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進擊的遂發槍
「祖爺爺,不好了。」
從演武場觀兵后回來的第三天下午,一個小太監慌忙跑到司禮監,渾身抖的厲害。
「怎麼了,你個不成事兒的東西,莫非是噦鸞宮又起火了,看把你嚇的那樣。」魏忠賢放下練字的筆,不滿說道。
其實,相比於私下裡被朝臣們污為「不識字」的朱由校,魏忠賢才是真正目不識丁的那位。
不過眼下他正緊趕慢趕的練著,許多本子的大致意思也能看懂。
「王公公在西暖閣被皇爺打掉了一顆門牙.……」
「什麼?王體乾被皇爺打掉了一顆門牙?」魏忠賢有些吃驚,自打皇爺繼位以來,這倒是頭一遭。
那不成器的乾兒子,是哪兒和皇爺犯了沖。
想到這裡,魏忠賢站起來,朝西暖閣趕了過去,還留下一句話。
「都在這待著,哪兒也不許走。」
魏忠賢還沒到西暖閣,遠遠的就見到宮人們忙活的身影,心道怕是要壞。
他硬著頭皮走到門口,剛好見到朱由校一腳踢翻了宣德爐。
只聽「咣當」一聲,宣德爐里燃燒一半的熏香滾滾而出,宮人們慌忙掩著鼻子跪地收拾殘局。
看見這副場景,魏忠賢心中咯噔一下,或許自己不該來。
剛才那一腳自然是知道魏忠賢快到了故意踹的,見這廝停在門外不敢進來,朱由校心底暗笑,知道此時他的心裡定然是琢磨開了。
「你過來。」朱由校這一聲,是對捂著嘴跪在角落的王體乾說的。
後者聽見了,先是渾身一顫,然後用求救似的目光看向魏忠賢。
魏忠賢此時尚還不知道皇帝因為什麼發這麼大的龍威,自然不敢輕易開口惹禍上身,遂向王體乾擠眉弄眼一番。
王體乾不敢忤逆聖意,見魏忠賢也不吭聲,只好一小步一小步的挪騰過去。
可是眨眼功夫,朱由校抄起桌案上的銀盞猛砸過去,王體乾慘呼一聲,捂著鮮血淋漓的嘴,又吐出幾顆犬牙。
站在暖閣外的魏忠賢看見這一幕,嚇得臉色慘白,當即轉身就要走。
這事兒摻和不得,去了要沒命!
剛走幾步,卻聽朱由校在西暖閣里似笑非笑地問:「王體乾,你,怨恨朕嗎?」
魏忠賢腳步一頓,仔細去聽。
見皇帝正居高臨下的望著自己,不知犯了何事的王體乾淚流滿面,只是不住地搖頭,一個字也說不上來。
朱由校微微一笑,以天語綸音道:「朕給你講個故事,所謂…狗仗人以食者也,懂了么?」
「懂了、奴婢懂了.……」王體乾慌忙應承。
望著一臉惴惴,嘴裡不斷流血的王體乾,朱由校復又靠回卧榻上,將一本書扔到暖閣外,道:
「叫你再給朕拿一本書來看,你倒好,拿了這樣一本《貞觀政要》來,你說說,今日這個打,該不該挨?」
「該!該!」王體乾連應兩聲,捂著鮮血淋漓的嘴,跳出暖閣,「奴婢再給皇上換一本來!」
見王體乾跑去拿書時居然瞧都沒瞧自己一眼,魏忠賢顧不得生氣,心中卻是悚然一驚,背後發涼。
世人皆知,這王體乾做了自己的乾兒子。
天啟皇帝因拿書一事懲治王體乾,對宮人來說只是閑談之資,可對他魏忠賢來說,這是再明顯不過的敲打!
千年之下,累朝天子成百,但堯主只有一個,有人想做堯主,也有人想做昏君。
魏忠賢沒想到,眼前的這位,就是做堯主的那個。 ……
望著一聲沒吭,緩步退走的魏忠賢身影,朱由校冷笑一聲,今日這番敲打,該是能讓他老實一些了。
還有那個王體乾,也要知道他是誰的狗,是在為誰辦事!
前幾日,朱由校觀兵演武場,發現勇衛營如今火器普及雖高,但大部分都不如現階段的西方。
千餘火槍,全部都是易受天氣影響的火繩槍,當然解決的方法也近在眼前,便是遂發槍。
燧發槍,顧名思義,是利用燧石摩擦為作發火裝置,是火繩槍發展后的進階版。
它的出現,簡化了發射步驟,快捷實用,安全方便。
十七世紀中葉,西方強國在世界各地開闢殖民地,大明同樣經歷著歷史變革。
與西方熱兵器吊打冷兵器不同,大明卻是特例。
大明的土地上,內有李自成、張獻忠等流賊,外有建奴在遼東攻城掠地,朝廷四處滅火,疲於應付,無暇集中力量製造燧發槍。
後世每每查閱至此,朱由校都是恨不能親至晚明。
現在真的來了,又怎麼能重蹈歷史的覆轍?
此時,燧發槍在西方炙手可熱,在東方卻默默無闖,就連身為皇帝的朱由校,都因疲於黨爭而無法抽身。
現在東林黨人「眾正盈朝」的局面稍有改觀,朱由校就已經開始琢磨發展遂發槍的事情了。
其實在明末就已經出現了燧發槍,只是沒有及時推廣和普及。
相較火繩槍來說,燧發槍的優勢十分明顯。
它的發火裝置依靠機械撞擊生火,無需外來火源的幫助,也不受天氣因素干擾。
使用遂發槍時,火槍手能夠快速投入戰鬥,專心射擊,提高了精度,射速也優於前者。
那麼問題來了。
1547年,法國人馬漢發明了燧發槍,在大明的土地上,有沒有跟住歷史進程的腳步,將火繩槍自主進階為遂發槍?
答案是肯定的,有!
朱由校從桌案上厚厚的一沓本子中抽出一份,上呈這份題本的人,就是答案中的人選——畢懋康。
畢懋康或許不如徐光啟、宋應星等人出名,但是在遂發槍這一塊,他是當之無愧的華夏第一人。
畢懋康自主創新的成果,比馬漢晚了近百年。
但是西方自發明出遂發槍以來,起初都是零星點點,直到二十多年後的十七世紀中葉,西方軍隊才普遍裝備燧發槍。
大明的火器設計和加工技術,一直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雄厚的火器製造基礎,還有自明初以來就在使用火器的豐富使用經驗,這些都是裝備燧發槍的后發優勢。
總的來說,在火槍的發展上,大明是不遜色於西方的。
至於韃清朕就不提了,人家畢竟騎射天下第一。
望著這份題本,朱由校也在回想歷史上關於這個人的記憶。
畢懋康,字孟侯,號東郊,歙縣上路人。明朝武器專家,萬曆二十六年進士。
初授中書舍人,后累遷廣西道監察御史、右僉都御史、陝西巡按、山東巡鹽御史。
畢懋康雅負器局,揚歷中外,與族兄懋良並有清譽,稱「二畢」。
甲申明亡,畢懋康、畢懋良絕食殉國。
這麼多本子中,朱由校唯獨抽出這一份,肯定是有原因的。
如今的畢懋康因不喜黨爭而遭受排擠,鬱郁不得志,但是對朱由校來說,卻是無價之寶。
相對於楊漣,這才是真正於國有用的人才,怎麼能不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