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荷蘭人論戰,村民疑做夢
康納並非只會叫囂的莽夫,在軍事上確實是有一定才能的。
他聞言道:「很簡單,就讓明國人來攻打這裡,熱蘭遮城會讓他們碰得頭破血流。
等到他們疲憊不堪,喪失士氣的時候,我們在外面的艦隊和內港的戰船一起夾擊明國人的艦隊。
只要滅了明國人的艦隊,他們登陸到島上的人失去後續補給,在我們英勇的陸軍士兵和土著的襲擊下,很快就會崩潰,成為一頭頭只配被抓捕的黃皮豬!」
歐沃德又看向格爾德。
雖然格爾德並不是軍事指揮官,但歐沃德更信賴他冷靜、理智的腦袋,而非是看著好像軍事狂人的康納。
格爾德推了下鼻樑上的眼鏡,道:「理論上來講,即便有數萬明人軍隊圍攻,以他們淺陋的武器裝備,熱蘭遮城也可以堅守半年以上。」
歐沃德提醒道:「別忘了明軍有一種連發的火槍,可見他們的武器未必淺陋。」
格爾德淡淡地道:「總督閣下,我也經詢問過當時碼頭上的士兵了,那個明國使者用的是連發短銃,其他明國士兵用的都是正常的燧發槍。
據我所知,燧發槍在歐洲使用的軍隊都不多——不僅是因為燧發槍不如火繩槍穩定,更因為它造價比火繩槍高太多。
明國軍隊裝備一向簡陋,因此我推測,這支明國軍隊也只是裝備了少量的燧發槍。
至於那種連發短銃,有可能是手工藝品,價格多半高得離譜,只有明國使者那樣對槍械感興趣的官員才會弄一支防身,是不可能大規模裝備軍隊的。」
說到這裡,格爾德頓了頓,才接著道:「另外,總督閣下應該知道,明軍想要攻破熱蘭遮城,火槍再多再厲害也沒用,他們需要的是火炮。
而論火炮,當今世界還有比我們荷蘭人更擅長造火炮的嗎?
我聽說直到幾年前,明國人都在陸續地向我們購買火炮去打北邊的野蠻人。所以,就算這幾年明國的軍工有所發展,也絕不可能在火炮鑄造工藝上出超越我們。」
格爾德這一番分析無疑是有理有據的,很讓人信服,絕大多數評事會成員都不禁點頭表示贊同。
就連歐沃德都對這一戰有了不少信心,於是起身道:「既然如此,我們就按照康納上校的作戰計劃來吧。有人反對嗎?如果有,請舉手。」
並沒有人舉手。
評事會成員難得一致同意了這件事。
於是熱蘭遮城乃至赤嵌城及荷蘭人的其他炮樓、棱堡、據點都為即將到來的大戰準備起來···
大明這邊同樣是按照事先商議好的作戰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五月二十一日,南洋水師艦船先是護送一鎮福建衛戍軍在大員北邊的雙溪登陸。
這裡荷蘭人也是設立有據點的。
但明軍登陸部隊人數眾多,又有艦船火炮支援,雙溪據點的荷蘭士兵卻不足百人。他們在稍稍阻攔之後,見根本無法阻止明軍登陸,便果斷放棄據點撤離了。
