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財色> 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瘋狂的MBO

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瘋狂的MBO

  雖然說范無病在多方運作,未雨綢繆,為老爹的地位穩固操心不已,但是老爹范亨自己卻沒有將這個當成一回事兒。 

  在范亨看來,自己這些年做的事情確實也不少了,在兒子的幫助下,無論是建設磐石也好,發展江南省經濟也好,還是進入國務院之後所做的這一系列努力,對於國企在幾個大項目上的突破,都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即便是自己露面不多,多半時間都居於幕后操作,但是到了一定的層次之上,是非公道自在人心了,自己倒是也沒有一定就要爭權奪利的雄心。 

  反倒是這幾年當中的高層生涯,讓范亨感到有些疲憊,畢竟要處理這麼多事情,同時還要面對一群隨時會跟你耍滑頭的下屬們鬥智斗勇,確實是比較費神兒。 

  即使是在這一次產權變更的改制活動中,也有不少讓人心煩的事情。 

  在這場產權運動中,由於沒有制度上的保障和規範,幾乎所有企業的產權變革都變成了一場巨大的冒險,是與非、合法與非法往往沒有清晰的界線,企業家的命運突然變得無比的兇險和莫測起來。 

  就在這年,中國乳業的兩個傳奇人物都在自己創辦的企業中展開了產權上的探索,而其命運的差異讓人在多年後仍然感到唏噓不已。 

  這兩個人當中,一個是伊利的鄭俊懷,一個就是蒙牛的牛根生。 

  一九八三年的時候,伊利只是呼和浩特市政府屬下一個年利稅不到五萬元的回民食品廠。在鄭俊懷的經營下,伊利抓住了中國純奶市場的發展機遇,建成了當時國內最大的乳製品企業,到一九九六年,伊利成為內蒙古最早上市的企業之一,今年的銷售收入更是達到了四十億元。 

  早在一九九九年,鄭俊懷就試圖進行產權改革,在直接謀求產權清晰化不可能的前提下,他跟當時的很多人一樣選擇了曲線mbo的道路。 

  他和伊利的二十多名主管出資成立了一家華世商貿公司,相繼收購了一些國有企業所持的伊利法人股。 

  由於鄭俊懷團隊並沒有太多的現金,因此在收購中便採取了灰色的做法,有一次,鄭俊懷將伊利公司的一百五十萬元資金輾轉至華世公司,用這筆錢去購買伊利法人股,不久后,又將這筆錢悄悄歸還。 

  還有一次,為了一筆一千五百萬元的伊利股份,他授意一家與伊利有密切業務往來的牛奶場向銀行貸款,供華世購買伊利的股票,然後,華世又以所購法人股做質押,從銀行獲得貸款歸還給牛奶場,隨後牛奶場將此款歸還銀行。 

  這種空手套白狼的做法幾乎在當年是一種被普遍使用的mbo方式。 

  鄭俊懷的做法看上去非常順利,並似乎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默許。 

  到今年,呼和浩特市國有資產管理局將所持有的國家股全部劃撥到市財政局名下,並將其中的五百萬股有償轉讓給鄭俊懷團隊投資的公司。 

  此時,華世商貿已經改名為啟元投資,後者一躍成為伊利股份的第二大股東。 

  就當鄭俊懷試圖曲線獲取伊利的同時,他的一個老部下牛根生則選擇了另外一種方式。 

  比鄭俊懷小四歲的牛根生曾跟鄭俊懷一起打拚天下,他是一個苦孩子,出生一個月就被貧困之極的父母以五十元的價錢賣給了別人,他從小隨養父在大草原上放牛,後來進回民食品廠當了一名洗瓶工,靠苦幹升到車間主任,一九九二年得到了鄭俊懷的賞識,擔任主管經營的副總經理。 

  牛根生做市場有特別的狠勁,而且很會體恤人心。 

  此人讀書不多,卻天生懂得「財散人聚,財聚人散」的道理。 

  有一年,鄭俊懷發獎金讓他購買一輛高檔轎車,他一轉身就把這筆錢分拆成幾輛低檔車分給了部下。 

  由於他分管伊利的市場營銷與廣告宣傳,因此在媒體上表現得十分活躍,外界一度只知老牛不識鄭。 

  一九九八年,鄭俊懷和牛根生的關係急速惡化,牛根生突然被免職,理由是沒有理由。 

  第二年,牛根生就帶著幾箇舊部籌集了一千萬元資金創辦蒙牛,他後來回憶說,當時在呼和浩特的一個居民區里租了一間小平房作為辦公室,一共只有五十多平方米,月租金二百多。 

  蒙牛成立的時候,沒有奶源,沒有廠房,沒有市場,可以說是一無所有,在全國乳製品企業中的排名是第一千一百多位。但是,牛根生有的是多年來在市場經營中積累下來的人脈和經驗。 

