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求錢自贖
母親年少之時,日子依然窘迫,食粗糧咽鹹菜,夏有榆花餡包子,槐花餡餃子,冬天以白菜,紅蘿蔔為食渡冬。
家庭窘迫維持艱難,而且子妹眾多,對本不富裕之家庭,更顯捉襟見肘,日子漸沉重,步步為艱,在飽與餓之間徘徊。
父親參軍四載,退伍后,經媒婆介紹,與同村母親結婚。
婚宿還算良緣,相比之下,對眾多光棍漢而言,以屬於良好姻緣。
為何光棍漢眾多?
當時,科技不達,農業落後,農民除務農種田之外無其他職業,僅此務農勞作,以積累工分,換取糧票。
子女眾多而爭衣食所以短缺不繼,歲大者為長兄輟學勞作,歲小者爭得機會以進校求學,無空閑,無錢糧置辦婚房,以致於女方一臉嫌棄。
無錢無房,誰願意露宿街頭?
後來,一時浪潮來襲,興起媒婆保媒外省媳婦,願意出錢者,可以優先選擇,有人專攻此業為紅婆,牽線搭橋,千元可買取一位老婆。
當時背地裡暗向操作,有人願出大價錢,當然,就有人願意嫁,雙方兩全其美。
女孩美若桃花,楚楚動人,玲瓏小巧,芳齡18歲左右,盡出自四川邊緣山區。
對於,光棍漢來說,真可謂是喜從天降,長輩們為了傳宗接代,留下香火,如今終於迎來了期盼和曙光。
原來光棍漢可以自我救贖,求錢解難,哪怕挨家挨戶去借錢,東拼西湊,也要娶到外地媳婦。
不久,村裡來了一批四川小媳婦,都特別願意嫁到此地,起初呢?勤勞持家,相夫教子,安心務農。
聽母親說起,四川姑娘為何投奔至此?下嫁丑漢,下嫁老漢,實乃生命垂危,生活所迫,主要是家庭子妹眾多,家鄉田地鬧飢荒,食無米之炊,田地貧瘠而不收,餓死人無數。
男丁被迫乞討他鄉,女為能苟活於世,尋找嫁男良機以圖衣食。
上千元錢彩禮錢可緩解補救娘家,可作回報父母養育恩德。
後來,四川同鄉小媳婦們漸漸形成一群,每談起家鄉,互相依傍,涕泣漣漣,李曉燕抱住幾名老鄉,哭訴道:
「咱們同是可憐人,自小從未離家,而且娘家如此遙遠,我老公拒絕出資買票,懼怕我一去不歸,再次成光棍漢,獨養一雙兒女,嗚嗚……。」
眾人聞言無奈?姐妹們又嗚嗚哭泣,李方華拉住老鄉們的手,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哭訴道:
「我也非常想念爹娘,不知道我的彩禮錢送回去沒有,家裡無錢無葯,若突發急病,或者餓死他鄉,該怎麼辦?嗚嗚。」
由於家信全無,陰陽難斷,所以生死不知?
李曉燕,趁老公熟睡,偷偷穿衣,帶些少許乾糧,星夜兼程逃離此地,因交通不便,無機車來往,只能以跑步當車。
老公晨起不見家妻,迅疾套上馬車,一路追趕,鞭子使勁抽打牲口,怒吼:
「駕,駕……」
一下奔至三十里之外,抓回來后一頓拳腳相加,關屋禁閉,以思悔過矣!
留下李曉燕,苦苦哀求:
「老公,就讓我回家看看吧,求你啦!……嗚嗚。」
久家未歸,常夢見家人相繼離世,哭醒或被嚇醒,思母成疾,甚是凄慘!
李曉燕,多次求救老公:「咱們一起相伴,先乘汽車,再坐火車。
就回娘家探一次親好嗎?求你啦!」
依舊無果?老公一家軟硬不吃,甜言蜜語不成?
老公父母任為恐是詐婚被騙,躲進山溝隱藏不出。
一次逃不成,二次三次,每被抓回,捆綁至大隊部,用繩吊起半空,鞭子抽打於身,衣服沾染血跡,滴滴如下雨以致暈死過去。
老公再用涼水潑醒,直至求饒道:
「我再也不跑啦,跟你好好過日子,再相信我一次。」
後來一名長輩作保,連連勸解,並嚴加看護,才算停手。
原來那位長輩是懼怕曉燕命喪於此,所以甘願求情並做擔保人。
一個月後,李曉燕心情平復,暗自思慮,小聲嘟嘟道:
「我能嫁到此家,保證衣食不缺,但與家人有千里之隔,飽受思鄉苦楚。
可是閑暇之餘,仍可見同鄉女伴,以訴孤苦憶親之情。」
她思來想去,想明白一件事:
「原來老公是我的恩人,對我有救命之情,雖然常在眾目睽睽之下,被鞭打辱志,可是命是老公所救,若無老公,可能早已餓死他鄉,成為孤魂野鬼。
是我先背地私逃,原來是不知足導致,現在已紮根在此留後有兒女,當然,已經熟絡此地風俗人情。
當下不許探親,也在情理之中。
便作罷,不想啦,我要好好報答老公一家人,踏踏實實過日子。」
求收藏,求推薦票,感謝讀友家人們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