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明:我幫老婆做女帝> 第745章 秦王就藩,蒸汽紡織

第745章 秦王就藩,蒸汽紡織

  將潞王分封出去后,朱媺娖曾讓宗藩學校那邊對一眾等待分封的親王進行問卷調查,了解他們對分封之地的想法。闌

  發現並非所有藩王都想要分封到容易開疆擴土的新大陸去,也有部分「小富即安」的,希望如潞王般分封到大明海外疆土邊緣或海外疆土內部的。

  再考慮到等待分封的親王畢竟有二十好幾個,其中有的年齡都過四十了,沒多少時間去等,朱媺娖便決定在米沙鄢群島再劃出一塊封地來。

  經過與群臣商量,最終選中了內格羅斯島。

  該島嶼在米沙鄢群島區域西部,位於班乃島與宿務島之間,東西寬40~80公里,南北長216公里,面積則有1.27萬平方公里。

  其跟大明某些省下州面積差不多,朱媺娖當然不會全劃分給藩王,而是在其北部劃出方圓百里之地——大概就是該島嶼偏北邊的一小半了。

  朝中定下分封一位藩王於內格羅斯島后,宗藩學校這邊很快便組織了一次資格考試。

  最終秦王朱存釜(加木字旁)考中頭名,獲得這次分封資格。闌

  ···

  醉仙樓。

  這一日,獲得分封資格的朱存釜在此舉辦宴會,招待其他親王,或者說同班同學。

  「恭喜呀,秦王。」

  「南洋可是個好地方,這次想獲取分封資格的人可不少呢,沒想到被秦王你摘得頭名。厲害呀。」

  「秦王,沒多久你就要去南洋就藩發財了,今日這桌酒宴可不能小氣。」

  「···」闌

  與前來送禮吃飯的親王一個個說了話,待所有人都基本到齊,朱存釜才鬆口氣,揉了揉有點笑僵了的臉,一時有點恍忽。

  他今年已三十六歲了,在一眾藩王中不算年長,也不算年輕。

  雖然繼承了秦王爵位,可實際地位並不高。

  他原是上任秦王的庶四子,母親實際是王府侍女,只因上任秦王酒後一時寵幸,才懷上他。

  按正常流程走,秦王的爵位無論如何都落不到他頭上。

  奈何秦王一系昔日遭到闖軍屠戮,子弟四散,他上面兩個繼承了秦王爵位的兄長先後暴斃。

  他逃到秦嶺中避難,卻為孫守法所獲,於是讓他繼承秦王爵位,拉起秦王大旗以抗順、抗清。闌

  後來孫守法歸於當今天子麾下,他這個臨時襲爵的秦王竟然也得到了朝廷承認,成了真正的秦王。

  不過,跟潞王等一些逃到南邊避難,或是本就在南邊就藩的藩王相比,他是真的一窮二白。

  來到南京后,連服侍的侍女、宦官、王府管事,都是朝廷安排的。

  至於錢,也只有這幾年積攢下的幾萬兩俸祿。

  他雖然也曾想如唐王、魯王、桂王等,選擇分封到遼闊的新大陸去,好在將來開疆擴土,打下一個更大的封地。

  可他知道自身才能一般,沒什麼資本,且年齡也不算小了,才在此番考核中盡全力爭取頭名。

  不成想竟然僥倖中了。闌

  『這只是一個開始···真正的困難還在後面呀。』

  即便算上向朝廷借貸的十萬兩白銀,他手上也才十幾萬兩銀子,想要如潞王般靠大把撒銀子發展封地恐怕不行。

  好在朝廷派來的長史給他支了招——既然沒辦法像潞王領一樣靠撒銀子大發展,那咱們先小打小鬧,慢慢發展積攢家底。

  反正他的秦王領也算是在大明海外疆土之內,周邊不算太危險。

  想到這裡,朱存釜心中輕鬆了不少,當即又掛上笑容,進去招待一眾親王···

  昭武七年。

  正月十八。闌

  朱媺娖帶領一眾軍機大臣及數名未入軍機處的閣臣,到南京棉紡廠、南京絲織廠視察。

  其中視察南京絲織廠是順帶的,主要是視察棉紡廠。

  因為南京棉紡廠在今年用上了一整套成熟的蒸汽紡織機器!

