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五九 針鋒相對
第一九五九針鋒相對
雖然只有一天的時間,但三十號上午十點五十八分的出口車機下線儀式,還是非常成功的。
這從到來的嘉賓級別就能看出來:
沙特方面就不用說了,大使帶著這個參贊那個參贊的,足有十四、五個人,而且還有沙特方面的官方媒體,差不多有二十來人。
中方除了省委書記之外,省里的黨政主要領導,常務副省長,副書記了包括省城安東的主要領導,書記、市長,全都聚齊了,光是省委黨委,就來了六位,差一點沒連窩端了。
讓人們沒有想到的是,因為沙特大使的參加,華夏外交部來了一位副部長,而商貿部,同樣來了一位主持工作的副部長。
最出人意外的是,工信部的部長,竟然也帶著一波人過來參加這個儀式並對機車城進行考察。
這個場面可有點大了,部長副部長來了好幾位。
京官下來,按著過去的**,那可是欽差大臣,那是代表華夏高層啊,所以,媒體就更不用說了,央視只是其中之一,華夏的門戶報紙,各大媒體,各網路平台,全都派出記者過來。
而這一次竟然還把M國及歐洲各大工業強國的媒體也給吸引了過來,為此,外交部特意派來一位負責國外媒體的司長,來協調媒體方面的工作。
在下線儀式上,沙特大使和書記胡洲,分別做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大使更多的是講感謝,感謝中方對沙特的支持,讓沙特的城市交通,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達到世界先進城市交通的水平。
而胡書記除了在外交層面對沙特方面的合作讚揚之外,更多的介紹了機車集團在世界機車行業的龍頭地位以及這幾年濱海及省里的發展勢頭和取得的成績。也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在介紹取得成績的時候,胡書記特意把站在自己一旁的吳昊介紹了一下,把吳昊定義為濱海經濟的帶頭人,新時代最合格的市委書記。
這個評價可不低了,而且是當著全世界各大媒體的面介紹的,足可以看出來胡書記及省委對吳昊的偏愛。
機車下線之後,直接裝船,這只是今年的第一批,如這種形式的裝船,今年每二個月一次。
下線的時候,還有一個剪綵儀式,一共上去七個人,沙特方面兩人,我方五人。
在中方的五個人中,除了胡洲書記外,還有工信部,經貿部及外交部的領導,另外一個就是吳昊了。
在安排位置的時候,吳昊到是很謙虛的站在了最後面,但還是讓沙特的大使特意把他叫了過來,兩個人緊挨著。
而最出彩的是,吳昊竟然與沙特大使直接用英語直接交流,中間還插兩句阿拉伯語。
其實這個細節,這些領導到是沒怎麼注意,但還是讓三八的記者給發現了,竟然在媒體上給發了個特寫,一時間,吳昊上了頭條。
儀式結束之後,應沙特方面的要求,在有關領導的陪同之下,對機車集團的生產線,進行了參觀。
因為涉及一些專業術語,所以,翻譯有的時候翻譯的不是十分準確,而吳昊從機車城開始籌備的時候,幾乎沒有離開過,所以,以這些專業的設備和術語,還是十分了解的,所以,吳昊承擔起翻譯沒有翻譯明白的那部門專業術語的解釋工作。
參觀結束之後,把沙特的客人送走,央視還有一個新聞專訪,也就是焦點訪談。
因為省里領導陪著京城的部委領導一起離開,所以,這個論點訪談的主角,自然就是吳昊了。當然了,吳昊還是吸取了劉伯濤在香港時的經驗,沒有獨把著這個受採訪的權力。
吳昊只是重點講了一下,為什麼市裡決定組建這個機車城,它的意義是什麼,而有關機車城具體的採訪,還是讓給了機車城和機車集團的兩位領導唐進和劉奇了。
「吳書記,我們想採訪一下一線的工人,您看可以嗎?」吳昊的鏡頭錄完之後,記者看著吳昊問道。
「當然可以了,你可以用隨機的方式到一線採訪,這樣真實性更高。」
「吳書記,您說的是真的嗎?我們可以隨機採訪?」記者吃驚的看著他問道。
「當然了,我們也希望聽到基層最真實的聲音啊。」吳昊無所謂的笑著說道。
「吳書記,您與我們接觸的領導還真的不一樣。現在很多的領導,最怕的就是我們直接面對基層,面對那些最低層的人群,並且會想方設法的阻止我們與他們接觸,而你恰恰相反。這是不是說你們在解決基層問題方面,特意的下了一番功夫呢?」記者問道。
這個問題,問得很有意思。看著平常,實際上裡面還有一個不大不小的坑。
「你這麼說,還不夠十分準確,準確的說,我們所有的工作,都是面向基層的,不是下了一番功夫,而是下了全部的功夫。
比如我們的機車城吧,為什麼要把兩市的資源全部集中到一起呢?基本的出發點,就是擴大就業渠道,增加員工的收入。
你們也看到了,在機車城內,所有機車所需要的原輔材料和配件,現在都可以在城內解決,別的不說,只是運輸費用這一塊,一年下來,節約的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但這些費用節約下來后,並沒有增加集團的盈利,而是反補給員工,讓他們的收入,增加了百分之五十。
當然了,這百分之五十,也不是白給他們的,而是和完成的生產任務掛鉤的,不管是什麼時候,獎勤罰懶,還是要有的。
還有就是,因為我們實現了內部配套,所以,新增加了三千個崗位。我們也不否認,機會城也從這些舉措中,讓自己的效益得到了提高。
如果沒有這種相互刺激、相輔相成作用,不可能全方面的滿足各方面的需求的,作為領導,我們並不是要領導誰,更多的是要在個人和國家、集體之間,尋找到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平衡點,我說的接受,是那種自覺和愉快的,不是強迫被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