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9章 新君第一劍,先斬浙官場!
昭武二十三年,正月十七。
大明昭武皇帝正式退位,傳位於太子朱和塵。
經禮部參議,朱和塵最終選擇「乾元」二字作為年號。
「乾元」二字在歷史上,曾被唐肅宗作為年號,僅用三年。原本,改年號並非禮部所議年號首選,但奈何朱和塵鍾愛《易經》中「大哉乾元」四字,便選定了這一年號。
念及昭武皇帝於大明之恩德、功績,新君與眾臣計議,以明年為大明乾元元年,今年仍為昭武二十三年。
昭武二十三年,正月二十日。
大明乾元皇帝朱和塵召閣臣於武英殿,進行他登基后的第一場內閣會議。
朱媺娖有些擔心兒子第一次「上朝」的表現,甚至怕他鎮不住場子,原本是想「垂簾聽政」一段時間的。但在郝光明的勸說下,朱媺娖最終改變了主意。
郝光明認為,如果朱媺娖在,會給朱和塵更大的壓力,也會讓群臣有所忌憚,都束手束腳的,便難以見到新君與眾臣相處的真實情況。
因此,郝光明建議朱媺娖弄兩台攝像機在武英殿把朱和塵「上朝」時的景象錄下來就行了,沒必要親自過去看著。
這樣,新君及眾臣不會束手束腳,朱媺娖也可以通過錄下來的視頻,看出一些朱和塵與群臣的問題。
為了更好達到這一目的,在武英殿設立的兩個攝像機都是較為隱蔽的,並不讓眾臣知曉。
朱和塵自然是知道攝像機存在的,但只要不是朱媺娖在殿內,他便不會有壓力。
當然,初次以大明皇帝的身份坐在龍椅上,與閣臣們議事,緊張、激動、興奮等情緒他還是有的,不過都勉強被他掩蓋在青澀卻平靜的面容下。
「參見陛下!」
「平身。」
禮畢,眾閣臣便在殿內入座。
相較於五六年前,如今閣臣已有較大的變動。
五年前,首輔馬士英因親族不法,遭到御使彈劾,辭去首輔之位歸鄉,不久病逝。
呂大器雖然如願坐到首輔之位,卻也在兩年前因病請辭。
之後堵胤錫繼任首輔,兼為吏部尚書;朱之瑜任次輔,兼任禮部尚書,至今未變。
此外,閣臣增加到了九位,剩餘七位分別是戶部尚書陳子龍、工部尚書陳於階、財務部尚書蘇觀生、巡警部尚書祁彪佳、交通部尚書萬元吉、商務部尚書錢肅樂、宣傳部侍郎黃淳耀。
可以說,都是在過去二十幾年間,從中低層升上來的昭武名臣。
每個閣臣的履歷,都可以書寫出一部傳奇。
由此可知,朝野擔心新帝太年輕,壓不住這些閣臣以及那些功勛累累的軍務大臣,是有緣由的。
會議開始后,朱和塵學著朱媺娖的作風,先讓女史給眾閣臣分發了兩份文件。
在眾閣臣翻看文件內容時,朱和塵中氣頗足地道:「諸位閣臣所看到的,一份是去年浙省督察廳組建特事組調查金華府武義縣羅氏紡紗廠工人暴亂一事的奏報;另一份則是過年期間,由都察院秘密組建特事組重新調查此事後上傳的奏報。
同一件事,浙省督察廳特事組奏報卻與都察院特事組奏報差異如此之大,不知諸卿看了有何感想?」
九位閣臣很快閱覽了實際內容並不多的奏報復件,或是緊皺眉頭,或是露出冷色,或是怒而不發,又或是面容平靜,不可揣測。
很快,首輔堵胤錫起身拱手,面沉如水地道:「陛下,若都察院特事組所奏無誤,則說明浙地官場官商勾結多半已蔚然成風,涉及省衙。
官商勾結向來是吏治腐敗一大誘因,恐怕浙地吏治已一片渾濁。臣添任吏部尚書,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甘願認罰。
此外,臣奏請督察院對浙地展開大規模吏治清查工作,徹查所有貪腐之事!」
聽此,其他閣臣都微微露出異色。
近些年來,朝廷一直將各省經濟建設當做重點來抓,浙省可在南北直隸之外排入前三,可以說在大明三十多個省份中大出風頭多年。
另一方面,堵胤錫自從地方督撫進入中樞為閣臣,再為次輔、首輔,可以說在昭武朝為重臣、寵臣二十餘年,威望重極朝野,曾在其手下任事的故舊官吏遍及天下。
可新君繼位后的第一劍,便先斬在浙省吏治問題上,也是斬在兼任禮部尚書的首輔堵胤錫身上。
天下人若知道此事,恐怕會震驚異常,也會為新君膽量、氣魄所動容。
不過,他們作為閣臣,堵胤錫如此坦坦蕩蕩地認責認罰,卻是想到,堵胤錫這是要用自己二十餘年來積累的威望、名聲,為新君親政敲山震虎、掃除障礙。
對此,他們只能想到一個字,那就是「絕」!
堵胤錫如此識趣,新帝肯定不會重罰,甚至以後會更為信重他。
果然,朱和塵出聲道:「元輔為閣臣之首,日理萬機,而浙省不過我大明三十多個省份之一,怎能將其吏治敗壞都怪在元輔身上呢?」
堵胤錫則堅持道:「臣即為吏部尚書,便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還請陛下責罰。」
朱和塵一嘆道:「此事不急,待都察院清查浙地官場,弄清楚情況后再議吧。」
堵胤錫不再堅持,一拱手坐了下來。
朱和塵又示意女史將另一份文件分發給閣臣們。
「第二個議題是關於國內『奴僕』群體一事,我大明雖然自開國便廢奴,但底下卻一直都以其他名目遮掩。
至昭武朝,朝廷嚴厲禁絕國人為奴婢之事,方止此風。但隨後,卻有商人以低價聘用外國人入我大明務工為名,行奴隸買賣之實。
一二十年間,此外奴群體在我大明已不下百萬。此事若是朝廷不管,恐怕再過幾十年,此外奴群體將至千萬之數,屆時必將弊端叢生,乃至釀成禍患。
為國謀者,當慮長遠,故此事還是提早處治為好。對此,諸卿有何看法?」
對於此事,眾閣臣卻是早有了解,也都思考過。此事聽朱和塵問起,便相繼起身發言。
就這樣,大明乾元皇帝正式開始慢慢接掌偌大的帝國···
天下人原本對昭武皇帝退位感到憂心,可見新君繼位后,天下仍舊一片太平安樂,甚至重拳出擊,整頓浙省等地的吏治,是大明官場風氣再次為之一清,便大都安心下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