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東晉:從北歸流民帥之子開始> 第一百一十章 桃葉夜渡

第一百一十章 桃葉夜渡

  ,東晉:從北歸流民帥之子開始

  說是五日後出發,但準備物件,聚攏人員,打點上下,一些雜七雜八的事情做完之後,時間卻是到了八日後了。

  大暑。

  趙越今日拜別周氏,飲了涼茶,燒伏香、曬伏姜之後,便也直接出發了。

  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段。此時陽光猛烈、高溫潮濕多雨,雖不免有濕熱難熬之苦。

  當然,對人來說,這種天氣是非常難熬的,但是十分有利於農作物成長,農作物在此期間成長最快。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說的便是這個了。

  從清溪莊園出發,趙越的隊伍,很是龐大。

  隨行的人足足有兩百多,接近三百了,從清溪莊園中魚貫而出,場面也不可謂不大。

  除了很多人之外,趙越從清溪莊園帶出去的東西也可以說不少。

  光是財帛,便可以說是裝了十車,其餘後勤輜重,更是有五車之多。

  十五車的隊伍,加之兩百多人,浩浩蕩蕩的,便朝著桃葉渡去了。

  桃葉山在宣化山的東南面,山下是白浪滔天的滾滾長江,此段江面稱為揚子江。

  傳說晉元帝時揚子江江邊的桃葉山,山上和山下江岸栽滿了桃樹,桃樹枝繁葉茂,蒼翠欲滴,遊人往往流連忘返,桃葉山因桃樹葉多且美而得「桃葉山」名。

  春天桃花盛開時漫山遍野,山上和山下江岸的桃花奼紫嫣紅,每當風起的時候就會有接連不斷的桃葉,桃花輕浮水面,被風吹得四處飄零,來往兩岸撐船的艄公望著那江邊浮泛的桃葉,桃花,笑謂之「桃葉渡江也,桃葉也渡江」自此「桃葉渡」之名在艄公和民間流傳。

  也和離它不遠的晉朝著名古渡「宣化渡」區分開來。

  這時浦口東門「桃葉渡」還只能算是一個野渡。

  之所以選個野渡口出發,自然也不想引人注目。

  畢竟他出行的規模還是不小的,他出發的消息給太多人知道了,難免在路上不會給你安排點刺殺什麼的。

  而且歷陽的那些塢主們,在知道他趙越的行程之後,難免也會提前準備。

  趙越可不想要他們提前準備,要的,就是殺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怎麼不選在清晨出發,非要等太陽快下山了才出發,這路上悶熱死了,也沒有冰鑒,睡覺都是件難事。」

  趙盛身著錦服,不過他的這一身錦服看起來有些臃腫,雖然趙盛確實壯碩,但現在他可不僅僅是壯碩的原因了,遠遠看過去,還以為是個球呢!

  這傢伙在錦服裡面穿了內甲。

  「哈哈哈,盛郎君,這還未接敵便身穿甲胄,這天氣悶熱,你不熱得慌?就算你能憋住,你身下駿馬可憋不住。」

  趙盛斜眼瞥了田七一眼,沒好氣的說道:「你懂什麼?既是在軍旅之中,哪怕是在行軍過程中都不能掉以輕心,隨時都有冷箭從暗處射來,若是你沒穿內甲,小心來個透心涼,小命不保。」

