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1章 戰莫卧兒,孟買條約
昭武十七年,大明帝國已經一統東亞了。
也就剩下日本,出於某些原因,沒有被大明帝國納入懷抱之中。所以,當下大明帝國周邊稱得上強鄰的,也就一個莫卧兒。
這種情況下,大明帝國錦衣衛北鎮撫司的活動重心,便轉移到了莫卧兒。
通過北鎮撫司反饋的消息,在奧朗則布下達「禁明令」后,第烏、蘇拉特、達曼、孟買、亞南等多個莫卧兒港口城市都發生了暴亂。
引發暴亂最多的原因,是莫卧兒地方官府在執行「禁明令」時暴力操作、趁機吞沒明商資產,進而引發明人的反抗。或是如孟買一般,誘使本地民眾趁機搶劫,引發暴亂。
少數城池的暴亂,還有葡萄牙、荷蘭、英國人暗中推動的痕迹。
這三個西方殖民強國雖然因為大明水師稱霸南洋、印度洋,不得不從印度撤離。可很多西方商人,卻捨不得在印度的利益,依舊逗留在多個港口城池中。
又因為他們比大明商人早來幾十年、上百年,已經跟當地的貴族、官員相互勾結,乃至結成共同利益,關係盤根錯節。
甚至一些貴族跟西洋人聯姻,有著幾分之一的西洋血脈。
這種情況下,西洋人借著「禁明令」暗中蠱惑莫卧兒地方官員、貴族,引發暴亂,乃至殘殺明人,並非難事。
所以,奧朗則布「禁明令」下達后,大明在印度損失慘重,罹難百姓初步統計便多達上千人!
自大明帝國登上海外舞台,先後戰勝荷蘭、西班牙后,還是首次有這麼多百姓在海外遇難。
這讓朱媺娖如何不怒?
恰好鄭森率領的出使西洋使團到了印度洋,並協助孟買商會武裝佔據了孟買城池,朱媺娖便想藉此機會,給莫卧兒一個教訓。
稍稍平息怒氣,朱媺娖便對一旁侍奉的連翹道:「傳眾軍機大臣來武英殿,朕要開會!」
「是。」
半小時后,軍機會議開始。
朱媺娖先將奧朗則布下達「禁明令」,以及莫卧兒多地暴亂、當地大明百姓損失慘重、罹難上千人的事說了。
近十年,大明可以說是萬國來朝,一眾大臣也都養出了一股帝國臣子的心氣。
另外,少數大臣家族或親友還參與了海外商貿,從中獲利巨大。
因此,聽了這些消息,幾位軍機大臣不論是懷著公心還是揣著私心,皆激憤不已。
馬士英想先說話的,卻因為年邁,反應、動作終究慢了點,讓次輔呂大器搶了先。
只聽呂大器道:「陛下,自我大明稱霸海洋,上千百姓在他國被殘殺還是首次,必須要給莫卧兒一個教訓,否則日後我大明在其他各國的百姓安危都難得保證。」
馬士英趁著呂大器歇口氣的間隙,趕緊出聲,「陛下,如今莫卧兒等印度國家乃是我大明最大的海外棉產地。
同時,印度諸國也是我大明在亞洲最大的商品傾銷地。莫卧兒皇帝之「禁明令」若不管,必將影響我大明之經濟。
故而,臣以為不僅要給莫卧兒一個教訓,還需讓其撤銷「禁明令」,乃至向我大明開放諸港口,給予通商便利。
最好是如日本一般,租界沿海島嶼給我大明。如此,我大明在印度便有了駐軍之所,就不怕日後印度再發生類似事情了。」
馬士英本就是個聰明人,此前擔任次輔十數年,跟著朱媺娖學習了很多後世理論、知識,所以這一番話說得讓朱媺娖頗為滿意,不自禁地點頭。
堵胤錫則道:「陛下,若要出兵印度,可設法佔據莫卧兒西北一隅之地。
若能成,今後我大明便等於在莫卧兒頭頂懸了一把利劍,莫卧兒
必不敢再施行有害我大明之政策。
