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超級電力強國> 622 環境問題

622 環境問題

  隨著正式進入招投標流程,評標專家組也終於組成,雖不及三溪勢大,北漠卻也算是火電方面的絕對里程碑工程,為謹慎考慮,也為責任大家一起擔,評標專家組的人員竟然多達45位,當然這其中包括鍋爐部分、汽輪機部分、發電機部分,還有輔機部分等等。張逸夫平常是很煩人多的,但現在立場不同,專家組的勞務費是北漠公司出的,人情卻是他領的,人在其位,實在是有一萬種途徑勾引你假公濟私。 

  能參與北漠工程的評標,也無疑是無上的光榮,同時也是組織上對你在火電專業上的終極肯定。評標組中絕大多數專家都是電機工程學會會員,其中半數來自電力部系統內各機關技術管理崗位和大型發電廠的運行專家,包括但不限於生產、基建、設計三大塊。此外,外系統人員也有所涉及,比如著名院校的電機系教授,比如大研院,哈電、滬電專家等等,不管是為了專業還是仕途,大家都很樂於參與其中,與各方面頂尖專家一起評析這三大廠商。 

  中國火電專家頂尖陣容就此應運而生,張逸夫知道,這是開闢先河的第一次,意義非凡。火電發展在後面,雖然還有超超臨界等更大的事情,但這一次相當於奠基,隨著改革的神話,超超臨界之類的工程也只會是小範圍小圈子的盛宴,無法再聚攬如此豪華的陣容。 

  本來,岳雲鶴最該擔當專家組組長,可他已經是啟委會副主任,不宜直接參与評標,綜合其餘專家資歷與學識,張逸夫運用個人威望,提名常思平來擔任組長。其實常思平資歷和專業也夠,絕對是專攻熱動力的頂尖專家,問題就是不少菁華的教授與部里退休技術領導,他們的資歷不一定比常思平低的。叫得上名旗鼓相當的有那麼三五位,誰當組長都說得過去。誰當組長其他人可能都不服。 

  這年代學術圈雖然不玩髒的,但都特要臉面。 

  最終還是岳雲鶴出面給那幾位打了電話,做了工作,表示大家在專業上都有專攻方向,這次的超臨界,跟常思平的專攻最貼,這才息事寧人。給老岳一個面子。 

  常思平人至暮年,擔了這麼一個組長,在正式名分上,儼然成為了國內火電圈子,熱動力方面的法定帶頭人,臉上瞬間增光不少,跟他兒子一樣,賺多少錢沒那麼重要,臉大才是真爽。 

  正式評標前。北漠公司與成套設備局也組織所有評標專家開了一次通氣會,表明精神,就專家組給出評標流程提出原則。在口頭上,確定了一個優先順序。 

  第一級。是保證北漠電廠一期如期安全投產,這是國家的利益,重中之重,效率與安全並重。 

  第二級,是保證技術順利引進,哈電、滬電與東電三大國有電氣集團能夠得到技術,參與二期工程,合作完成三期工程。 

  第三級,在確保一、二兩點絕對落實的情況下。考察分析報價的合理性。 

  由此可見,對於北漠。真的是不差錢,相比三溪也不會差錢。 

  雖說底子厚,但其實也是有限度的,北漠與三溪投入了這麼多,隨著北漠三溪上馬,輸電項目也要跟上,滇南一類的地方,難免會落後一些,這裡面投的錢要很久才能收回,在這個過程中,一旦遇上煤價變動等問題,也許就算是電力部也要吃不住。 

  一南一北,一水一火兩個如此重大的工程同時啟動,確實也是有資金風險的,不過這是電力部,不是後來的電網公司,這樣的風險不會造成破產,最多是需要國家撥款補貼,或者其它地方的建設稍微滯后一下,這些問題不嚴重。 

  重要的是,賈老爺上馬後,如此振奮人心的兩個大工程一旦落實,大力宣傳的時候就可以表示中國電力事業已經躋身世界一流水平,生產力如何之炸,貢獻如何之大。 

  張逸夫心裡想得明白,北漠真正大規模投產之日,也該是賈巒松正式登台之時,大功,必然有他一份。當然,他相信賈府不會過河拆橋,如果自己一直在,沒走的話,應該會有更好的歸宿等著自己,即便是赴任電力部或者後來的電網公司高層也是情理之中,畢竟自己做了太多大事了,大腿又是抱得如此之緊。 

