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無上昏君係統> 第157章 登基稱帝

第157章 登基稱帝

  趙長青的父皇一生都在致力於踐行儒家中的‘仁’,死後被稱仁宗,也無可厚非。


  承平一朝,前期經曆了改革動蕩,中期外強淩辱、後期兵事太多,實在稱不得中興,史官在記載時,也是穩重下筆。


  盡可能的將仁宗描述成一位德行具佳的帝王。


  實在沒辦法,找不到太多的功績,隻能從品德方麵落筆了。


  於是,仁宗的仁字被無限放大,以致於後世史學家們,在談仁宗皇帝時,都說他是一代千古仁君,與那些動不動就打打殺殺的曆任皇帝,成了鮮明對比。


  仁宗下葬後,於翌日,趙長青身著龍袍,準備登基稱帝。


  先是頒布遺詔,代表著的是順天承運。


  當然,這個遺詔肯定不是仁宗皇帝的遺詔,而是魏靈帝趙長淵的讓位詔書,大體上寫的就是自己德行有愧,致使天下大亂,而趙長青品德高尚,適合當皇帝。


  一開始趙長青聽到這個詔書,心裏還有些詫異,當仔細詢問了之後才知道,原來是諸葛亮讓趙長淵寫的。


  好吧。


  不得不說,趙長青聽到這個遺詔後,有點兒生氣。


  這個遺詔一旦宣告天下,會不會影響自己昏庸無道的名聲呢?

  趙長青的登基大典很尷尬,隻有楚國派來了大臣朝賀,其餘諸國的外臣一個沒來。


  這也就是說,其他國家,除了楚國這個戰略盟友之外,沒人承認他的帝位。


  當然,他們承不承認也沒關係。


  文武百官,依次跪拜外承德殿外。


  宮中樂手開始奏樂。


  總之,這個登基大典,要多隆重,便有多隆重。


  待趙長青在眾內侍的簇擁下,來到承德殿前時,有人便將國之重寶傳國玉璽呈上前來,待接過傳國玉璽之後,禮部尚書黃丞起身,宣讀登基詔文。


  等讀完之後,趙長青已經開始想罵娘了。


  黃丞向趙長青作揖,高聲道:“告祭禮成,請即皇帝位。”


  趙長青經由內侍引領,走至皇位,坐在龍椅之上。


  每走一步,便有人高呼,“請陛下即位!”


  坐在龍椅上後,趙長青本以為流程都結束了,誰知還要什麽‘排班。’


