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晚唐:朕> 第58章 保存自己 打擊敵人

第58章 保存自己 打擊敵人

  第58章 保存自己 打擊敵人 

  作為一名武將,能做到節度使鎮守一方,已然是天花板。韓建雖是華州刺史,但手下甲兵萬餘,比起臨近的保大藩鎮也是不弱。 

  在華州,皇帝說話都沒他管用。 

  享受了權力帶來的快感,再放棄,韓建很是不舍。 

  但世上榮華富貴,又怎能比上身家性命。 

  「對抗朝廷,實為下下之策,天下亦必不容吾,加之華州兵寡,欲戰不能。我欲歸治朝廷,諸位以為如何?」 

  眾人不語,此種形勢,歸治朝廷也不失為良策。 

  龔讓心道,韓刺史你歸降朝廷,不失為國公,榮華富貴自是不缺,那我們呢?忙說道:「使君欲歸治朝廷,且不知朝廷是否相容,且使君帳下萬餘人,皆乞使君而活,何忍棄之!」 

  韓建不語,他當然不舍,這個世道,有兵才能自保,雙手奉上萬餘兵馬,實屬不甘,聽龔讓之言,道:「非如此,亦何為之?」 

  龔讓道:「華州地小,四面局促,又臨近長安,此是非之地。今朝廷討逆,使君宜上表朝廷,願率華州之兵助朝廷討逆,朝廷事成,中原之地任使君而取,做一方節度亦非不可,朝廷若事敗,朝廷必倚仗使君,裂土封王亦未可知!」 

  韓建越聽,眉頭緊蹙,他本就是個小富即安的人,不然駐守華州多年,也不會就縮在小小華州,不圖進取,機會不是沒有,臨近的保大兵變,東邊河中王重榮身死,便有州縣想依附華州,可韓建愣是不允,恐惹災禍。 

  「中原四戰之地,群狼環伺,更有偽帝秦宗權尚未剿滅,豈是良處,龔司馬無需再言。」 

  「使君!」 

  韓建不理。 

  ………… 

  長安 

  公元889年,新君改元大治,皇帝下詔親征,取消了上辛祭祀,又取消了上元節大朝會。 

  正月十六,西苑校場旌旗滿布,左右龍武軍,左右羽林軍,左右神威軍,皆衣甲鮮明,兵械齊備。 

  皇帝親征,百官相送,沿途圍滿了觀望的長安百姓。 

  「陛下萬勝!」 

  「大唐萬勝!」 

  將士們渴望勝利,百官們渴望勝利,長安的百姓們更是渴望勝利。 

  黃巢、李克用之事不遠,傷痛還沒有恢復,經歷過戰亂的人,肯定不想再經歷第二次。 

  自家有子嗣在軍中的,大多也是叮囑建功,誰都知道,若是敗了,意味著什麼? 

  長安的治安比起從前,已是大治,趁亂劫掠的那幫人,墳頭草已經很高了。 

  隨著皇帝一聲令下,大軍開撥。 

  皇帝龍輦之內,宰相杜讓能正襟危坐,李曄面帶憂色。 

  此去潞州,非宰相不能制,當朝宰相中孔緯未經兵事,張俊謀事縱狂,選來選去,只能只好挑上杜讓能,掛上招討使之職。 

  李曄道:「杜公此去,軍事皆可依李克用,朝廷兵將駐守潞州不出,收攏昭義潰卒,若有可能,將澤州、邢州、磁州、洺州划入朝廷治下。若無可能,亦無需強求。」 

  這就是去搶地盤的,打仗可不關朝廷的事。 

  李曄千叮萬囑,意思無非一個,那就是朝廷要保存實力,潞州必須掌握在朝廷手中。 

  「非到萬不得以,不可浪戰!朕已詔令河中節度使王重盈為招討錢糧轉運使,可借河東之勢,讓那王重盈準備大軍糧草。」 

  王重盈怎麼也不知道,現在也被李曄惦記上了。此時王重盈據兩鎮,一是陝虢,二是河中,皆富庶之地,更兼產鹽之利,不讓他出點血,皇帝也難心安啊! 

