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墨染江山> 第五十章 倭寇來襲

第五十章 倭寇來襲

  德昌十年六月,剛遭遇不久大颶風的南余、南中、廣南三省如今各地紛紛出現了以粗布為衣,長滿鬍子,腰間配長劍,腳下穿著木板鞋的人,當地稱之為——倭寇。

  此次倭寇侵擾,是幾百年來最多,亦是最受百姓恐慌之年。

  這些倭寇,多是倭國而來,或是由於物資匱乏,方才乘船而來,在墨朝臨海之地建立據點,常常在這三省中逐步展開來掠奪。

  此倭寇很是強勢,許多百姓與官府相比最怕的便是倭寇。

  由於言語不通,許多百姓在被受到掠奪之時沒有同情可言,凡是受了搶,無力的百姓只好眼睜睜看著東西被搶走,若要反抗定會被殺。

  此次倭寇一下間增多,許多各地官員皆快速派出了巡邏隊伍,在府、州、縣自己治理的地方開始巡邏來,白日夜間不斷有人把手。

  正因此,許多百姓方才放心些許。

  但有些倭寇十分狡猾,與官兵打時造成官員人數日漸減少。

  各地父母官對此皆是急忙上報朝廷,願朝廷能派兵前來抗擊倭寇。

  短短几日,幾百封送往朝廷的信一下子積在了丞相府的木桌上。

  「左相!右相!剛剛又收到幾封地方官所捎來的信。」

  「知曉了,放這吧。」

  隨後,左右兩位丞相互相議論起來。

  「右相,短短几日就搜到這地方官大大小小几百封信,這可如何是好?」右丞相楊有成問道。

  「莫急。待我看看。」說完,左丞相蘇雲起又拾取了封信看了起來。

  信上所寫內容十分危急。若是不治好這倭寇,日後百姓造反就有些可能了。

  「你在這,我去見見皇上。」蘇雲起帶了幾封信。

  「好。」右丞相楊有成應道。

  蘇雲起帶著幾封信,匆匆忙忙走出了這丞相府,往著風雨閣而去。

  至今,雖皇帝未曾上朝,但在這風雨閣之中,還是在乎百姓民生的。

  ……

  「皇上,左丞相蘇雲起求見。」太監李公公彙報道。

  瞧見,皇上正坐在龍椅上一直朝著夜明珠而看,而李公公則去傳話了。

  「臣叩見皇上!」蘇雲起不忘行著禮。

  「愛卿平身。」皇帝這才將眼光看向了左丞相蘇雲起。

  「皇上,這是幾日以來各地地方官員捎上來的信。」蘇雲起遞給了太監李公公。

  太監李公公接過後,走至皇帝一旁,將信遞給了皇帝。

  皇帝接后,匆匆將信打開來。

  預覽中,皇帝的眼珠子跟著字體移動了起來,且越看似乎越著急。

  「倭寇?」皇帝一臉不知看向了左丞相蘇雲起。

  左丞相蘇雲起點起了頭,述說起來:「正是倭寇。倭寇從倭國而來,由於倭國物資匱乏,許多海盜乘船至大墨沿海,設立據點,在沿海到處搶奪,不給既殺,很是殘暴。」

  「許多地方官如今已經派人在城中多加巡邏,但倭寇狡猾,這巡邏的人一日比一日少。臣亦是無法子,這才請皇上定奪此事。」

  聽后,皇帝問了起來:「依愛卿看,若是派兵前去掃平倭寇,需要多久?」

  「依臣看,此次倭寇人數未知,但,從這各地官員上報的來看,倭寇很多。且掃平倭寇不能傷及百姓。臣推測,應當需要二三年之久。」蘇雲起回道。

  皇帝嘆了口氣,念了起來:「先帝在時,曾囑咐過朕,務必將這江山看好。如今倭寇猖獗,不得不為百姓做主。」

  一番自語后,皇帝看向了一旁的貼身太監李子:「把大都督府杜安通喊來見朕。」

  「是。」應后,李子快步的去喊了。

  「愛卿,此事若是派兵去清滅,日後可有再次出現可能?」皇帝問道。

  「回皇上,應有可能。自建國起,沿海便已有倭寇,只是多年以來倭寇稀少,發現便除,未讓朝廷操心。就在本月,倭寇方才逐漸增多。」

  「依愛卿看,若是防止倭寇不再增多,可否有何法子?」皇帝一臉疑問。

  「回皇上,唯有實行禁海令方可保大墨多年以來不再有倭寇。只是……」

  「只是什麼?」

  「若是實行了禁海令,所有外國商船不能入朝,我朝商人亦不能與外國商人交易。沿海百姓恐怕會影響他們生活。」

  聽著蘇雲起一話,皇帝不再多問:「那就先派兵去掃平倭寇。必要之時方再實行。」

  「是。」

  恰在此時,大都督府大都督杜安通朝著風雨閣走了過來。

  「皇上,大都督府杜安通到了。」太監李子稟報道。