  當時,國內牛奶包裝主要採用「利樂磚」和「巴氏奶」,全球最大的軟包裝供應商利樂公司在中國推廣「利樂枕」,並願意免費向牛奶工廠提供生產設備,伊利等大企業都不願冒險,唯有沒錢買生產線的牛根生敢於一試,不料想竟大獲成功。 

  到去年的年底,蒙牛銷售收入已突破七億元,成為國內第四**製品企業。 

  今年,幾乎跟鄭俊懷搞曲線mbo的同一時間,牛根生也進行了股權上的創新。 

  六月份,摩根士丹利、鼎暉投資、英聯投資三家國際機構宣布投資六千萬美元入股蒙牛。三家投資商在投資的同時,還提出一個苛刻的對賭協議:未來三年,如果蒙牛每年每股盈利複合增長率低於百分之五十,以牛根生為首的管理層要向三家外資股東賠上七千八百三十萬股股票,或者以等值現金代價支付;如果管理層可以完成上述指標,三家外資股東會將七千八百萬股股票贈予牛根生團隊。 

  牛根生此時對於這筆錢非常渴望,再度冒險簽字,接受了這個賭約。 

  關於伊利和蒙牛的股權改革,雖然說眾議沸騰,但是其中的內幕大家並不大了解,但是通過表面上的一些行為來看,顯然牛根生的做法顯得更加高明一些。 

  實際上,蒙牛的這種對賭做法,應該就是屬於股權激勵範疇之內的,只要你管理層有本事,投資方就願意下大本錢獎勵你,讓你也成為股東,假如你沒有這個本事,那麼你就捲鋪蓋走人吧,只要我有錢,管理層哪裡雇傭不到? 

  而伊利的做法顯然就很有問題,偷偷摸摸地通過一些灰色的手段來達到管理層持股的手法,本身就是站不住腳的。 

  其實之後的事實也恰恰證明了這一點,鄭俊懷和牛根生兩人的命運在此處走上了不同方向。 

  兩年之後,鄭俊懷被舉報侵吞國有資產,曲線mbo的做法原本就遊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帶,鄭俊懷有口難辯。在法庭之上,鄭俊懷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解決管理層持股的來源問題,至今不明白他的行為已經犯法。 

  最終,鄭俊懷以挪用公款罪被判有期徒刑六年。 

  而牛根生則成了一個幸運兒,他跟他的管理層賭贏了。 

  就在鄭俊懷被舉報的同一個月,蒙牛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共募集資金十三億多港元,牛根生以一點三五億美元的身價進入當年度《福布斯》的中國富豪榜。 

  當然,這個時候還沒有人能夠看到這一點,即使是看到了問題的人,也都隱忍不發,因為在大規模改制的前提下,討論這些事情是不理智的,而這些事情尤其是灰色曲線mbo的行為,實際上都會成為某些人所掌握的把柄,在需要的時候從這些富豪們的背後狠狠地插上一刀,斷送了他們的前途。 

  范無病在跟父親范亨討論的時候,就表示道,「實質而言,mbo是企業民營化的過程,也因為這一點,對於具有壟斷性和資源性的行業,如電信、能源、交通等企業,並不適用mbo,因為這些行業關係國計民生,關係著一個地區乃至國家的經濟命脈,不可能將其置於少數人的掌控制之下。」 

  接著范無病又說道,「相對而言,競爭性行業更適於mbo的應用,因為其經營者與所有者合一的特性令代理成本降低、市場反應與決策速度加快,進而令企業更易於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國有經濟必須進行戰略性的大調整,堅持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這有所不為,就包括為相關企業的mbo提供可操作空間。當然了,即便是mbo,也是要在合法的陽光下進行的,如果是搞私下的手段,在全體員工不知情的前提下來操作,那就是毋庸置疑的侵吞國有資產了。」 

  「你的意思是說,蒙牛的做法值得肯定,但是伊利的mbo很有問題?」范亨問道。 

  范無病點頭回應道,「這個很自然,我覺得,你應該特別關注一下伊利的問題。雖然這是企業的行為同中央的政策有背離,但是作為負責了這件事情兩年多的最高領導,你總不能留下這麼一個話柄,使得以後有人可以藉此來攻擊你吧?」 

  范亨聽了之後仔細地想了想,覺得果然是這麼一回事兒,即便有些人不用來攻擊自己,也有可能藉此來攻擊朱老闆這個大管家的,因此范亨決定過問此事,看看這裡面究竟有些什麼問題需要解決。 

  同時,國企改制中出現的一些偏差和**現象,也是需要及時得到糾正的。 

  *********今日第三更送到,求月票支持********************(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readnovel。,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