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我老婆的秘密> 第二三三三 大院文化

第二三三三 大院文化

  第二三三三大院文化


  玲瓏一聽在座的領導這麼說,心裡又是一驚:

  「看來這個王海林不只是歐陽春不待見他,委里的領導也對他不怎麼著,看了對方這是要涼快的節奏呀。」


  「這個王海林怎麼能這麼做呢?這樣的人怎麼能擔任如此重要的崗位呢?」參加會的另外一位領導接過話來說道。


  「其實,按著我們委里的意見,根本就不同意他到下面去掛這個職的,但沒有辦法,上面有人說話了,我們不得不照辦呀。」說話的是,委機關書記,主管組織工作。


  「上級部門的意見,我們就不要議論了,這樣,余主任,你馬上組織辦公廳的人,把這一情況匯總一下,明天一上班,彙報給領導。


  歐陽市長,不管怎麼樣,我們還是要謝謝您和您的濱海市,對我們工作的大力支持,我相信,這種局面,上級領導是不會任其發展下去的。」主持工作的副主任總結般的說道。


  彙報會之後,委辦公廳的領導,特意把玲瓏送到委里直屬的酒店,歐陽春家就在京城,所以,把玲瓏送到酒店之後,告訴玲瓏,下午會有一輛專車給她公務的,歐陽春這才回家。


  「歐陽市長,不用這麼麻煩的,我可以去集團的駐京城辦,那裡……」


  「今天您就先聽我的,之所以給您派這輛車,那是有用意的,咱不能讓李家公子給看扁了,知道嗎?」歐陽春說道。


  「歐陽市長,那位李公子是不是在這裡很有勢力呀?」畢竟小女孩的心境,所以,玲瓏還是沒能忍住的問道。


  「是的,不過那是過去式了,您沒聽說過長江後浪推前浪這句話嗎?雖然他也是大院出來的,但是,現在呀,他已經過氣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三、五年。雖然這位李公司的背景確實了得,但已經讓上兩代給耗盡了,風頭出得太大了,所以,現在呀,他只能是靠著父輩的光環過日子了,而且他的父輩們,多數已經過逝了,剩下的只是樹桿了。」歐陽春不屑的說道。


  「那是不是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您說的有一定的道理,但那是對外人說的,以我們這些大院出來的、圈子裡的人來說,不管是駱駝還是馬,死就死了,在大有什麼用啊,只是一副骨頭架子。所以,小師妹,聽哥一句話,用不著太低調了,應該高調的時候,就高調,過了這個村,您在想高調,也沒有機會了。」歐陽春說道。他當然知道玲瓏的背景了,所以,才這麼說道。


  玲瓏笑著搖了搖頭,什麼也沒有說。


  雖然說玲瓏也是二代,但和京城的這些少爺、公主們比,還是不一樣的。雖然從小也有自己的大院,有自己的圈子,比如於曉她們了,但是更多,只是閨蜜,真正形成圈子的比較少,更談不上文化了。


  而京城就不同了,這種大院和圈子,由來已久。不往前追溯,僅追溯到大清——四九城內被八旗貴族及其僕役和兵營佔領的時期,八旗的人們就各各構建其大院了(有舊院改建,有新建等等)。內城原住民一律被趕走去了外城。當然這些人也只好另營建其「大院」或「小院」(當時的京城有房就有院,儘管只屁股蛋大小。無非是大的氣派些,小的寒酸些、簡陋些)嘍。


  到了民國時期,隨著那個大辮子政權完蛋,旗人都「收縮了去」、消融了去,連姓氏都改成了漢姓,其原大院也幾乎全部一一易主。


  但那種文化,並沒有消失,在不知不覺中,還是傳承了下來。


  到了新世紀,這種大院文化得到了不斷的完善、修整和進步,並在些基礎之年,形成了圈子。


  之所以說,圈子是一種進步,關鍵的是,圈子與大院比起來,內涵更加的細化了。


  比如說,同了個大院里的,可以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圈子。而圈子裡的成員,比大院里的成員,更加的緊密了。


  隨著時代的進步,這些大院和圈子,在老百姓心中地位越來越高。


  原因就是,這些大院,越來越警衛森嚴,充滿神秘感和權威感。


  之所以會這樣,這是因為,京城成為政治中心后,陸續從全國各地調集了人數龐大足可以和當時京城人口旗鼓相當的各路人員進京,這裡面既有軍人、黨政幹部和事業單位的職工,也有技術工人、知識分子、科研人員和教育工作者。


  這些進入京城的人們,並沒有和本地人混居,而是大部分住進了由政府規劃興建的各種機關軍隊和國家部委事業單位的大院中。


  這樣的大院數量眾多,絕大部分分散在城市的西部和北部,往往集辦公、行政、教育甚至起居住宿為一體,形成了五臟俱全功能兼備無須與外界過多交流的「獨之立的社會」。


  從而這些大院,就像小小的獨立王國,獨之立於社會,有著自己的秩序。


  京城的老百姓,也心甘情願地覺得這些大院里的人們,應有些特權。


  這就是被後來大家所熟知的京城的「大院文化」的誕生地。


  而在其中,來自五湖四海的這些進京城的各色人等們,都各操著自家的方言互相交流,而他們的子弟則在父母的方言和京城土話之中形成了帶有深厚色彩的新京城語言模式,甚至連說話的腔調和口音也有了變化,產生了吐字清脆悅耳腔調抑揚頓挫語速流暢利落的「大院口音」,它構成了現在我們聽到的京城話的基礎體系。


  在京城的大院中之所以可以誕生出與眾不同的特殊文化,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幹部子弟們衣食無憂並在社會階層心理上高人一等的心態,同時由於行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的某些文化上的特權,在「信息封鎖」的年代,他們相比起普通老百姓可以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來自國外新奇而又具有相當反叛性的文化信息。(未完待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