自覺得就會運用一些自己學過的東西。

  而宏觀經濟調控這個東西,高中政治學課本有啊。

  咱有一說一,像初高中的思想政治里的內容,這放在古代是什麼?

  屠龍術啊。

  這些東西是制衡皇帝之術。

  暗戳戳的說一句,英招大帝的文集才真正的是屠龍術,能夠讀懂此書者,平步青雲、縱橫天下若等閑爾。

  明白了這一點,沮授也就不再怎麼抵觸陳元了。

  管仲何許人也,孔聖對他的評價是:「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孔聖人老人家都對管仲如此推崇,他們又有什麼理由來批評了走管子之路的陳元呢。

  其實最關鍵的還不是這一點,最關鍵的是陳元說了,他不是抑制豪強,只是抑制豪強吞併土地。

  有這一點就夠了。

  沮授和田豐怕的就是陳元對豪強不管不顧全都打倒,那可就真的是自取死路了。

  當然,明面上肯定不能這麼說。

  「既如此,我願往荊州一行。「

  田豐這個時候當然也不會拒絕了,點頭表示同意。

  陳元鬆了一口氣。

  終於搞定了,兩個智商90+的絕頂智謀之士加入了。

  到現在,劉備的軍事團隊初步成形。

  顧雍、戲志才、蒯越、蒯良、沮授、田豐、郭嘉、鍾繇、徐庶。

  未來還會有法正、周瑜、諸葛亮、龐統、馬良、魯肅、諸葛瑾、劉曄、陸遜等人。

  這陣容就問還有誰!!!

  後面看情況,如果合適的話,再把賈詡那個老陰比給忽悠過來。

  這個軍師團陣容絕了。

  不僅薅了曹老闆的羊毛,把孫策和孫權的羊毛也給薅了。

  恩,更是狠狠的薅了袁盟主的羊毛。

  不過有一說一啊,陳元搞到荊州的這些人,很多人的結局並不是太好。

  沮授和田豐不去說他,就說劉曄和陸遜。

  一個是因為避嫌從而才華得不到盡情的施展。

  一個是晚年因為捲入皇子爭位的漩渦被君主猜忌,憤忿而卒。

  我這是在救贖你們。

  陳元如是想。

  搞定了沮授和田豐,陳元與二人約定好了時間,便返回了顏府。

  就在陳元勸說沮授和田豐的時候,趙雲這裡正招攬張郃。

  趙雲別看走的是斗戰之道,但是智商並不低,如果數字量化的話,也有70+。

  可以說是智勇雙全了。

  因此,趙雲去拜訪張郃並未用自己荊州軍校尉的名頭,而是打探了一番張郃的消息後作為一個挑戰者登門。

  張郃坐在的河間張家並不是什麼大豪強,面前就是一個小豪強地主,並不能大張旗鼓的為張郃宣揚名聲。

  現如今張郃這個官職還是因為鎮壓黃巾有功而被封的,只是仍熱得不到重視。

  為此,為了宣揚自己的名聲,張郃不得不用了一些其他的方法。

  比如結交遊俠,讓其廣為宣傳自己的勇武之名,歡迎天下武士前來挑戰。

  贏者奉送黃金百兩,輸者贈與路費。

  如此這般操作下來,倒也真的讓張郃的勇武之名開始在冀州蔓延。

  因此,當聽說又有人來挑戰自己的時候,張郃不僅不惱,反而很高興。

  這是又給自己送名聲來了。

  也許有人覺得,張郃身為後來的五子良將,用不著用這種手段宣揚自己吧。

  五子良將那都是後來的事情了,現在的張郃不過是一個小軍官,黃巾之亂又被評定,一時間沒了用武之地,不花點心思宣揚自己,怎麼助長自己的聲名啊。

  這個時代,名聲很重要的。

  張郃是有野心的人,自然不堪於自己一身本領只做一個小軍官,他也想封侯拜將,帶甲數萬,封狼居胥。

  哪一個有志氣的將領不想做衛青、霍去病啊。

  張郃自然也想。

  想著這些,張郃邁步走出了府門,抬頭便看到一個白袍小將立於門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