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玄幻奇幻>異世神相> 關於嶽麓書院

關於嶽麓書院

  關於嶽麓書院 

  作者在正文中曾寫道「嶽麓書院座落在八百里洞庭湖的君山之上……書院又分上、中、下三院,分別代表不同的學生級別,上院是三年級的書院學生,中、下院分別是二年級、一年級的學生」云云,蓋為作者依小說情節發展的需要胡亂杜撰而來,完全沒有任何事實依據。 

  其實作者從未到過洞庭湖君山,甚至連湖南嶽陽都未曾到過,君山之上是否有可建如此大規模書院條件的地方而未可知,憑空想象、信手胡撰出來的東西請讀者們一笑置之,不可予信,並不予深究。 

  拿老范對老趙的話說:你忽悠,你接著忽悠,你繼續忽悠!呵呵,本人不賣拐!!! 

  其實真正的嶽麓書院建於公元976年,是古代的高等學府,位於湖南長沙嶽麓山下,1926年正式定名為湖南大學,是保存著書院建築格局最為完整的古代書院。 

  創辦於唐末五代的嶽麓書院經歷宋、元、明、清各代,滄桑千年,弦歌不絕,現存建築大部分為明清遺物,仍完整地展現了古代書院建築氣勢恢宏的壯闊景象,渲染了閒情逸緻的士人風格。 

  嶽麓書院以講堂這中心,中軸對稱,教學齋、半學齋分列兩側,前後四進,每進建築均有數級台階緩緩升高,層層疊進,給人一種深邃、幽遠、威嚴、莊重之感,體現了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級有別的社會倫理關係。 

  御書樓位於中軸末端,是書院惟一的三層樓閣建築,顯示書樓在書院的重要地位。北側有專祠五處,供祀名儒先賢,反映它在學術上的師承關係和道統源流。 

  院側有文廟與書院平行,自成院落,既保持了書院中軸的突出群體,不致使文廟喧賓奪主,又表現出文廟「聖域」的獨立特殊地位,各部分建築互相連接、互成整體,完整體現了我國古代書院講學、藏書、供祀三大功能的格局。 

  嶽麓書院為潭州太守朱洞始創,初設講堂5間、齋舍52間,后經州李允則擴建,「外敞門屋,中開講堂,揭以書樓,序以客次。塑先師十哲之象,畫七十二賢……」,還辟水田「供春秋之祀典」,形成講學、藏書、供祀三結合的基本規制。 

  1012年(大中祥符五年)周式任嶽麓書院山長,他「學行兼善,尤以行義著稱」,學生數百。3年後,宋真宗趙恆召見,拜周式為國子監主簿,留宮中講學,周式堅持回嶽麓書院執教。 

  真宗為其所動,賜內府書籍及「嶽麓書院」題額。嶽麓一時稱聞天下,「鼓笥登堂者相繼不絕」,與白鹿書院、嵩陽書院、睢陽書院並稱為北宋「四大書院」。北宋時期長沙城市的南半部從長沙縣劃分出來,設置善化縣,這「善化」之名據說也因書院之盛,取意於「彬彬向善,倡化邑人」而得名。 

  嶽麓書院史上最著名的講會要數朱熹和張式在嶽麓書院的「朱張會講」,《新修嶽麓書院志》說,這次會講「學徒千餘,輿馬之眾至飲池水立竭,一時瀟湘朱泗之目焉」,由此可見當時講會場院面的宏大壯觀。 

  對於這次會講,最有意義的是秉持的自由講學之風,彼此雙方能切實從學術角度出發相互切磋,互有裨益。而嶽麓書院在這次會講之後聞名天下。 

  而張式與朱熹、呂祖謙並稱「東南三賢」,可以說是湖湘學派的集大成者,也就是因為他,嶽麓書院才會有「唯楚有材,以斯為盛」的壯名。張式把嶽麓書院作為傳播理學的基地,明確提出了「傳道濟民」的教育目的。 

  一千多年來,嶽麓書院名人輩出,「懷石投江」的屈原,大開書院會講盛風並使湖湘學得以植根發揚的朱熹張式,為抗元兵入侵長沙而荷戈登城戰死城頭的無名書院學子,「六經責我開生面,七尺從天乞活埋」的王船山,「我自橫天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譚嗣同,賦予書院「實事求是」校訓內涵並將之擴展為中國革命指導思想精髓的一代偉人毛澤東以及大量的教育家、文化哲學大師王陽明、王文清、王先謙等等。 

  如今,深深附著在這些歷史文物上的,也是那滲透著儒家人文化精神的學術教育方式,以及博大精深的建築神韻,以一種無形的巨大力量,使古老的書院燦放出耀眼的光輝。 

  相比於作者對嶽麓書院的yy,嶽麓書院悠久綿長、博大精深的歷史遺產,不過是粒塵與沙漠、滴水與滄海之喻,若有歪曲、詆毀之處,望請讀者見諒,嗤笑棄之,掘作空洞貧乏、多屬yy之處,請讀者不予深究!! 

  本書源自看書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