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水滸王倫> 第五十五章初期建制(求推薦,求收藏)

第五十五章初期建制(求推薦,求收藏)

  留下李大郎繼續陪同召家村丫鬟、鄉勇。

  王倫帶著杜遷、朱貴又去往聚義廳,讓嘍啰召集除杜遷之外的山寨原先頭領共同議事。

  此次朱貴返鄉,一次帶回五位頭領。

  加上王倫東京一行新收的段景住、李助二人。

  如今山寨總計十五位頭領,分別是王倫、林沖、杜遷、宋萬、朱貴、三阮、段景住、李助、召家夫婦、李逵、李雲、朱富。

  王倫去往東京期間,三阮從水泊周邊的漁村又拉了不少漁民上山,如今水軍已有千餘。

  梁山兩番義舉影響之下,步軍也有人投,加上原本七八百人馬,再加上召家村新到的百餘人,如今步卒也有一千五百之數。

  此次議事,一為新頭領職事,二為梁山士卒分配。

  王倫作為寨主,又是聚義廳議事的發起人,率先發言言簡意賅的說清此次議事的目的。

  然後鼓勵各個頭領各抒己見,群策群力,共同商議梁山的事務。

  首先是頭領職事,王倫廢除座次排位,定下以職事區分的策略如今已得到他們的認可。

  原先王倫此舉只是不想因為座次前後傷了兄弟義氣,同時也給心懷不軌之人留下可乘的間隙。

  後來先後遇到段景住、李雲,從而想到原本軌跡中一百零八位好漢其實不乏如同兩人一樣被忽視被冷遇的存在。

  所以如今的王倫尤為看著這職事的劃分,言明現有的職事並非一成不變。

  往後隨著梁山的發展,個人才能的表現都可能會有所調整,對於這一點林沖等人也是表示認同。

  議事期間王倫不斷強調梁山要想大弄就不能僅憑義氣二字,還要把責任時刻謹記心頭。

  兄弟們聚在一起,最大的責任就是互相扶持,互為支援,同心協力闖出一番局面。

  決不能允許因為個人義氣,胡亂分派職事,導致山寨權責不明,兄弟離心。

  一番討論,其他幾個職事都還好說,味道李助、李雲、李逵這三李一時半會確定不了,王倫坐在主位上揉了揉腦袋,頗為費神的樣子。

  金劍先生李助,一身劍術自然不必多說,便是林教頭也說了,比武較藝也不是此人對手。

  可惜這金劍先生一身劍術難以應用在戰場上,莫說沖陣廝殺,便是與人斗將也很難防備對方多人廝並。

  若是不能速戰速決,對方見勢頭不對增派一兩個敵手,只怕李助性命難保。

  別人不知,王倫卻是清楚原軌跡中此人日後前途命運,放在梁山做個軍師?

  現下李助年歲尚且,也無多少江湖閱歷,行事更是亦正亦邪,正處於智計尚不成熟的階段,如何能謀划全局?

  再說李雲,這人的難題是明擺著的,一來有外族體貌特徵,只怕不能服眾。

  雖然大宋外敵環伺,宋人卻都有著自己的驕傲,對於外族向來輕視。

  二來他不飲酒,只怕也不能跟其他頭領打成一片。

  尤其是李逵、宋萬這樣的莽漢,不喝酒是跟他們交不上朋友的。

  最後還是李逵,黑旋風李逵原著中除了忠心耿耿可謂一身毛病!

  欺負過賣唱女子,打過老頭,輸錢耍過無賴,濫殺江州吃瓜群眾,甚至殺過無知孩童,更兼如同不少梁山好漢一般吃過人肉!

  鐵牛一身蠻力,兩把板斧衝鋒陷陣確實是一把好手,可現下又無那三個副手在側,委實屬於一缺三的無奈局面。

  若是此時用他衝鋒陷陣,莫說護不住自身周全,便是跟在他身邊的嘍啰都有被自家頭領砍死的危險。

  此外李逵還是一個極難約束的一個莽撞人,便是原著中宋江也時時為他感到頭疼,這廝不像宋萬、小七,儘管魯直卻肯聽從命令。

  幾個頭領坐在聚義廳里,對這三人的職事絞盡腦汁,始終難以定奪,最後不得已,王倫拍板定了下來,算是議定了頭領職事。

  然後就是山寨士卒的分配了,王倫先讓出身禁軍的專業人士林沖林教頭給包括自己在內的各個頭領科普了一遍大宋軍制。

  大宋皇帝直接掌握軍隊的建置、調動和指揮大權。

  其下軍權由三個機構分任。

  樞密院為最高軍事領導機關,掌軍權及軍令;

  三衙,即殿前都指揮司、侍衛馬軍司和侍衛步軍司,為中央最高指揮機關,分別統領禁軍和廂軍;

