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十四章:勇衛營

第十四章:勇衛營

  對這飛來的橫禍,張維賢是叫苦不已。

  回府之後,張維賢鬱悶的將正等著與之喝酒吃肉的食客們盡數轟走,然後機智的叫來幾個京營參將、游擊和千總,將這個包袱甩給了他們。

  這些曾跟著張維賢護衛朱由校前往奉天殿的京營軍將們,各自整理營內的人數、名單,一夜都在奮筆疾書。

  四更天的英國公府仍是燈火通明,坐在上首位置監督的張維賢,不知什麼時候就已經鼾聲如雷。

  不過,朱由校還是在天明時在西暖閣看見了這份名單。

  昨天隨口一問,就發現了黃得功、孫應元這兩個人才,朱由校回去想了想,發現這個時候歷史上的勇衛營還沒組建。

  很多勇衛營的人,應該都還在京營供職。

  果然,朱由校看的第一張軍將名單上,就發現了周遇吉和劉元斌的身影。

  周遇吉是個不亞於黃得功的名將,二人都是生不逢時。

  歷史上,李自成帶著所謂「百萬」的流賊北上,一路上明軍都是望風而降,倒旗易幟。

  唯有周遇吉所部的勇衛營,在寧武關給他重重一擊,那一仗是昏天黑地,流寇的屍體甚至堆積上了城樓,打的李自成一口氣差點兒沒緩過來。

  至於劉元斌,這小子也曾在崇禎年間獨自領軍,在霍山大破幾倍於自己的流寇。

  黃得功、孫應元、周遇吉、劉元斌,除了這四個還有沒有了?

  朱由校連續翻了很久,但接下來的名字不是張三就是李四,根本沒看見什麼歷史上的名將苗子。

  不甘心的朱由校,盯著名單又翻了小半個時辰,終於因為眼睛疲累而放下名單。

  無意間能發現他們四個已經不錯了,要啥自行車,就算還有沒發現的,讓他們慢慢發育,總有嶄露頭角的時候。

  是金子,在哪兒都會發光。

  於是乎,朱由校不打算再強行去找了,他將名單扔到御案上,起身道:「王安,跟朕去內校場!」

  這次就比昨天要快多了,畢竟朱由校說了要精簡流程,王安的能耐還是不低,沒一會兒的功夫,一行人就到了內校場。

  讓人意外的是,張維賢居然在指揮兵士操練。

  儘管操練的一塌糊塗,卻還是讓朱由校眼前一亮,上回敲打他一番,學聰明了?

  「臣參見皇上!」看見朱由校來了,張維賢趕緊歡天喜地的迎上來參拜,一大早就來這蹲著,困得哈欠連天,總算是等著了。

  「你這眼睛怎麼回事?」朱由校看著這貨的黑眼圈,差點沒笑出來。

  張維賢嘿嘿一樂:「為皇上辦事,應該的應該的。」

  「名單朕都看過了,這事兒辦的不錯。」朱由校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京營能動彈的,全叫到內校場來。」

  因為有昨天那個意外,張維賢一大早就派人去了京城各大勛戚的府上,把他們占役的京營兵士全都調了回來。

  儘管不情不願,但畢竟英國公大佬發話了,哪個勛戚還敢藏私。

  現在朱由校面前的兵士數量,比昨天足足多了一倍,這也是張維賢目前能調回來的最多人數。

  占役是京營的惡習之一,通俗的來講,就是一些權貴會將兵士調到自家修建府庫,或是當做家丁。

  權貴,既指勛戚,也說權臣,同地主侵吞地方上的衛所軍戶土地,是一個道理。

  眾所周知,京營的轉折點在土木堡,崇禎年間更是萎靡不振,連基本的城防守備都做不到。

  朱由校本以為現在才萬曆四十八年,京營應該還有一戰之力,但目前看來,儘管還沒完全腐化,也還是要組建新軍才行。

  土木堡之戰後,京營遭到了毀滅性打擊。

  勛戚世家執掌京營的格局被徹底改變,兵部文官開始作為軍事主官接管京營。

  嘉靖、萬曆等,都曾為此對京營進行改制。

  成化年間調邊軍入京,改三大營製為十二團營,挑選邊軍精銳充入團營,以勛戚武臣接管。

  正德年又選鋒數萬,設兩官廳,營官等皆選任勛臣,這些都是皇家試圖重掌京營兵權的產物。

  但改來改去,卻是收效甚微,京營實權依舊在兵部權臣手中,直到了嘉靖、萬曆年間,團營、官廳制終遭廢棄。

  經過萬曆改革之後,京營的指揮權最終定格下來,被轉移到了多方勢力的手中——即勛貴武臣、提督宦官、協理文官各分一杯羹。

  作為勛戚之首,英國公張維賢是京營的直接統帥。

  除此之外,兵部出一位高官作為協領,大內也派出一名宦官,作為提督。

  自文官協領京營后,吃空餉和貪污現象愈發嚴重。

  加上三權分立,讓身為直接統帥的張維賢也處處受到掣肘,為免多事,他乾脆也就不再來了。

  京營身處京師,旁邊就是富可敵國、權近聖人的京師權貴,所以經常被這些權貴「邀請」前往幫助營造府邸。

  已被投入詔獄的兵部侍郎孫居相,「占役」和「吃空餉」這種事情對他來說,那是家常便飯。

  軍隊有時協助工程是明軍一開始就有的傳統,但一般都是為國家而非私人。

  現在可倒好,有的人終年都沒曾參與操練,而是搖身一變,成了各大權臣家中的能工巧匠。

  不知永樂帝若顯靈,看著自己昔日橫掃安南塞北的部下個個轉了專業到工程系,會作何感想。

  待不多時,近三萬人站在了朱由校的面前,這就是前幾個月兵部侍郎孫居相報給泰昌皇帝的十萬大軍。

  不過說實話,現在的京營朱由校覺得還有救,放眼望去,都是一片熱切的目光。

  顯然,很多人都聽說了昨天天啟皇帝親自下營的事。

  朱由校一步步走上點將台,等挑選的十二個嗓門高的大漢將軍在周圍站定,便是大聲說道:

  「諸君都是我大明的忠臣良將,朕有意整頓京營,裁撤老弱,挑選精銳,能留下來的,自然每個人都有一份賞賜!」

  「考核評優的,賞賜更多!」

  「朕是這大明的皇帝,你們盡可放心,朕給出的賞賜,說到做到,絕不比那建虜的八旗子弟差!」

  朱由校每喊一句,十二個大漢將軍也就重複出來,響亮的聲音不斷回蕩在皇城內校場之中,每個人都變得有些興奮。

  「等整頓完成,留下來的人,都會得到一份屬於自己的田產。有了這些田產,你們就可以在京師娶妻生子,開枝散葉!」

  「你們的孩子,自幼就會得到上好的軍制教育,你們走過的老路,他們不會!」

  說著,朱由校看向王安,淡淡道:「宣旨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