  此事李克用肯定贊同,河東不需出糧,或者少出糧,也是甩掉一個大包袱。 

  以朝廷大義加上河東之勢,那王重盈只要不是傻子,必然相從,只會討價還價,少出一些軍糧罷了 

  「杜公,招討宣武,兵事可不顧,但糧草必須把握在朝廷手中,糧草需走潞州流轉,若李克用勝,則令其退兵河東,若李克用不從,斷其糧草,潞州堅壁清野,固守待援。」 

  杜讓能道:「陛下,老臣定不讓朝廷吃虧。」 

  老杜也是明白了,皇帝話里話外,就是要讓朝廷大軍如同一根釘子一樣,釘在潞州,時刻監視河東軍,至於平叛,那是李克用的事,他杜讓能自然不會管,兵事上能做的,就是催促河東儘快與宣武火併。 

  可是? 

  杜讓能道:「陛下,若朱溫兵敗被剿,誰能接任宣武節度使?」 

  李曄搖搖頭,這事他也想過,宣武四戰之地,若無能臣猛將,斷難守御,朱溫既滅,秦宗權亦難制衡,若無強藩,中原必遭秦宗權屠戮。 

  李曄漸感,事情的走向可能走出他的預計,他肯定不願朝廷這點兵力,消耗在宣武。 

  「如此,可讓武寧軍節度使時溥接任。」 

  朱溫尚未剿滅,議善後之事,還有些早,諸多細節自然無從議起。 

  …… 

  次日,大軍已到華州邊界,邊界大道上,韓建已令人黃土蓋道,親自在邊界迎接聖駕。 

  李曄聞之甚喜,親自走下馬車。 

  韓建三拜道:「臣韓建恭迎聖駕!」 

  李曄親自將韓建扶起,道:「一去經年,愛卿英武不減當年,愛卿忠君體國,朕心甚慰啊!」 

  韓建原隨駕五都之一,侍奉李曄的好哥哥唐僖宗,隨駕五都人馬不多,只有五千人,每都一千,在當時,可是禁軍之中為數不多的頗有戰鬥力的軍隊,哪怕當時的孫德昭的鹽池六都亦是不如。 

  只是楊復恭不能相容,隨駕五都的都尉,被楊復恭分拆到各地,做刺史。 

  後面的大麻煩王建,也是拜樣楊復恭所賜。 

  此時韓建來邊界迎接皇帝,李曄知道,華州之事,朝廷已經成功八成。 

  新得華州三縣數萬戶,十幾萬百姓,加上萬餘軍士,此去潞州的消耗,不光可以補充,還有增加。 

  李曄熱情的將韓建扶入龍輦,大軍直奔華州。 

  到了華州,李曄讓韓建聚將面聖,獻上兵員名冊,控制了軍隊之中大大小小的將校,剩下的就容易多了。 

  這種事,各軍還有兵部,乾的可熟練了。 

  兵部自領著各軍兼任的各都、校、隊指揮使,到營中整編。 

  各軍的軍官本來就是冗餘配備,一隊之後的副隊正、副校指揮使、副都指揮使,大都兼任尚未組建的都隊正、校指揮使、都指揮使,這都是訓練考核優秀的。 

  華州的普通兵卒,基本沒有反抗,在他們看來,到哪當兵不是當兵啊,朝廷大軍的軍餉還高一些。 

  當然,也有些刺兒頭,不過在朝廷四萬大軍的坐鎮下,那還敢冒頭。 

  也就半日的功夫,華州之軍就跟韓建沒什麼關係了,而華州原來的將校,自然拉到長安的軍官學校回爐深造,一應家眷全部帶回長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