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心寒刺骨
窗外的月光照了進來,漏在大殿之中的地磚上。
??烏拉那拉氏微微低著頭,瞧著滿地如水的月光,就想了一會兒心事。
??其實,無論是過新年,還是操辦太妃們的事情——這都不算最麻煩的。
??眼下最讓她從心裏感到忐忑的,是皇太後。
??雖然萬歲在自己麵前從來沒有表露過,但是這段時間,皇太後那裏鬧的實在是動靜太大,花樣百出。
??她身為皇後,怎麽可能不知道?
??且不說大行皇帝剛剛歸天的那幾日,烏雅氏隻嚷嚷著說自己不願接受“天子以四海奉養聖母一人”的威福,要以死相殉,隨大行皇帝而去,不飲不食。
??萬歲隻能叩頭痛哭,上奏母後說:“皇考以大事托付給我,今母親執意以死相殉,那兒臣更有何依賴?將何以對天下臣民?”
??說到最後,甚至皇上連“母親若是執意,兒子也隻好以身相從了。”
??你要是非要尋死,咱們就一塊去死吧!省得朕倒被你逼迫,白白蒙受不孝之名,沒臉去見天下臣民
??當然,他是不可能真的去死的。
??經再三哀求,烏雅氏才開始勉強進食。自此之後好幾天,皇上每晚除了為大行皇帝守靈之外,還要親自到烏雅氏那裏去詳細詢問值班奴才,得知母親安睡後,才會離開。
??在滿朝文武看來:萬歲如此行動,可以算得上是十分孝順了。
??但是從前的德妃娘娘,如今的準太後,不僅沒有接受兒子的這一份孝心,反而一味的絕情添亂。
??比如登基那一天,本來是大喜的日子,按照慣例,萬歲登基前,首先要到皇太後處行禮。
??禮部官員早就已經按照萬歲的旨意,提前一天將登基的一係列儀式寫的清清楚楚,送去永和宮啟奏準太後。
??烏雅氏見了,隻是冷冷地道:“皇帝誕膺大位,理應受賀,與我行禮,有何緊要,概免行禮!”
??本宮與新帝雍正登基有什麽關係?本宮不肯接受行禮!
??這就很麻煩了——一係列程序走起來,偏偏卡在了這麽一個節骨眼上。
??畢竟烏雅氏是新君的生母,這一步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去的。
??禮部的官員急得團團轉,又回頭來拉上了內務府總管等官員一起去勸說,希望準太後能夠正常受禮。
??百般哀求,皆是無用。
??胤禛本來也也不是個軟性子的,聽了禮部官員和內務府的人過來稟報之後,他臉色也不好看了。
??強忍著火氣,胤禛到了烏雅氏那裏,放下身段,再三懇求。
??所謂“誠敬諄切叩請再三”。
??當然,大臣們都跟在旁邊,眼見局麵尷尬僵硬,人人跪下,對著烏雅氏援引舊典,懇切陳辭。
??一直折騰了小半個時辰,不但沒有任何奏效,反而把烏雅氏的倔性子也給激發起來了——牛不喝水強按頭,她好歹也是皇上的生母,新君又能如何?
??眼見著烏雅氏態度如此強硬,周圍的大臣們心裏都有數——準太後這是在生萬歲的氣呢。
??兩個兒子都有出息,但是皇位隻有一個——偏偏她更疼愛的小兒子沒有坐上。
??在烏雅氏看來,就是本該屬於小兒子的帝位,活生生被大兒子用手段給搶走了。
??十四阿哥年紀小,又是從小養在身邊的,德妃對著這個兒子的疼愛,自然明顯要比胤禛更多一些,加上十四阿哥這幾年奮戰西北,為保邊疆安寧,到頭來卻成了為他人做嫁衣裳。
??他頂著大將軍王的風光稱號,卻成為了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弱勢的一方,總是更容易激發人心中的同情與垂憐的。
??更何況是親生母親。
??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在大兒子不會威脅到小兒子利益的時候,德妃可以盡力的去維護大兒子。
??但是當直接的利益鬥爭發生在兩個兒子之間時,烏雅氏心中情感的天平,卻毫不猶豫的就向小兒子那個方向傾斜去了。
??……
??眼見著在母親麵前再三懇求,德妃卻隻是冷著一張臉,絲毫不顧及已經是天子的兒子,在自己麵前低聲下氣哀求。
??在眾臣麵前如此難堪。
??胤禛的語氣雖然還是軟的,眼神卻一點一點鋒銳了起來。
??事情到了這一步,眼看著母子感情就要破裂,誰知道烏雅氏居然又火上添油的嘀咕一句:“胤禛登基,不但不敢望,夢中亦不思到”
??言下之意便是:胤禛當皇帝,並不是本宮期望的。
??既然“不是”她期望的,可見她心中另有所期待。
??那個人是誰,自然不必多言。
??好不容易走到了登基這一天,自己的親生母親對待自己卻是如此態度,本來就已經心力交瘁的胤禛心中,更是一片寒冷刺骨。
??終於,他不再懇求,站起身便揚長而去。
??……
??帝王登基的步伐,是不會因為這件事而阻礙的。
??強行受禮之後的第二天,胤禛迎請皇太後搬遷寧壽宮。
??寧壽宮是太後居住的宮殿,地方很大,在明朝的時候,這裏就已經是太後太妃們居住的地方,建築並不是很多,主要以花園造景為主,以供貴人們頤養天年。
??如今經過修葺,比從前更清幽了。
??能居住在寧壽宮,是皇太後至尊無比的身份的象征。
??沒有任何意外的:胤禛還在養心殿批閱著折子,就聽禮部的官員拉著內務府的人,一起戰戰兢兢的過來給自己稟報:皇太後拒絕遷宮。
??說什麽也不進寧壽宮。
??皇太後如今住著的永和宮,和承乾宮、景仁宮、鍾粹宮、景陽宮、延禧宮一起,屬於東六宮。
??這該是如今天子的後妃們居住休息的地方。
??堂堂皇太後住在這兒,輩分錯亂了,地位也不像話。
??但是烏雅氏似乎拿出了要硬杠到底的決心——內務府的人過來磕了二十天的頭,她便在永和宮閉門不見人了二十天。
??直到十四阿哥歸來。
??……
??翊坤宮裏,隨著時間的流逝,寧櫻漸漸地也習慣了底下奴才一口一個“皇貴妃娘娘。”
??皇上知道她不喜歡多用新人,如今往她翊坤宮裏撥調過來的人手,其中也有不少是從前圓明園的老人。
??翊坤宮前的小花園裏,寧櫻手中捧著精美的雕花暖手爐,本來還在悠閑地一邊觀雪,一邊看著奴才們各司其職,打掃花園。
??忽然就聽小潘子過來小聲稟報了十四阿哥回京城的消息。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