  如珍妮細紗機、飛梭等在使用蒸汽機前就能提高紡織效率的技術,朱媺娖早在昭武二年就拿了出來,這幾年已經推廣到大明各地。

  大明南方紡織業原本就很發達,其中又以松江府為最。

  早在十年前,也即是崇禎年間,松江布(又稱南京布等)便遠銷至英國,甚至影響到英國的紡織業。

  當時江南作坊雖然多數還在使用足踏的三錠、五錠紡車,卻也有大作坊使用水力紡車。而根據《農書》記載,早在南宋末年,便發明了能同時紡30多根棉紗的水力大紡車。闌

  所以,當珍妮機、飛梭推廣開后,江南的大工坊主便自發地將水力與珍妮紡織機、飛梭等結合了起來,令江南紡織機械水平進一步提高。

  最後,一些工坊主便又自發的擴大工坊規模,實際成為小型紡織工廠。

  這使得家庭式棉布紡織的生存空間受到擠壓成為事實。

  再加上當下大明家庭紡織仍以絲織為主,棉布紡織較少,朱媺娖便在去年從郝光明那裡弄來了一整套成熟的蒸汽棉紡機器技術,交給密造局研製。

  南京密造局如今人才濟濟,又是參照一整套的成熟技術進行製造,便在幾個月內將其完成。

  之後便是交給南京機器製造局生產——這個環節佔用的時間還要長一些,因此到今年開年,南京棉紡廠才用上這一整套蒸汽棉紡機器。

  ···闌

  袁繼咸等人跟在朱媺娖鑾駕之後,看了眼棉紡廠那十幾根聳立的煙沖,皺眉嗅了嗅帶著煤煙味兒的空氣,便進入了南京棉紡廠。

  來到棉紡車間,不論是袁繼咸、黃道周、解學龍等文臣,還是出自軍務院的李岩、葉廷桂、朱大典,都不禁瞪大了眼睛,面露震驚之色。

  只見闊大的織布車間中,好幾排以鋼鐵為主要材料的巨大織機在不停歇地運作著。

  一個個身穿藍色制服的女工彷彿定在了各自的位置上,雙手隨著機器在不停忙碌。

  這些大臣,不論出身高低,年齡大小,基本都見過紡織之事。因為紡織就如同種田一般,是百姓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項事務。

  所以,他們對紡織多少是有些了解的。

  然而,眼前棉紡機器的表現卻顛覆了他們對於紡織的固有認知。闌

  『以前百姓手工紡織,所織布匹大多兩尺二,最多也不過三尺三,而眼前這蒸汽織機所織布匹竟可寬達丈許!』

  『簡直匪夷所思!』

  解學龍則看著布匹在女工的操作下,從織機中以可觀的速度在延長,心中下意識對比起手工織布的效率來。

  『據我所知,以松江棉布為例,尋常熟悉紡織的婦女,即便每日出了吃飯睡覺其餘時間都用來織布,也不過能織一米左右。

  一匹布約有十三四米(三四丈),故尋常婦女需要十天半月才能織出一匹布。

  即便是江南對紡織極為熟練的織女,用最好的投梭織機,擠壓作息時間,也需要六七日才能織出一匹松江布,且寬度大多只有兩尺多。

  可眼前這蒸汽織布機,織布寬丈許不說,其以這般速度,怕不是一個白天便可織造十米以上?!闌

  如此算來,一名女工用蒸汽織機一日所織棉布,怕不是頂得上以前一名織女辛苦一個多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