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我有一個寶葫蘆!> 第九十一章 魚膾

第九十一章 魚膾

  夜幕降臨,新月漸升,門口的太陽能燈泡也自動亮了起來。

  院壩里張傳平正在燈光下忙著準備一道長樂當地的特色美食,生魚膾。

  乾淨的案板上,鮮活的水庫魚被颳去魚鱗,開膛除去內臟,然後取下兩側肉塊,脫去魚皮,剔出魚骨,揩乾血水,迅速用刀把魚肉切成薄如紙張的魚生片,其色淡紅,透明如玉。

  家裡論做菜當然是老媽的廚藝好了,不過論刀功技藝還是得老爸上場。

  沒一會,一片片晶瑩剔透的生魚片被整齊擺放在盤子上,就是一道原始簡單又鮮嫩美味的生魚膾了。

  當然,吃魚生必然少不了佐味的各種醬料和配菜,大蒜泥、糯米酸醋、花生油、腌蒜片、蔥絲、生薑絲、青椒絲、炒花生米、薄荷葉等等。

  特別是薄荷這一味,吃魚生若是少了薄荷就如同失去了靈魂一樣。

  張浩將桌椅板凳都搬了出來,夏天的晚上在院子里吃飯要涼快很多,楊明鋒也進進出出的幫忙端著碗筷和飯菜。

  等老媽把切生魚片剩下的魚頭和魚尾魚骨等邊角料煲成粥端上來后,一家人齊坐下,張浩就迫不及待的招呼到。

  「吃飯吃飯,好久沒吃過魚生了……」

  隨即便夾起一塊晶瑩剔透的生魚片蘸了些蒜蓉醬醋,再攪拌上薄荷等配料,一起囫圇塞進嘴裡咀嚼起來,最後再悶一口本地米酒長樂燒。

  脆嫩爽口的魚肉,那種鮮味在喉嚨里有跳出來的感覺,配上草植的清香以及白酒的濃香,辛辣爽感直衝天靈蓋,簡直不要太過癮了!

  楊明鋒也學著張浩的操作嘗了一口,不由點頭贊道:「嗯~還挺有一番風味的,我在花城就見過好幾家吃魚生的飯店,只是一直沒去吃過,今天頭次品嘗,味道確實不錯。」

  「外面飯店做的魚生我都很少去吃,鬼知道他們的魚是從哪裡弄來的,還是自己村裡水庫的魚吃著放心。」張浩悶了一口酒,說道。

  魚生的做法還是比較講究的,首先是選魚。最常見是四大家魚:鯉、鰱、草、鯪,還有花魚、羅非魚、大頭魚、鯽魚等等。

  實際上,凡是有鱗的魚都可以用來做魚生,但無鱗的魚就不宜做,如塘角魚、鯰魚等就不宜做,主要是因為這些無鱗魚都會有一些粘液,很難處理。

  其次選魚還要注意看魚的產地,最好是選取天然無污染的泉水魚,清水河魚、水庫魚、山湖魚作為食材,像那些塘里或網箱養殖出來的魚最好別吃,因為不僅魚肉口感差,還不怎麼安全。

  張浩就從沒在外面的飯店吃過魚生,不過南福村的石坑水庫水質相當純凈,被保護的很好,加上又是自己親手釣的鮮活魚,吃著就安心多了。

  或許很多人提及生魚片,首先想到就是日韓料理中的刺身,覺得是這些小國的特色美色,殊不知這種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美味,其實很早就出現在我國古代周朝的餐桌上。

