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七三 突發事件
第一四七三 突發事件
從省城回來的耿長春還是有些警覺的,每一次出門,感覺有人跟蹤似的。
「看來濱海自己是不能呆了,」一想到這作,耿長春車也不開了,直接買了張去省城的高鐵票:畢竟省城相對濱海還是安全點。
但耿長春還是沒能躲過命運中的這一劫。
那天上午,他從紀委大院里出來。
既然已經實名舉報了,他就想看得緊一點,特意過來問一問,遠洋公司這件事兒上,有沒有新的進展,那個陶傑抓到沒抓到。
接訪人員到是十分客氣,把現在進展的情況通報給他,並告訴到,對陶傑,華夏已經發了紅色通緝令,相信不久的將來,就會有結果的。
聽接訪的人員這麼說,雖然還沒有結果,但已經向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而且高層已經對陶傑發出了紅色通緝令,這足以說明,上層領導對自己舉報的這一事件十分重視。
耿長春也算是官場之中的老油條了,他知道,只要上層領導重視,事情就大有希望了。
在華廈,很多事兒,不在乎它合不合規,不在乎關不關乎民生,關鍵要看領導重視不重視。
領導重視,下面就重視,領導不重視,就算你百分之百應該辦的事兒,也不一定有人關注。
所以,領導重視是成功開展各項工作的一條普遍經驗。
「領導重視才解決」的現象並不少見。臨省有一城市,就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兒,一位熱心的市民,發現海邊木棧道的護欄年久失修,搖搖欲墜,很是危險,一個不注意,就有可能釀成悲劇。於是,先後向區長專線和市長熱線投訴,可投拆兩個多月,一點的迴音也沒有,相關部門來看一眼的都沒有。
這位市民也是個一根筋的主兒,倔強勁頭一上來,腦袋一熱,給市長直接寫了一封挂號信。
市長接到這封挂號信之後,還算負責,親自在信上批示後轉交相關部門,相關部門一接到市長親筆批示的來信,當天就指派施工人員來到現場進行維修。
當然,這原本就不是什麼太難的活兒,只要把年久失修的部位換上新的護欄就可以馬上解決了。
問題是,為什麼領導一批示,沒用上一天就解決了呢?關鍵一點,就是引起了「領導重視」,而不是因為護欄確實危害了人們的生命!
「領導重視」,才能馬上解決,從一個側面,說明相關部門的幹部,落實領導批示比較「給力」,實事求是的說,這樣做,總比有令不行、聞令不動要好得多。可問題是,為什麼此前老百姓反映時,下面的這些相關部門不解決呢?在同一件事情上,老百姓反映時沒有行動力,領導批示后就很有執行力,前後不同的兩種表現,值得深思。
在現實的生活中,這種現象,還是很普遍的存在著的:有關部門和幹部,對於基層老百姓的呼聲不以為意,如果領導沒過問、沒批示,就能推則推、能拖則拖、能躲則躲。這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
但是,一旦領導關注了,態度馬上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領導強調了才儘力,領導批示了才行動。
說到底,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還真的不是因為「領導重視」,而是下面的這些幹部,「重視領導」!
這樣說還真的不是信口雌黃。
在現實的官員之中,還真的存在著很大一部分人,並沒有把精力放在工作上,而是經常揣摩領導的心思,打聽領導的喜好,力求把事情辦到領導滿意,對老百姓的事情則但求糊弄過去,媚上欺下成為習慣。
這也是為什麼有的老百姓到有關部門辦事時,儘管門好進、臉好看,但事情依然難辦的主要原因。
在這些官員的心裡,屁股下的這把椅子,不是你這些平頭百姓給的,是領導賜予的,所以,只要讓領導高興了,椅子才能坐穩了。而老百姓的 關切,關自己什麼事兒?
按著現行的制度,每一個崗位都有各自的分工和擔當,需要各盡其職、各負其責。領導對於職責範圍內的事情理應重視,但不可能做到對每件事都專門過問、特別批示。換句話說,如果事事都要通過這種方式來推動、來解決,只能說明體制機制存在問題。
正是因為耿長春是體制裡面的人,所以,他才對遠洋公司事件,充滿了希望,對能夠引起相關領導的重視而高興。
從紀委大院一起來,耿長春站在大門旁的路旁,正尋思著去哪兒呢。
就在他猶豫不決的時候,突然,一輛頭黑色的轎車,轟鳴著馬達,直奔著耿長春就沖了過來。
耿長春一愣神,身體本能的往後一躲,但整個人還是被衝過來的轎車給拋在了半空中。
「啪嘰」耿長春在半空中翻了好幾圈,被拋在紀委大門外的一棵梧桐樹的下面。
政府機關,紀委的大門前,都有武警把守著。
由於事發突然,站在大門前的兩個武警,直到耿長春被拋在半空中的時候,才反應過來。
兩名戰友相互看了一眼,其中一位,迅速的跑到已經被摔在大樹下面的耿長春的跟前,查看對方的傷情,另外一位,從腰間拿起對講機了,緊急呼救著什麼,尋求支援:因為他們不知道這是不是一起惡意攻擊紀委大院的事件。
時間不長,從大院裡面跑出一隊全副武裝的武警,迅速的把整個大門警戒了起來。
但這個時候,撞飛耿長春的那輛車早已經跑得無影無蹤了。
紀委本身就帶有神秘的色彩,來這裡的人,身份也十分的敏感,除了實名舉報者,就是相關的辦案領導。
在這裡發生這種事兒,一時間,撞人現場馬上被封閉了起來,120,110還有大批的警察,包括交警和刑警,各種車輛足能有十多台,趕到現場。
當紀委的領導得知被撞的人是剛從紀委走出來的實名舉報人耿長春的時候,事態就有點嚴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