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超級電力強國> 694 優等生與天才

694 優等生與天才

  在滿足要求和標準的情況下,任何負面的東西都不要提,可以跟未來的實操工程師值班員去提,方便他們工作,但不要現在提,一方面沒意義,另一方面即便不是瑕疵的瑕疵,只要被人使勁盯著看,都會成為巨大的瑕疵,壓根兒不能給人聊的機會。 

  常江的思維自然無法理解張逸夫,他認為張逸夫過於敏感和保守了,這類事情無傷大雅的。 

  後面的問題張逸夫又將主動權讓給了常江。 

  接下來的時間是對E1技術說明上的參數進行常規試驗,電科院專業的評測員操作記錄模擬試驗設備上的參數,與工作站上的參數進行對比考量。 

  這是自動化系統的基本功,好比參加考試,別管你是不是學富五車,你至少寫字答卷的速度要達標,字也不能太難看,珅自完全達標,滿足了北漠標書的要求,而科電在這方面的達標率只有70%。 

  從數據採集速度到遙調命令傳輸時間的測算,從爐膛壓力到電氣功率的誤差測試,這類基本功試驗大概持續了兩個小時。 

  最終恆電完全達標,與珅自情況相差無幾,非說的話,恆電屬於超標完成,很多不需要在這裡做到這麼精緻的電氣量也做到了,畢竟這是E1的特色。 

  「畢竟是試驗環境啊。」比爾嘆道,「不用考慮通信距離,通信穩定性和底層終端設備的反應速度。」 

  施羅德在旁看著恆電出色的數據點頭道:「是的,不過這就夠了,我們只針對系統。」 

  拉爾森說了句公道話:「這確實是第一次將整座電廠的電氣量納入這個主系統,雖然只是通過模擬機採集,但至少我們看到,這看起來是可行的。」 

  「是這樣的拉爾森先生。」比爾緊跟著說道,「現在是所有數據,通過模擬機輸入E1的系統伺服器,通信通暢且簡單,E1隻是把這些東西在屏幕上顯示出來罷了。而真正的電廠中。採集這些數據需要太多的通信通道了,原先主做熱控部分。還能扛得住,現在納入這麼多電氣量,在實際使用中真的很難說。」 

  施羅德立刻反駁道:「PRO匯流排標準絕對可以支持這個級別的數據量。」 

  「就算PRO滿足,可恆電將來能做到這個標準么?」 

  「咳……」拉爾森重重咳了一聲,「先生們,我們最好專業一點,討論可以。但最好不要就同一個問題,展開太多雷同的討論。」 

  二人各自哼了一聲,不作多言。 

  張逸夫也是難得看見施羅德傲嬌的一面。 

  評測繼續,之後是基本的命令測試,如啟停機組,閉合線路,手動調節鍋爐參數等,經反覆多樣的試驗,恆電同樣做到了零差錯。 

  這樣的結果終於讓比爾暫時閉上了嘴。 

  雖然只是簡單基礎的功能性測試。但在大樣本試驗中,有如此精準可靠的結果依然令人側目。雖然珅自同樣出色,但當所有人看到他的界面的時候就已經默認這是三菱的系統內核了。很多試驗甚至沒有重複做多組,單調且乏味。倒是做科電試驗的時候有趣一些。因為問題太多了,偶爾還會死機,就當是看笑話還有點意思。 

  也正是因為科電差勁兒的表現,讓大家認為那才是中國自動化的應有水平。 

  然而E1的表現立刻推翻了這層成見。 

  次日的測試才是重頭戲,自控表現和故障響應才是真正有技術含量的地方。 

  不依賴任何PLC、DPU一類的東西,純看系統的宏觀表現,正是這次評測的意義所在。其原因也很簡單,如果有必要的話,那些東西都可以引進。四肢可以拼湊在一起,可大腦必須是中國研發的。這樣也算是中國自動化踏出了一步。 

  在排除這些底層控制項支持的情況下,北漠要求的標準並不太高,只需要對嚴重的問題作出基本的響應,報警,畢竟,很多東西都是靠各個子系統來完成的,不能要求主系統面面俱到。 

  然而恆電還真的面面俱到了,從爐膛自動調節到開關操作,E1都在短時間內給出了正確的響應。一次次令人驚訝的試驗中,常江不住進行講解,實際上E1已經可以在自動化程度上進行設置,在完全自動化和人工手動操作中間有一個比例可以調節,也可以就關鍵點調節成純自動或者純手動。同時他還不忘介紹很多研發中的功能,比如根據煤種和鍋爐情況自動配置爐膛調節參數,在生產效率與生產力之間的自由調節等等,這些都會在後續系統中進行完善。 

  越往後,呼應或者說反駁常江的聲音就越少,尤其是比爾,之前他還認為常江在很多點上天馬行空夸夸其談,但從兩天的試驗情況來看,恆電這套內核,確實實現了比現在任何自動化系統都要全面、精確的功能。 

  只做軟體,張逸夫不可能輸的。他最為難的,無疑是考慮現在的硬體水平,他要保證恆電的軟體剛好能發揮現有硬體的全部機能,或者說要保證現有硬體不要限制住恆電的機能。 

  與真正未來的系統比,這套系統依然是小巫見大巫,但至少在概念上,已經完全追上了。 

  電力工業自動化,在如日中天的IT行業面前,就像是一座小島,無論是人才還是資金投入,都要慢上許多。正常而言,是IT在帶動電力自動化,隨著新軟硬體的問世,醞釀一段時間,才會出爐新一代的自動化產品。但張逸夫完全反過來了,我就是在等軟硬體和各類標準問世,我的程序代碼已經飢.渴.難.耐了。 

  正因如此,才能拉出十年的差距。 

  如果說珅自產品是一個見怪不怪的優等生的話,恆電的產品就只能用天才生來形容了。很多人都重新翻開產品說明,並詢問常江軟硬體細節,這才發現,無論是CPU還是資料庫,恆電採用的都是一年內才問世的最新技術和標準,這樣的敏感度不僅超越了三菱,甚至超越在場所有人從屬的企業,並非這些企業不行,而是因為他們對自動化並沒有如此的重視程度,他們畢竟不是英特爾,只做晶元,他們更多做的是電氣設備,沒有人玩兒命衝上浪頭投入巨大的資源搞自動化。 

  這時大家才發現,中國有一個這樣的人,有一個這樣的企業。(未 完待續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