  趙越雙腳夾著馬腹,拍馬上前,笑著說道:「盛弟謹慎是好的,但甲胄沉重,馬力便會被消耗,屆時遇見敵人了,你胯下的馬兒還如何有力氣去追敵?」

  「這.……」

  「過了江再著甲不遲。」

  「也好。」

  其實趙盛早就想將身上的甲胄脫下來了,只是被田七這般一說,反而是不想脫了。

  現在趙越給了他一個台階下,他三下五除二,錦衣與甲胄一齊脫下來,也沒有重新穿上去的意思。

  直接赤膊上身。

  「嘿嘿,盛郎君白白凈凈的,看著真不錯,是個廝殺漢,可是這夏日毒蟲漫天遍地,小心他在你身上來上一口,瞬間便起紅疹了,那場面,嘿嘿嘿~」

  田七在一邊不懷好意的看著趙盛。

  「小爺我可不怕。」

  趙盛冷哼一聲,但這一次他可沒倔強了,將錦服重新披了上去。

  行了一個時辰,天色已經是完全黑下去了,眾人打著火把,漸漸的也能聽到江水滔滔之聲了。

  遠處江風吹來,帶著些長江特有的腥味,聞起來並不舒服。

  「過不久,便是桃葉渡了。」

  既然是野渡,自然是沒有什麼人的了。

  但舟船卻是早就準備好的了。

  三艘大船,十艘小船,足夠將趙越帶到歷陽的家當全部裝上去了。

  「郎君,上船罷。」

  趙越輕輕點頭。

  走上大船上,趙越花了些許時間,才適應這船上的波濤起伏。

  江浪拍一次,船便晃動一次,第一次乘船的人,恐怕都得暈船。

  譬如說在趙越身邊的趙盛,此事的臉色映照著昏黃的燈火,便更顯得有些難看了。

  「盛弟,可無礙?」

  趙盛輕輕搖頭。

  「麟哥兒,沒事,我撐得住。」

  「好。」

  趙越上前拍了拍趙盛的肩膀,便乘著夜色站在船頭遠看江景了。

  今日的夜色倒也不完全漆黑,天上的月亮半圓,但卻很明亮,灑下點點的月光,也掃除了一部分的黑暗。

  江水嘩啦啦的,深黑色的江水彷彿有萬丈之深,起伏的波濤,更顯得長江的恐怖與強大。

  更遠處,還是江水,視力的極限還透不過黑暗,窺見對岸。

  裝船用了些許時間,待所有物件都裝上船了,船夫水手們便也就開足馬力,朝著對岸劃去了。

  「世間古迹杜撰多,離奇莫過江變河,花神應憐桃葉痴,夜渡大江披綠蓑。」

  趙越輕輕呢喃。

  「怎麼?麟哥兒擔憂歷陽的事情?」

  田七聽著趙越呢喃的詩句,似乎從中窺見了憂愁與些許的恐懼。

  趙越輕輕搖頭,忽而又微微點頭。

  「是有一些,但也只有一些。」

  畢竟是要出去跟別人爭權的。

  爭權的過程中,肯定是會有人死,會有人活的。

  第一次,不管是幹什麼事情,總是有些未知的害怕的。

  「歷陽此行雖然有些風險,但大帥既然讓你去歷陽,顯然也是做好了充足的準備的,麟哥兒不需要太擔憂了。」

  「我自然不是擔憂。」

  「只是想……建康與江北,該是兩個不同的世界罷?」

  耳濡目染之下,趙越也清楚的知道,大部分的流民,都是滯留在江北的,只有少數有身份的流民,才能渡江到建康、三吳之地紮根。

  這滯留在江北的流民,出身差,待遇自然也差了。

  尤其是在歷陽的流民,到現在還只能依附塢主過活,這歷陽與在羯趙境內的塢堡有何不同?

  「這人世間中,可憐的事情太多了,有的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有的卻是時運不濟,少帥沒有見過那些場面,只是讀書,難免會感懷傷神,但麟哥兒,切莫心軟了,有些敵人非常可憐,但卻也同時非常陰險,在你放鬆警惕的時候,他便會取你的性命。」