  排班齊後,眾大臣還要鞠躬作揖,先三拜再三拜,其中,宮樂要點到為止,總之,規矩極多,大禮儀也是極多的。


  乃至到最後的百官就位、大臣朝賀,就已經耗費了兩個多時辰。


  而後,眾大臣還要在通讚官與禮部尚書的指引下,向皇帝三跪九叩,如此,整個登基大典才算是基本完成了。


  而趙長青,也是史上有史以來第一位沒有皇後的大魏國皇帝。


  這個一整套流程走完,趙長青已經非常勞累了,差不多整整一天的時間啊,心太累。


  從現在開始,趙長青就要自稱為朕了。


  既然當了皇帝,那麽曾經的有功之臣、從龍之臣,自然要封賞。


  趙長青身穿袞冕,端坐在龍椅之上,看到台下跪拜著的眾人,第一時間感受到了何謂權柄之重。


  皇帝登基之後,先要安撫寰宇之內,即大赦天下。


  還要去宗廟祭祖。


  等一切都忙活的差不多了,也已經到了傍晚,封賞之事,隻能留待明天了。


  翌日,朝會。


  趙長青第一次上朝。


  很罕見的沒有遲到。


  他先頒布了幾條賞賜,都是針對於諸葛亮他們的,


  冊封曹參為天策上將、太尉、賜九錫、領禦林軍。


  冊封諸葛亮為同中樞門下三品、中書令,封武國公、賜免死鐵卷、統領百官。


  冊封趙雲為驃騎大將軍、護國公兼任兵部侍郎頭銜,領禁衛軍。


  冊封蕭逾明為佑國公,輔國大將軍,領武衛軍,賜九錫。


  冊封陳慶之為胡國公、鎮國大將軍、領騎驍衛、賜九錫。


  冊封劍一為大魏劍聖、禦前大將軍,領大戟士,護佑皇宮安危,封劍閣為國宗、賜天子劍。


  自此,趙長青的五虎上將算是有個雛形了。


  諸葛亮等人都很感激,他們萬萬都沒有想到,自己所受到的封賞居然如此隆重。


  然而他們是萬萬沒有想到,趙長青隻是對這個賞賜的規模大小不太清晰罷了。


  否則,知道了賞賜居然這麽重後,說什麽也不會這樣賞賜。


  滿朝文武大臣多有不滿,不就是從龍之功嗎?你居然這樣賞賜?


  這也太…


  令人驚歎了。


  但是他們在聽到玄武門之變的事情後,一個個都以趙長青馬首是瞻,哪個還敢公開反對他啊!

  而趙長青因為看不懂各衛、各軍複雜的名頭,便大大整改了一番,即武衛軍十五萬,統領京城外城安危。


  禦林軍負責內城安危,統兵十五萬。


  禁衛軍負責城內各街道巡邏、護衛,統兵十五萬。


  再設騎驍衛,統領魏國最精銳的鐵騎,設置兵力大概也在十五萬左右。


  由劍一新建一軍,名為大戟士,佩劍,護佑皇宮安危。


  以上各軍麾下,在設各營,由各營將領分開治理。


  足足七十萬大軍,就這樣被趙長青草草安排了。


  一開始,諸葛亮是堅決不同意這樣安排的,古往今來的中央,從未這樣安排過軍隊,日子一久,趙雲他們會擁兵自重的。


  但是對於趙長青來講,越是諸葛亮反對的事情,他就越要去做。


  他這個做法,也讓不少的文武大臣們暗暗罵他昏庸。


  但他們實在是想不到,趙長青需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然而也令趙長青也意想不到的事,在趙長青的一再堅持下,諸葛亮居然同意了,並且還變得非常讚同。


  這事發生在朝會之前,登基之後,隻因為諸葛亮聽曹參說了一句話,“軍師啊,您當真以為陛下這麽高明的一個人,會把如此龐大的軍隊,安心放在我們手裏掌控嗎?


  這一來不過是陛下的權宜之計,二來,這比卸我們兵權更加狠。


  軍師不妨看看,五大軍團,有沒有像是為出征而時刻準備的?各軍團麾下設置各營,各營將領皆是與陛下相交莫逆,如此種種來看,我們掌握的兵權,不過是虛的罷了。


  這七十萬大軍,可大多數都是一路從青州跟隨陛下殺過來的大軍,真實的兵權,還在陛下的掌控之中。”


  諸葛亮智近乎於妖,仔細一分析曹參所說,心中才大為震驚,“各軍團基本都在京城,其實將軍團拆為各營來看,軍團之名,不過就是時刻為了出征而準備的虛名罷了,真正的兵權命脈,還牢牢攥在陛下手中。”


  將原先的各個軍衛,統合成一個大軍,就是為了方便出征而時刻準備著,既然是為出征準備,自然得設置各營,如此來看,這個所謂的禁衛軍、禦林軍之類的大的軍團稱呼,不過就是名存實亡罷了。


  即使軍團的總指揮是蕭逾明他們又能如何?

  軍團既然設置在京城,調兵不光得有兵符,還需要聖旨。


  即使不需要聖旨,各營也是分開治理,各軍團又互相牽製…


  嘶…


  諸葛亮在當時想到此處時,冒了一身冷汗。


  然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趙長青覺得方便而已,完全沒有顧慮這麽多。


  他想著設置龐大軍團規模,能夠更好的冗兵吧?


  至於又特意強調一定要設置各營,是因為趙長青想著以麵化點,可以更多的招兵買馬,冗兵之態定會更為難以收拾。


  各營充實了之後,軍團不就充實了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