  聞見聲后,皇上抬起頭來,看了看走來了杜安通:「正好,左丞相亦在,互相決意此事。」

  「臣叩見陛下。」

  「愛卿免禮。」

  「謝陛下。」起身後,大都督杜安通看了一眼左丞相蘇雲起,又看向了皇上,問起來:「不知,皇上找臣有何事相商?」

  「沿海近日出現大量倭寇之事,你可知曉?」皇帝道。

  「回稟陛下,臣對此事有所耳聞。」大都督府杜安通道。

  「方才朕與左丞相相商,決意派兵前去抗擊倭寇,但,對著派何人去就不知了。不知,愛卿認為派誰去合適?」

  聽著皇上一語,大都督杜安通心中似乎已經想好了人選:「回陛下,臣認為應當派宋元凱去合適。」

  「何以見得?」皇上問道。

  「回稟陛下,此人是大都督府中最能打的一名將軍,許多次戰役皆是他衝鋒在前,在許多兵的眼裡那是英雄。」大都督杜安通很自信著道。

  「不可。你再想另一人。」皇上立馬拒絕了。

  「臣有所不知,如此之人,為何不用?」大都督杜安通有些想不明白。

  「墨朝與祁國還未停止戰鬥,亦未知曉何時祁國再發起攻。此次掃平倭寇責任重大,方才左丞相亦有猜測,需要幾年之久。你另想一人,此人對於你們沒多大用處且又有所作為的人。」

  這下,大都督杜安通方才想開來,仔細想了想,很快又有了人選:「既如此,臣推薦夏紹元去。」

  「好。如此,便派他去。派多少人,你們相商。若無何事,二位回去吧。」

  「臣告退。」二位道。

  在知曉有倭寇流竄在這溪桐縣城后,當地的父母官於文彬也是急忙派出人在這縣城中巡邏。

  「旭叔、娘,我何時才能去讀書?」子淵問道。

  「放心,從今以後不用去了。」春旭笑道。

  「不去了?不讀了?」子淵一臉疑問。

  「從今兒起,旭叔給你請先生。像那些有錢人家的孩子一樣,先生到家裡來,親自教。」

  「真的?」子淵又是激動又是高興。

  「當然,你旭叔說話豈能有假?」春旭笑道。

  一旁的胖子鄭錘聽后,有些感興趣:「春旭兄,到時,我能不能在一旁聽啊?」

  「可以是可以。不過,你這麼大人了,還學這些做什麼?」春旭問道。

  胖子鄭錘撓著後腦勺,說了起來:「我想多認識幾個字,以後不受他人欺負。買東西也不用再去問別人了。」

  「不過你只能當子淵的書童。」春旭道。

  「書童?」鄭錘有些不太理解。

  這才,春旭解釋了起來:「難不成讓你也像子淵一樣吶。那我豈不是要付兩份錢?你當他的書童呢,累了可以睡,餓了可以吃,不想聽了可以不聽。」

  說著說著,春旭一臉壞笑看向了子淵:「這些子淵一件皆不可以,先生要做什麼就做什麼。」

  「旭叔,聽說外邊如今倭寇很多,倭寇到底長啥樣啊?」子淵好奇著道。

  春旭搖了搖頭:「不知曉。我也沒見過。聽聞倭寇穿著一雙木製的鞋,腰間配著一把長長的箭。不過,你最好在家待著不要出去。」

  「木製的鞋?」子淵再道。

  「木製的鞋就是全是木做的,什麼也沒有。不像我們,還有布墊著。」

  這樣的解釋,子淵明白了些。

  恰在此刻,外頭有人喊了起來:「張春旭在家嗎?」

  聽后,春旭轉過身來,瞧見是知縣於文彬到來,淡定的起身來,一臉不知的走了上去:「在。不知縣老爺找草民有何要事?」

  知縣於文彬年紀比這家子的人誰都大,面容蒼老但是未瞧見一根白的鬍鬚。

  知縣於文彬微微一笑,看著這一家子人,道:「上次你剿匪有功,此次前來還是想讓你這位大英雄加入,助我們一臂之力。」

  看著春旭還未答應,一旁知縣的師爺劉俊良一同勸說了起來:「此次倭寇橫行,這百姓們也需要你。我們亦希望大英雄能夠加入。於知縣定少不了你的工錢,甚至還會多發。」

  春旭看了看身後的一家人,只想著平平安安在一起,可看著縣老爺親自來,又不好拒絕。

  「既然縣老爺能夠蒞臨寒舍,草民應了。」春旭無奈著道。

  「好。」知縣於文彬笑了笑:「既如此,明日來當差。」說完,拍了拍春旭的肩膀往著轎子中而去。

  「官爺慢走。」春旭道。

  看著官走後,春旭坐了下來,看向了一家人。

  「春旭哥,你答應了,日後要照顧好自己啊。我聽說,那些倭寇變狡猾了。」晞冉擔心著。

  「放心吧,山賊的老窩我都能端了,沒什麼難不倒我。」春旭微微笑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