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第149章 崇禎:大明滅亡,跟我關係不大
第149章 崇禎:大明滅亡,跟我關係不大?
朱瞻墡也開始了思索。
關於明朝亡於誰的手裡,後世也是眾說紛紜。
如果要他來看的話,朱瞻墡只想說,與其說大明是亡於其他的,什麼天災,人禍,昏君,又或者黨爭之類的,倒不如說,大明之亡,實則亡於財政!
一切問題的源頭都是財政。
因為扭曲和混亂的財政,滋養壯大了三座大山,最終活生生將大明壓垮,最後到崇禎這一朝,徹底覆滅!
而這三座大山分別是:一,海禁政策;二,東林黨;三,三大戰役的戰敗。
首先是海禁。
大明開設海禁,禁止商業貿易,不過大明的海禁,不是與後世異族王朝那般,完全與世隔絕,大明禁止的是商人赴海外經商,開放的是朝貢貿易。
也就是說,大明朝只允許朝貢,而不允許交易,各國有什麼好東西,都可以給大明上貢,滋養大明。
其實這在朱瞻墡看來,雖然對經濟發展不利,但至少不至於讓大明與世界脫軌,從而落後被打。
「以老朱的眼見,我不敢肯定他能不能看到海禁的利弊,但朱標、李善長這些人絕對能看出來。但結果是沒有改變,這其中最大的一個因素,或許還有與倭寇有關。」
朱瞻墡想著,瞥了眼老朱。
倭寇之患加深,海禁就越發的嚴格!
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隆慶時期,這才開始開放,史稱隆慶開關,那時大明寶鈔基本上徹底廢掉。
金銀成了硬通貨!
海禁的取消,增加了大明的收入,滋生了另外一個邪惡組織,東林黨。
除了個別曾戰死還能算個人外,幾乎全員惡人!
這些蠹蟲,什麼都爭,爭權,爭利,爭土地,真正的無君無父,無國無家,從骨髓壞到了表皮的一群渣滓。
就是因為這群人,大明關稅和商稅幾乎不收!
也因此,造成了大明朝廷明明開放了海禁,允許商人貿易,最後卻根本沒什麼錢。
否則,藩王花銷帶來的龐大壓力,也能緩解不少。
大明能臣那麼多,不會沒有人看出來不收取關稅和商稅的弊端,可一旦有人說收取關稅和商稅時,沿海系的官員就會跳出來反對,冠冕堂皇的理由是國家不與民爭利。
民?什麼是民?
在他們眼裡,民就是指東林黨背後的沿海縉紳士族!
這些縉紳士族,在海貿與商貿中,賺的手軟,自然不肯讓朝廷抽稅。
大明的官員是通過科舉產生!
南方沿海地區經濟發達,讀書人基數大,水平高,在統一科舉中,可以說從開始就佔盡了優勢!
一直以來,長江以南舉人數,長期碾壓北方,因此,大多數時候,國家政策被南方系掌控。
嗯,這群人也被稱為東林黨!
如此一來,關稅不能收,商稅不能收。
那大明的財政該從什麼地方來?不言而喻了,土地田稅!
然而,即便如此,土地田稅卻還被這些文官,還有東林黨給生生割了一刀!
為啥?因為官員紳士不納稅!!!
也就是說,官員與中舉的讀書人,田地不納稅!
這對大明來說,明初的時候還看不出來什麼,可隨著王朝時間存在增長,這個財政黑洞就出現問題了!
再加上後期皇帝們還各個奇葩。
一個個花錢大手大腳,就皇帝自己那點內帑小金庫,根本不夠用。
皇帝內帑的主要錢財來源於皇莊、皇店這些。
一年就能產出幾十萬兩,到了萬曆朝,為了花錢,萬曆這混賬,竟然派太監出去兼并土地入皇莊、兼并店鋪入皇店,而且還開礦,收礦稅。
如此,下方官員開始效仿。
地方官員控制不了土地兼并,為了完成考計,只能在剩餘的自耕農身上想辦法!
自耕農加征田賦!
從而導致自耕農負擔越來越嚴重。
不過,俗話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就因為縉紳士族不用納稅,從而導致自耕農,自願將名下土地「投獻」給官員士紳!
儘管這些自跟農不願意,可沒辦法!
後期龐大的稅負,他們不得不把自己的土地貢獻出來!
一個自耕農與縉紳士族合謀,瓜分政府的稅收的循環生態體系就這麼誕生了,這個體系在朱瞻墡看來,簡直就是毒瘤中的毒瘤,要命的那種!
如此,朝廷既不能徵收商稅與關稅,也不能向官員與縉紳士族徵稅,那為了支付越發龐大的軍費開支!
然後萬曆腦子一抽,開始陸續加征三種新稅:1、遼餉、2、剿餉、3、練餉,也就是後世所說的三餉。
之後進入小冰河時期,導致北方農耕收成爆減,疊加土地兼并,以及三餉的加征,後期三餉直接達到天賦的數倍,直接導致大量自耕農破產。
能造成這些局面,都是大明朝廷自己作的!
拋開立場不談,客觀來看,朱瞻墡只想說兩句話:
1、呵,忒,活該!
2、瑪德,垃圾明朝,不管百姓死活,活該你特么的滅亡!
咳咳,當然,這些話朱瞻墡現在可不能說了,他也是皇家人,要時刻牢記自己的立場!
