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從了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況且鄭克臧也並未對此事下令保密。
於是內文社女王求婚殿下的消息不脛而走,被朝堂諸公獲知。
令人意外的是,當初首先出言呵斥女王的柯平卻旗幟鮮明地表示了對這門婚事的支持。
原因無他,柯平想藉此次機會填充鄭克臧的後宮,只要這個口子開了,有第一個側妃, 那就很快會有第二個,第三個。
當然這並非是柯平對王妃有什麼意見,事實上王妃識大體,從不插手朝政,生下了清平縣主也說明其有生育能力,柯平對其是很尊重的。
但架不住王妃她姓陳啊,不僅有個人望極高的過世父親, 還有個位極人臣的堂兄。
而她的大兄陳夢球在瓊州將新策試點乾的有聲有色, 眼見著以後也會重用。
她的二兄陳夢瑋負責高山番蒙學以後,一改在南鎮撫司的平庸,提出了很多創新想法,差事辦的極好,很讓鄭克臧滿意。
眼見著陳家在朝堂上的話語越來越重,再加上後宮如今只有陳妃一人,由不得他不擔心未來內戚亂政的風險。
這番話他也曾暗示過鄭克臧,但延平王明顯沒把這當一回事。
也就是他柯平沒有女兒,不然他定會將自家女兒送進宮分薄陳妃的話語權,眼下這女王看似玩笑之語卻正好是個機會。
而與之相應的,陳繩武自然是旗幟鮮明地表示了反對。
幸而陳妃和柯平有一樣的認識,這也是她從來不在鄭克臧面前對政事發表意見的原因,她親自召見了陳繩武將事情厲害分說清楚。
陳繩武最後被王妃說服,對這件事採取了默許的態度。
隨著陳繩武一派熄了火,朝堂上同意鄭克臧納側妃的聲音佔了上風。
柯平更是很直接地跟鄭克臧進諫道:「女王天真,殿下若納其為妃,大義之下便可直接插手內文社,等十年之後,只怕內文社早已成為我東寧另一個府縣, 世上將再無此番社。」
鄭克臧深以為然,權衡利弊后,他決定從了算了。
女王長得不符合自己審美那進門后少搭理也就是了,還是拿下內文社比較重要,於是下令命禮部負責此事。
歐拉馬斯一臉懵逼地看著派來協助辦理納彩、問名等前期婚禮流程的禮部官員。
他怎麼也想不明白,女王如同鬧劇一般的要求,怎麼還真答應了呢。
不待他慢慢反應,一臉喜氣的曾陸相前來道賀,一進門就滿臉笑容地拱手道:
「恭喜恭喜,歐大人請儘快準備好,奉殿下令,明日一早隨我等登船一起回內文社下聘禮。」
「啊…啊?」
在鄭克臧的命令下納妃流程從簡加急,歐拉馬斯第二日便收拾妥當,一臉懵逼地隨著船隊返回內文社。
而女王也從城東館舍搬出,鄭克臧專門撥了一座宅子暫時安置。
陳妃派了許多侍女宮人去伺候曼蘭波安的飲食起居,並讓專人教導其漢語和宮廷禮儀。
隨著鄭克臧納妃之事定了下來,消息也傳入了民間。
百姓們自發組織了許多慶祝活動,承天府街道上隨處可見敲鑼打鼓向延平王恭賀的隊伍, 熱鬧非凡。
諸國在東寧的代表也連忙拜見鄭克臧表示恭賀,朝中文武也都應景上表祝賀,一時間整個東寧上下一片喜氣洋洋。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朝鮮漢城府,崔秀吉的奏報傳回,引起滿城嘩然。
崔秀吉的奏報詳細地記述了此次戰事經過,按照一以貫之的風氣,奏報著重強調了他與敵奮戰,最終收復濟州城的過程,同時在奏摺中點明賊人是東寧鄭氏所派。
與鄭克臧和康熙一樣,朝鮮肅宗大王李焞也是年少即位,如今不過才二十一歲。
但他面色略顯蒼白,懨懨的沒有什麼精神,當初意氣風發的少年君主,被如今國內的黨爭之烈搞得心力交瘁。
對崔秀吉的奏報,領議政(首相)金壽恆作為西人黨的大佬,強烈要求追究崔秀吉的失土之罪。
而崇善君等親近南人的王族紛紛上書為崔秀吉開脫,言其雖有失土之罪,但亦有奪回濟州,驅逐賊人之功,應減免懲戒。
雙方就此各施手段,爭鬥不休,而對於濟州如何善後,對明鄭應採取的態度,如何加強軍備防範敵人下次入侵等問題,統統不管。
最後肅宗大發雷霆,痛斥群臣,下令崔秀吉仍留在濟州戴罪立功,務必加強軍備,防止明鄭再襲。
同時命令三道水軍統御使加強水軍巡邏,務必防範明鄭賊軍劫掠本土。
加強防守還是加強防守,肅宗心中也是無奈,可那能怎麼辦呢?對朝鮮的水軍,肅宗心中有數,難道還指望水軍能遠涉重洋攻打東寧嗎?
看著崔秀吉奏報上統計的損失,肅宗心中也是後悔,當初面對東寧使臣不該說出那樣的話。
他沒想到東寧的那位少年君主反擊的快速又精準,明明面對著清國強大的壓力,仍派水師來報復,這是個不肯吃虧的人啊。
他思索片刻后,下令準備派遣使臣前往東寧議和。
對這一決定無論南人、西人盡皆反對,紛紛叩首阻止道:「殿下三思啊,年初與清國邊境糾紛之事還不知結果,此時派使節交通東寧,若被清國所知,恐有禍事。」
肅宗怒哼道:「當初東寧使臣來訪便是怕被清國怪罪才交惡,以致有如今之禍。」
領議政金壽恆伏身道:「殿下,東寧不過水師犀利,偶爾劫掠海疆不過蘚芥之患,若真的惹怒清國,大軍從遼東南下,重演丙子胡亂舊事,頃刻間便是亡國之禍啊。」
肅宗聞言后沉默了,嘆息一聲道:「罷了罷了,加強防守,謹防其再來吧。」
金壽恆連贊英明補充道:「唯今之計,應當遣使稟明清國,請求援助。」
南人黨諸官員聞言立馬來勁了,紛紛出言反對,「請清國援助?如何援助?派兵駐守嗎,豈有此引狼入室之理。」
「好了!東寧、清國皆不遣使,莫要再爭了,按寡人說的辦。」
見肅宗發了脾氣,諸臣停止爭吵,一齊伏身口稱英明。
濟州的崔秀吉和全羅道的三道水軍統制使權斗南接到王命后紛紛苦笑起來。
崔秀吉是知道明鄭定會再來的,而自己仍留任濟州,他深為前途擔憂,只能心中安慰自己失土之罪被寬宥了,也算是好事。
而權斗南苦笑是因為如今朝鮮水軍已淪為黨爭場所,將領中南人、西人皆有,在這種情況下讓他加強軍備抵擋鄭氏水師,實在強人所難,只能心中暗暗祈禱明鄭不會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