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知行合一
聽著對方的話。
宋公文提取到了關鍵信息。
當即,他神色一喜,道:「守元兄這五年,看來已經得到士族認可了啊?」
打入士族核心,這可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首先要得到他們的認可才行。
而士族的圈子。
幾乎是出了名的難以入內。
當初宋公文,在中榜,名列三甲進士時,看似風光,但事實上,還是得不到一些人的承認。
畢竟宋家,只是最普通的書香門第,與士族還有很大的一段距離。
而想要走完這段距離,至少需要一兩代人的努力。
因此,很多士族對於朝廷新貴。
大多數都是相當不屑的。
可現在。
看對方的意思,似乎只用了五年就走到了這一步。
「沒錯。」王守元笑道:「我已經得到了龍陽大多數士族的承認。」
「就拿我剛上任那日,就有許多人前來送禮,進行恭賀。」
「五年時間,也不能白費啊。」
宋公文點了點頭,覺得對方確實能力極強。
不過仔細想想,似乎也很正常。
王氏一族。
當初可是整個江南一待士族的領軍人物,只不過因為家道中落,最後被排擠了而已。如今想要融入進去,雖說也有難度,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當即,他將桌子上兩個茶杯倒滿茶,認真道:「那日後,怕還是要委屈你了,我以茶代酒,敬你一杯!」
接下來的時間,攤丁入畝就要推行了,而王守元將繼續站在士族派系。
看似很簡單,可宋公文很清楚,那是對方最不願意做的事情。
尤其在關鍵時候,還要上書給陛下,為士族說話。
可想而知,這將會是一場煎熬。
「這沒什麼,我都習慣了,倒是公文兄,也不會好過啊。」
王守元一笑,繼續道:「你施行攤丁入畝,肯定有許多士族反對,從中作梗,而我關鍵時候,也會聯合士族上書呈給陛下,公文兄你的名聲,肯定也不會太好了。」
聽到此話,宋公文頓時啞然失笑。
在來龍陽府的這一路上。
他了解過王守元。
文章寫的好不說,上書也是一流的,言辭也非常犀利。
簡而言之,就是罵人的話,那是一套一套的。
知道對方上書,肯定也不會留手。
肯定怎麼難聽就怎麼寫。
當然,他並不在乎,只是道:「守元兄都可以隱忍五年,依舊緊守初心。」
「不僅如此,連老師,都可以為陛下建立威望,而不顧身後名,還有陛下,明知士族難以剷除,但卻義無反顧,同意了攤丁入畝的國策,我承受的這些,比起老師也陛下,又算什麼呢?」
「是啊,老師這一生,將所有的一切,都奉獻出去了。」
王守元喃喃自語,當即繼續道:「還有陛下推行攤丁入畝,對付士族之事,也是讓我欽佩不已。」
「想當初,先帝也有這個想法,卻因為顧及太多,始終沒有進行,其實我也能理解先帝,畢竟牽一髮而動全身,不過當今陛下,才即為三年,便有如此膽魄,真乃明君也!」
「守元兄說的沒錯,陛下確實是明君。」宋公文道:「陛下氣魄之大,我都難以想象。」
「從燕王就藩、組建東廠,到攤丁入畝,陛下一系列舉措,都是雷厲風行。」
「可想而知,陛下是一個為了國家,勢要打破一切舊制的帝王。」
「但凡任何有利歷朝廷之事,陛下不會猶豫,想到便做!」
想到……便做?
聽到此話。
王守元忽然愣神。
是啊,如果自己也能成為這樣的人,該有多好?
當即,他轉過頭來,道:「這些年來,我都在做著我不願意做的事情,每到深夜審視自己,心裡愈發難受,良心始終過意不去。」
「今日公文兄的一番話,說陛下想到就做,讓我大受啟發,悟出了一個道理,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
宋公文眼神稍稍迷茫。
因為他還是第一次聽到這種主張,當即道:「守元兄,何謂知行合一?」
「不瞞公文兄,還只是個初步的想法而已。」王守元笑道。
「等日後若有更深的感悟,定於公文兄一同探討。」
只有經歷過多年言不由衷的日子。
才明白知行合一的難得。
這是屬於王守元一個人悟出的道理,但他也很模糊,但想著,自己總有一日能夠徹底明白。
對面,宋公文雖說心中好奇,但也沒有進行追問,而是在體會那句話的意思。
不過很快,二人便沒再繼續談論這個話題。
因為現在最重要的。
就是攤丁入畝。
王守元想了想,道:「依老師的理解,陛下之所以要選一個試點,是想把龍陽府作為示範,讓百姓都明白攤丁入畝帶來的好處,以天下大勢,來倒逼士族。」
「可這種事情很難實現,尤其是在龍陽府,百姓雖痛恨士族,但也要靠士族賞飯。」
「如何讓百姓明白攤丁入畝的好處,站在我們這一邊,我卻不知怎麼做。」
說到這裡,他繼續道:「公文兄有什麼辦法嗎?」
聞言,宋公文鄒起眉頭。
士族平日里看起來是一盤散沙。
可若在自身利益,受到威脅的時候,必然會報團取暖。
這些,宋他熟讀史書,對此非常清楚。
事實上。
史書上也有一些帝王,深知士族對朝廷的危害,但卻沒辦法解決。
根本原因就在於,地方的話語權,全部都掌握在士族手上。
所謂山高皇帝遠,就算朝廷的初衷是好的。
但重點是要有人宣傳才行。
而掌握話語權的士族,是最接近底層百姓的人。
他們知道攤丁入畝損害切身利益,會如實說出來嗎?
不會的。
或許,士族還會大事宣揚此事的壞處,甚至給點好處,讓百姓站在自己一邊,反對朝廷。
試問,百姓是相信遠在京師的皇帝陛下,還是相信,就站在面前的士族呢?
答案顯而易見!
所以這才是施行攤丁入畝,要面臨的最大挑戰。
宋公文明白這些。
可確實想不出什麼解決辦法。
王守元身為知府,倒是能說上兩句話,獲取百姓信任。
只是,他需要站在士族派系,因此這種事情,是絕對不能做的。
一時間,二人都面面相覷,面色愁苦。
「兩位大人!」
不過這時候,一名衙役走了進來,恭敬道:「外面有位自稱東廠王瑾的大人,說是要見宋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