  「我明白。」

  呼~

  趙越的眼睛重新變得明亮起來了。

  「田叔放心,此番去歷陽,我不會讓你失望的。」

  「不是不讓我失望。」

  田七欣慰的看向趙越,說道:「是不要讓大帥,不要讓兄弟們失望,他們可都盼望著你呢!」

  還有一句話田七沒有說出來:麟哥兒,我是看著你長大的,即便你再是不堪,我也不會失望,更不會拋棄你。

  長江水漫漫,但江再寬也有盡頭。

  未過多久,行船便到對岸了。

  趙越下了船,臉色自若,還有閒情逸緻觀察周圍的環境。

  畢竟這算得上他第一次出遠門了。

  按照到了這個世界來算。

  田七自然也是鎮定自若的,乘船這種事情,他可是經歷不少的。

  畢竟淮南也是水網密布的。

  而趙盛,他的模樣就有些不堪了。

  慘白的臉色,一下了船,直接找了個地方吐了起來。

  好在與他一般的人也有一些,倒也不顯得丟臉。

  「喝點水。」

  趙越將馬匹上的水袋解下,把它丟給趙盛。

  「這坐船,當真難受。」

  趙盛喝了一口水,臉色稍稍好了一些。

  「日後我騎馬過江。」

  趙越被這族弟給逗笑了。

  「待將歷陽掌控在手,平定了內亂,你我兄弟二人直接打到長安去,到時候,就不必坐船了。」

  趙盛重重點頭。

  「好!」

  「麟哥兒,讓他們快些收拾輜重財帛了,我們還得乘夜趕路呢!」

  從建康到歷陽,有七十公里的路程。

  若是從歷陽到建康,一日內便可到達。

  畢竟歷陽在建康上游,從上游過來,是可以坐船的。

  從建康到歷陽,坐不了船,便只能老老實實的走了。

  加上趙越這一行人有輜重的原因,一天至多走三十公里。

  也就是說此行得走兩日。

  像是日行百里這種情況,在歷史上還是很少出現的。

  《尉繚子》有言:「所謂踵軍者,去大軍百里,期於會地,為三日熟食,前軍而行,為戰合之表。」

  在先秦時期的兵法著作《尉繚子》中,記述了那個時代真實的行軍速度,步兵日行僅為30-40里速度。

  雖然軍事科技和道路條件在的不斷發展,關於行軍速度這一方面,並沒能取得太大的進步,《尉繚子》中提到的行軍速度,也是古代軍隊普遍的速度,要了解這個問題,首先要從古代行軍條件身上說起。

  軍隊規模、道路系統以及輜重補給,都是決定軍隊行軍速度的重要因素,但這些條件在古代都飽受制約。

  如果一支軍隊數量龐大,在古代的道路條件下,行進的路上本就困難重重,而行軍的速度又取決於其中最慢的一部分,也就是輜重運輸的速度。

  古代行軍輜重的運輸一般使用車輛、馱馬,位於軍隊的後方,當輜重部隊行進時,道路已然經過大部隊踩踏,更加崎嶇難行,勢必會拖累行軍的整體速度。

  除此之外,行軍路上的各種防護、探查等必要措施,也延緩了軍隊行進的速度。行軍時首重防止敵軍偷襲,這對於行軍速度就有很大的影響。

  在影視劇中,甲胄齊整行軍的場景,在古代戰場上一般不會出現。

  古代的甲胄重量很大,即便是到了明清時期流行起來的,以較為輕便而被推廣的布面甲,也有20多斤的重量,加上武器裝備等長途行軍,對於士兵的體力會是一個不小的消耗。

  因而,古代的士兵並不會穿著盔甲行軍,一般行軍中,盔甲通常由牲畜或民夫馱著。

  至於兵士,則需要盡量節省行軍中的體力以保證在肉搏戰中有足夠的體力作戰。

  古代的士兵行軍時一般不穿盔甲,這也是戰場上偷襲戰術屢屢發揮奇效的原因,遭遇突襲時,沒有身著甲胄的軍隊往往面臨著衣甲齊備的敵軍單方面屠殺,結果自然是大敗虧輸。

  所以如何防備敵軍的偷襲十分考驗古代將領的能力,通過游騎、偵騎等散布四方,從而來偵察敵情是否有埋伏成為防範偷襲的主要手段。

  以明朝為例,明軍中的塘報騎兵就是專門執行防範偷襲、探查敵情、彙報信息這類任務的。

  當軍隊開拔離開營寨之後,明軍塘騎就要外出偵查。塘騎以塘為編製,每個塘有五人,這五個人在偵查時不能離開彼此的視線。

  同時,每人都要裝備信炮,以便遭遇突發事件時給大軍報警。

  明軍大軍在行軍時,不管軍隊兵分幾路,每一路都要設置二十四塘騎兵,這些塘騎每人之間相距一里,廣泛散布遙相呼應,最多可散布二十餘里,之後游騎再將探查到的情況再彙集給大部隊,確保前路沒有敵軍的埋伏。

  此外,塘騎作為軍隊的眼睛偵測四方,行軍前方的道路情況、水源情況等問題也需要探查了解,在做到這些后,大部隊才可以加速行軍。

  現在趙越自然是不用散發斥候前去觀察敵情的,畢竟這淮南還在晉廷的掌控之中。

  但這也不代表這趙越要急行軍。

  首先他的輜重很多,行軍勢必快不起來。

  其次……

  趙越也沒想急著去歷陽。

  每日都有從歷陽傳來的消息,讓他不至於睜眼瞎。

  庾懌,三日前到了歷陽郡城,聽說已經是在召集歷陽郡屬官,以及那五位塢主了。

  但具體的情況,還得看庾懌的手段。

  不過……

  在趙越與田七兩人的計量中,便覺得庾懌的目的恐怕達不到了。

  既然達不到.……

  就更沒有著急的必要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