於是,當日明軍順利在雙溪登陸。
之後一兩日間,另外三鎮衛戍軍也都在雙系登陸,並建立了後勤營地。
同時,雙溪附近的漢人百姓在何延斌事先聯絡的義士領導下,過來與衛戍軍中的軍政司、軍情司人員接觸,表示願意幫助明軍帶路,打荷蘭人。
···
牱霖是清溪村一個很普通的屯戶。
他本是福建漳州人,十七八歲的時候,家鄉的田地實在養不了那麼多人,他便跟著同鄉冒險渡海到東蕃島種田討生活。
如今他已經在東蕃島種了近十年的田地。
近幾年,隨著從一些老屯戶口中聽到許多東蕃島過去的事,牱霖時常忍不住感慨他來東蕃島來得晚了。
早在二十幾年前,荷蘭人還沒踏足東蕃島時,在島上種田的漢人是最自由的,不需要向官府交納沉重的賦稅,也不必受地主老爺的壓迫,能幹就能有收穫。
當然,據說那時候也最危險,因為那時番人都很敵視漢人,經常來劫掠不說,還會獵頭。
而且深山裡的生番據說還會吃人肉。
所以,那時雖有不少來此種田的漢人發了財,卻也有不少漢人死在了番人手中。
後來荷蘭人踏足東蕃島,在島上建立據點,種田以及和漢民、番人貿易。
荷蘭人還沒在東蕃島建立統治權的早期,是漢人最舒服也最容易發財的時候。
因為那時候荷蘭人不僅會討好番人,對漢人也極盡拉攏。那時漢人給荷蘭人建城、種田,都有不錯的工錢,讓漢人在種田之餘多了一處外快來源。
可當後來荷蘭人在島上建好了城堡,站穩了腳跟,事情就發生了變化。
荷蘭人依靠他們的武力,宣布島上所有的田地、山林都屬於荷蘭的,是「王田」。
從此之後,島上的人無論番漢,種田的不僅要交地租,還要交人頭稅;打獵的,若用網每月需就交一里爾,設陷阱的則要交十五里爾。
當然,番人也要交人頭稅。
建房、經商等等都要繳稅,就連不上荷蘭人的學校,不信他們的教,也要交稅!
到了現在,牱霖覺得在東蕃島種田向荷蘭人交納的種種賦稅加在一起,已經不比十年前在大明交的稅少多少了。
近幾年,不少人都覺得在東蕃島種田賺不到錢,還背井離鄉,有的便又渡海回去了。
牱霖之所以還在堅持,完全是因為他在島上建了房子,有田可種。在家鄉他則無田無宅,一無所有。
所以,他準備再忍著狠干幾年,攢夠了錢取個媳婦,踏踏實實過日子——反正在哪裡都是受苦,不如就待在東蕃島,還能活下去。
他也聽說這兩年大明出現不少好的變化,似乎是崇禎萬歲爺的女兒登基做了女皇帝,在北邊打跑了清虜不說,還大肆懲治貪官污吏,減輕稅賦,給百姓好日子過。
那些近一年來東蕃島的鄉人說得太好了,好到牱霖都不願相信。
天下烏鴉一般黑,大明怎麼可能換了個新皇帝老百姓日子就好過了?
何況還是個女皇帝,說得跟戲文似的。
怎麼可能?
牱霖原本打算在東蕃島過一輩子,傳宗接代,和大明再無瓜葛。
沒想到大明竟然出兵來收復東蕃島了!