  只是張逸夫自己當官當夠了,當累了,再往上,自己為人的經驗與厚黑的能力,真的跟不上了,他也不願在這方面再有修為,自己該到更能發揮作用的地方去。 

  只是一點,讓他稍有不甘。 

  當領導,無論是貪婪與否,有一點好處是定死的。 

  牛大猛有方浩,巴干有袁鐵志,黃正輝有秦勇,賈姥爺有所有他想有的人。 

  你職位越高,就能提拔更多高職位的人,就像傳銷一樣,他們都是你的下家,無論你將來在哪個機關,哪個系統,你一旦有吩咐,都會有人落實,你一旦出面,都會有人迎接,即便你退休,你的影響依然在,你的子女還可以受益。 

  不說別的,恆電會很依賴這些,自己如果可以做的更高,像邀請這些專家,領人情一樣,自己能創造的影響力也就越大。 

  但毫無疑問,自己與恆電的危險也就越大,大到一定程度,就兜不住了。 

  張逸夫確實想離開,但又不想讓自己的影響力離開,想讓它生根發芽,越長越壯。 

  真的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啊。 

  他突然想起了那些美國大家族的小道故事,在設定中,通常要老大從政,老二經商,小女兒去搞時尚傳媒,這真是太有道理了,不知道那些家族是不是真的那麼搞的。 

  張逸夫的這些思考,都是在會後一次次握手送別中進行的,到最後,其他人都走了,也就常思平沒走,張逸夫也知道有的事得親口說清楚,便邀請他來辦公室說。 

  常思平進了張逸夫的新辦公室著實慌了一下,雖然不是特別豪華,但特別的大,視野很好。 

  「太大了吧?」 

  「特意設計過,沒黃正輝的大。」張逸夫呵呵一笑,招待老常坐下,「常老師啊,我最近是真忙,現在身份也不方便多過去,真是怠慢了。」 

  「好么。」常思平現在擔當組長,有大事兒做,心情也好了許多,「對付我,也是胡蘿蔔加大棒啊!」 

  「可別這麼說。」張逸夫遞上茶水解釋道,「恆電放棄常規電氣設備製造,真的只是階段性的。」 

  「我明白,這我都明白。」常思平直接說道,「那部分是我抓的,我也知道,延睿他們的微機保護出來了,這邊肯定就不是主營了,但我就是覺得,它既然還能創造不錯的效益,為什麼就非要割出去,我這個人既然還能發揮作用,為什麼就要閑下來。」 

  「常老師你聽我說,不是產品的問題,是人的問題。」張逸夫嘆了口氣,「原來保留的這部分二修廠員工,問題漸漸暴露出來,脾氣大,想法多,難管,另外從年齡組成上看,真正有效率的青壯年也有限,總之,他們都是薊京大爺,不是吃苦幹活兒的人。」 

  「哪裡不都這樣?」 

  張逸夫搖了搖頭:「以前開會,曉菲提過一個想法,特別合理,就是把一些業務,轉移出去,不放在薊京,薊京本身各方面成本就高,為了城市規劃,後面還會限制工業生產,就算不放棄這部分業務,搬出去也是早晚的事,到時候這幫薊京大爺會老老實實搬出去?不可能,他們在恆電呆的久了,成了老油條,見微機保護這邊油水多,有的折騰。」 

  「這一點我倒是沒考慮到。」常思平皺眉道,「不過距離控制工業生產,強迫外遷,還有些日子吧?」 

  張逸夫笑道:「是有些日子,可能是一年,也可能是十年。」 

  「你怎麼判斷的?」 

  「常老師,看看窗戶外面。」張逸夫指向窗外。 

  這天剛好有霧,窗外是灰濛濛的一片。 

  「嗯,有霧不是很正常的?」 

  「說是霧,也能說是霾。」張逸夫繼而說道,「常老師,你記得上次抬頭看到藍天是什麼時候么?」 

  常思平呢喃道:「還是能看到的,最近天氣不好,雲多。」 

  實際上,薊京的霧霾與空氣污染,在這會兒就已經初現端倪了,只是從上至下一心抓生產,抓經濟,沒人拿這當個事兒,等後來都富裕了,開始為健康思考起來,這才提上檯面。至於導火索,無疑就是第一次申奧。 

  「常老師可能沒關注,薊京這兩年深奧你知道么?」 

  「這個肯定知道,新聞聯播我還是看的。」常思平擺了擺手,「前一段國際奧委會來考察,薊京三天不許生火,咱們恆電也停產了。說是什麼,要還首都一片藍天,太做作了,將來真的開奧運會怎麼著?還能連續一個多月停產么?」 

  「真開,真的會連續一個多月停產,連津冀都要跟著停產。」張逸夫接著說道,「這次申奧,能成功沒事,一旦失敗,對薊京工業的限制馬上就會展開,像二修廠這種單位,第一個就要遭殃。」 

  「你這過於危言聳聽了吧……」常思平皺眉道,「四環外呢?」(未 完待續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