  《禮記·內則》:「肉腥細者為膾。」

  膾就是指細切的魚、肉,有的肉在蒸煮烹飪以後就喪失了原味,不夠鮮嫩,而生魚膾就是其中一種吃法。

  《詩經·小雅·六月》就有所記錄,周宣王宴請凱旋而歸的將士時,「飲御諸友,炮鱉膾鯉」,「膾鯉」就是生鯉魚。

  《禮記》又有:「膾,春用蔥,秋用芥。」同樣表明先秦之時的生魚膾就用加蔥、芥的醬來調味了,由此可見中國食魚膾的歷史之悠久。

  而在唐代,食魚生的習俗更是達到過一個飲食文化的高峰,不少文人雅客都痴迷此道。

  像「居大不易」的老白,小日子過得就還很不錯,在松江亭吃頓漁宴還不忘嘚瑟兩句,「朝盤鱠紅鯉,夜燭舞青娥。」

  早上吃一盤令人流涎的生魚膾,幸福一整天,夜晚再伴著昏黃燭光看著一群群美艷女子聞歌起舞,小酌一杯清酒,別提有多愜意了。

  天朝上國都如此流行食膾,那些小國自然要緊隨腳步了,於是便有樣學樣的吃起了生魚膾,隨之才演變為今天的「刺身」。

  至於國內,南方的部分地區更是原汁原味的保留下來了盛唐時期的魚生文化。

  清代一本古書《南越筆記》中有記載:「粵俗嗜魚生,以鱸以青鱭以鯇(草魚)為上,以初出水潑剌者,去其皮劍,洗其血腥,細膾之以為生,紅肌白理,輕可吹起,薄如蟬翼,兩兩相比,沃以老醪,和以椒芷,入口冰融,至甘旨矣。」

  作為從中原遷徙而來,客居於南嶺山區的長樂山民,就一直傳承著這千年魚生文化。

  甚至在當地還有句俗話叫「冇吃魚生就冇人生」,意思就是沒吃過魚生,這個人生就不算圓滿,可見當地人是有多喜歡吃魚生了。

  不過這生魚膾畢竟是生食,解下饞癮可以,但不宜多吃,張浩家也是偶爾才會做來吃。

  ……

  吃完鮮香無比的魚生,再喝幾碗鮮甜的魚粥,這場魚生宴也算是圓滿了。

  撤下碗筷,擺上茶具,一家人坐在院子里閑聊納涼。

  鄉村的夜晚,又美,又靜,又祥和。

  晚風拂面,當真是愜意極了。

  張浩靠在竹椅上,打了個飽嗝,「嗝~明天再去弄點天仙湖裡的草蝦回來做蝦生,味道更加鮮甜。」

  「還能做蝦生?」楊明鋒好奇問道。

  「嗯,其實就跟吃醉蝦差不多,也是一道美味。」

  天仙湖深藏於鳳鳴山中,免受打擾,水質比石坑水庫的還要潔凈,當初政府計劃開發鳳鳴山時就曾檢測過,據說能達到國家一級水體的標準,捧起來就能喝,當地山民進山也是直接喝天仙湖裡的水解渴的。

  只是天仙湖的水域面積比不上那些大型的優質水源地,加上交通不便,資金不夠,本地山泉河庫又眾多,不缺水源,所以才一直沒有被開發利用起來。

  楊明鋒聽了之後極為感興趣,索性直接建議道:「耗子,要不明天我們去天仙湖露營吧,那個大偉不是在那裡搭了個野釣基地嘛,我們也去湊湊熱鬧。」

  他這次來可是帶了不少帳篷什麼的露營裝備,就是想著要好好享受一番野趣的。

  「去山裡露營啊……我看看天氣預報先。」張浩掏出手機看了一下當地的天氣預報,顯示明天后天都是多雲轉晴,無雨,姑且再信它一次。

  「去就去吧,第二天早上還可以去鳳鳴山上看看日出。」

  張浩上次和一幫高中同學想去爬鳳鳴山的,結果下雨沒去成,希望這次的天氣預報能靠譜一點吧。

  「那就這樣說定了……」

  吹吹風,聊聊天,不知不覺已經九點多了,如果是在大城市裡,此時夜生活才剛剛開始,可在農村,一到晚上,基本就沒啥活動了。

  燈火漸熄,萬籟寂靜,只有一些蛙蟲鳥獸分外活躍。

  又和瘋子開黑玩了幾局遊戲,這才各自安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