按村裡林大壯的說法,東蕃島本就是大明的,是荷蘭人無恥,在二十幾年前趁著大明對付清虜、流寇,無暇南顧,才死皮賴臉佔據了東蕃島。
如今聖天子在位,知道島上有不少大明百姓遭受荷蘭人壓迫、欺辱,便決定出兵趕走荷蘭人,收回東蕃島。
牱霖童年、少年時在大明那邊的生活記憶,讓他並不信任大明官府和官兵。
但他相信林大壯。
林大壯是他的同鄉,不僅能幹,還能打,敢跟荷蘭人討公道,是村裡人的主心骨。
所以,儘管對記憶中的大明官府、官兵充滿不信任,當林大壯招呼村裡的男丁一起去幫大明官軍打荷蘭人時,牱霖跟其他人一樣,提著一把柴刀、扛著竹槍就跟上了。
如果真能趕跑荷蘭人,牱霖覺得就算像十年前在大明那樣繳稅也行,反正這邊地肥,還一年三熟,交完官府的稅賦也夠過日子了。
而東蕃島若真歸了大明治下,他以後死在這裡,也不算埋骨異國他鄉了。
就在牱霖低著頭趕路,默默想著心事時,走在最前面的林大壯見快要到明軍營地,便大聲囑咐起來——
「待會兒官老爺讓幹什麼,我們就幹什麼。幹得好,說不定官軍就有賞,知道嗎?」
村裡男丁也不是都服氣林大壯,聽見這話,就有人忍不住陰陽怪氣道:「那要是官軍讓我們頂荷蘭人的槍炮當肉盾呢?」
林大壯沒說這事兒不可能,因為在大伙兒固有觀念中,官軍砍了無辜百姓腦袋當匪首邀功都是常有的事,讓百姓當肉盾更是屬於正常操作。
他知道如今的官軍跟過去有所不同,但他一時解釋不好,便脹紅著臉道:「如果是這樣,我林大壯就帶頭沖在前面,給大伙兒擋銃子!」
聽到這樣的話,頓時沒人再說怪話了,反而很多人都為林大壯的人品折服。
「林大壯靠得住,我們都聽他的。」
「對,聽林大壯的,而且我們清溪村的都抱團,官軍也不見得敢欺負。」
「跟著林大壯走!」
「···」
就這樣,清溪村上百個男丁在林大壯的帶領下來到了明軍營地外。
然後他們發現,來此的百姓真不少,其中有附近村子的他們都認識,這頓時讓牱霖等人安全感大增。
心想,這裡怕是有上千丁壯呢,官軍總不會隨便欺負我們吧?
這時候,一些明軍將士從營地中走出來,開始給林大壯等村民領導者交流。
其中一位像是將軍模樣的人站到高處,一開口就讓不少村民心神大定。
這位將軍說話時拿著個頗為古怪的喇叭,聲音很大,好在他說的是閩南話,村民們不僅能聽懂,還頗感親切。
「諸位大多都是福建的鄉親,這次能趕來幫我們官軍對付荷蘭人,我們很是感謝。
不過,跟荷蘭人廝殺是我等軍中兒郎的事——畢竟我們吃的就是這碗飯嘛,大家不能搶我們的飯碗不是?」
如此幽默、隨和的講話,直接讓牱霖等附近的漢人村民都聽愣了,都沒想到官軍竟然能說出這樣的話來。
這還是他們印象中喜歡砍無辜百姓腦袋換軍功、沒事就搶劫百姓財物的大明官軍嗎?
村民們都呆愣著,並沒有因為這位「將軍」的幽默而發笑。
「將軍」自己尷尬地笑了聲,才接著說道起來。
「當然,我們人生地不熟,要對付荷蘭人,也確實有需要大伙兒幫忙的地方。
並不多,就兩件事。
第一件,請鄉親中熟悉通往大員的道路、不怕危險的敢勇義士,為大軍帶路,指引。
待趕跑了荷蘭人,帶路的義士皆可以軍功受封賞,可得公職,也可換成賞錢。
第二件,請諸位鄉親中的大多數人協助我們開闢大軍通往大員的道路。
我們不讓大家白乾,而是會按照市價雇傭。
聽說荷蘭人現在雇鄉親們建炮台、城堡,每天給五文錢,管一頓飯。
我們官軍肯定不能比荷蘭人小氣,因此每天給十文錢,管兩頓飯!」
「將軍」說到這裡停了,可上千村民人的群仍是一片安靜,甚至比之前更加安靜,幾乎落針可聞。
因為很多村民都懷疑他們聽錯了。
什麼時候大明官府讓百姓幹活兒竟然還給工錢?不都應該是小吏、軍爺用鞭子抽,趁機剝削勒索嗎?
按照這位將軍所說,如今不僅要給工錢,且工錢數目還是荷蘭人的兩倍!
另外還要管兩頓飯!
他們這不是在做夢吧?!
第一更。
感謝【慕行知】的100起點幣打賞!
感謝【爭灬鋒】的100起點幣打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