此外,我大明還可以藉此地進一步威懾中亞諸國,使諸國賓服。」
朱媺娖聽了微笑點頭,「堵卿眼光不錯,我大明確實需要割取莫卧兒西北一隅。」
聽到堵胤錫得到朱媺娖的誇獎,其他幾位軍機大臣也積極發言···
三日後,大明帝國昭武大皇帝朱媺娖向西洋水師及鄭森的使團下達電令,讓他們出兵印度西部沿海數個港口城市,保護當地明人的生命和資產。
同時,南洋水師及多支邊防軍師部亦受到軍務院調令,以保護當地明人的生命財產安全為名,出兵印度東部數個港口城市。
在安西、青海、四川三省,亦有兩個師的邊防軍、四個師的衛戍軍,奉命調往烏斯藏西北,準備匯合當地的邊防軍、衛戍軍,進攻莫卧兒西北。
莫卧兒可沒有電報通訊技術,因此,當奧朗則布得知明軍攻佔了沿海多個城市后,差不多是一個月後了。
奧朗則布是靠戰爭獲得皇位的,於領兵打仗方面頗有天賦。
所以,在得知明軍進犯沿海后,他並沒有害怕,而是大怒。
隨後他便率領二十萬大軍,親征西部沿海。
因為明軍在這裡佔據的港口城市最多、最集中,只要能在這裡大敗明軍,便可以起到一戰定乾坤的作用,其他地方的明軍只需派遣偏師,就能驅逐。
當然,這是奧朗則布和他的智囊團分析后認為的。
事實上,奧朗則布剛定下出兵章程,消息就被德里的錦衣衛北鎮撫司諜探獲知。
明軍獲得這一消息后,並沒有在孟買等城市等著奧朗則布來攻打,而是聚集了五萬多的水陸軍隊,準備在訥爾默達河畔與之決戰。
昭武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奧朗則布率領大軍在訥爾默達河中段渡河時,為大明水師上千炮艇突擊,二十萬大軍幾乎被截為兩段。
同時南岸三萬多明軍向已經渡河的近十萬莫卧兒軍隊發動勐攻。
這十萬莫卧兒正規軍雖然也頗多精銳,但武器裝備終究差明軍太遠,將士素養也差距明顯,堅持了不過一個多小時,便全軍潰敗!
明軍在炮艇的保護下,趁勢渡河,攻打北岸的莫卧兒大軍。
奧朗則布雖然親自督戰、指揮,莫卧兒士兵亦頗為勇敢,面對明軍勐烈地炮火前赴後繼,卻終究沒能逆轉局勢。
奧朗則布見事不可為,最終帶著身邊的三萬多親軍倉皇北逃。
因為莫卧兒軍隊對騎兵,而明軍則以步兵為主,便沒有追擊。
是役,明軍擊潰莫卧兒軍隊近二十萬,擊殺五萬餘,俘虜三萬餘!
因距離戰場最近的城池名為「印多爾」,故此戰被稱為「明莫訥爾默達河大戰」、「印多爾大捷」!
奧朗則布才回到德里,便得知近十萬明軍從烏斯藏南下攻打帝國西北的消息。
此時,他在訥爾默達河畔大敗的消息已經向四面八方傳開。因他繼位不過兩三年,各地仍有叛軍潛伏,聽此消息,紛紛跳出來作亂。
這種情況下,奧朗則布深知他根本沒有兵力調往西北去阻擊明軍。
通過訥爾默達河畔大戰,他也認識到了莫卧兒軍隊和明軍戰鬥力的差距,知道即便派出二十萬大軍北上,也未必能擋得住明軍。
而印度這個地方,一向都是被西北方向南下的敵人所擊敗、征服的。
奧朗則布深怕明軍要一舉滅亡莫卧兒,又無能為力,只能趕緊派遣使者向大明求和。
···
昭武十八年,三月初一。
大明帝國與莫卧兒在孟買簽訂
停戰協議,史稱《孟買條約》。
該條約多達二十七條,因此又被稱作「明莫孟買二十七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