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四五 師傅領進門
第一九四五師傅領進門
劉伯濤在京城,特意與秘書長見了一面。
「首長,究竟是為什麼?」雖然現在級別下來了,但劉伯濤一見到對方的面,表現的還是非常的低調,十分關心的問道。
「以後不要叫我首長了。」對方心灰意冷的說道。
「在我的心裡,您永遠是我的首長。」劉伯濤這話說的到不假,畢竟沒有對方的提攜,自己不可能走到現在這個位置的。
「伯濤呀,最近一段時間,我一直在反思,你說這仕途之路,你爭我奪的,究竟是為了什麼?我看了十幾遍《好了歌》,似乎悟出了點滋味來。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想當年,我也曾經看過幾遍,總以為這個《好了歌》所表現出的,是那種消極和頹廢,不值得我輩子人研究。
可不知道為什麼,這一次,還真有了不同的認識,讓我不得不承認,這個《好了歌》,你仔細的琢磨一下,說的非常有哲理。
從古代到今天,世事無常,人情冷暖,是一個不變的真理。
在曹雪芹的那個時代傳統的人治社會中,倫理道德變得虛偽、敗壞,人性惡劣的方面開始擴張,尤其是官場之中,你方唱罷我登場。不管你的位置有多高,但心裡呀,那時候的多數官員,還真的對現存秩序不得不懷疑,甚至會十分的失望。
說起來,這應該是當時的那個社會內部興、衰、榮、枯轉遞變化過程大力加速的反映,因為那個時候,誰都無法否認,當下的世風,真的是很腐朽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
伯濤呀,我不知道你想過沒有,噢,你現在我估計沒有時間來想這些,不像我了,現在有著大把大把的時間,所以,想的要比你透徹一些。
我得出的結論就是,之所以會是這樣,這主要原因是,來自於當時那些大臣們,也就是當官的人,內心的貪慾與傲慢,讓那個時代的絕大多數的大臣官員們,變得肆無忌憚、物慾橫流。
而當時又因為『皇家』精神約束的缺失,所以,長此以往,導致這些王公大臣嚴重敗壞了社會的整體道德風氣和公平正義,導致王朝趨向崩潰,這些徵兆都有時代的典型性。
現在我們後人通過研究才發現,什麼王公大臣,還真的沒法和曹雪芹相比,他的偉大在於,給我們留下了一幅極其生動的封建末世社會的諷刺畫。
我揣摩著,當時的曹雪芹曾經嘗試著對這些世態加以解說、並試圖向陷入迷津的人們,指明出路,所以,才了有他的這首《好了歌》,試圖告訴那些王公大臣的如果繼續這樣下去是什麼樣的結局。
不過,他還是低估了王朝腐朽的那種無法挽回局面,不論是處於什麼地位的人,都無法抗拒命運的。這就如同一個病入膏肓的人,就算是華佗在世,也是救不了他的命的。」秘書長一邊品著茶,一邊娓娓道來。
聽著秘書長的這番說辭,劉伯濤怎麼可能不知道,他是在借古諷今呢?
說起來,古代封建社會中許多有識之士,大都博古通今,對現實有較多深刻的體察,而他們大多數又仕途坎坷,懷才不遇,感到生不逢時。
這自然會讓這些有識之士心中鬱積不滿,但又不可明說,特別是揭露時弊,指斥朝政更是不便明說,於是他們往往從歷史人物和事件中去尋求載體,以便委婉曲折地表達自己的心曲。
於是就有了借古諷今,說到底,就是借鑒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方面的經驗教訓,作為現實社會某些方面的鑒戒。借古是為了諷今,鑒古觀今,兩相對照,或頌古非今,或貶古刺今,以表達作者心中對當世的不滿。
之所以會借古諷今,古人更多的是無奈,是不得志。
但劉伯濤知道,此時秘書長講這些,更多的是想表達對自己仕途的無望,對自己待遇的不滿,準確的說,是被拋棄的不滿。
「首長,恕我直言,我的理解是,《好了歌》更多的是一種警示,但不足以作為我輩的頹廢的借口。
您還年輕,就算到政協,但對首長您來說,絕對不是世界末日,我還是喜歡首長以前的那種充滿激情的戰鬥力。
您不是也經常的教導我,勝敗乃兵家常事嗎?敗一局,並不代表敗一生。以首長您的睿智,東山再起,並不是一件太難的事兒。」劉伯濤極力的勸說道。
「伯濤,你不用勸我了,東山再起又如何?何況領導還有下一屆呢,那樣算起來,我已經扔下六十奔七十了。當然了,我也不會就這麼把你們一扔,什麼也不管的,這一點你放心,我會對大家有個交待的。」
「首長,您所說的交待是?」劉伯濤一聽對方這麼說,不由得眼皮一跳,馬上問道。
劉伯濤腦袋不笨,對方這麼一說,他馬上意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作為一個成熟的圈子,不可能因為扛把子的離去而圈子解散,畢竟這個資源是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
這樣的話,問題就來了:在這個圈子裡面,誰適合接前一任扛把子的班?這可是個一步登天的機會呀。
「伯濤,你是個聰明人,我想,我就不用多解釋了。不過,有一句話你要記住了,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我能做的,把你帶到了這個圈子,但也只能算是個引導的作用,或者說是拋磚引玉,而真正你們這些人能有多大的本事,能走多遠,修行到何種程度,還要看你們自己的領悟能力,以及努力的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