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財色> 第二百三十六章 分稅制初見成效

第二百三十六章 分稅制初見成效

  第二百三十六章 分稅制初見成效 

  「對了,有個東西送給你。 」田正倫忽然想起了什麼,就從自己的包裡面取出一個禮品盒子,遞給了范無病。 

  范無病信手打開了包裝,將那個小東西拿在手裡面,有些好奇地問道,「這是什麼東西?」 

  田正倫看了一眼,然後說道,「哦,還有一層包裝沒有褪去呢。」 

  說著田正倫就幫范無病把那小東西的內包裝也給褪去,此時就『露』出了一個巴掌大小的東西來,看上去怪模怪樣的,不知道有什麼作用? 

  「這是烏克蘭專家沒事兒的時候搞出來的小玩意兒,可以『插』在點煙器上面使用,能夠凈化車內的空氣,好像是產生負氧離子什麼的。我已經試用過一陣子,雖然感覺不出這個負氧離子有什麼作用,但是車裡面的異味兒卻是沒有了。」田正倫對范無病解釋道。 

  「哦,這是氧吧啊!」范無病倒是非常詫異地發現,自己的專家們居然提前搞出了這個東西,而且是能夠在汽車上面使用的。 

  范無病立刻被這個小東西提起了興趣,要知道車載氧吧這種小玩意兒,市場前景還是非常不錯的,甚至家用的氧吧也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說到去除車內異味,新購的車輛往往都存在這種情況,車主第一時間內想到的就是車用香水,其實車用香水只能暫時蓋住車內的異味,但不能清除異味。車用氧吧卻不同,它不但能徹底消除車內有害氣體,還具有消毒、殺菌、防霉和提神等功效。 

  車用氧吧主要是通過負離子發生技術,向空氣中釋放大量的負離子,在車內營造森林般的清新氧吧環境,同時對空氣中的有害氣體進行過濾。 

  范無病拿到的這一款氧吧,是電源型車用氧吧,體積就如打火機般大小,使用時直接『插』入點煙器,利用開關來控制其使用狀態。 

  田正倫對范無病說道,「那個烏克蘭專家說,這種東西的表面和內側已進行光觸媒處理,經過太陽光或其內部的藍『色』led燈會產生紫外線,從而可以消除異味、細菌等。在紫外線光源的照『射』下,光觸媒的活『性』會更強,殺菌效果更好。不過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當車熄火后,點煙器『插』座仍是通電的,所以每次熄火停車后,一定要將其拔出。」 

  范無病笑著點頭說道,「這個東西不錯,你回去之後立刻註冊產品專利,開發三個品種出來,一個是車載電源型,一個是太陽能供電型,另一個就是家用電源型,具體大小根據供氧量來決定。呵呵,這是個很不錯的小玩意兒。」 

  田正倫見范無病對這個非常感興趣,便提醒道,「不過我覺得這東西的市場前景未必就好,這裡面值得關注的就是光觸媒技術,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鈦,本身無毒無害,不參與任何抗菌除臭反應,因此具有永久『性』。利用光提供的能量來進行催化作用,進一步使光觸媒周圍的氧氣或水分子轉換成極具活『性』的氫氧自由基、氧化離子,這些產物可殺滅空氣中的細菌,對有機物質及有機氣體做分解處理。我倒是覺得,這項技術可以推廣出來,諸如醫院和一些食品加工企業裡面,都可以使用到這種技術的,不但節約能源,也可以更加安全有效地殺菌除臭。」 

  范無病把那個小東西『插』進了點煙器中,然後有些意味深長地笑著對田正倫說道,「剛才還說要重獎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現在你就拿出來這麼一個小玩意兒,是不是存心的啊?」 

  田正倫可搞不清楚范無病這副表情是真是假,連忙澄清道,「絕對沒有這回事兒,而且那個烏克蘭專家也沒有把這個小玩意兒當成一回事兒,只不過是看著好玩兒,特意做了幾個送給我們,他的本意是想要製作針對醫院之類的大單位消毒所使用的設備的。」 

  「沒關係,你就是存心的也沒有關係。」范無病擺手笑道,「這東西不錯,我的意見是大型化的推向醫院和食品加工企業,小型化的推向家庭和車內,至於一些大型的公共場所,也可以開發一些具有針對『性』的產品,這個東西的適用『性』是非常強的。」 

  兩個人在車裡面的三言兩語,就決定了一個產品的未來走向,這種感覺讓范無病忽然有點兒恍惚,心道或者大人物的生活就是這樣吧?如果是兩個領導人在車裡面閑聊的話,或者都能夠影響到一個國家的國運是否昌隆? 