  率臣,為禁軍出征或鎮戍時臨時委任的將帥,統領地分屬三衙的禁軍,事畢皆撤銷。

  禁軍編製為廂、軍、營(指揮)、都四級。

  廂轄十軍,軍轄五營,營轄五都。每都百人。

  各級統兵官分別為:廂都指揮使、軍都指揮使、軍都虞候,指揮使、副指揮使;都頭(馬軍稱軍使)、副都頭(馬軍稱副兵馬使)。

  指揮(營)是禁軍基本的建制單位,調動、屯戍和作戰,常以此計算兵力。

  為防止武將叛亂,禁軍在兵力部署上,大致一半守京畿,一半戊諸郡,京城與畿輔兵力亦大致平衡,以便內外相制。

  同時實行「更戊法」,畿輔與諸州禁軍定期更換駐地,以使兵不識將,將無專兵。

  廂軍屬地方軍。

  名為常備軍,實是各州府和某些中央機構的雜役兵。

  受州府和某些中央機關統管,總隸於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

  主要任務是築城、製作兵器、修路建橋、運糧墾荒以及官員的侍衛、迎送等.一般無訓練、作戰任務。

  有步軍和馬軍兩個兵種,編製分軍、指揮、都3級,統兵官與禁軍同。

  鄉兵也稱民兵。

  是按戶籍丁壯比例抽選或募集土人組成的地方民眾武裝。

  平時不脫離生產,農閑集結訓練。擔負修城、運糧、捕盜或協同禁軍守邊等任務。

  各地鄉兵名目很多,編製亦不統一,或按指揮、都,或按甲、隊,或按都保、大保、保的序列編成。

  蕃兵是西北部邊防軍。

  由陝西、河東與西夏接壤地區的羌人熟戶部族軍組成。

  諸部族首領被封軍職。

  率部族軍戍守邊境。其編製因族而異,或按部族、性、族,或按族、標、隊,至神宗時才統一採用指揮、都的編製。

  土軍和弓手屬地方治安部隊。

  由巡檢相縣尉統轄。

  土軍為神宗時所設,隸屬各地巡檢司;原為吏役,輪差民丁充當,后改為雇募民丁,隸屬於各地縣尉司。

  土軍和弓手人數不多,通常採用都一級編製。

  聽完林沖的介紹,其他頭領倒是沒有太大反應,他們雖然沒有出身行伍,可多少對本朝兵制有所了解。

  或者像宋萬那樣,壓根不覺得朝廷兵制跟自己有什麼相關。唯獨王倫覺得如此兵制壓根不適合梁山。

  不說此時梁山兵馬尚少,便是日後壯大了王倫也不想借鑒朝廷兵制,作為後來人,王倫是清楚的知道宋朝兵制是存在什麼問題的。

  可也不好把後世的兵制直接拿來用,王倫想了想說出了一些提議。

  然而能說上話的只有林教頭一人而已,所以關於士卒分派的問題基本上就是這兩個商議著辦了。

  商議半天總算確定了下來,王倫、林沖相視苦笑,這也不是個好辦的差事。

  喚來守在門口的李大郎,讓他取來筆墨紙硯,王倫親自書寫,把頭領職事、士卒分配的詳情一一謄寫。

  頭領們相互傳看,查遺補缺、增改刪減,確定了無有疏漏錯失之後,終於定稿。

  王倫重新謄寫一遍,細細看了,風乾了墨汁讓杜遷好生收好,這才結束了這場議事,放過了早就待得不耐煩的宋萬、小七,頭領們各自散了。

  他們的事情完了,王倫卻不得空閑,那幾個新到的頭領他還需帶著林沖、杜遷一一拜訪。

  把剛剛商定的事情逐個通氣,詢問他們自己的意見,別這邊商議半天定下來的,別人壓根不理解或者不接受。

  原軌跡中大事小情也就宋江那幾個瞞著眾人商議決定,然後強行推動的,導致了什麼後果那是不言而喻的。

  王倫此時的一番作為一來吸取教訓,二來引進後世先進經驗與機制,相輔相成之下最起碼在頭領之間形成了一個很好的氛圍,團結、同志便是他的最終目的!

  新任頭領見王倫對他們每個人都極為重視,便是李逵這樣的也說不出什麼怪話,梁山初期建制大體完成,又讓李助算好了時常,只待明日吉時宣布。

  剩下的就是準備工作了,這些交給杜遷、朱貴也就行了,耗費腦力的王倫終是脫離了繁雜的事物,獨自返回自家小院。

  自林教頭接了娘子一家,小花兒平時無事時也不太在院里待了。

  多是去了林沖家尋那錦兒作伴,她兩年齡相仿,錦兒又是來自京師繁華,小花兒可喜歡跟她一起。

  王倫也落個清閑自在,獨自關閉了房門,在書房裡閉目養神,一邊在腦海里不斷回憶、規劃。

  在他面前書桌上放著幾張畫好的圖紙,這是他從東京回來之後自己畫的,只是旁人瞧不明白。

  小花兒不知何時從林沖家裡返了回來,小心翼翼的推開了書房的門,見寨主在椅子上閉目沉思,也不去打擾,又輕手輕腳的合上了房門。

  只是到底有一絲微風溜了進來,輕輕吹起桌上的圖紙,只見數個圓筒狀的東西畫在上面,瞧不真切。

  ps:求收藏、求票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