不過這種問題以後都不會發生就是了。
像是這種土地兼并情況,可不是大明朝獨有,因為自古就是官員士紳不納稅。
最終的結果導向就是,朝廷稅源急劇下降。
財政收入也極具下降,而這個財政黑洞,一直到前段時間,才被仙明內閣五老解決!
而這個政策,名叫「官紳一體納糧」,這個政策一出,直接被天下讀書人歌頌,做夢都能笑醒。
為啥?納稅到一定程度,可是算作貢獻的!
當貢獻積攢到一定程度上,就會轉變為功績,就意味著會得到仙法!
這麼一來,大明財政黑洞自然就被解決了。
當然,還有老爹朱高熾提出的什麼「攤丁入畝」、「火耗歸公」等等利國利民的政策,都讓仙明發展蒸蒸日上。
財政,土地問題,從開始就出現了,這些是本該就有的一些問題,從老朱自個開始,就把問題遺留了下來。
之後,就是大明的養「豬」制度了。
這玩意,源於老朱,發揚光大於老爺子的手筆!
藩王不能出封地,不能干政,就像是養豬,因為沒事做,就是吃喝拉撒,生孩子。
孩子還有爵位,爵位按照制度還要給俸祿,莊園、田地、所以,後期子孫越來越多。
直接導致本就屬於是寒冬的國家財政,更加雪上加霜,負擔也越來越嚴重,幾乎所有的財政支出,全部是給了藩王和官員,對民間幾乎忽略不計。
初期還好,子孫不多,財政負擔不大,到了明末,子孫人數龐大,直接崩潰。
單單是嘉靖年間二十一年,皇室支出可以說是,佔據國家財政支出比例的一半以上。
到了萬曆後期,財政年年赤字!
到了最後,只能大規模的削減開支,然後就是裁撤各種朝廷基礎架構。
不裁撤最沒用的,只裁撤最沒發言權的!
然後沒錢了,那就開始拖欠軍餉,天啟與崇禎兩代,拖欠軍餉成了常態!
直接導致軍隊氣勢弱,邊軍軍鬧餉事件層出不群!
遼東軍務開始荒廢,可以說,大明朝所有人,都是眼睜睜的看著一個異族野蠻部落,發展,成長,壯大。
期間毫無任何舉措!
軍費拖欠之後,開始拖欠官員俸祿!
本就歷代官員工資最低一朝,到了明末連最低工資都沒有了。
這禍,老朱不背,誰來背?這不都他開的好頭嗎?
然後官員沒俸祿,自然不幹活,或者自己去想辦法搞錢,怎麼搞?做壞事唄,通敵賣國唄!
貪腐成風,各級官僚如狼似虎,什麼錢都貪。
就崇禎求爺爺告奶奶省吃儉用搞來的那點軍餉,還沒出京城,就要被層層盤剝,扒掉了一層皮!
到了崇禎後期,山窮水盡,各方各面全部拖欠之後,然後就連藩王的俸祿也開始拖欠了!
沒有收入的宗室藩王開始搞事,槍殺擄掠,整個大明秩序直接崩潰!
最後,因為財政問題,導致薩爾滸大戰、松錦大戰、和如今的潼關大戰,這三大戰役失敗!
徹底給大明亡國,敲響了喪鐘。
而這些種種,歸咎到底,還是兩個字:財政!
也因此,朱瞻墡才會認為,明末的種種社會亂象,反賊,貪污橫行等等,最後導致大明覆滅,全是財政原因。
那麼財政的源頭來源於哪裡?老朱!
這些念頭,在朱瞻墡腦海中閃過,此時甲板上的氣氛依舊有些怪異。
尤其是看著老朱那一副拿捏老爺子的嘴臉,朱瞻墡都替他臉紅,老朱這人,若論功績自然空前。
可要論政績和對大明的貢獻,幾乎沒有,反而遺留下來一大堆問題,這些問題都還成了祖宗禮法。
「嘖,真不知道如果有一天,老朱意識到自己才是一切問題的源頭時,那時他老臉上又該是何等表情。」朱瞻墡想著,突然對那一天的到來期待起來。
不過他卻是沒打算說出來就是了。
一來,仙明如今發展了起來,帶動諸天大明,這些問題都不會在出現。
二來,自己一個晚輩,說出來沒來由的得罪人。
主要是還毫無意義,沒意義的事情就不要幹了,幹了就是吃力不討好,給自己找罪受。
竟然沒有我什麼事嗎?崇禎看了看太宗,又看了看師宗,又看了看武宗,心裡非常的詫異。
說實話,他本以為太祖太宗會怪他,結果聽太祖這意思,大明滅亡,跟自己關係不大?
「轟隆隆!」
就在這時,戰船突然發出一陣轟鳴,速度也慢了下來,眾人也都立刻回神。
「各位祖宗,我們到潼關了!」這時,渾身各種不自在的崇禎趕緊開口替眾人解圍。
聽到崇禎的話,包括老爺子在內的所有人,都不由的鬆了一口氣。
與此同時,潼關駐兵之地。
一襲盔甲,腰間配著長劍的孫傳庭,站在軍營打仗外,看著下方的將士們,眼底有不忍之色浮現而出。
這些將士們,今日一戰,又不知道會有幾人能回來。
對於這一戰,說實話,他心裡沒有任何底氣。
只能寄託於這背水一戰了。
「那是什麼!?」突然就在這時,只聽人群中傳來一聲驚呼。
緊跟著所有人就感覺頭頂一暗。
當眾人抬起頭看去時,包括孫傳庭在內的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一臉驚恐的看著天上漂浮著的恐怖大船。
船,竟然上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