  范無病回到了家裡面,照例老爸范亨不在,老媽和范婷范康此時早已經回到了北京天津,家裡面就是保鏢和保姆們留守,范無病覺得呆在這裡也沒有多大的意思,算一算時間,自己也該回學校去了。 

  跟家裡的保姆們打了個招呼,范無病直接向自己的房間裡面走去,推開門,然後換了鞋子,將外衣脫掉,打開電視,躺在了床上。 

  電視裡面正在播新聞,剛好趕上了一個關於稅制改革的話題,新聞中提到,上半年環比稅收增長百分之六十多,收入達到了一千兩百個億,增收四百多個億。 

  范無病看到了這個消息,立刻給朱老闆打了個電話過去,向他祝賀分稅制的巨大成功。 

  「呵呵,雖然之前就預料到是這個結果,但是現在把錢收上來了,心裏面才踏實了許多。」朱老闆笑著對范無病說道。 

  去年要實行分稅制的時候,地方上鬧出來不是事情,尤其是九月份之後的地方稅收開始激增,在幾個月之內,地方的稅收增加了百分之六十的樣子,當時財政部都慌了。 

  按照正常情況,地方每年給中央財政上繳增量兩百億元左右。去年全國財政工作會議,希望超收三百億元。如果這些全部返還,中央的算盤將要落空。當時中央認為是地方上在做手腳?這裡面有多少正常和非正常的情況誰也說不清楚,因為以去年為基數,所有在去年增收的部分,最後都要返還給地方。 

  財政部採取的第一個措施是組織工作組到有關省市檢查去年收入的真實『性』,試圖通過清理虛收過頭稅等途徑擠干水分,壓縮返還基數三百億元,但是實際檢查結果並不理想。 

  為什麼查不出來?是因為地方保護主義已發展到很嚴重的地步,而檢查的手段又十分原始。為了抬高基數,地方有許多高招。 

  比如說,一個企業原來承包了,稅補交已經減免,現在叫他交稅,把基數抬高,交了以後在私下返還。再比如,把死欠、積欠當基數。什麼叫死欠,就是哪個企業已經倒閉了,從來沒有交過稅,現在通過轉賬或者從銀行借款繳稅,這樣把基數抬高了。 

  還有就是寅吃卯糧,收過頭稅,把明年的稅在今年收了,把基數抬得很高。但是做這件事很不容易,一要財政廳出主意,二要省長市長批准,三要銀行拿錢,四是企業肯背債,只有各個關節打通才行。 

  朱老闆當時對此事非常生氣,年初的時候派出的檢查組分赴各地去查虛增的問題,結果也沒有發現有什麼查有實據的事情,當時開了好幾次經濟會議來討論這個問題。 

  其實這其中還有另外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那就是改革開放以來,長期實行減稅讓利政策,社會上積蓄的稅源比較豐富,所以只要依法徵稅,稅收增長比例高於正常年份的水平是不足為怪的。 

  而且在去年的下半年,地方各級領導都在抓經濟,經濟上去才能保證稅收,甚至出現財政給稅務錢讓他們抓稅收的情況。 

  在這樣的種種因素之下,去年的稅收激增也是有其合理『性』的,只是當時的人們都有點兒懵了,大概是從來沒有想到稅收能夠增加那麼多。 

  可是從今年的情況來看,去年後半年激增的稅收還是尤其源頭的,並不是全部依靠虛增弄出來的。 

  總而言之,現在中央『政府』一下子就變得有錢了,能做的事情也多了。 

  年初的時候,財政部因為擔心收不上錢來,特意從中行借了一百六十億來壯膽,現在總算是長長地出了一口氣,擔心的最壞情況總算是不會出現了,這樣預計全年的稅收環比增加將超過九百億,實在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不過分稅制改革也是存在一些問題的,最典型的就是財權與事權的劃分不匹配,地方事權較重而財權較小,中央則相反。而且,伴隨著分稅制改革,隨著教育產業化、醫療和住房的市場化,中央財政在公共事業領域的投入呈現出明顯的收縮趨勢,地方因財政不足對保障領域投入的削減,及為了彌補財政缺口進行的各種『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行為,也會引發很多不必要的社會矛盾。 

  只是這些問題,就不是現在所關心的問題了,范無病自問自己也提不出什麼好辦法來,唯有寄希望於經過一些年的發展,國力增強了,再回過頭來慢慢地解決這些問題。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